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镜胆道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9438发布日期:2021-05-07 19:4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鼻胃镜胆道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胃镜胆道套筒。



背景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十二指肠镜直径一般达12mm,病人耐受性较差,在ercp期间,器械通过十二指肠镜钳道孔反复进入胆道,用x光进行手术观察。期间对胆道、胰管会造成一定程度损伤,x光射线也会对病人、医护人员造成损害。目前随着ercp的发展,经十二指肠镜钳道进入胆道直视系统(spyglass)为目前可以内镜下直视胆道的唯一方式,但spyglass视野窄,视距短,工作孔道小等不利元素严重影响着spyglass的广泛使用。作为ercp方式可以进入肝胆胰通道进行正常可视化探查、手术成为内镜行业的梦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胃镜胆道套筒,可实现ercp方式进入肝胆胰通道进行正常可视化探查、手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胃镜胆道套筒,包括:

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内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套筒本体的前后两端的第一插装孔;

转向支架,所述转向支架的顶部开设有沿套筒本体的轴向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所述转向支架的后端与套筒本体的前端的底壁铰接;

穿设在套筒本体内的拉丝,所述拉丝的前端经由套筒本体的前端伸出,并与转向支架连接,拉丝的后端向后延伸并经由套筒本体穿出;

常态下,所述转向支架为沿套筒本体的轴向方向,向后牵拉拉丝的后端时,拉丝相对套筒本体向后运动,并带动转向支架围绕铰接端向上转动,释放拉丝时转向支架围绕铰接端向下转动至常态。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本体的后端设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内开设有沿套筒本体的轴向的第二插装孔,所述控制手上设有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与拉丝的后端连接,用于牵拉或释放拉丝。

更进一步的,沿着所述套筒本体的轴向设有第一拉丝腔,所述第一拉丝腔的前端向前延伸至套筒本体的前端,第一拉丝腔的后端向后延伸至套筒本体的后端;沿着所述控制手柄设有第二拉丝腔,所述第二拉丝腔与第一拉丝腔同轴设置,且第二拉丝腔的前端向前延伸至与第一拉丝腔接通并形成拉丝通道;所述拉丝的后端经由拉丝通道向后延伸,并与执行机构连接。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其中一侧的槽壁与第一拉丝腔位于套筒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拉丝的前端与转向支架的前端连接,拉丝的后端贴着凹槽的其中一侧的槽壁向后延伸进入第一拉丝腔。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为转动安装在控制手柄上的转盘,所述拉丝的后端与转盘连接,围绕转盘的轴线相对控制手柄旋转时,可实现对拉丝的收卷和放卷。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手柄的外侧壁围绕周向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放置有滚子,滚子可在第三凹槽内自转,且自转的同时沿着第三凹槽滚动;转盘的内侧壁围绕周向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顶壁设有与滚子啮合的齿圈;转盘套设在控制手柄上且第四凹槽的槽口与第三凹槽的槽口相对,滚子的上部位于第四凹槽内且与齿圈啮合,通过相互啮合的滚子和齿圈实现转盘在转动手柄上的转动安装。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拉丝腔的后端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拉丝牵引方向的牵引挡块,所述拉丝穿过牵引挡块与转盘内侧连接,所述转盘的内侧还设有环形的拉丝收卷腔,所述齿圈错开拉丝收卷腔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滚子为圆柱形或球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的后端与第二支架部的前端铰接,所述转向支架通过第二支架部与套筒本体铰接;所述凹槽由设置在第一支架部的顶部的第一凹槽和设置第二支架部的顶部的第二凹槽共同组成,所述拉丝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架部与转向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u形槽、矩形槽或弧形槽中的一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鼻胃镜胆道套筒可以在ercp术中,经基础的十二指肠建立通道后,鼻胃镜(细镜、超细镜)套入鼻胃镜胆道套筒的套筒本体内,顺导丝进入人体,鼻胃镜胆道套筒在前,鼻胃镜直径跟随,鼻胃镜胆道套筒到达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附近时,调整控制手柄,使得转向支架向上方向扭动,从而为鼻胃镜建立向十二指肠乳头进入的方向。在胆道通道建立后,鼻胃镜在转向支架的抬起作用力下,反复进入胆道,取石网篮、激光光纤、取石球囊、活检钳、圈套器等胆道用手术器械经鼻胃镜钳道进入胆道,在鼻胃镜的直视下,进行相关手术,实现了胆道直视下的无创内镜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鼻胃镜胆道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主视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鼻胃镜胆道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鼻胃镜胆道套筒的转向支架围绕铰接端向上抬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鼻胃镜胆道套筒的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鼻胃镜胆道套筒的控制手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套筒本体,2.凹槽,3.拉丝,4.控制手柄,5.第二插装孔,6.二拉丝腔,7.转盘,8.第三凹槽,9.滚子,10.齿圈,11.牵引挡块,12.拉丝收卷腔,13.第一支架部,14.第二支架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鼻胃镜胆道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转向支架和穿设在套筒本体1内的拉丝3。

