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压计用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7698发布日期:2021-03-09 18:2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压计用腕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压计用腕带。


背景技术:

2.通常腕式血压计的腕带是由气囊、腕带弹簧以及腕带袋体组成。气囊和腕带弹簧内置于针织袋内。在测量血压时,腕带卷绕在手腕上,血压计通过电机对腕带内部的气囊进行充气,并通过电磁阀控制气囊的放气,使得腕带内部用于压迫动脉的气囊膨胀和收缩,从而检测出脉搏信号和压力信号进行压力的测定。
3.然而,通常的腕式血压计的结构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气囊的不断充气,气囊在膨胀的过程中不免会发生一些移动,在气囊的移动过程中同样会压到腕带下端的腕带弹簧,从而导致整个腕带及血压计的移动,大大的影响了血压计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提高腕式血压计血压计测量精度的血压计腕带。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用腕带,包括具有容纳腔的袋体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囊和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6.所述固定器大致为“m”型结构,其包括,
[0007]-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向外凸出的弧形结构;
[0008]-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内凸出的凸块;
[0009]
所述气囊为设有空腔的囊状结构,其安装在所述固定器的内侧,所述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气嘴,该气嘴与所述空腔连通。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为料带经折叠并通过至少三个密封部密封而成,
[0011]
所述料带由不透气的气密性材质所制成,其包括:
[0012]-至少构成所述气囊的一个面且大致为方形的第一带体;
[0013]-沿所述第一带体一侧边折叠翻转至所述第一带体大致中部位置的第二带体;以及
[0014]-沿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侧边折抵翻转至所述第一带体大致中部位置的第三带体。
[0015]
所述密封部包括:
[0016]-位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端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由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的表面贴合并密封;
[0017]-位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二端部上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端部大致垂直与所述第一带体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二密封部由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的表面
贴合并密封;
[0018]-由所述第二带体上的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三带体上的第二自由端构成的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一自由端至少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自由端表面并密封,或者所述第二自由端至少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自由端表面并密封贴合。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上还设有第四密封部,所述第四密封部通过将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与所述第一带体部分贴合从而将所述气囊空腔隔断成两部分,所述第四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平行。
[00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带为pvc材质。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部的密封贴合方式为溶焊。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气嘴通过并予以限位的定位孔。
[00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隔断。
[00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部侧面还设有贯通的开口。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器采用“m”型设计并将气囊安装在其内侧,在测量过程中,固定器一方面能够限制气囊的移动,另一方面与人体手腕有更好的贴合性,阻断动脉的血液流动,对有效脉搏信号的干扰较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待密封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后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100
--
袋体;200-气囊;202-气嘴;203-料带;204-第一带体;205-第二带体;206-第三带体;207-第一端部;208-第一密封部;209-第二端部;210-第二密封部;211-第三密封部;212-第四密封部;300-固定器;301-夹持部;302-连接部;304-定位孔;305-隔断;30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2]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容纳腔的袋体100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囊200和固定器300,其特征在于,
[0033]
所述固定器300大致为“m”型结构,其包括,
[0034]-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301,所述夹持部301为向外凸出的弧形结构;
[0035]-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301的连接部302,所述连接部302设有内凸出的凸块;
[0036]
所述气囊200为设有空腔的囊状结构,其安装在所述固定器300的内侧,所述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气嘴202,该气嘴与所述空腔连通。
[003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200为料带203经折叠并通过至少三个密
封部密封而成,
[0038]
所述料带203由不透气的气密性材质所制成,其包括:
[0039]-至少构成所述气囊200的一个面且大致为方形的第一带体204;
[0040]-沿所述第一带体204一侧边折叠翻转至所述第一带体204大致中部位置的第二带体205;以及
[0041]-沿所述第一带体204的另一侧边折抵翻转至所述第一带体204大致中部位置的第三带体206。
[0042]
所述密封部包括:
[0043]-位于所述第一带体204的第一端部207上的第一密封部208,所述第一端部207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带体204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208由所述第一端部207与所述第二带体205和第三带体206的表面贴合并密封;
[0044]-位于所述第一带体204的第二端部209上的第二密封部210,所述第二端部209大致垂直与所述第一带体204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二密封部210由所述第二端部209与所述第二带体205和第三带体206的表面贴合并密封;
[0045]-由所述第二带体205上的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三带体206上的第二自由端构成的第三密封部211,所述第一自由端至少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自由端表面并密封,或者所述第二自由端至少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自由端表面并密封贴合。
[004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200上还设有第四密封部212,所述第四密封部212通过将第二带体205和第三带体206与所述第一带体204部分贴合从而将所述气囊200空腔隔断305成两部分,所述第四密封部212与所述第一密封部208、第二密封部210平行。
[004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带203为pvc材质。
[004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部的密封贴合方式为溶焊。
[004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器30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气嘴202通过并予以限位的定位孔304。
[0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3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隔断305。
[005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部301侧面还设有贯通的开口306。
[0052]
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器300采用“m”型设计并将气囊200安装在其内侧,在测量过程中,固定器300一方面能够限制气囊200的移动,另一方面与人体手腕有更好的贴合性,阻断动脉的血液流动,对有效脉搏信号的干扰较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005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气囊200上的气嘴202通过固定器300上的定位孔304限位,再通过螺丝孔将腕带和血压计本体固定在一起。气嘴202和图纸未示的血压计本体相连。在测量过程中,通过电机的充气,气流通过气嘴202进入内置气囊200,气囊200在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因为m型固定器300的定位孔304的限制所以保证了血压计和气囊200位置保持不移动。
[0054]
本实用新型中,气囊200除了与气嘴202的溶焊以外还设置有三个密封部,其中第一密封部208和第二密封部210分别设置在第一带体204的第一端部207和第二端部209上,第一端部207和第二端部209通过翻边与第二带体205和第三带体206密封连接,第三密封部
211设置在气囊200本体中间位置通过第二带体205自由端和第三带体206自由端覆盖实现密封连接,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气囊200在膨胀时,受力点与密封处错开,避免了多次使用后,密封处被撑开而漏气,提高了气囊200的使用寿命。
[005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第四密封部212,其通过将第二带体205和第三带体206与所述第一带体204部分贴合从而将所述气囊200空腔隔断305成两部分,进一步的提高了密封的效果。
[0056]
在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301侧面还设置有开口,也使得固定器300更便于佩戴,同时也不影响固定器300与手臂的贴合。
[0057]
本实用新型中,气囊200的加工方法如下:
[0058]
(1)首先在料带203上将气嘴202完成第一次溶焊,本实施例中,气嘴202设置有两个,分别溶焊在第二料带203和第三料带203上;
[0059]
(2)接着,将第二料带203和第三料带203翻转折叠,使得第二料带203的第一自由端覆盖在第二料带203的第二自由端上完成第二次溶焊,形成第三密封部211;
[0060]
(3)将第一端部207和第二端部209与第二料带203和第三料带203的边缘溶焊,形成第一密封部208和第二密封部210,同时将第二料带203和第三料带203部分溶焊在料带203上,形成第四密封部212;
[0061]
(4)最后多余部分进行裁剪处理,新型臂带气囊200完成品如图4所示。
[0062]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