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烙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2368发布日期:2021-03-09 19:1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烙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烙治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扁桃体烙治、能拆卸消毒以达到无菌操作要求进而反复使用的烙治器。


背景技术:

2.烙治技术是中医外科的常用治疗技术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治咽中肿垂物不得食方,先以竹筒内口中,热烙铁从竹中拄之不过数度愈”。扁桃体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体接触、防御致病菌和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例如普通感冒、具有强传染性的流行性感冒等),多有扁桃体发炎、扁桃体肥大,在各年龄段均可出现。扁桃体肥大常引起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鼻炎、鼻窦炎,影响呼吸,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夜间经常张口呼吸还会影响面骨形态,甚至出现腺样体面容,异常分泌物刺激呼吸道还会引起咳嗽、气管炎症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对于扁桃体肥大,药物治疗效果经常不理想,可采用放血疗法,难以治愈的可采用烙治疗法,如果仍然无效,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扁桃体是咽淋巴环的主要器官、末梢免疫器官,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烙治疗法是保住扁桃体,使扁桃体继续发挥作用的关键治疗手段。但是从临床现有技术来看扁桃体烙治疗法:采用一根铁丝,铁丝的一端有烙铁,烙铁在酒精灯上面加热,沾取香油后(可以减少一部分病变部位的组织碎屑粘到烙铁头上)用于烙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患者不易配合,甚至直接拒绝治疗。当烙治时,患者看到烙铁加热后欲伸入口腔时,往往因为恐惧心理不易配合,甚至直接拒绝治疗。第二:欲治疗部位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容易造成非目标治疗部位不必要的创伤,出现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当烙治时,将烙铁加热后,必须马上在病变部位进行烙治,否则温度下降,影响治疗效果,时间极为紧张,又是在口腔内部这一特殊环境下,欲治疗部位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且难以保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晃动(例如在治疗过程中突然紧张而晃动,且病人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第三:治疗部位定位麻烦,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光线被遮挡,又成为影响欲治疗部位的准确性的因素。扁桃体烙治需要在头灯的配合下,进行治疗部位的定位,需要反复协调处理患者的头部角度、头灯的角度、医生的头部角度,这三个角度都调整好后,才能准确定位(不便于操作,而且耗时久),当医生手持器具进行烙治时,往往又会遮挡住光线(头灯戴在医生头上),影响操作部位的准确性。第四:当烙治时,即使患者配合治疗,烙铁的温度也无法保证在一定的温度,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进行扁桃体烙治,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疗法的推广。
3.申请号2019108539060的一种恒温可控套管式扁桃体灼烙器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一种灼烙器,在套管内部设置有烙铁体,通过按压手推杆,将烙铁体顶出进行烙治,由于其结构上的问题,存在以下不足:
4.一、烙治头伸出管腔给病人进行烙治时,烙治头、管腔外壁上会附带病人的唾液、血液、病变部位的组织碎屑,当烙治头收回到管腔时,管腔内壁也被污染,由于烙治头、烙治
头所在的管腔不能拆卸,因此,烙治头、管腔外壁和内壁无法进行彻底消毒。况且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烙治的病人,通常至少需要烙治3次,烙治头需要反复伸出、伸入管腔,管腔内壁和烙治头污染最为严重。在给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消毒流程和行业规范进行消毒,经过12小时左右的酶液浸泡、由专业人员在穿戴好隔离衣等无菌保护措施的条件下对器具进行清水冲洗、超声加酶洗涤、清水冲洗、酶洗、漂洗、纯水漂洗、高温湿热消毒、放大镜下严格检查看是否有残留、高温高压下灭菌等30个消毒环节,最后还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三次检测后才能给下一个病人重复使用。即使烙治头上没有血液、病变部位的组织碎屑,烙治头一经使用,烙治头、管腔就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消毒流程和行业规范进行消毒,才能给下一个病人使用,也就是说无法达到医疗操作的无菌要求这一必要条件;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广泛传播,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成为产品设计的严重缺陷,直接导致无法推广使用。
