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0752发布日期:2021-07-02 19:2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臂固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心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患者手臂一旦发生晃动,会给医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增加了手术难度,严重时还会导致血管被刺穿,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在手术前一般通过固定装置将患者手臂进行固定,现有的手臂固定装置一般为束缚带与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一般固定安装于手术床的床架上,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束缚带等将患者手术侧肢体捆住,该方式虽然能够对患者手臂实现有效的固定,但是容易在肢体处出现勒痕,影响肢体局部供血,甚至出现皮下瘀血,手术完成后还需要医护人员对针孔处进行按压,对于已经过了长时间手术的医护人员来说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开设两侧均与外界相通的弧形槽,底座的前面一侧固定安装控制器,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第一弧形板,弧形槽内固定安装数个与第一弧形板一一对应的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外周上部与相应的第一弧形板的凹面固定连接,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数个进气管,进气管的外周均设有第一电磁阀,进气管的上端均贯穿底座的底面与相应的第一气囊固定连接,进气管的上端均设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均位于相应的第一电磁阀的上方,进气管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输气管,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气泵,输气管的另一端密封,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数个排气管,排气管的外周均固定安装第二电磁阀,排气管的上端均贯穿底座的底面与相应的第一气囊固定连接,底座顶面中心的后部铰接安装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底座的铰接处设有扭簧,第二弧形板的凹槽内固定安装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二进气管的一端,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输气管固定连接,第二进气管的外周固安装第三电磁阀,第二进气管的上端设有相同的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囊一侧固定安装相同的排气管,排气管的外周设有相同的第二电磁阀,第二弧形板的顶面能够通过锁止装置与底座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锁止装置包括鸭嘴扣主体,鸭嘴扣主体固定安装在底座前面的中心,第二弧形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挂钩。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二气囊凹面的中心设有凸起,凸起与第二气囊为一体结构且与之内部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弧形槽的中心固定安装弧形的软垫。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底座底面的后部固定安装带有数个螺孔的安装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鸭嘴扣主体和挂钩均使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冠脉介入治疗时患者手臂的固定,安装时需要在病床架的顶面预留安装孔,通过螺栓将安装板与病床架预留的安装孔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使底座安装在床架上,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安装板与床架进行焊接连接,在使用时,控制器能够单独控制任意一个第一电磁阀、任意一个第二电磁阀的打开和闭合,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三电磁阀的打开和闭合。初始状态时,第二电磁阀均处于打开的状态,第三电磁阀和所有的第一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的状态,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臂由右向左依次穿过相应的第一气囊,手术前患者需要麻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完成此动作过程,使患者手臂需要穿刺的位置位于底座的中间,第二弧形板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患者的手臂位于弧形槽内,然后医护人员打开控制器的开关,控制器首先使所有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二电磁阀关闭,同时控制器首先使位于外侧的两进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打开和相应的气压传感器通电进行工作,秒钟后控制器使气泵通电进行工作,气泵通过输气管与相应的进气管将空气注入位于底座两侧的两第一气囊内,此时相应的气压传感器