套筒本体1内开设有第一插装孔,第一插装孔沿轴向开设且贯穿套筒本体1的前后两端。转向支架的顶部开设有凹槽2凹槽2可以为u形槽、矩形槽或弧形槽中的一种,本实施例选用u形槽,凹槽2沿套筒本体1的轴向方向,凹槽2的开口向上,转向支架的后端与套筒本体1的前端的底壁铰接。拉丝3的前端经由套筒本体1的前端伸出,并与转向支架连接,拉丝3的后端向后延伸并经由套筒本体1穿出。

常态下,所述转向支架为沿套筒本体1的轴向方向,向后牵拉拉丝3的后端时,拉丝3相对套筒本体1向后运动,并带动转向支架围绕铰接端向上转动,释放拉丝3时转向支架围绕铰接端向下转动至常态。

具体的,套筒本体1的后端设有控制手柄4,控制手柄4内开设有沿套筒本体1的轴向的第二插装孔5,控制手上设有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与拉丝3的后端连接,用于牵拉或释放拉丝3。沿着套筒本体1的轴向设有第一拉丝腔,第一拉丝腔的前端向前延伸至套筒本体1的前端,第一拉丝腔的后端向后延伸至套筒本体1的后端。沿着控制手柄4设有第二拉丝腔6,第二拉丝腔6与第一拉丝腔同轴设置,且第二拉丝腔6的前端向前延伸至与第一拉丝腔接通。拉丝3的后端经由第一拉丝腔向后延伸出第二拉丝腔6,并与执行机构连接。通过设置增设拉丝3腔,工作时,可以避免拉丝3与鼻胃镜之间的相互干扰。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第一凹槽2的其中一侧的槽壁与第一拉丝腔位于套筒本体1的同一侧,拉丝3的前端与转向支架的前端连接,拉丝3的后端贴着第一凹槽2的其中一侧的槽壁向后延伸进入第一拉丝腔。

控制手柄4上的执行机构可以由沿轴向设置在控制手柄4上的滑轨和与滑轨滑动导向配合的滑块组成,执行机构也可以为转动安装在控制手柄4上的转盘7,转盘7工作原理与鱼竿上的余弦收卷盘或风筝线收卷盘相似,还可以为其它类似装置。本实施例选用具体为的:控制手柄4的外侧壁围绕周向设有第三凹槽8,所述第三凹槽8内放置有滚子9,滚子9可在第三凹槽内自转,且自转的同时沿着第三凹槽8滚动;所述转盘7的内侧壁围绕周向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顶壁设有与滚子啮合的齿圈10;所述转盘7套设在控制手柄4上且第四凹槽的槽口与第三凹槽8的槽口相对,滚子9的上部位于第四凹槽内且与齿圈10啮合,通过相互啮合的滚子9和齿圈10实现转盘7在转动手柄上的转动安装。拉丝3的后端与转盘7连接,围绕转盘7的轴线相对控制手柄4旋转时,可实现对拉丝3的收卷和放卷。转盘7的内侧还设有环形的拉丝收卷腔12,齿圈10错开拉丝收卷腔12设置。

拉丝3收卷或放卷时,为了避免拉丝3滑脱,第二拉丝腔6的后端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拉丝3牵引方向的牵引挡块11,拉丝3穿过牵引挡块11与转盘7内侧连接。

为了更好的适应人体自然腔道的弯曲弧度,方便鼻胃镜贴合人体自然腔道顺利进入手术部位,本实施例的转向支架为两段式,具体的:包括第一支架部13和第二支架部14,第一支架部13的后端与第二支架部14的前端铰接,转向支架通过第二支架部14与套筒本体1铰接。凹槽2由设置在第一支架部13的顶部的第一凹槽2和设置第二支架部14的顶部的第二凹槽2共同组成,拉丝3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架部13与转向支架连接。

本实施例中拉线有一定的硬度,即拉丝只有改变方向的功能,不具备切割功能。

本实施例的鼻胃镜胆道套筒的使用方法为:在ercp术中,经基础的十二指肠建立通道后,鼻胃镜(细镜、超细镜)经由第二插装孔5的后端套入套筒本体1的第一插装孔中,并向前延伸进入转向支架的凹槽2内,直至转向支架的前端(凹槽2的尺寸设置应与鼻胃镜相匹配,然后顺导丝进入人体(导丝插装在胃镜钳道孔,套筒在前,鼻胃镜直径跟随,在人体内进行穿行,套管到达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附近时,相对控制手柄4围绕相向旋转转盘7,向后牵拉并收卷拉丝3,使得套筒头端的转向支架向上方向扭动,从而为鼻胃镜建立向十二指肠乳头进入的方向。在胆道通道建立后,鼻胃镜在套筒转向支架的抬起作用力下,反复进入胆道,取石网篮、激光光纤、取石球囊、活检钳、圈套器等胆道用手术器械经鼻胃镜钳道进入胆道,在鼻胃镜的直视下,进行相关手术,实现了胆道直视下的无创内镜手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