5.二、其环形照明灯的中间为暗区(烙治头伸出的部位),外围为亮区。在烙治前,需要用亮区瞄准病变部位进行评估(第一次瞄准对位),然后调整烙治器的方向,在烙治时,需要再次用烙治头的出口瞄准病变部位(第二次瞄准对位)。第一次瞄准对位的病变部位由于光线充足,定位准确。第二次瞄准对位的病变部位由于光线不足,而且在口腔这一特殊环境下,难以和第一次的定位保持一致,造成位置误差,容易导致非目标部位的不必要烫伤,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且第一次瞄准对位之后,难以保证患者不会晃动,第一次瞄准对位和第二次瞄准对位之间需要时间,患者稍微晃动,就更加容易加剧两次瞄准对位的位置误差。两次瞄准对位还会延长治疗时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治疗过程中,也不利于对病变部位的动态评估,比如:对烙治效果的判断以及是否继续进行烙治,都需要重复进行用亮区瞄准病变部位这一环节。如果需要再次烙治,又需要重复“第二次瞄准对位”的步骤,如此循环,延长治疗时间。
6.三、扳手为直线行程,不是省力设计,反复做同一个动作,必然加剧医生手部肌肉疲劳程度,影响医生操作的稳定性(无法准确定位到病变部位进行操作),成为导致医疗风险的危险因素。在光源问题的共同作用下(由于光源问题本来就影响医生对病变部位的判断),医疗风险的程度又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容易造成职业病,比如:手指屈肌腱鞘炎(俗称扳机指)、关节炎等,危害医疗人员的健康。
7.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烙治器,可有效解决扁桃体快速、稳定烙治和拆卸消毒问题。
9.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烙治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管体和连接在主管体后端下部的手柄,主管体前端依次连接有延伸管体和照明管体,照明管体和延伸管体均为两端开口的管状中空结构,且照明管体内腔、延伸管体内腔和主管体的内腔依次连通,构成行程通道,手柄与延伸管体之间的主管体下部开有上下贯通的拨动槽,拨动槽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固定轴,固定轴的轴线方向与行程通道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固定轴上转动套设有旋转套,旋转套上分别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拨杆和向上延伸的驱动杆,驱动杆上端由拨动槽伸入行程通道,伸入行
程通道部分的驱动杆上端通过第一转动套与位于行程通道内的中间轴铰接,中间轴上还转动套设有第二转动套,第二转动套固定连接有朝向延伸管体所在侧延伸的推杆,行程通道前端内滑动设置有烙铁头,壳体上设置有与烙铁头电性连接的电源接头,推杆远离第二转动套的一端与烙铁头的后端转动连接,主管体与驱动杆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当拨杆未受力时,复位弹簧未受力,且烙铁头完全位于行程通道内,当拨杆朝向手柄方向拨动时,驱动杆拉伸复位弹簧,且推杆将烙铁头顶出行程通道前端。
11.优选的,所述照明管体与延伸管体之间为螺纹连接,延伸管体与主管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构成拆装式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照明管体前端设置有照明灯安装腔,照明灯安装在照明灯安装腔内,且照明灯安装腔前端和内侧的侧壁为透明材料制成。
13.优选的,所述烙治器还包括控制器和按键,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内,按键固定在手柄上,控制器分别与照明灯、电源接头、按键和烙铁头相连。
14.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成本低,壳体采用主管体、延伸管体和照明管体三部分的拆装式连接,同时推杆与也采用拆装式连接,完成烙治后,可将烙铁头、主管体、延伸管体和照明管体进行拆卸分离,便于消毒,达到无菌条件后可反复多次使用,满足手术卫生要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及原料成本,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利用了杠杆原理对烙铁头进行拨动顶出,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最大程度地减轻医生手指的负担;照明灯呈向前向内倾斜,使灯光聚焦在烙铁头的轴线方向上,进行一次瞄准对位即可,降低了两次瞄准对位的误差,缩短治疗时间,节约治疗的时间成本,还便于对病变部位的动态评估;由于各段均可拆卸,因此某部件损坏后单独更换即可,无需整体替换,进一步节约了成本;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烙治器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17.图3

