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4909060发布日期:2021-05-04 10: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留针法,又称停针法、置针术,是指针灸治疗时,将针留在穴位内,让其停留一定时间后再出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治疗,留针时间根据病症,短侧几分钟,长侧数小时,留针的过程中需要保护针刺的部位,防止发生滑针、弯针、断针等影响针灸效果或伤害患者的问题,但是在实际针灸时,针通常刺入皮肤后就直接放置,仅依靠患者控制自身不乱动,缺少将针灸留针固定在皮肤上的装置,现有技术虽然有相关的固定方法,但其结构简单,很难调节固定倾斜一定角度的针灸针,影响实际的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固定针灸留针,及不便调节固定角度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弹性片,弹性片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腰形槽,弹性片下侧拆卸连接有呈回形的弹性壳,弹性壳下侧设有黏贴,弹性片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外凸的弧形块,两个弧形块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滑块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滑块后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与通孔连通的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可伸入通孔内的挤压块,滑块后端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后的圆槽,圆槽内同轴滑动连接转轴,转轴前端伸入矩形槽且与挤压块转动连接,转轴后端伸出圆槽且同轴设有可与弧形块接触的圆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挤压块与通孔固定针灸针,便于将针灸留针固定在皮肤上,利用弧形块与滑块配合,有助于固定不同倾斜角度的针灸留针,通过卡齿与卡块配合锁止转轴的滑动,便于实际操作使用,利用可拆卸的弹性壳与弹性片配合,便于装置重复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弹性片1,弹性片1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腰形槽2,弹性片1下侧拆卸连接有呈回形的弹性壳3,弹性壳3下侧设有黏贴4,弹性片1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外凸的弧形块5,两个弧形块5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6,滑块6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7,滑块6后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与通孔7连通的矩形槽8,矩形槽8内滑动连接有可伸入通孔7内的挤压块9,滑块6后端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后的圆槽,圆槽内同轴滑动连接转轴10,转轴10前端伸入矩形槽8且与挤压块9转动连接,转轴10后端伸出圆槽且同轴设有可与弧形块5接触的圆盘11。

为了实现滑块6在两个弧形块5之间滑动,所述的两个弧形块5内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外凸的弧形槽12,滑块6前后两端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弧形槽12内。

为了便于锁止转轴10在圆槽内的滑动,所述的滑块6后侧开设有与圆槽同轴且与圆槽连通的环形槽13,转轴10左侧设有位于环形槽13内的卡齿14,环形槽13侧壁上设有可与卡齿14配合的卡块15。

为了便于转轴10转动后卡齿14与卡块15仍能配合,所述的转轴10上同轴固定有位于矩形槽8内的卷簧16,卷簧16自由端固定在挤压块9上。

为了便于弹性壳3与弹性片1的拆卸连接,所述的弹性壳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凸块17。

为了增加圆盘11与弧形块5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的圆盘11前侧设有摩擦垫。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初始状态为弹性壳3安装在弹性片1上,摩擦垫与弧形块5不接触,挤压块9位于矩形槽8内,在卷簧16的作用下卡齿14可与卡块15配合,卡齿14与卡块15不接触;

设置弹性壳3为一次性用品,需要进行留针操作时,先确定针灸的穴位位置,腰形槽2与穴位对应后,将黏贴4粘附在穴位周边的皮肤上,穴位位于腰形槽2内,弹性壳3上的黏贴4将弹性片1固定在皮肤上,针灸针从通孔7内穿过,此时滑块6可沿弧形槽12自由滑动,以适应不同角度的针灸施针,便于展开正常的针灸治疗;

当针灸针刺入穴位后,向前按动圆盘11使其带动摩擦垫向前,圆盘11向前带动转轴10沿圆槽向前滑动,转轴10带动挤压块9沿矩形槽8向前滑动,挤压块9向前伸入通孔7内且与针灸针接触,同时转轴10带动卡齿14向前与卡块15接触,当卡齿14后端面与卡块15前端面接触后,卡齿14与卡块15使转轴10不能向后滑动处于锁止状态,此时挤压块9将针灸针固定在通孔7内,摩擦垫与后侧的弧形块5接触,摩擦垫与弧形块5之间的摩擦力锁止滑块6的滑动,滑块6不能在弧形槽12内滑动,保持针灸留针的倾斜角度不变;

当需要拔出针灸针时,转动圆盘11,圆盘11经转轴10带动卡齿14转动,转轴10转动使卷簧16收缩,当卡齿14在环形槽13内转动一定角度后与卡块15分离,解除转轴10的锁止状态,向后滑动圆盘11,圆盘11向后使摩擦垫与弧形块5分离,同时圆盘11经转轴10带动挤压块9向后,挤压块9向后与针灸针分离解除对针灸针的固定,撤去对圆盘11施加的力,在卷簧16的作用下转轴10反转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可将针灸针从通孔7内取出,将黏贴4与皮肤分离使弹性壳3与人体分离,通过凸块17将弹性壳3从弹性片1上拆下,对装置进行消毒后,将新的弹性壳3安装在弹性片1上结束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挤压块与通孔固定针灸针,便于将针灸留针固定在皮肤上,利用弧形块与滑块配合,有助于固定不同倾斜角度的针灸留针,通过卡齿与卡块配合锁止转轴的滑动,便于实际操作使用,利用可拆卸的弹性壳与弹性片配合,便于装置重复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包括弹性片(1),其特征在于,弹性片(1)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腰形槽(2),弹性片(1)下侧拆卸连接有呈回形的弹性壳(3),弹性壳(3)下侧设有黏贴(4),弹性片(1)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外凸的弧形块(5),两个弧形块(5)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6),滑块(6)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7),滑块(6)后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与通孔(7)连通的矩形槽(8),矩形槽(8)内滑动连接有可伸入通孔(7)内的挤压块(9),滑块(6)后端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后的圆槽,圆槽内同轴滑动连接转轴(10),转轴(10)前端伸入矩形槽(8)且与挤压块(9)转动连接,转轴(10)后端伸出圆槽且同轴设有可与弧形块(5)接触的圆盘(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弧形块(5)内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外凸的弧形槽(12),滑块(6)前后两端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弧形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6)后侧开设有与圆槽同轴且与圆槽连通的环形槽(13),转轴(10)左侧设有位于环形槽(13)内的卡齿(14),环形槽(13)侧壁上设有可与卡齿(14)配合的卡块(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10)上同轴固定有位于矩形槽(8)内的卷簧(16),卷簧(16)自由端固定在挤压块(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壳(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凸块(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盘(11)前侧设有摩擦垫。


技术总结
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固定针灸留针,及不便调节固定角度的问题;包括弹性片,弹性片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腰形槽,弹性片下侧拆卸连接有呈回形的弹性壳,弹性壳下侧设有黏贴,弹性片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外凸的弧形块,两个弧形块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滑块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滑块后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与通孔连通的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可伸入通孔内的挤压块,滑块后端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后的圆槽,圆槽内同轴滑动连接转轴,转轴前端伸入矩形槽且与挤压块转动连接,转轴后端伸出圆槽且同轴设有可与弧形块接触的圆盘;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牛晓剑;苏弯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12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