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0047发布日期:2021-03-30 19:5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



背景技术:

网帽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适用于头部各种伤口的包扎,现有的医用弹力网帽是以弹力丝和锦纶橡筋包芯纱为原料在编织机上交织而成,以压力均匀,透气性好,包扎后患者感觉舒适,被广泛应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网帽大小固定,不能根据不同患者头部的不同大小调节;

2.现有的网帽在使用时,患者的前额及后枕部皮肤易勒红,并且易使患者脸部皮肤出现压痕;

3.现有的网帽在使用时,不能对引流管进行有效的固定,使用不便,且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网帽大小固定,不能根据不同患者头部的不同大小调节;在使用时,患者的前额及后枕部皮肤易勒红,易使患者脸部皮肤出现压痕;并且不能对引流管进行有效的固定,使用不便,且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包括网帽本体,所述网帽本体上设有引流管固定装置和网帽带,其中:

所述网帽本体的外周设有围边;

所述网帽带包括第一网帽带和第二网帽带,所述第一网帽带与所述第二网帽带均设置于所述网帽本体的底部,并且分别位于人脸的两侧,所述第二网帽带上固定设置调节装置,所述第一网帽带的一端穿过所述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

所述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一面固定设置于所述网帽本体上,所述基层的另一面设有固定条。

优选地,所述固定条包括防滑部和固定部,其中:

所述防滑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条的中心;

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条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防滑部包括粘合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粘合层上的盖纸。

优选地,所述基层与所述固定条设置为魔术贴结构,其中:

所述基层的表面设置柔软的纤维;

所述固定条的两个所述固定部设置带有钩刺的弹性纤维。

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座和压盖,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网帽带上,所述压盖与所述底座铰接,其中:

所述压盖上设有卡合部,所述第一网帽带的一端设置为穿过所述卡合部;

所述压盖的端部的侧壁上设有凸柱,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柱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帽带的端部设有粘合部,所述粘合部穿过所述卡合部后固定于所述第二网帽带上。

优选地,所述卡合部设置为锯齿状。

优选地,所述围边设置为不带网格的实心结构,所述围边的宽度设置为不小于1.5cm。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帽带与所述第二网帽带均包括表层和设置于所述表层内部的芯层,所述表层将所述芯层包裹在内,所述表层采用纯棉材质,所述芯层采用海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通过在网帽本体的外周设置围边,避免患者在使用网帽时前额及后枕部皮肤由于网帽较细的边缘出现皮肤易勒红的现象;通过设置网帽带并且网帽带与调节装置相配合,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头部的不同大小,调节网帽带的长度,避免患者脸部皮肤出现压痕、压伤的现象;引流管固定装置可对引流管进行有效地固定,确保引流管使用时的安全性,此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网帽,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一实施例使用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一实施例使用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一实施例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一实施例引流管固定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一实施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一实施例调节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一实施例网帽带的内部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网帽本体;2、引流管固定装置;3、第一网帽带;4、调节装置;5、引流管;6、第二网帽带;11、围边;21、基层;22、固定条;221、防滑部;222、固定部;31、表层;32、芯层;33、粘合部;41、底座;42、压盖;421、卡合部;422、凸柱;4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的一次性防压网帽,图1是本实施例使用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网帽本体1,网帽本体1上设有引流管固定装置2和网帽带,其中:

网帽本体1的外周设有围边11;引流管固定装置2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优选地设置于网帽本体1的中上部,网帽带包括第一网帽带3和第二网帽带6,第一网帽带3与第二网帽带6均设置于网帽本体1的底部,并且分别位于人脸的两侧,第二网帽带6上固定设置调节装置4,第一网帽带3的一端穿过调节装置4。

设置第一网帽带3的一端固定于网帽本体1的底部,第一网帽带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将第一网帽带3穿过调节装置4后,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头围调节网帽带的长度,使网帽不易脱落,设置第二网帽带6的一端固定于网帽本体1的底部,将调节装置4固定于第二网帽带6上,固定形式可以通过缝合、卡合或者粘合或者其他形式,确保连接稳固即可,也可以在调节装置4的底部,即调节装置4与第二网帽带6之间设置海绵,起到防压的作用,使用时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在网帽本体1的外周设置围边11,避免患者在使用网帽时前额及后枕部皮肤由于网帽较细的边缘出现皮肤易勒红的现象;通过设置网帽带并且网帽带与调节装置4相配合,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头部的不同大小,调节网帽带的长度,避免患者脸部皮肤出现压痕、压伤的现象;引流管固定装置2可对引流管进行有效地固定,确保引流管5使用时的安全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引流管固定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固定装置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如果设置多个引流管固定装置,注意在网帽本体1上均匀分布,避免设置的过于密集即可,本实施例中,根据使用需要,设置两个引流管固定装置2。