4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其中图3烙铁头未被顶出;图4烙铁头被顶出。
18.图5本实用新型照明管体的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延伸管体的剖视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主管体的剖视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烙铁头的主视图。
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烙铁头的右视图。
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间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原理框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由图1

10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管体1和连接在主管体1后端下部的手柄4,主管体1前端依次连接有延伸管体2和照明管体3,照明管体3和延伸管体2均为
两端开口的管状中空结构,且照明管体内腔、延伸管体内腔和主管体的内腔依次连通,构成行程通道30,手柄4与延伸管体2之间的主管体1下部开有上下贯通的拨动槽40,拨动槽40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固定轴7,固定轴7的轴线方向与行程通道30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固定轴7上转动套设有旋转套21,旋转套21上分别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拨杆5a和向上延伸的驱动杆5b,驱动杆5b上端由拨动槽40伸入行程通道30,伸入行程通道部分的驱动杆上端通过第一转动套20a与位于行程通道内的中间轴19铰接,中间轴19上还转动套设有第二转动套20b,第二转动套20b固定连接有朝向延伸管体2所在侧延伸的推杆15,行程通道30前端内滑动设置有烙铁头10,壳体上设置有与烙铁头10电性连接的电源接头9,推杆15远离第二转动套的一端与烙铁头10的后端转动连接,主管体1与驱动杆5b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8,当拨杆5a未受力时,复位弹簧未受力,且烙铁头10完全位于行程通道30内,当拨杆5a朝向手柄4方向拨动时(逆时针),驱动杆5b拉伸复位弹簧,且推杆15将烙铁头10顶出行程通道30前端。
28.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主管体1内固定有弹簧支撑板17,复位弹簧18连接在弹簧支撑板17和驱动杆5b之间;如图3、4、8所示,弹簧支撑板17固定连接在驱动杆后方的主管体1内壁上,用于支撑复位弹簧。
29.所述照明管体3与延伸管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延伸管体2与主管体1之间为螺纹连接,构成拆装式结构;照明管体3与延伸管体2相连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3a,延伸管体与照明管体相连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相对应的第一外螺纹2a,照明管体与延伸管体通过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旋装连接,构成拆装式结构;
30.延伸管体2与主管体1相连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2b,主管体1与延伸管体2相连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内螺纹相对应的第二外螺纹1a,延伸管体2与主管体1通过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旋装连接,构成拆装式结构。
31.需要消毒时,将照明管体3和延伸管体2依次拧下,并将烙铁头10取出即可。
32.所述电源接头9固定在主管体1的后端,延伸管体2与主管体1的正对面上固定有第一导电接触环23a,主管体1与延伸管体2的正对面上固定有与第一导电接触环23a相对应的第二导电接触环23b,延伸管体2与主管体1旋装连接后,第一导电接触环23a与第二导电接触环23b接触导电;
33.延伸管体2与照明管体3的正对面上固定有第三导电接触环23c,照明管体3与延伸管体2的正对面上固定有与第三导电接触环23c相对应的第四导电接触环23d,延伸管体2与照明管体3旋装连接后,第三导电接触环23c与第四导电接触环23d接触导电;
34.电源接头9与第二导电接触环23b之间的主管体侧壁上开有用于容纳导线的第一穿线通道14a,电源接头9与第二导电接触环23b通过置于第一穿线通道内的导线电性连接;
35.第一导电接触环23a与第三导电接触环23c之间的延伸管体2侧壁上开有用于容纳导线的第二穿线通道14b,延伸管体2内壁上设置有与烙铁头10接触导电的环状导电触片11,第一导电接触环23a与环状导电触片11通过置于第二穿线通道14b内的导线电性连接,同时第一导电接触环23a与第三导电接触环23c通过置于第二穿线通道14b内的导线电性连接;
