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8004发布日期:2021-11-18 10:41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尿袋的制作方法
一种尿袋
1.本技术主张2020年4月24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20640259.3的“一种尿袋”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尿袋。


背景技术:

3.便携尿袋,是针对人们在驾车、旅行、孕期不便弯腰、卧床病人护理及救灾等过程中难以如厕,解决尿急的器具,而目前现有的直筒型尿袋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憋尿状态下,尿液从尿道口排出时冲击力度大,特别是女性在坐姿排尿时,尿液呈辐射状喷射进入直筒状的尿袋中会产生回流及飞溅现象,回流及飞溅的尿液会从袋口洒落或遗漏,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烦恼,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尿袋,能有效避免尿液回流及飞溅,满足使用要求,适用性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尿袋,包括一端为敞口、另一端为封闭的袋体,所述袋体的敞口端设有密封组件,所述袋体内设有防回流部。
6.优选的,所述袋体整体呈敞口端宽度小、袋底端宽度大的锥状,锥状的袋体的一侧或两侧形成防回流部。
7.优选的,所述袋体沿袋长方向分为袋口和袋身两部分,所述袋口连接在袋身的开口端,所述袋身的一侧或两侧宽度从开口端到袋底逐渐增大使袋身呈锥状,锥状的袋身的开口端到袋底之间构成防回流部。
8.优选的,所述袋身的两侧内壁从开口端到袋底端之间为弧状的平滑曲线过渡。
9.优选的,所述袋身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袋口的宽度,所述袋身的袋底宽度大于袋口的宽度。
10.优选的,所述袋口处设有与使用位置周围贴靠适配的防漏泡棉,所述防漏泡棉沿袋口的周向布置一圈;所述防漏泡棉的内侧面为防水涂层。
11.优选的,所述防漏泡棉由分置在袋口两侧的高位泡棉和低位泡棉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泡棉在袋口打开后均呈单驼峰状;所述高位泡棉与低位泡棉之间通过向袋底方向凹设的凹陷部平滑过渡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位于位于袋身的开口端内侧且其延伸方向与袋体的宽度方向相同。
13.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为拉链或夹链或封口夹或束带结构。
14.优选的,所述袋身内设有吸水物。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当需要使用时,打开袋体的敞口,使用者握持袋体,将袋体的敞口端对准使用部位,敞口端的周边尽量与使用部位周围贴合,尿液在进入袋体中后,防回流部有效的避免了袋中的尿液产生回流及飞溅,避免了尿液洒落造成的污染,尤其是避免了女性坐姿情况下尿液的回流现象;
17.2)、尿液进入到袋体时,从敞口端经袋体的防回流部进入袋中,防回流部有效的避免了尿液回流及飞溅洒落造成污染,同时锥状的袋体也可以盛放更多的尿液,增大了容量;
18.3)、袋身的两侧内壁从开口端到袋底端之间为弧状的平滑曲线过渡,即防回流部为弧状的平滑曲线过渡,一方面便于尿液的流淌;另一方面可防止尿液在袋中发生碰溅;
19.4)、袋身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袋口的宽度,所述袋身的袋底宽度大于袋口的宽度,保证了袋体整体呈锥状的主要形状,同时保证了防回流部的锥状结构;
20.5)、防漏泡棉的设置,使袋口更容易贴合皮肤,避免对使用部分造成划伤,防漏泡棉的边沿与使用位置周围的皮肤贴靠适配,同时有效的避免了液体喷洒出,造成污染;
21.6)、高位泡棉、低位泡棉和凹陷部的设置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共同作用下与生殖器官附近皮肤紧密贴靠,避免尿液撒漏;
22.7)、密封组件设置于袋身的开口端内侧,袋体的表面无需开设安装密封组件的缺口,保证袋体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保证袋体的密封性,同时密封组件设置于袋身的开口端内侧处,袋身的开口端为袋体宽度最小位置处,以最短的密封组件长度完成密封作用,节约密封组件的材料,减少制作成本;
23.8)、吸水物可有效吸收袋中的液体,避免在使用时晃动而造成袋内液体浸出。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袋口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主视图;
