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3950发布日期:2021-06-25 16:2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眼科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眼科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眼科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患白内障眼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移植人工晶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案。但人工晶体的计算所需要的参数要求较多,如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眼轴长、白到白距离、瞳孔直径等。测量的参数较多,但往往需要多种医疗设备检测后,才能获得上述完整数据。因而若能实现一台设备,便得到上述数据的医疗设备,对于患者的检测来说,不仅能提高测量的方便性,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是一种新兴的光学成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临床成像手段来说,具有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无辐射损伤、价格适中、结构紧凑等优点,是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应用的重要潜在工具。当前,在多种使用光学仪器的眼科设备中,用于眼科检查和治疗的oct装置已经成为眼科疾病诊断不可或缺的眼科设备。

以往的一些技术测轴长往往采用时域的断层扫描技术,但速度慢、测量精度不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20707.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oct测量眼轴长的测量方法。该方法虽然可以实现人眼和各种动物活体的眼轴长度的测量,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采用步进电机的移动探头,来实现光程的调节,从而实现角膜和眼底的成像;而电机发生前后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实现前后节快速切换并实时成像,加上被测对象的眼睛会抖动,使得测量眼轴长度不准确,误差较大;

2.由于角膜及眼底结构不同,采用同一个探头无法在这两个位置都聚焦,导致成像质量差,这是该方法无法避免的。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90000031.1的专利文献“一种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采用多个切换机构,仪器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14827.2的专利文献“一种测量眼轴光程值的oct系统及方法”引入角膜位置对准技术,不用切换前后节,但无前节测量功能及角膜曲率测量功能(或者未提)。测量角膜需额外再操作一次。无法实现患者的快速诊断。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130278.9的专利文献“眼科测量系统和方法”采用固定的部分分光功能的分光镜,这会导致前后节oct成像时,信噪比下降。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204215.3的专利文献“眼科测量系统”采用固定的部分分光功能的分光镜,这会导致前后节oct成像时,信噪比下降。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出一种眼科测量系统,可提高oct测量眼前节和眼后节的信噪比。

一种眼科测量系统,包括:主体模块、光路切换扫描装置、光路运动切换装置、眼前节oct光路组件和眼后节oct光路组件;

所述主体模块用于向所述光路切换扫描装置提供测量光;

所述光路切换扫描装置用于将测量光传播至所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或所述眼后节oct光路组件;

所述光路运动切换装置用于通过运动来切换至第一状态以使来自所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的测量光传播至人眼前节以及切换至第二状态以使来自所述眼后节oct光路组件的测量光传播至人眼后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路运动切换装置用于通过运动使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切换出原来所处的光路来实现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路运动切换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光学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使所述光学部件运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部件为分光部件。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部件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部件用于使所述光学部件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光学部件转动至所述透射区对第一方向的光进行透射的位置以及转动至所述反射区对第二方向的光进行反射的位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部件为反射镜;所述驱动部件用于使所述反射镜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将第一方向的光照射至人眼前节,以及用于使所述反射镜运动至插入所述眼后节oct光路组件所在的光路的第二位置以使第二方向的光反射至人眼后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视光学组件;所述光路运动切换装置用于通过运动来切换至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以使来自所述固视光学组件的光传播至人眼。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眼前节摄像组件;所述眼前节摄像组件与所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所述眼后节oct光路组件和所述固视光学组件共用至少一部分光学部件。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眼前节摄像组件包括第五分光镜和接目物镜;所述第五分光镜和所述接目物镜用于将光传播至人眼;所述眼前节摄像组件与所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所述眼后节oct光路组件和所述固视光学组件共用所述第五分光镜和所述接目物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与所述眼后节oct光路组件共用至少一部分光学部件。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包括多个反射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有:

光路切换扫描装置配合光路运动切换装置,既可实现前后节光路的快速切换,又实现人眼前后节的扫描。光路运动切换装置通过运动来实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从而使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的测量光传播至人眼前节以及使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的测量光传播至人眼后节;相比透射部分光并反射部分光的固定式的分光镜结构,具有更高通光效率,从而可提高前后节oct测量时的信噪比。对成本控制和前后节oct信号采集的信噪比进行了更合理的分配,可在有限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采集图像的质量;能够解决人眼众多光学参数的检测,从而满足不同部位测量的需要;能够获得众多人眼重要参数的准确数据,从而满足医生临床诊断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示出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眼科测量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眼科测量系统的具体结构;

