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7021发布日期:2021-07-13 15:1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吸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道中的痰量很少,主要是为了保持呼吸道的湿润而分泌的少量粘液,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就会使呼吸道内的痰变多,甚至变的粘稠,呈黄白色黏痰,一般情况下,通过正常的咳嗽反射,即可将痰由气管内咳出并排出体外。但对于长期卧床治疗的呼吸道患者,当痰在呼吸道内集聚而无法排出体外时,就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影响正常呼吸,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进行人工清痰。

现有的吸痰装置一般为电动式或手动式,现有的手动式吸痰装置无防回流设置,把手设计不佳长时间使用容易疲劳,吸痰孔较少,当堵塞时便很难进行吸痰,造成使用效果差,且负压体使用费力,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吸痰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吸痰装置一般为电动式或手动式,现有的手动式吸痰装置无防回流设置,把手设计不佳长时间使用容易疲劳,吸痰孔较少,当堵塞时便很难进行吸痰,造成使用效果差,且负压体使用费力,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包括储存箱和负压腔体,所述储存箱的左侧连接有u形管,且u形管的左侧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左侧安装有吸痰体,且吸痰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吸痰孔,所述负压腔体连接于储存箱的右侧,且负压腔体的内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侧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负压腔体的右侧固定有固定体,且固定体的右侧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右侧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表面连接有螺栓,所述把手的内表面固定有把手凹槽。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与u形管之间为螺纹连接,且u形管为u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吸痰体与吸痰孔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吸痰体与吸痰孔之间构成镂空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吸痰体通过储存箱和u形管与负压腔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负压腔体与活塞之间构成活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簧与固定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塞通过弹簧固定体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拉杆通过螺栓与把手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把手与把手凹槽之间构成半包围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u形结构的u形管,在对患者进行抽痰时,抽出的痰液会暂时囤积在u形管内,避免了直管没有囤积空间导致痰液回流令患者窒息的现象,从而在抽痰的过程中更加安全;通过设置的多孔状吸痰体,可以在吸痰时痰液可以多个孔洞多方位进入,避免了一个孔堵塞时便不能进行抽吸,需要从新抽出清洗堵塞孔然后再插入患者体内的情况,从而提升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负压腔体与吸痰体和储存箱进行连通,通过对负压腔体内的活塞进行拉动,便可以在吸痰体的孔洞部位形成吸力流入储存箱,不需要吸出一段后再用其他的导管接入存储装置内,从而方便痰液的存储,提高了效率;通过设置的弹簧,可以在活塞拉出后自动回弹,不需要多余的人力进行回正,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使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半包围的把手,可以在手握时受力更加均匀,且该结构与手掌的切合度更好,这样的结构降低了使用者长时间使用的疲劳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痰体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腔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把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杆、把手和螺栓连接示意图。

图中:1、储存箱;2、u形管;3、软管;4、吸痰体;5、吸痰孔;6、负压腔体;7、活塞;8、活塞杆;9、弹簧;10、固定体;11、拉杆;12、把手;13、螺栓;14、把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包括储存箱1和负压腔体6,储存箱1的左侧连接有u形管2,且u形管2的左侧连接有软管3,储存箱1与u形管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u形管2为u形结构,新型设置有负压腔体6与吸痰体4和储存箱1进行连通,通过对负压腔体6内的活塞7进行拉动,便可以在吸痰体4的孔洞部位形成吸力流入储存箱1,不需要吸出一段后再用其他的导管接入存储装置内,从而方便痰液的存储,提高了效率;

软管3的左侧安装有吸痰体4,且吸痰体4的外表面设置有吸痰孔5,吸痰体4与吸痰孔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吸痰体4与吸痰孔5之间构成镂空网状结构,通过设置的多孔状吸痰体4,可以在吸痰时痰液可以多个孔洞多方位进入,避免了一个孔堵塞时便不能进行抽吸,需要从新抽出清洗堵塞孔然后再插入患者体内的情况,从而提升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负压腔体6连接于储存箱1的右侧,且负压腔体6的内部安装有活塞7,吸痰体4通过储存箱1和u形管2与负压腔体6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负压腔体6与活塞7之间构成活动结构,新型设置有负压腔体6与吸痰体4和储存箱1进行连通,通过对负压腔体6内的活塞7进行拉动,便可以在吸痰体4的孔洞部位形成吸力流入储存箱1,不需要吸出一段后再用其他的导管接入存储装置内,从而方便痰液的存储,提高了效率;

活塞7的右侧连接有活塞杆8,且活塞杆8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9,负压腔体6的右侧固定有固定体10,且固定体10的右侧连接有拉杆11,弹簧9与固定体10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塞7通过弹簧9固定体10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通过设置的弹簧9,可以在活塞7拉出后自动回弹,不需要多余的人力进行回正,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使用效率;拉杆11的右侧安装有把手12,且把手12的外表面连接有螺栓13,把手12的内表面固定有把手凹槽14,拉杆11通过螺栓13与把手1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把手12与把手凹槽14之间构成半包围结构,设置有半包围的把手12,可以在手握时受力更加均匀,且该结构与手掌的切合度更好,这样的结构降低了使用者长时间使用的疲劳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舒适度。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时,首先把与吸痰孔5固定相连的吸痰体4放入患者体内,然后对把手凹槽14施加一个拉力,把手12与把手凹槽14固定连接,把手12产生一个拉力,拉杆11通过螺栓13与把手12螺纹连接,于是拉杆11产生拉力,活塞杆8与拉杆11固定连接,活塞杆8产生拉力,活塞7与活塞杆8固定相连,活塞7开始产生拉力,在抽拉的过程中固定体10对负压腔体6与拉杆11进行固定,此时在拉力的作用下活塞7在负压腔体6内部进行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活塞7抽出了负压腔体6内部的空气,产生负压,于是空气中的大气压对负压腔体6产生一个由外向内的压力,储存箱1与负压腔体6固定相连,储存箱1产生压力,u形管2与储存箱1螺纹连接,于是u形管2产生压力,软管3与u形管2螺纹连接,软管3产生压力,吸痰体4与软管3螺纹连接,吸痰体4产生压力,吸痰孔5与吸痰体4固定相连,如此吸痰孔5产生一个由外向内的压力,在这股压力下,人体内的痰液经过大气压的作用,通过吸痰孔5流入储存箱1内,这样便完成了痰液的吸入过程,在给活塞7施加拉力的同时与活塞7螺纹相连的弹簧9产生拉力并被压缩产生形变,这时的弹簧9在拉力的作用下储存了一个弹力,在活塞7的拉力消失时弹簧9释放存储的弹力,该弹力让活塞7回到原来位置,同理该弹力让把手12回到原来位置,这便完成了把手12回正的过程,最后继续拉动把手12便能持续的进行抽液,这就是心内科用具有防回流结构的吸痰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