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6569发布日期:2021-05-25 12:2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



背景技术: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musculartorticollis,cmt),是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scm)纤维化和挛缩而引起的头颈活动受限、头颈偏斜、姿势异常及颅面畸形的疾病。患儿存在颈部关节被动活动度受限情况,通常表现为颏部向受累胸锁乳突肌患侧的旋转以及颈部向受累胸锁乳突肌健侧的屈曲受限。

现有技术中,有单独针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侧屈的矫正器,也有单独针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旋转的矫正器;但是没有既能针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侧屈,又能针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旋转的矫正器,更加没有同时能够预防斜头畸形的矫正器,故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包括:用以穿戴于患者头部的头盔、用以抵贴于患者背部的抵贴板、用以将抵贴板绑定于患者躯干的绑定件、竖直板、水平板、用以控制竖直板转动的下转动构件及用以控制头盔转动的上转动构件;

所述绑定件设于所述抵贴板;所述竖直板下端通过所述下转动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抵贴板后端面且所述下转动构件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水平板后端垂直固于所述竖直板上部;所述头盔外顶部中心处通过所述上转动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水平板前下端且所述上转动构件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下转动构件包括:下转轴、套筒及下蝶形螺母;

所述下转轴沿前后方向设置,其前端固于所述抵贴板后端面中部;所述套筒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下转轴外,且所述套筒前端穿过所述竖直板并与所述竖直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竖直板前端面相齐平;所述下蝶形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下转轴后端;

当向前旋拧所述下蝶形螺母,以使前抵所述套筒至使得所述竖直板前端面抵紧所述抵贴板后端面时,所述竖直板被锁止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标示所述竖直板转动角度的下量角板、用以将所述下量角板固于所述抵贴板的固定件及下指针;

所述下量角板竖直设置,其直边位于下侧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其直边中部设有贴合于所述套筒外壁的下半圆缺口,以使其直边中点落于所述下转轴的轴线上;所述下量角板后端面以度为单位并以其直边中部为圆心向其左右及上侧均匀设有多根量角刻度线a并对应标示有刻度a;所述固定件上端固于所述下量角板直边,其下端固于所述抵贴板后端面;所述下指针固于所述套筒外壁上中部;所述下量角板处于所述下指针前侧与所述下竖直板后端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两竖杆及两连接块;

两所述竖杆均沿上下方向设置,其前端面与所述下量角板前端面相齐平,其上端分别固于所述下量角板直边的左右两侧,其下端向下延伸;两所述连接块的后端分别固于两所述竖杆前侧下端,其前端分别固于所述抵贴板后端面。

优选地,所述上转动构件包括上转轴、固定环及上蝶形螺母;

所述水平板上端面开设有贯穿至其下端的通孔;所述上转轴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下端固于所述头盔外顶部中心处,其上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固定环及所述上蝶形螺母对应位于所述水平板上下两侧;所述固定环套固于所述上转轴上端,其下端抵接于所述水平板上端;所述上蝶形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上转轴下端;

当向上拧动所述上蝶形螺母,以使所述固定环及所述上蝶形螺母至对应抵紧所述水平板上下端面时,所述上转轴被锁止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标示所述头盔转动角度的上量角板及上指针;

所述水平板上端面开设有圆心处于所述上转轴轴心的扇形凹槽;所述扇形凹槽的直边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上量角板直边中部开设有上半圆缺口,以使所述上量角板与所述扇形凹槽相卡接适配;所述上量角板上端面以度为单位并以其直边中部为圆心向其左右及前侧均匀设有多根量角刻度线b并对应标示有刻度b;所述上指针固于所述固定环前侧。

优选地,与所述下量角板直边相平行的两所述量角刻度线a所对应的刻度为“0度”;与所述下量角板直边相垂直的所述量角刻度线a所对应的刻度为“90度”;与所述上量角板直边相平行的两所述量角刻度线b所对应的刻度为“0度”;与所述上量角板直边相垂直的所述量角刻度线b所对应的刻度为“90度”。