图3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眼后节oct光路组件的结构;

图4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部件的一种结构;

图5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部件的另一种结构;

图6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眼前节oct光路组件的结构;

图7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固视光学组件的结构;

图8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眼前节摄像组件的结构;

图9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眼科测量系统的具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图1至图9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即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电路连通作用。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眼科测量系统,包括主体模块100和探测模块10。

参考图1和图2,主体模块100包括光源1101、耦合器1103、参考臂、探测器1141和计算机1143。

光源1101为弱相干光源,输出的光的波长约为近红外光。

耦合器1103为光纤耦合器。

参考臂包括参考臂光路透镜1121和参考臂反射镜1123。

探测模块10也可称为样品臂,可形成探测光路。在本实施例中,探测模块10包括偏振控制器1105、准直镜1107、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和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

主体模块100通过光源1101向参考臂提供参考光和向探测模块10提供测量光。具体的,光源1101输出的光经过耦合器1103向探测模块10也即样品臂提供测量光和向参考臂提供参考光。参考臂具有已知长度并通过参考臂反射镜1123将光反射回到耦合器1103中。探测模块10向被检人眼e提供测量光。来自样品也即人眼散射回来的光经过探测模块10、偏振控制器1105与参考臂的反射回来的光在耦合器1103中发生干涉。干涉光被探测器1141探测到,再经过计算机1143处理,最后显示出被测样品也即人眼的oct图像。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模块100通过偏振控制器1105和准直镜1107向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提供测量光。通过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对样品进行扫描,实现oct的断层成像。

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用于对人眼e的眼后节进行测量。

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用于对人眼e的眼前节进行测量。

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用于对来自主体模块100的测量光进行光路切换以及用于对人眼e进行扫描。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可以是一维光路切换扫描装置,也可以是二维甚至三维的。测量光经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后分成两路,一路测量光传播到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另一路测量光传播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两路测量光经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后可入射待测人眼e。

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不仅起到扫描的作用,也起到光路切换的作用。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可采用振镜或其它高精度定位结构,便能满足系统光路快速切换及扫描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是通过对测量光进行反射来实现对测量光的光路切换,也即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包括一个反射镜。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由计算机1143控制,可处于实现眼前节oct成像的位置上或者处于实现眼后节oct成像的位置上,从而将测量光传播至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或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

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通过运动来切换至两个不同的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也就是说,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的至少一部分是可运动的;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可通过运动使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切换出原来所处的光路来实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

参考图2,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包括驱动部件13073和光学部件13071。驱动部件13073用于使光学部件13071运动。具体的,驱动部件13073可使光学部件13071运动至不同的位置,比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光学部件13071处于第一位置时,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一状态;当光学部件13071处于第二位置时,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二状态;第一位置可以有多个,但都是对应第一状态;第二位置也可以有多个,但都是对应第二状态。其中,运动的具体形式包括旋转或者转动和移动。

示例的,驱动部件13073为切换电机,光学部件13071为分光部件比如切换分光镜。光学部件13071设有透射区130711和反射区130713。

参考图4,对于光源1101输出的光,光学部件13071的左半边为透射区,右半边为反射区;或者,参考图5,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为透射区,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为反射区;或者,设计n个透射区和n个反射区(未图示)。由作为驱动部件13073的切换电机及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的转速及切换速度共同决定光学部件13071的设计方案。透射区和反射区可以交替布置,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组合布置。

当驱动部件13073使光学部件13071转动至第二位置,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二状态,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照射至光学部件13071的反射区130713的正面;将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作为第二方向的光;光学部件13071的反射区130713将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反射至人眼后节;如果有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的测量光,该测量光会则照射至光学部件13071的反射区130713的反面,进而被光学部件13071的反射区130713反射到其它方向,无法照射至人眼。

当驱动部件13073使光学部件13071转动至第一位置,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一状态,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的测量光照射至光学部件13071的透射区130711的正面;将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的测量光作为第一方向的光;此时,反射区130713已离开原来所处的光路,具体是离开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光路;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的测量光透过光学部件13071的透射区130711照射至人眼前节;如果有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该测量光会照射至光学部件13071的透射区30711的反面,进而透过光学部件13071的透射区130711照射至其它地方,无法照射至人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的光和第二方向的光为来自不同方向的光。