将位于底座两侧的两第一气囊内的气压值传输给控制器,当其中一个第一气囊内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使相应的第一电磁阀关闭,当另一个气囊内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使相应的第一电磁阀关闭并同时时气泵停止工作,5分钟后,控制器使位于靠近底座中心的两第一气囊充气,充气过程与位于外侧的两第一气囊相同,当位于靠近底座中心的两第一气囊充气完成后,此时位于靠近底座中心的两第一气囊内的气压均达到设定值,并通过相应的气压传感器检测后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使位于底座两侧的两第一气囊上的排气管排气,排气时控制器使相应的第二电磁阀打开,此过程循环往复,每5分钟进行一次循环,直到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手动通过控制器3使本装置停止工作。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手臂处贴上止血贴,手指按压出血点,然后将第二弧形板向前翻折通过锁止装置使第二弧形板的顶面与底座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器时第三电磁阀打开,并时气泵工作,通过气泵、输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对第二气囊充气,此时医护人员可以将手指在患者手臂上移开,第二进气管内的气压传感器检测第二气囊内的气压值并将数值传输给控制器,当第二气囊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使第三电磁阀关闭然后使气泵停止工作,第二气囊充气后能够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按压,代替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按压时长需要大于5分钟,具体时长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具体的按压时间,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第一气囊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位于底座两侧的第一气囊与位于靠近底座中部的两第一气囊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循环式的固定,两组第一气囊交替工作,避免患者的手臂出现出现勒痕,当两组第一气囊进行交替的过程中,患者的手臂会出现短暂的松弛,使患者的血液可以通畅的流通,避免影响肢体的局部供血,甚至出现皮下瘀血。通过第二弧形板与第二气囊等结构的相互配合,第二气囊能够代替医护人员对患者手臂进行按压,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ⅰ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ⅱ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弧形槽,3、控制器,4、第一弧形板,5、第一气囊,6、进气管,7、第一电磁阀,8、输气管,9、气泵,10、排气管,11、第二电磁阀,12、第二弧形板,13、第二气囊,14第二进气管,15、第三电磁阀,16、鸭嘴扣柱体,17、挂钩,18、凸起,19软垫,20、安装板,21、气压传感器,22、床架,2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开设两侧均与外界相通的弧形槽2,底座1的前面一侧固定安装控制器3,控制器3与电源电路连接,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第一弧形板4,第一弧形板4的数量为4个,第一弧形板4对称分布于底座1顶面中心的两侧,弧形槽2内固定安装数个与第一弧形板4一一对应的第一气囊5,第一气囊5为环形结构,第一气囊5的外周上部与相应的第一弧形板4的凹面固定连接,底座1的底面固定安装数个进气管6,进气管6的外周均设有第一电磁阀7,第一电磁阀7与电源、控制器3电路连接,进气管6的上端均贯穿底座1的底面与相应的第一气囊5固定连接,进气管6与第一气囊5内部相通,进气管6的上端均设有气压传感器21,气压传感器21与电源、控制器3电路连接,气压传感器21均位于相应的第一电磁阀7的上方,进气管6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输气管8,进气管6与输气管8内部相通,输气管8的一端连接气泵9,气泵9与电源、控制器3电路连接,输气管8的另一端密封,底座1的底面固定安装数个排气管10,排气管10的外周均固定安装第二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1与电源、控制器3电路连接,排气管10的上端均贯穿底座1的底面与相应的第一气囊5固定连接,底座1顶面中心的后部铰接安装第二弧形板12,第二弧形板12与底座1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扭簧使第二弧形板12绕铰接点向后翻折,最大翻折角度为90°,第二弧形板12的凹槽内固定安装第二气囊13,第二气囊13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二进气管14的一端,第二进气管14为软管,且第二进气管14的长度远大于第二进气管14与第二气囊13连接点到输气管8之间的直线距离,第二进气管14的另一端与输气管8固定连接,第二进气管14的外周固安装第三电磁阀15,第三电磁阀15与电源、控制器3电路连接,第二进气管14的上端设有相同的气压传感器21,第三电磁阀15位于相应的气压传感器21的下方,第二气囊13一侧固定安装相同的排气管10,排气管10的外周设有相同的第二电磁阀11,第二弧形板12的顶面能够通过锁止装置与底座1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冠脉介入治疗时患者手臂的固定,安装时需要在病床架的顶面预留安装孔,通过螺栓将安装板20与病床架预留的安装孔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使底座1安装在床架23上,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安装板20与床架23进行焊接连接,在使用时,控制器3能够单独控制任意一个第一电磁阀7、任意一个第二电磁阀11的打开和闭合,控制器3能够控制第三电磁阀15的打开和闭合。