优选地,所述绑定件包括固定带及活动带;

多条所述固定带沿上下方向间隔固于所述抵贴板后侧;每条所述固定带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其后侧设有公魔术贴;每条所述活动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粘合所述公魔术贴的母魔术贴;多条所述活动带的左端分别粘合于多条所述固定带后侧左端,其右端沿所述抵贴板前方回绕至所述抵贴板后方并分别粘合于多条所述固定带后侧右端。

优选地,还包括上水平连接板、下水平连接板、连接杆、中间蝶形螺母a及中间蝶形螺母b;

所述竖直板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板及下板;所述上板位于上方;所述下板位于下方;所述上水平连接板前端垂直固于所述上板后端下部;所述下水平连接板前端垂直固于所述下板后端上部;所述下板上端面向下开设有贯穿至其下端面的过孔;所述连接杆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端固于所述上水平连接板下端,其下端穿过所述过孔;所述连接杆为螺纹杆,所述中间蝶形螺母a及中间蝶形螺母b均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并对应位于所述下水平连接板上下两侧;

当相向拧动所述中间蝶形螺母a及所述中间蝶形螺母b至对应抵紧所述下水平连接板上下端面时,所述连接杆下端被锁止固定。

优选地,所述头盔外表面向内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内表面的排汗透气孔;所述头盔外顶部中心处开设有盲槽;所述上转轴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盲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当矫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侧屈时,医护人员先根据所测得的患者颈部侧屈角度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计算出一个预设的侧屈矫正角度;再在下转动构件的作用下,驱动竖直板转动,以带动头盔转动至预设的侧屈矫正角度;最后,将头盔穿戴于患者头部,将抵贴板通过绑定件绑定在患者颈部,以实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侧屈的矫正;

其二:当矫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旋转时,医护人员先根据所测得的患者颈部旋转角度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计算出一个预设的旋转矫正角度;再在上转动构件的作用下,驱动头盔转动至预设的旋转矫正角度;最后,将头盔穿戴于患者头部,将抵贴板通过绑定件绑定在患者颈部,以实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旋转的矫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既能用以矫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侧屈,又能用以矫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旋转的目的;

其三:通过头盔的取模调整头型,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矫形器,能在实现矫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侧屈以及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旋转,同时预防斜头畸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其中,10、头盔;101、盲槽;102、排汗透气孔;20、抵贴板;301、固定带;302、活动带;401、上板;402、下板;50、水平板;601、下转轴;602、套筒;603、下蝶形螺母;701、上转轴;702、固定环;703、上蝶形螺母;801、下量角板;8021、竖杆;8022、两连接块;803、下指针;901、上量角板;902、上指针;1001、上水平连接板;1002、下水平连接板;1003、连接杆;1004、中间蝶形螺母a;1005、中间蝶形螺母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包括:头盔10、抵贴板20、绑定件、竖直板、水平板50、下转动构件及上转动构件。

头盔10用以穿戴在患者头部;抵贴板20用以抵贴在患者背部上侧;绑定件用以将抵贴板20绑定在患者躯干,绑定件固定在抵贴板20上;实际使用时,将抵贴板20抵贴在患者后背,通过绑定件将抵贴板20绑定在患者胸部;竖直板沿上下方向设置,竖直板下端通过下转动构件转动安装在抵贴板20后端面上侧中部;下转动构件用以控制竖直板转动,下转动构件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下转动构件安装在抵贴板20后端面;水平板50沿前后方向设置,水平板50后端垂直固定在竖直板前端上部,水平板50上端与竖直板上端相齐平;头盔10外顶部中心处通过上转动构件转动安装在水平板50下端面前侧中部;上转动构件用以控制头盔10转动,上转动构件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上转动构件安装在水平板50上。优选地,在头盔10外表面向内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头盔10内表面的排汗透气孔102。

