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2663发布日期:2021-11-29 12:1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融合器。


背景技术:

2.融合器用于人骨之间起到支撑相邻骨骼或其他人体组织的作用,比如脊椎中某一节椎骨出现问题,则需要将其中出现问题的一节椎骨取出,并将融合器置于相邻椎骨之间并用于支撑,人体组织会不断附着在融合器上进行修复性生长,现有技术中的融合器都具有固定的外型,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在手术中开一个比较大的手术创口。
3.所以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融合器的外型处于固定状态,手术创口比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融合器,所述融合器包括连杆机构和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以使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外展或收回;
5.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中部交叉铰接;
6.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
7.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通过第一移动机构沿预定第一轨迹正反双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
8.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端铰接。
9.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还包括第二支撑部;
10.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铰接;
11.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移动机构沿预定第二轨迹正反双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向两侧外展或向内收回。
12.可选地,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滑轨和滑头;
13.滑轨的一端与第一摆杆或第二摆杆铰接处连接,且设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以使所述滑头向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铰接处滑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向两侧方向外展带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外展。
14.可选地,所述滑头朝向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一侧的端面为中部向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之间设置有突起的圆弧面。
15.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长孔,以及所述第一摆杆上与所述长孔配合连接的连接端;
16.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定第一轨迹的方向相同设置;
17.所述连接端卡在所述长孔上以使所述连接端沿所述第一轨迹方向双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
18.可选地,所述长孔的内边缘设置有向所述长孔内部延伸的台阶;
19.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柱一端连接并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第二圆柱连接的接触面与所述台阶相抵,所述第一圆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长孔且所述第一圆柱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摆杆连接。
2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填料通孔,所述填料通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空间设置。
2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具有内部空腔的罩壳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为连通所述内部空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为连通所述内部空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围合成填充空间。
2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外轮廓采用圆角过渡。
23.可选地,所述滑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截面为一侧具有收口的半圆形的滑道,所述滑头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滑道截面对应的卡头,所述卡头卡入所述滑道以使所述滑头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24.如上可见,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融合器,采用所述连杆机构对所述支撑部进行外展,所述支撑部支撑周围人体组织,解决了由于相邻椎骨之间距离差异较大,导致融合器从相邻骨骼之间被挤出或滑出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收回状态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展开状态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收回状态正视图状态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图3的a