初始状态时,第二电磁阀11均处于打开的状态,第三电磁阀15和所有的第一电磁阀7均处于关闭的状态,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臂由右向左依次穿过相应的第一气囊5,手术前患者需要麻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完成此动作过程,使患者手臂需要穿刺的位置位于底座1的中间,第二弧形板12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患者的手臂位于弧形槽2内,然后医护人员打开控制器3的开关,控制器3首先使所有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二电磁阀11关闭,同时控制器3首先使位于外侧的两进气管6上的第一电磁阀7打开和相应的气压传感器21通电进行工作,1秒钟后控制器3使气泵9通电进行工作,气泵9通过输气管8与相应的进气管6将空气注入位于底座1两侧的两第一气囊5内,此时相应的气压传感器21将位于底座1两侧的两第一气囊5内的气压值传输给控制器3,当其中一个第一气囊5内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3使相应的第一电磁阀7关闭,当另一个气囊5内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3使相应的第一电磁阀7关闭并同时时气泵9停止工作,5分钟后,控制器3使位于靠近底座1中心的两第一气囊5充气,充气过程与位于外侧的两第一气囊5相同,当位于靠近底座1中心的两第一气囊5充气完成后,此时位于靠近底座1中心的两第一气囊5内的气压均达到设定值,并通过相应的气压传感器21检测后传递给控制器3,控制器3使位于底座1两侧的两第一气囊5上的排气管10排气,排气时控制器3使相应的第二电磁阀11打开,此过程循环往复,每5分钟进行一次循环,直到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手动通过控制器3使本装置停止工作。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手臂处贴上止血贴,手指按压出血点,然后将第二弧形板12向前翻折通过锁止装置使第二弧形板12的顶面与底座1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器3时第三电磁阀15打开,并时气泵9工作,通过气泵9、输气管8、与第二进气管14对第二气囊13充气,此时医护人员可以将手指在患者手臂上移开,第二进气管14内的气压传感器21检测第二气囊13内的气压值并将数值传输给控制器3,当第二气囊13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3使第三电磁阀15关闭然后使气泵9停止工作,第二气囊13充气后能够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按压,代替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按压时长需要大于5分钟,具体时长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具体的按压时间,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3、第一气囊5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位于底座1两侧的第一气囊5与位于靠近底座1中部的两第一气囊5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循环式的固定,两组第一气囊5交替工作,避免患者的手臂出现出现勒痕,当两组第一气囊5进行交替的过程中,患者的手臂会出现短暂的松弛,使患者的血液可以通畅的流通,避免影响肢体的局部供血,甚至出现皮下瘀血。通过第二弧形板12与第二气囊13等结构的相互配合,第二气囊13能够代替医护人员对患者手臂进行按压,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力。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锁止装置包括鸭嘴扣主体16,鸭嘴扣主体16固定安装在底座1前面的中心,第二弧形板12的顶面固定安装挂钩17。鸭嘴扣在使用时灵活性较高,将鸭嘴扣主体16的锁扣向上翻折,使鸭嘴扣主体16上的连接装置与挂钩17连接后将鸭嘴扣主体16的锁扣向下翻折复位即可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气囊13凹面的中心设有凸起18,凸起18的竖向长度为3cm-5cm,凸起18与第二气囊13为一体结构且与之内部相通。当第二弧形板12的顶面与底座1连接后,第二弧形板12的位置保持固定,此时第二气囊13位于患者手臂的上方,当第二气囊13内充气后,凸起18能够首先与患者手臂的针孔处接触,通过凸起18对患者的针孔出实现按压。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弧形槽2的中心固定安装弧形的软垫19,软垫19为橡胶材质。此结构设计能够对患者手臂的肘关节处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手臂固定后由于肘关节没有支撑物造成自然下垂弯曲。

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底座1底面的后部固定安装带有数个螺孔的安装板20。此结构设计能够方便使用者固定安装底座1,通过螺栓可以将安装板20与手术床的床架22预留的安装孔23进行固定安装,安装时需要在床架22的前面或后面预留数个安装孔23,如图6所示,从而使底座1安装在病床架上。

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鸭嘴扣主体16和挂钩17均使用不锈钢材质。此结构设计能够防止鸭嘴扣主体16和挂钩17生锈损坏,提高鸭嘴扣主体16和挂钩17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