36.照明管体3内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灯13,照明灯13与第四导电接触环23d之间的照明管体3侧壁上开有用于容纳导线的第三穿线通道14c,照明灯13与第四导电接触环23d通过置于第三穿线通道14c内的导线电性连接,构成照明灯和烙铁头的供电结构。
37.这种活动接触式的导电结构,满足了照明管体、延伸管体和主管体拆装导电的需求,三者旋转连接后即可直接实现导电连接。
38.所述照明管体3前端设置有照明灯安装腔13a,照明灯13安装在照明灯安装腔13a内,且照明灯安装腔13a前端和内侧的侧壁为透明材料制成。如图6所示,照明灯安装腔13a前端以及朝向行程通道轴线方向的内侧壁均为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可以使照明灯的光线正常穿出,同时对照明灯起到一个防护的作用,避免对手术的干扰,消毒时仅对照明灯安装腔外部进行消毒即可,方便消毒。
39.所述照明灯13呈向前向内倾斜设置。照明灯13既可以为环形的灯管,也可以是沿环向均布的多个,如图5、6所示,其呈向前向内倾斜,使灯光聚焦在烙铁头的轴线方向上,治疗时,仅需在光源下进行一次瞄准对位即可,降低了两次瞄准对位的误差,缩短治疗时间,节约治疗的时间成本,治疗时间越短,患者的配合程度越好,因此能提高治疗效果;灯光聚集在烙铁头的轴线方向上,还便于对病变部位的动态评估,不需要调整烙治器的方向。
40.所述推杆15远离第二转动套20b的一端固定有挂钩16,烙铁头10靠近推杆的一端固定有销轴12,挂钩16转动挂装在销轴12上,构成拆装式结构。
41.如图9、10所示,销轴12通过固定板121固定在烙铁头10的后端端面上,挂钩16为弹性材料制成,如铁片、不锈钢片等,能够从其缺口卡装在销轴12上,卡装后弹性复位,即不脱离销轴,又能转动连接,需要拆下时,施力张开缺口脱出即可。
42.所述烙治器还包括控制器22和按键8,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内,按键固定在手柄4上,控制器分别与照明灯、电源接头、按键和烙铁头相连。使用时,通过电源接头外接电源即可为各个部件供电,按键8包括用于启闭照明灯的第一开关和用于启闭烙铁头的第二开关,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如型号为stc89c51的单片机控制器等,实际生产时,还可以增设温度控制模块和对应的按键,如quicko型号为t12

ledver2018的温度控制板,通过温度控制模块控制烙铁头的温度,可以使烙铁头的温度恒定,达到施烙的治疗效果,该温度控制技术为现有技术。
43.所述拨动槽40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转轴固定板6,固定轴7固定在两转轴固定板之间。
44.所述行程通道30对侧截面为圆形,烙铁头10为圆柱体。
45.所述壳体为耐高温材料制成,同时为防止导热烫伤,可在壳体上设置隔热层。
46.上述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电源接头9外接电源,手持手柄4,启动按键上的开关,对烙铁头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逆时针按压拨杆5a,拨杆带动旋转套21绕固定轴7旋转,旋转套21带动驱动杆5b沿逆时针旋转,驱动杆带动其自由端的中间轴19沿逆时针旋转,中间轴19通过第二转动套20b顶着推杆向前推动烙铁头10沿行程通道向前滑动,最终被顶出行程通道前端口部,用棉签给烙铁头伸出的部分涂抹香油,松开拨杆,在复位弹簧弹性作用下烙铁头重新回到行程通道,打开照明灯,将行程通道前端伸入患者口腔,在聚焦光源的作用下
确定治疗部位并瞄准,逆时针按压拨杆,将烙铁头重新顶出,伸出部分的烙铁头即可进行烙治,这种通过铰接点进行按压的方式利用了杠杆原理,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及生物力学原理,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最大程度地减轻医生患手指屈肌腱鞘炎(俗称扳机指)、关节炎等职业病的风险,维护医生健康。完成烙治后,松开拨杆,在复位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复位,拉动驱动杆回到初始位置,烙铁头从新回到行程通道内部,关闭照明灯和对烙铁头的加热即可。为满足烙铁头及壳体的消毒需求,本申请壳体以及烙铁头均采用了拆装式结构,实际操作时,首先将照明管体从延伸管体前端拧下,再将延伸管体从主管体前端拧下,此时,烙铁头即完全裸露在外部,再将推杆前端的挂钩从烙铁头的销轴上拆下,即完成烙铁头、主管体、延伸管体和照明管体的拆卸分离,便于消毒,达到无菌条件后可反复多次使用,满足手术卫生要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及原料成本,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8.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上述指出的仅仅是一种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用等同或等同替代手段所做出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本质上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