优选地,头盔10根据患者头型3d打印定制,以使头盔10适配刚好套固在患者头部外,而且使头盔10在被固定后,患者头部不易在相应的头盔10内打转移位;如果头部已经有斜头畸形,取模后内部施压调整设计;头盔10外层是硬的保护壳,内层是泡沫材料。

优选地,头盔10下部较短,其左右两侧开有缺口槽,便于患者耳朵外露,同时,在调整头盔10的角度时,头盔10下部不会顶到病人颈部,使得安全性好。

优选地,头盔可更换,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小儿会成长,头型会出现增大等情况,此时,就需根据患者头型重新3d打印定制头盔10。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矫形器,使用范畴限定为6个月至3岁的患者,使用时间为饭后,一天两次,饭后两个小时或饭后一个小时,每次持续一个小时,由专人专看进行护理,主要在白天进行校正,晚上睡觉躺着校正不方便。斜颈矫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侧屈10度,第一治疗周期可能为反向将小儿颈部矫正5度,第二治疗周期可能为反向将小儿颈部矫正7度,第三治疗周期可能为反向将小儿颈部矫正10度。

在定制头盔10前,由神经外科医生对患儿的脑部发育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要除外颅缝早闭等疾病;由神经外科医生、矫形专业医生、儿科医生共同决定患儿是否需要佩戴头盔进行矫形;而且,患儿直接在医院由专业医师实地物理测量,不需要进行高辐射的ct检查,并能真正确保矫正质量,从而使得患儿在矫正过程中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障。

如图1所示,绑定件包括固定带301及活动带302。多条固定带301沿上下方向间隔固定在抵贴板20后侧;每条固定带301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每条固定带301后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公魔术贴;每条活动带30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母魔术贴,母魔术贴用以粘合公魔术贴;多条活动带302的左端分别粘合在多条固定带301后侧左端,多条活动带302的右端沿抵贴板20前方回绕至抵贴板20后方并分别粘合在多条固定带301后侧右端。优选地,固定带301及活动带302均设置为两条。

将抵贴板20绑定在患者颈部时,先将抵贴板20前侧抵贴在患者颈部后侧,再将多条活动带302的左端分别粘合在多条固定带301后侧左端,之后,将多条活动带302的右端逐一沿抵贴板20前方回绕至抵贴板20后方并分别粘合在多条固定带301后侧右端,以将患者颈部绑定在抵贴板20上。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下转动构件包括:下转轴601、套筒602及下蝶形螺母603。下转轴601沿前后方向设置,下转轴601前端固定在抵贴板20后端面上侧中部;套筒602可转动的套设在下转轴601外,套筒602前端穿过竖直板并与竖直板固定连接,套筒602前端面与竖直板前端面相齐平;下蝶形螺母603螺纹连接在下转轴601后端。

转动头盔10至预设的侧屈矫正角度后,向前旋拧下蝶形螺母603,使下蝶形螺母603抵动套筒602向前移动,直至竖直板前端面抵紧在抵贴板20后端面时,竖直板被锁住固定,以使头盔10在转动至预设的侧屈矫正角度后被固定。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精确转动头盔10至预设的侧屈矫正角度,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下量角板801、固定件及下指针803。下量角板801用以标示竖直板的转动角度,下量角板801竖直设置,下量角板801的直边位于下侧并沿左右方向设置;下量角板801直边中部开设有贴合在套筒602外壁的下半圆缺口,以使下量角板801直边中点落在下转轴601的轴线上;下量角板801后端面以度为单位并以下量角板801直边中部为圆心向下量角板801左右及上侧均匀设有多根量角刻度线a并对应标示有刻度a;固定件用以将下量角板801固定在抵贴板20上,固定件上端固定在下量角板801直边上,固定件下端固定在抵贴板20后端面下部;下指针803固定在套筒602外壁上侧中部;下量角板801处于下指针803前侧与下竖直板后端面之间。