引流管固定装置2包括基层21,基层21的一面固定设置于网帽本体1上,本实施例中,基层21通过缝合固定于网帽本体1上,基层21的另一面设有固定条22,当不需要使用此引流管固定装置2固定引流管5时,此引流管固定装置2也不影响网帽本体1及网帽带、调节装置4等部件的使用,当需要使用此引流管固定装置2固定引流管5时,只需将引流管5置于引流管固定装置2处进行有效固定即可。

具体地,图3是本实施例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固定条22包括防滑部221和固定部222,其中:防滑部221设置于固定条22的中心,防滑部221用于将引流管5初步固定;固定部22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固定条22的两端,使用时,通过固定条22的两个固定部222将引流管5二次固定,确保引流管5的安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防滑部221包括粘合层以及设置于粘合层上的盖纸,粘合层处设有胶,使用时,将盖纸揭下,直接将引流管5放置于粘合层上,通过胶的作用即可将引流管5初步固定,使用方便,快捷,又不影响美观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基层21与固定条22设置为魔术贴结构,其中:基层21的表面设置柔软的纤维;固定条22的两个固定部222设置带有钩刺的弹性纤维,图4是本实施例引流管固定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使用时,固定部222缠绕引流管5后固定,用于将引流管5再次固定,有效地防止引流管5脱落,并且使用方便,固定安全有效。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5是本实施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调节装置4包括底座41和压盖42,底座41固定于第二网帽带6上,底座41可以粘合、绑定或者缝合或者以其他方式连接于第二网帽带6上均可,确保底座41与第二网帽带6连接稳固即可,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网帽带6位于患者的左侧,第一网帽带3位于患者的右侧,以使用时调节装置4设置在第二网帽带6上时,调节装置4位于患者的左侧,如此,医护人员在帮助患者调节时,调节装置4位于医护人员的右侧,以满足大多数人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方便使用。

压盖42与底座41铰接,其中:压盖42上设有卡合部421,第一网帽带3的一端设置为穿过卡合部421,并通过卡合部421固定,压盖42的端部的侧壁上设有凸柱422,底座4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柱422相配合的凹槽412,使用时,底座41固定于第二网帽带6上,当第一网帽带3穿过卡合部421后,调节好长度,即可将压盖42向下按压,完成凸柱422卡入凹槽412内,图6是本实施例调节装置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即可将压盖42牢固地固定于底座41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网帽带3的端部设有粘合部33,粘合部33穿过卡合部421后固定于第二网帽带6上,如图1所示,使用时,根据患者脸型调节第一网帽带3至合适位置后,将第一网帽带3的端部穿过卡合部421并且通过卡合部421固定,穿过调节装置4的部分通过粘合部33固定于第二网帽带6上,本实施例设置第二网帽带6的宽度不小于第一网帽带3的宽度,并且设置第二网帽带6的外表面有绒毛,粘合部33处设置带有钩刺的弹性纤维,从而即满足第二网帽带6的舒适美观,又能满足第一网帽带3的粘合部33固定的作用,整体结构简洁大方,包扎后患者舒适,且使用方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卡合部421设置为锯齿状,通过设置卡合部421为锯齿状,使用时,根据患者的脸型大小调节好网帽带后,将第一网帽带3的一端穿过卡合部421,通过卡合部421的锯齿咬合固定,此时,调节好的网帽带不易出现松动的现象,使整个网帽在使用时更加的安全可靠。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2是本实施例使用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围边11设置为不带网格的实心结构,围边11的宽度设置为不小于1.5cm,本实施例中,采用围边11的宽度为2cm。网帽周向前额头及后枕部在使用时极其容易出现滑脱现象,通过将网帽本体1的周边由原来的网状改为编织的实心结构,避免了现有的网帽佩戴后,网帽前后易使皮肤出现压痕,并且网格结构易向上滑脱,尤其是躁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滑脱的现象,通过设置围边11,并且围边11采用实心结构,不易滑脱,同时,设置围边11较宽,网帽在使用时更加牢固并且舒适性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7是网帽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网帽带3与第二网帽带6均包括表层31和设置于表层31内部的芯层32,表层31将芯层32包裹在内,表层31采用纯棉材质,芯层32采用海绵,由于设置网帽带包括表层31和芯层32,并且表层采用吸汗的纯棉材质,并且内部设有薄层的海绵,即可以增加网帽的牢固性,同时又能减轻脸部的皮肤勒痕,防止使用时网帽带压坏患者的皮肤,本实施例中,网帽带的宽度设置为1.5cm,通过设置较宽的网帽带,避免产生压痕,并且使用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