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5902发布日期:2021-03-23 10:58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唾液收集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



背景技术:

正常成年人每日的唾液腺分泌量约为1.0~1.5l,其中颌下腺、腮腺和舌下腺分别承担70%、25%和5%的分泌量。舌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其单侧舌下腺和颌下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得舌癌患者在术后的唾液分泌量增加,属于术后并发症的表现之一。一般会让舌癌患者在术后佩戴唾液兜,但是,这种唾液兜一般固定在佩戴者的颈部,唾液会顺着患者的下颌流到颈部后再进入唾液兜,流涎过程暴露。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唾液分泌量增加,再加上患者舌头缺损、嘴巴无法紧闭,一方面患者的不自主流涎情况加重,特别是患者在睡眠时改变不同睡姿更加容易导致唾液侧流污染床褥;另一方面,患者在术后无法正常咀嚼食物,在喂食过程中食物也非常容易从口中流出,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都造成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这种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能够适应患者在日常护理中的不同姿势,提高患者的唾液收集效果,从而改善舌癌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包括收集器本体和用于将收集器本体佩戴在头部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本体包括后片、左片、前片、右片和吸液垫片,后片、左片、前片、右片均为软质防水材料制成;后片包括自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左护腮部、护颚部和右护腮部;左护腮部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均自右向左斜向上延伸,并且左护腮部的上边沿与下边沿之间的距离逐渐递减;右护腮部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均自左向右斜向上延伸,并且右护腮部的上边沿与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也逐渐递减;前片的下边沿与护颚部的下边沿连接,左片的后边沿与左护腮部的下边沿连接,左片的前边沿与前片的左边沿连接,右片的后边沿与右护腮部的下边沿连接,右片的前边沿与前片的右边沿连接,左片、前片、右片与后片之间构成一个收集槽;吸液垫片设置在收集槽内。

本说明书所述前后方向,以佩戴者的面部为基准,靠近佩戴者面部的视为后侧,远离佩戴者面部的视为前侧。

上述整个后片的上边沿在佩戴时贴合患者的面部,护颚部的上边沿的中部贴近患者的下嘴唇,左护腮部和右护腮部的上边沿的端部分别处于患者的两个耳垂处。上述整个后片的下边沿在佩戴时贴合患者的下颌线。

上述吸液垫片设置在收集槽内,可随时更换。

上述软质防水材料可采用防水软质橡胶、防水涂层布料等,避免收集器本体被唾液和其他液体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两条相匹配的连接带,两条连接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后片的左右两个端部。两条连接带的另一端在佩戴时自耳旁往上延伸至头顶相交打结,防止连接带在患者侧卧时给患者造成不适感。连接带在打结时可自行调节松紧,提高患者佩戴唾液收集器时的舒适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佩戴唾液收集器,比如挂耳式的耳带、或者带有弹力的头带等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后片的后侧面设有向前凸出的下巴槽。患者在佩戴时,可将下巴与后片的下巴槽贴紧,提高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吸液垫片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叠加的基层、第一吸液层和第二吸液层,第一吸液层的吸水性大于第二吸液层的吸水性。吸液垫片采用两层吸液层,提高吸液垫片的吸液量。第一吸液层作为主要的吸液层,不仅仅吸收唾液,还可以吸收患者在喂食过程中流出的汤汁、粥水、药汤等较为浓稠的液体。第二吸液层作为辅助性的吸液层,主要吸收杂质少、较为清澈的液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吸液层为高分子吸水树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吸液层为吸水棉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层为防水棉纱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由软质防水材料制成的左片、前片、右片与后片构成一个收集槽,后片的上边沿从患者的下嘴唇延伸到患者的两个耳垂处,具有更大的接收面,使得唾液均可从患者的下嘴唇和嘴角流淌过渡到唾液收集器内,能够适应患者在日常护理中的不同姿势,提高患者的唾液收集效果,从而改善舌癌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中收集器本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收集器本体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吸液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的唾液收集器,包括收集器本体1和用于将收集器本体1佩戴在头部的连接件2,收集器本体1包括后片101、左片102、前片103、右片104和吸液垫片3。后片101、左片102、前片103、右片104均为软质防水材料制成,软质防水材料可采用防水软质橡胶、防水涂层布料等,避免收集器本体1被唾液和其他液体污染。后片101包括自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左护腮部1011、护颚部1012和右护腮部1013;左护腮部1011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均自右向左斜向上延伸,并且左护腮部1011的上边沿与下边沿之间的距离逐渐递减;右护腮部1013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均自左向右斜向上延伸,并且右护腮部1013的上边沿与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也逐渐递减;前片103的下边沿与护颚部1012的下边沿连接,左片102的后边沿与左护腮部1011的下边沿连接,左片102的前边沿与前片103的左边沿连接,右片104的后边沿与右护腮部1013的下边沿连接,右片104的前边沿与前片103的右边沿连接,左片102、前片103、右片104与后片101之间构成一个收集槽。整个后片101的上边沿在佩戴时贴合患者的面部,护颚部1012的上边沿的中部贴近患者的下嘴唇,左护腮部1011和右护腮部1013的上边沿的端部分别处于患者的两个耳垂处。整个后片101的下边沿在佩戴时贴合患者的下颌线。如图3所示,后片101的后侧面设有向前凸出的下巴槽1014,患者在佩戴时可将下巴与后片101的下巴槽1014贴紧,提高舒适度。