26.图3为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8.一种尿袋,包括一端为敞口、另一端为封闭的袋体10,所述袋体10的敞口端设有密封组件20,所述袋体10内设有防回流部13。袋体10在存放状态下或者未使用状态下,排出袋体10内空气,使袋体10为压扁状态;当需要使用时,打开袋体10的敞口,使用者握持袋体10,将袋体10的敞口端对准使用部位,敞口端的周边尽量与使用部位周围贴合,尿液在进入袋体10中后,防回流部13有效的避免了袋中的尿液产生回流及飞溅,避免了尿液洒落造成的污染,尤其是避免了女性坐姿情况下尿液的回流及飞溅现象。使用完毕后,密封组件20将袋体10的敞口端闭合密封,保证袋内存放的液体不会遗漏。本尿袋不仅可以方便尿急使用,同样可以当呕吐袋、垃圾袋等使用,实用性广,使用完毕后,将尿袋丢弃至垃圾桶中。
29.所述袋体10整体呈敞口端宽度小、袋底端宽度大的锥状,锥状的袋体10的一侧或两侧形成防回流部13。在使用尿袋时,打开尿袋,使袋体10一侧的防回流部13处于下位,袋体10另一侧处于上位,尿液进入到袋体10时,从敞口端经袋体10的防回流部13进入袋中,防回流部13有效的避免了尿液回流洒落造成污染,同时锥状的袋体10也可以盛放更多的尿
液,增大了容量。
30.更为具体的,袋体10整体呈锥状不变,但是袋体10沿袋长方向分为袋口11和袋身12两部分,所述袋口11连接在袋身12的开口端,更进一步的,所述袋身12的一侧或两侧宽度从开口端到袋底逐渐增大使袋身12呈锥状,锥状的袋身12的开口端到袋底之间构成防回流部13,即防回流部13位于袋身12内。
31.所述袋身12的两侧内壁从开口端到袋底端之间为平滑曲线过渡,即防回流部13为弧状的平滑曲线过渡,一方面便于尿液的流淌;另一方面可防止尿液在袋中发生碰溅。
32.所述袋身12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袋口11的宽度,所述袋身12的袋底宽度大于袋口11的宽度,保证了袋体10整体呈锥状的主要形状,同时保证了防回流部13的锥状结构,即袋身12与袋口11之间的连接处为袋体10宽度最小处。
33.为了在用户使用时,袋口11更容易贴合皮肤,避免对使用部分造成划伤,所述袋口11处设有与使用位置周围贴靠适配的防漏泡棉30,所述防漏泡棉30沿袋口11的周向布置一圈,防漏泡棉30的边沿与使用位置周围的皮肤贴靠适配,同时有效的避免了液体喷洒出,造成污染。
34.所述防漏泡棉30的内侧为防水涂层,当液体喷洒到防漏泡棉30的内侧时,由于防水涂层的作用,液体会滑落到袋体10中;另外,防漏泡棉30的外侧也可为防水涂层,使袋口11保持清洁。防漏泡棉30的外侧面与袋口11的内侧面贴合,避免液体从两者的缝隙中流出。
35.所述防漏泡棉30由分置在袋口11两侧的高位泡棉31和低位泡棉32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泡棉在袋口11打开后均呈单驼峰状;所述高位泡棉31与低位泡棉32之间通过向袋底方向凹设的凹陷部33平滑过渡连接。当使用者为男性时,由于生殖器官的特性,使用时高位泡棉31处于上位,低位泡棉32处于下位,即高位泡棉30位于生殖器官的上部,低位泡棉32处于生殖器官的下部,高位泡棉31、低位泡棉32、凹陷部33共同作用下与生殖器官附近皮肤紧密贴靠,避免尿液撒漏。当使用者为女性时,由于生殖器官的特性,使用时高位泡棉31处于下位,低位泡棉32处于上位,即高位泡棉30位于生殖器官的下部,低位泡棉32处于生殖器官的上部,与男性相反,使防漏泡棉30可与生殖器官附近皮肤紧密贴靠,有效避免尿液撒漏,适用男女不同人群,适用范围广。凹陷部33可与生殖器官旁侧的皮肤紧密贴靠,避免尿液撒漏。
36.所述密封组件20位于位于袋身12的开口端内侧且其延伸方向与袋体10的宽度方向相同。密封组件20首先要保证袋体10的密封效果,其次是密封组件20的打开或关闭便捷,密封组件20设置于袋身12的开口端内侧,袋体10的表面无需开设安装密封组件20的缺口,保证袋体10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保证袋体10的密封性。同时所述密封组件20设置于袋身12的开口端内侧处,袋身12的开口端为袋体10宽度最小位置处,以最短的密封组件20长度完成密封作用,节约密封组件20的材料,减少制作成本,同样最大限度的保证袋身12的使用体积,为最优化的实施例,密封组件20在其他位置也可实现密封作用,但是非最优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20为拉链或夹链或封口夹或束带结构。
37.所述袋身12内设有吸水物40。当本尿袋使用后,袋中存在大量的液体,吸水物40可进行吸收,避免在使用时晃动而造成袋内液体浸出,提高用户体验,吸水物40可以为吸水海绵或吸水纸材质制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