驱动部件13073使光学部件13071转动至第二位置,光学部件13071的透射区130711切换出原来所处的光路,具体是离开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的光路。如此往复,便可实现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

当然,由于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和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光路有重叠或者交叉,透射区130711或者反射区130713也可以说是切换出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和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光路。

本实施例的探测模块10还包括第五分光镜1309和接目物镜1311。第一分光镜1303为眼后节及注视分光镜。第五分光镜1309为前置二向色镜。

参考图3,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包括调光程单元1301、第一分光镜1303和屈光调节单元1305。调光程单元1301可采用角锥棱镜、直角棱镜,或者两片相互垂直设置的全反射镜构成。

当进行眼后节oct成像时,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二状态;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由计算机1143控制,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旋转至实现眼后节oct成像的位置上将测量光传播至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具体的,从准直镜1107发射出的测量光束经过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反射后,经过调光程单元1301,再经第一分光镜1303反射后,穿过屈光调节单元1305,经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反射,再经过第五分光镜1309反射到接目物镜1311,最后经过人眼e会聚到人眼眼底。眼后节oct成像光路系统的探测光束满足扫描光束中心线会聚于人眼瞳孔附近,而任意时刻oct光束聚焦于人眼眼底。此时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所处的位置,刚好使得从准直镜1107过来的入射光的主光轴与反射光的主光轴的夹角为α,也即光束的主光轴改变α角。针对不同人眼(其屈光度不同),通过调节屈光调节单元1305,使得oct光束都能会聚于人眼眼底,即光束聚焦于视网膜上。这样能有效提高视网膜测量时oct图像的信噪比及横向分辨率。

参考图6,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包括多个反射镜,以实现光路的转折。具体的,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包括第一反射镜1501、第一透镜1503、第三反射镜1505、第五反射镜1507和第三透镜1509。

当进行眼前节oct成像时,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一状态;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被计算机1143控制,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旋转至实现眼前节oct成像的位置上将测量光传播至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具体的,从准直镜1107发射出的测量光,经过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反射后,相继经过第一反射镜1501的反射、透射第一透镜1503,又经第三反射镜1505和第五反射镜1507的反射,再透射第三透镜1509,透射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再经过第五分光镜1309反射到接目物镜1311,最后经过人眼e会聚到人眼前节。眼前节oct成像光路系统的探测光束满足扫描光束中心线平行光路系统主光轴l1入射人眼,而任意时刻oct光束聚焦于人眼前节。此时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所处的位置,刚好使得从准直镜1107过来的入射光的主光轴与反射光的主光轴的夹角为β,也即光束的主光轴改变β角。

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配合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便能实现前后节光路的切换。

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与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共用第五分光镜1309和接目物镜1311。

在其它实施例中,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和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均包括前述第五分光镜1309和前述接目物镜1311。也即,前述第五分光镜1309和前述接目物镜1311划分至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和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

根据上述可知,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配合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既可实现前后节光路的快速切换,又实现人眼前后节的扫描。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相比透射部分光并反射部分光的固定式的分光镜结构,具有更高通光效率,从而可提高前后节oct测量时的信噪比。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探测模块10还包括固视光学组件170。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通过运动来切换至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以使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光传播至人眼。以第二状态为例,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光路与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光路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如此,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光会被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反射至人眼。

在其它实施例中,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通过运动来切换至第一状态使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光传播至人眼。具体的,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光路与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的光路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如此,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光会被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反射至人眼。

参考图7,固视光学组件170包括固视光源1701、第五透镜1703、第一分光镜1303和屈光调节单元1305。可见,固视光学组件170与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共用一部分光学部件,也即共用第一分光镜1303和屈光调节单元1305。

第一分光镜1303可对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中固视光源1701发出的固视光(波长为550nm)进行透射以及可对光源1101输出的光进行反射。

第五分光镜1309不仅可对光源1101发出的信号光进行反射,还可对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中固视光源1701发出的固视光进行反射。

固视光源1701是用于被检人眼e固视的固视标(内部固视标)。固视光源1701可采用单点led,或者lcd屏、oled屏或者led阵列屏等。

光学部件13071的反射区130713可对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中固视光源1701发出的固视光进行反射。