竖直板转动时,带动下指针803转动,以指示竖直板的转动角度,即头盔10的转动角度,以便于精确转动头盔10至预设的侧屈矫正角度。

优选地,与下量角板801直边相平行的两量角刻度线a所对应的刻度为“0度”;与下量角板801直边相垂直的量角刻度线a所对应的刻度为“90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固定件包括两竖杆8021及两连接块8022。两竖杆8021均沿上下方向设置,两竖杆8021前端面与下量角板801前端面相齐平,两竖杆8021上端分别固定在下量角板801直边的左右两侧,两竖杆8021下端分别向下延伸,两竖杆8021前侧均与下量角板801前侧相齐平;两连接块8022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两竖杆8021前侧下端,两连接块8022前端分别固定在抵贴板20后端面。竖杆8021的长度大于竖直板宽度的二分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够根据患者头顶与颈部之间的间距调整竖直板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上水平连接板1001、下水平连接板1002、连接杆1003、中间蝶形螺母a1004及中间蝶形螺母b1005。

竖直板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板401及下板402;上板401位于上方;下板402位于下方;上水平连接板1001前端垂直固定在上板401后端面下部;下水平连接板1002前端垂直固定在下板402后端上部;下板402上端面向下开设有贯穿至下板402下端面的过孔;连接杆1003沿上下方向设置,连接杆1003上端固定在上水平连接板1001下端,连接杆1003下端穿过过孔;连接杆1003为螺纹杆,中间蝶形螺母a1004及中间蝶形螺母b1005均螺纹连接在连接杆1003,中间蝶形螺母a1004及中间蝶形螺母b1005对应位于下水平连接板1002上下两侧。

调整竖直板的长度时,先沿过孔上下移动连接杆1003,再相向拧动中间蝶形螺母a1004及中间蝶形螺母b1005,直至中间蝶形螺母a1004及中间蝶形螺母b1005对应抵紧下水平连接板1002上下端面时,连接杆1003下端被锁止固定,从而完成竖直板长度的调节。

结合图3至图5所示,上转动构件包括上转轴701、固定环702及上蝶形螺母703。水平板50上端面开设有贯穿至水平板50下端面的通孔;上转轴701沿上下方向设置,上转轴701下端固定在头盔10外顶部中心处,上转轴701上端穿过通孔;头盔10外顶部中心处落在上转轴701的轴线上;固定环702套固在上转轴701上端,固定环702下端抵接在水平板50上端;上蝶形螺母703螺纹连接在上转轴701下端;固定环702与上蝶形螺母703对应位于水平板50的上下两侧;转轴701下端与水平板50下端之间相间隔,以供医护人员将手伸至头盔10顶部与水平板50之间旋拧上蝶形螺母703。

转动头盔10至预设的旋转矫正角度后,向上拧动上蝶形螺母703,直至固定环702与上蝶形螺母703对应抵紧水平板50上下端面,上转轴701被锁止固定,以使头盔10在转动至预设的旋转矫正角度后被固定。

如图5所示,头盔10外顶部中心处开设有盲槽101;上转轴701下端螺纹连接在盲槽101内,以实现上转轴701与头盔10之间的可拆式连接。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为了便于精确转动头盔10至预设的旋转矫正角度,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上量角板901及上指针902。

水平板50上端面开设有与上转轴701同轴的扇形凹槽;扇形凹槽的两直边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上量角板901用以标示头盔10的转动角度,上量角板901直边中部开设有上半圆缺口,以使上量角板901与扇形凹槽相卡接适配;上量角板901上端面与水平板50上端面相齐平;上量角板901上端面以度为单位并以上量角板901直边中部为圆心向上量角板901左右及前侧均匀设有多根量角刻度线b并对应标示有刻度b;上指针902固定在固定环702前侧。

转动上转轴701时,拧松上蝶形螺母703,转动上转轴701,带动上指针902转动,以指示上转轴701的转动角度,即头盔10的转动角度,以便于精确转动头盔10至预设的旋转矫正角度。

优选地,与上量角板901直边相平行的两量角刻度线b所对应的刻度为“0度”;与上量角板901直边相垂直的量角刻度线b所对应的刻度为“90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