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

文档序号:25460799发布日期:2021-06-15 20:0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注射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



背景技术:

皮下注射是一种将少量无菌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常用注射给药法。目前皮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是操作者一手紧绷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将针头的1/2-2/3快速刺入皮下。由于操作者对于进针深度和角度的精确性难以把控,可导致操作失误,药物效用未能达到要求。

目前皮下注射除胰岛素笔以外,还是以普通注射器按照上述方法进针。现有技术的皮下注射针头长度需要操作者根据经验选定不同的针头型号,且使用时需要针尖与皮肤呈30-40°刺入皮下,进针深度要求是针头长度的1/2-2/3,操作难度高、精确性差,针头容易刺入过深可达肌层,导致操作失误。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该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能够改进现有皮下注射技术,使操作者更易掌握,提高精确性,减少操作失误并减轻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设置有注射筒和注射针,注射针的针头长度为l针;注射针安装于注射筒的一端。

优选的,3mm≤l针≤10mm。

优选的,上述注射筒设置有药筒、注射推杆以及限位注射连接部,其中,药筒的一端与注射针的一端连接,将上述注射推杆的一端定义为深入端,将注射推杆的另一端定义为按压端,注射推杆自深入端装配于药筒的药液空腔,限位注射连接部的一端与按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限位注射连接部设置有固定杆以及螺旋转动杆,固定杆的一端与按压端固定连接,螺旋转动杆的内壁面与固定杆的外壁面通过螺纹旋拧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固定杆的外壁面、螺旋转动杆的内壁面分别设置有螺纹。

优选的,上述注射筒还设置有回弹组件,回弹组件分别与固定杆的外壁面、药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回弹组件设置有外壳体、弹簧以及连接杆,以药筒中与注射针连接的一端定义为注射端部,将药筒的另一端定义为装配端,外壳体自装配端以套设长度为l壳固定于药筒的外壁面,以外壳体套设药筒的一端端部为壳体固定端,壳体固定端与药筒的外壁面固定连接,将药筒中被外壳体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后端包裹部,药筒的后端包裹部外壁面与外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弹簧、连接杆装配的回弹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固定端、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杆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将药筒中未被外壳体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前端筒,所述药筒中前端筒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壳体处于同一水平位。

优选的,上述弹簧、连接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上述注射推杆的深入端固定有活塞。

优选的,上述针头的深度为4mm、6mm或8mm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还设置有限位筒,将药筒中未被外壳体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前端筒,限位筒的外壁面固定于前端筒的外壁面。

优选的,上述限位筒的内壁面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注射筒的外壁面活动转配;前端筒的外壁面固定有滑动轨,滑动轨装配于安装槽;

优选的,上述限位筒的长度为l限,前端筒的长度为l药,l限≤l药;

优选的,上述安装槽、滑动轨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设置有注射筒和注射针,l针为3-10mm;注射针安装于注射筒的一端。该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在使用时通过垂直进针将注射针完全刺入患者的注射部位,使得药物完全准确注入皮下组织,使得药液被皮下组织深部的血管完全吸收,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显著提高皮下注射的效果。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5中,包括:

注射筒100、药筒101、滑动轨1011;

注射推杆102、活塞1021;

限位注射连接部103、固定杆1031、螺旋转动杆1032;

回弹组件104、外壳体1041、弹簧1042、连接杆1043;

限位筒105、安装槽1051;

注射针2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如图1所示,设置有注射筒100和注射针200,注射针的针头长度为l针;注射针200安装于注射筒100的一端,3mm≤l针≤10mm。

进针时全部进入确保针头的稳定性,同时保证进针深度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也避免钢针刺入过深进入肌层使操作失败,操作难度也下降。

其中,注射筒100设置有药筒101、注射推杆102以及限位注射连接部103。药筒101的一端与注射针200的一端连接,将注射推杆102的一端定义为深入端,将注射推杆102的另一端定义为按压端,注射推杆102自深入端装配于药筒101的药液空腔,限位注射连接部103的一端与按压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限位注射连接部103设置有固定杆1031以及螺旋转动杆1032,固定杆1031的一端与按压端固定连接,螺旋转动杆1032的内壁面与固定杆1031的外壁面通过螺纹旋拧固定连接。

固定杆1031的外壁面、螺旋转动杆1032的内壁面分别设置有螺纹。螺旋转动杆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杆螺旋移动的移动空腔体,注射推杆102的深入端固定有活塞1021。

l针为4mm、6mm或8mm中至少一种。针头长度为4mm时针对的是儿童使用,当针头长度为6mm时为成年女性使用,针头的长度为8mm时,提供为成年男性使用。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进行选择针头的长度。

本实施的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设置有注射筒和注射针,其中注射筒设置有药筒、注射推杆以及限位注射连接部,限位注射连接部设置有固定杆以及螺旋转动杆,在使用时螺旋转动杆进行旋转转动调节在固定杆的位置调节注射药液的剂量,注射时通过垂直进针法按压螺旋转动杆通过注射推杆将药液注射入病人的注射部位,通过将注射针的针头长度控制在3-10mm;使注射针完全刺入患者的注射部位,使得药物完全被注入皮下组织深部,使得药液被皮下组织深部的血管完全吸收,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显著提高了皮下注射的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如图2、3所示意,注射筒100还设置有回弹组件104,回弹组件104分别与固定杆1031的外壁面、药筒101固定连接。

回弹组件104设置有外壳体1041、弹簧1042以及连接杆1043,以药筒101中与注射针200连接的一端定义为注射端部,将药筒101的另一端定义为装配端,外壳体1041自装配端以套设长度为l壳固定于药筒101的外壁面,以外壳体1041套设药筒101的一端端部为壳体固定端,壳体固定端与药筒101的外壁面固定连接,将药筒101中被外壳体1041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后端包裹部,药筒101的后端包裹部外壁面与外壳体104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弹簧1042、连接杆1043装配的回弹腔,弹簧1042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固定端、连接杆1043的一端连接,连接杆1043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031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弹簧1042、连接杆1043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弹簧1042、连接杆1043分别设置有两个。

在注射药液完成后通过回弹组件中弹簧的弹力作用将注射杆带动返回到初始位置,使得注射针的针头能及时拔出患者的皮下组织,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

实施例3。

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将药筒101中未被外壳体1041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前端筒,所述药筒101中前端筒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壳体1041处于同一水平位。

通过药筒中前端筒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壳体处于同一水平位,使得药筒与回弹组件成为一体结构,在使用时,使得使用者拿捏更加方便,不至于因为台阶状的结构使使用者在给患者注射时难以拿捏。

实施例4。

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3任意一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还设置有限位筒105,将药筒101中未被外壳体1041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前端筒,限位筒105的外壁面固定于前端筒的外壁面。限位筒105为透明限位筒。

限位筒105的内壁面设置有安装槽1051,安装槽1051与注射筒100的外壁面活动转配;前端筒的外壁面固定有滑动轨1011,滑动轨1011装配于安装槽1051;限位筒105的位移长度等于针头长度。

限位筒105的长度为l限,前端筒的长度为l药,l限≤l药。

安装槽1051、滑动轨1011可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通过设置限位筒,在使用时将限位筒的一端端面与患者人体的注射部位相接触,保证进针方向为垂直进针,同时通过安装槽和滑动轨稳定进针方向也同时使在注射药液时利用按压的惯力作用,能够迅速使得针头进入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