来自固视光源1701的光通过第五透镜1703,穿过第一分光镜1303,经屈光调节单元1305调节屈光度,经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的反射和第五分光镜1309的反射后,该光经过接目物镜1311再入射到被检人眼e。最后,内部固视标被投影到被检人眼e的眼底。当进行眼底oct成像也即眼后节oct成像时,不同人眼观察固视点时,固视点的清晰程度不同,这给被测者固视时造成不舒适,这不便于被测人眼的固视及固定。由于眼底oct光路经过屈光调节单元1305调屈后,能聚焦于眼底视网膜上,即人眼能看清楚扫描线。由于眼后节oct光路与固视光路共用屈光调节单元1305,便能实现对于不同人眼都能看清固视标。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探测模块10还包括眼前节摄像组件190(也可称为虹膜摄像模块);该组件可用于眼前节摄像预览,以便于指导医生操作仪器,让探头光路对准待测人眼。

参考图8,眼前节摄像组件190,包括照明光源1901、第七透镜1905、第七反射镜1907、第九透镜1909和摄像单元1911。照明光源1901发出的光为近红外光。

第五分光镜1309还能对来自眼前节摄像组件190中照明光源1901发出的照明光进行透射。

照明光源1901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检人眼e的眼前房,光经眼前房组织反射或者散射;返回光穿过接目物镜1311和第五分光镜1309后穿过第七透镜1905,并经第七反射镜1907反射,再透过第九透镜1909,最后被摄像单元1911拍摄到。

检测者使用下颚托单元(未图示)使被测者头部固定,并让被测者固视系统的固视标也即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固视标,以使得被测者的眼固定。之后,检测者一边通过观察计算机1143的显示屏,一边通过操作杆控制下颚托装置以及探头等的移动,以使被检人眼e的眼前节进入摄像单元1911中,并且眼前节像呈现在计算机1143的显示屏中。

在其它实施例中,眼前节摄像组件190还包括第五分光镜1309和接目物镜1311。可见,眼前节摄像组件190与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和固视光学组件170共用至少一部分光学部件,也即共用第五分光镜1309和接目物镜1311,可实现光路的简化。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9,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光学部件13071为反射镜。

本实施例的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的第一状态是这样实现的:驱动部件13073使反射镜13071运动至第一位置,具体可以是使反射镜13071旋转至第一位置;此时,反射镜13071抽离或者离开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所在的光路,给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的测量光让位,使得该测量光可穿过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照射至人眼前节。第一方向的光是指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的测量光。

本实施例的第二状态是这样实现的:驱动部件13073使反射镜13071运动至插入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所在的光路的第二位置,具体可以是使反射镜13071旋转至第二位置;在第二状态时,反射镜13071处于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所在的光路,如果有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反射镜13071会对该测量光进行反射;反射镜13071运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也即第二方向的光可照射至人眼后节。

可见,驱动部件13073可将反射镜13071切换入光路或者切换出光路。在第一位置时,反射镜13071是切换出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的光路,使得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的测量光可照射至人眼前节;此时反射镜13071依旧位于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光路,但如果有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反射镜13071会将该测量光进行反射至其它位置而不是人眼后节。在第二位置时,反射镜13071是切换入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光路,使得来自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的测量光可照射至人眼后节;虽然反射镜13071仍然处于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的光路中,但如果有来自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的测量光,反射镜13071会将来该测量光反射至其它位置而不是人眼前节。

当进行眼后节oct成像时,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旋转至实现眼后节oct成像的位置上,使得从准直镜1107过来的入射光的主光轴与反射光的主光轴的夹角为α;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二状态,也即驱动部件13073使反射镜13071运动至插入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所在的光路的第二位置;如此,便可实现眼后节oct成像。

当进行眼前节oct成像时,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旋转至实现眼前节oct成像的位置上,使得从准直镜1107过来的入射光的主光轴与反射光的主光轴的夹角为β;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处于第一状态,也即驱动部件13073使反射镜13071运动至抽离眼前节oct光路组件50所在的光路的第一位置;如此,便可实现眼前节oct成像。

