一种持骨式骨盆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7324发布日期:2021-03-09 18:2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持骨式骨盆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骨式骨盆复位钳。


背景技术:

2.骨盆骨折,是四肢骨折中损伤重,治疗难度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往往是由于高能量的暴力损伤所导致的,比如患者由高处坠落,或者是在车祸中,骨盆受到了直接的撞击而发生;因为骨盆本身是一个非常坚固的结构,当这个部位遭受到特别严重的暴力损伤,才会导致骨盆发生相应的骨折,而出现了此类骨折之后的治疗往往需要延迟到伤后一周全身应激反应缓和以后,这导致骨折的复位有所困难,往往需要借助各种复位钳对盆骨进行复位,目前对盆骨进行复位和固定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各种复位钳进行复位,利用钢板对骨折处进行固定。对伴有多骨块的骨盆骨折,在主体骨块复位后先利用钢板临时固定,在剩余骨块上置入一枚复位螺钉,用复位钳夹持复位螺钉与钢板边缘,使剩余骨块与钢板固定的骨块进行复位;目前使用的骨盆复位钳有多种,功能较齐全,但在实际用途中,对于这种存在多骨块的骨盆骨折复位中,复位钳把持螺钉,单纯利用复位螺钉移动复位骨折,多骨折块的复位困难,复位主要骨块后钢板临时固定,复位其余骨块时,现有传统复位钳把持复位螺钉的能力很好,但把持钢板侧的能力差,容易打滑,把持力差,不容易复位骨折,无法将其余的骨块与已经骨折的主体骨块良好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持骨式骨盆复位钳,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复合钳功能的缺陷——只能用钳子把持复位螺钉移动骨块、难以稳定把持固定主体骨块的钢板、不能将其余骨块进行很好的复位、无法将其余骨块与已经临时骨块的复位在一起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持骨式骨盆复位钳,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第三钳体,所述第二钳体与第一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钳体与第一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钳体的一端设置有钢板卡头,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头部,所述第三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头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上固接有卡扣,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配合的卡孔。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柱,所述第一转柱上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第二钳体和第三钳体上均设置有与丝杆相配合的第二转柱,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与第二转柱相配合的螺帽。
7.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卡头包括锯齿部和弧形卡板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头部和第二卡头部可以多方位的对不同位置的骨折块进行移动复位,再配合钢板卡头可以将骨块复位的更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便利
性。
10.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卡头再配合弧形卡板部钩着钢板可以防止复位钳发生位滑移,影响骨折复位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钳体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钳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钳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17.图7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18.图8为图5中c区域的放大图;
19.图中,1、第一钳体,101、第二钳体,102、第三钳体,2、钢板卡头,201、弧形卡板部, 3、第一卡头部,4、卡扣,5、第二卡头部,6、第一转柱,7、第二转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一种持骨式骨盆复位钳,如图1

8所示,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101和第三钳体102,所述第二钳体101与第一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钳体102与第一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钳体1的一端设置有钢板卡头2,所述第二钳体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头部3,所述第三钳体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头部5。
2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医护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为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时,使用图1中的本实用新型,用钢板卡头2卡着固定骨折的钢板,用第一卡头部3卡着其余骨块上的螺钉将此骨块与钢板固定的骨块逐渐复位,将骨折复位完成后,若留有部分复位缺陷,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后将第二钳体101拆卸下来换上第三钳体102,第三钳体102的第二卡头部5如图8所示,用第二卡头部5可以卡着螺钉,然后通过提拉和微旋转来调节骨折的位置,使得骨块可以和钢板固定的骨块更好的复位;由于盆骨骨折时骨折线方向不同,因此图2中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头部5可以卡着螺钉,螺钉带着骨块进行骨块复位,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头部3和第二卡头部5可以多方位的对不同位置的骨块进行移动复位,再配合钢板卡头2可以将骨块复位的更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22.所述第一钳体1上固接有卡扣4,所述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101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卡扣4相配合的卡孔。
23.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需要交换第二钳体101和第三钳体102时,扣着卡扣4,然后将第二钳体101或第三钳体102拔掉,然后再换上需要使用的第二钳体101或者第三钳体102,按动第二钳体101或者第三钳体102通过卡孔卡在卡扣4上;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方便更换第二钳体101和第三钳体102。
24.所述第一钳体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柱6,所述第一转柱6上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第二钳体101和第三钳体102上均设置有与丝杆相配合的第二转柱7,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与第二转柱7相配合的螺帽。
25.如图1和图2所示,将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101或者第三钳体102的角度调节好后,旋转丝杆的位置,将丝杆卡在第二转柱7上,然后转动螺帽将丝杆固定在第二转柱7上;然后对复位的骨头进行固定。
26.所述钢板卡头2包括锯齿部和弧形卡板部201。
27.将钢板卡头2的锯齿部卡在刚板上,将弧形卡板钩在钢板的边缘,然后采用本实用新型卡着螺钉对骨块进行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弧形卡板部201卡着钢板可以防止复位钳发生位移,影响骨折复位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9.医护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为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时,将钢板卡头2的锯齿部卡在刚板上,将弧形卡板钩在钢板的边缘,然后根据骨折的位置选择本实用新型的状态,用本实用新型卡着螺钉移动骨块进行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