如图1所示,连接件2包括两条相匹配的连接带201,两条连接带20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后片101的左右两个端部。两条连接带201的另一端在佩戴时自耳旁往上延伸至头顶相交打结,防止连接带201在患者侧卧时给患者造成不适感。连接带201在打结时可自行调节松紧,提高患者佩戴唾液收集器时的舒适度。当然,本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佩戴唾液收集器,比如挂耳式的耳带、或者带有弹力的头带等等。

如图1和图3、图4所示,吸液垫片3设置在收集槽内,吸液垫片3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叠加的基层301、第一吸液层302和第二吸液层303,第一吸液层302的吸水性大于第二吸液层303的吸水性。基层301为防水棉纱无纺布,而吸液垫片3采用两层吸液层,提高吸液垫片3的吸液量。其中,第一吸液层302为高分子吸水树脂层,作为主要的吸液层,不仅仅吸收唾液,还可以吸收患者在喂食过程中流出的汤汁、粥水、药汤等较为浓稠的液体;第二吸液层303采用吸水棉层,作为辅助性的吸液层,主要吸收杂质少、较为清澈的液体。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患者在佩戴唾液收集器时,有以下三种状态:

(1)患者处于站立状态或者坐直状态的时候,唾液沿下嘴唇渗出并竖直流下,直接流入唾液收集器;

(2)患者处于仰卧状态的时候,唾液沿下嘴唇渗出后,会沿脸颊流淌扩散;由于整个后片101的上边沿在佩戴时贴合患者的面部,护颚部1012的上边沿的中部贴近患者的下嘴唇,左护腮部1011和右护腮部1013的上边沿的端部分别处于患者的两个耳垂处,使唾液收集器具有更大的接收面,患者在仰卧时唾液均能够从下嘴唇和嘴角流淌过渡到唾液收集器的后片101的上边沿,进而流入唾液收集器内;

(3)患者处于侧卧状态的时候,患者的一侧脸颊会压住贴近相应脸颊的左护腮片/右护腮片,使得左片102/右片104相应的受到挤压向外伸出,左护腮片/右护腮片、前片103以及被挤压的左片102/右片104之间构成一个新的唾液槽,这个唾液槽的槽口处于患者嘴部的下方,左片102/右片104相应的作为这个唾液槽的槽底,唾液从患者嘴角中流出时直接竖直流下进入该唾液槽。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唾液收集器具有更大的接收面,能够适应患者在日常护理中的不同姿势,使得唾液均可从患者的下嘴唇和嘴角流淌过渡到唾液收集器内,提高患者的唾液收集效果,从而改善舌癌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