驱动部件13073可使反射镜1307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快速切换。进行眼后节oct成像时,反射镜13071切换入光路,对光源1101输出光及固视光源1701发出的固视光进行反射;进行眼前节oct成像时,反射镜13071切换出光路,此时反射镜13071不会影响光源1101透过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对于来自固视光学组件170的光,由于光路是前后节快速切换的,而眼后节oct成像时,固视点是能被人眼感知的。快速切换时,由于人眼的暂留效应,被测者不会觉得固视点忽亮忽暗;只要切换速度够快,被测者便会认为固视点是常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光路切换扫描装置1109以及光路运动切换装置1307实现光路的切换,可实现人眼不同部位oct成像。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能获得视网膜厚度等人眼结构重要参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能获得角膜、晶状体前后表面的oct图像,从而能获得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等人眼结构重要参数;眼前节oct光路组件150配合眼后节oct光路组件130,能获得眼轴长等人眼结构重要参数;眼前节摄像组件190能获得白到白距离、瞳孔直径等人眼结构重要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结合切换分光装置的快速切换前后节oct成像系统:一方面具有快速切换功能,可实现对物体不同深度进行测量,可提高oct系统的探测范围(前后节成像),切换系统稳定,定位精确,不影响系统信噪比;另一方面能实现光束在不同位置分别聚焦,可针对不同视力的人眼实现高质量的不同部位的oct成像,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快速切换前后节成像oct系统能够获得人眼众多参数数据,如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表面曲率、眼轴长、白到白距离、瞳孔直径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具有如下特点。

测角膜及晶状体前后表面时,oct光束聚焦于眼前节中部区域,能有效提高角膜、晶状体前后表面测量时oct图像的信噪比及横向分辨率。并且,扫描光束中心线平行光路系统主光轴l1入射人眼,有利于角膜及晶状体前后表面的折射校正,从而得到准确的角膜及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

探头光路要求实现人眼不同部位的oct成像,但它们所采用的扫描模式和聚焦位置不同,因而测量所采用的光路应有所不同。眼底oct成像时要求扫描光束中心线会聚于人眼瞳孔,而任意时刻的oct光束要平行入射人眼;而眼前节成像时,要求扫描光束中心线平行入射人眼,而任意时刻的oct光束要聚焦于人眼前节。这样有利于角膜、晶状体前后表面oct图像的校正。

可以针对不同视力的人眼进行屈光补偿,实现不同部位人眼成像。

具有人眼固视光路,可满足左右眼固视。

因探头光路设计舍弃传统眼底成像光路(如彩色眼底相机、lslo等),因此通过眼前节摄像组件190指导医生操作仪器,并能用于测量瞳孔直径及白到白距离。

采用快速精确的切换装置,可实现人眼不同部位的快速oct成像。

在人眼不同部位的oct成像的基础上,能实现眼轴长、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的快速准确测量,无需移动参考臂。

前后节快速切换,较少的运动机构,成本低廉。

固视光路与眼后节oct共用屈光调节单元,可减少固视光路的运动件,并实现固视光路与眼后节oct光路共焦,有利于被测人眼的固视及眼底oct图像的采集。

结合切换分光方案,在不减弱探测通光率的情况下,实现前后节oct的快速检测,并实现较高的探测信噪比。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相比时域系统而言,扫描成像速度快,成像分辨率高,但探测深度浅;相比扫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扫描速度、分辨率等相当,成本低许多,但探测深度浅。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快速切换扫描的方法实现前后节的快速切换扫描,几乎准实时,每秒可实现几十幅图的扫描,速度快,可避免人眼无规则运动的影响,从而能准确测量人眼轴长。

本申请实施例一次测量采集前后节图像,有利于医生操作,可提高诊断速度,可提高医患交互体验;另外一次测量实现角膜、前房深度、眼轴长、角膜曲率、白到白等众多人眼关键参数的检测;具有成本,速度,精度,多功能等众多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的眼科测量系统为用于眼科多功能测量的系统,主要用于患者眼相关光学参数的测量,用于指导人工晶体参数的选择及患者眼的检查,能够测得人眼轴长、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白到白距离等众多眼科相关参数。本申请实施例的眼科测量系统主要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结合前后节快速切换扫描,实现人眼轴长的测量、前房深度的测量、晶体厚度的测量和角膜厚度的测量,最终实现众多人眼光学参数的测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