a截面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后视结构示意图。
32.标记说明
[0033]1ꢀꢀꢀꢀꢀ
连杆机构
[0034]
11
ꢀꢀꢀꢀ
第一摆杆
[0035]
111
ꢀꢀꢀ
连接端
[0036]
1111
ꢀꢀ
第一圆柱
[0037]
1112
ꢀꢀ
第二圆柱
[0038]
12
ꢀꢀꢀꢀ
第二摆杆
[0039]
13
ꢀꢀꢀꢀ
滑轨
[0040]
131
ꢀꢀꢀ
滑道
[0041]
14
ꢀꢀꢀꢀ
滑头
[0042]
141
ꢀꢀꢀ
端面
[0043]
142
ꢀꢀꢀ
卡头
[0044]2ꢀꢀꢀꢀꢀ
支撑部
[0045]
21
ꢀꢀꢀꢀ
第一支撑部
[0046]
211
ꢀꢀꢀ
长孔
[0047]
2111
ꢀꢀ
台阶
[0048]
212
ꢀꢀꢀ
填料通孔
[0049]
213
ꢀꢀꢀ
第一开口
[0050]
22
ꢀꢀꢀꢀ
第二支撑部
[0051]
221
ꢀꢀꢀ
第二开口
[0052]3ꢀꢀꢀꢀꢀ
第一移动机构
[0053]4ꢀꢀꢀꢀꢀ
第二移动机构
[0054]5ꢀꢀꢀꢀꢀ
填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收回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展开状态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融合器,所述融合器包括连杆机构1和至少一个支撑部2,所述连杆机构1与支撑部2连接以使支撑部2通过连杆机构1外展或收回;
[0057]
连杆机构1包括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中部交叉铰接;
[0058]
至少一个支撑部2包括第一支撑部21;
[0059]
第一摆杆11的一端在第一支撑部21的一端通过第一移动机构3沿预定第一轨迹正反双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
[0060]
第二摆杆1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21的另一端铰接。
[006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融合器的具体结构,所述融合器包括连杆机构1,需要指出的是连杆机构是在一平面维度上通过连杆之间相互铰接或连接形成的联动机构,连杆机构1包括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并位于中部相互铰接,支撑部2则包括第一支撑部 21,支撑部21的作用在于支撑外部人体组织,第一摆杆11的一端在第一支撑部21的一端通过第一移动机构3沿预定第一轨迹正反双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对应地,第二摆杆1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21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预定第一轨迹可以为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第一摆杆11的一端会沿所述预定第一轨迹双向自由移动,并且还具有自身转动的运动方式。显然,当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之间的夹角变大或变小时则会带动第一支撑部21向外或向内移动,改变铰接处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的垂线距离。将所述融合器放置到需要支撑固定的人体组织之
间,展开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使第一支撑部21向外移动支撑外部人体组织,所述融合器可以根据不同人体组织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的另一端,以及第一支撑部21分别与周围的人体组织相抵,解决了融合器的外型处于固定状态,手术创口比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的技术问题。
[0062]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2还包括第二支撑部22;
[0063]
第一摆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2的一端铰接;
[0064]
第二摆杆12的另一端在第二支撑部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移动机构4沿预定第二轨迹正反双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以使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通过连杆机构1 向两侧外展或向内收回。
[0065]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二支撑部22的具体结构,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分别设置于连杆机构1的两侧,可以同时撑起两侧的人体组织。
[0066]
在一实施例中,连杆机构1还包括滑轨13和滑头14;
[0067]
滑轨13的一端与第一摆杆11或第二摆杆12铰接处连接,且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1 和第二支撑部22之间以使滑头14向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铰接处滑动时能够推动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向两侧方向外展带动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外展。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滑轨所述融合器的具体结构,可以通过滑轨13上的滑头14滑动顶开两侧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滑头14顶开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 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向两侧外展,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 位于滑头14滑入的区域上设置有豁口,以使滑头顺利通过所述豁口向下滑动并与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接触。
[0069]
在一实施例中,滑头14朝向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一侧的端面141为中部向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2之间设置有突起的圆弧面。
[007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头14的具体结构,为了通过按压滑头14顶开第一摆杆21和第二摆杆22,所以通过圆弧面中间的突起顶住第一摆杆21和第二摆杆22之间的夹角,以使第一摆杆21与第二摆杆22展开。
[007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机构3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1上的长孔211,以及第一摆杆11上与长孔211配合连接的连接端111;
[0072]
长孔2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定第一轨迹的方向相同设置;
[0073]
连接端111卡在长孔211上以使连接端111以使连接端111沿所述第一轨迹方向双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
[0074]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移动机构211的具体结构。连接端111沿长孔2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连接端111沿第一轨迹方向移动。
[007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收回状态正视图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图3的 a

a截面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长孔211的内边缘设置有向长孔 211内部延伸的台阶2111;
[0076]
连接端111包括第一圆柱1111和第二圆柱1112,第一圆柱1111的一端与第二圆柱 1112一端连接并同轴设置,且第一圆柱111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1112的直径,第一圆柱1111与第二圆柱1112连接的接触面与台阶2111相抵,第二圆柱1112的另一端穿过长孔211
且第二圆柱1112的侧壁与第二摆杆12连接。
[0077]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端111的具体结构,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圆柱1111沉入长孔211中,以防止所述融合器的外部出现突起。
[0078]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二移动机构4与第一移动机构3的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并对称镜像设置即可。
[0079]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上设置有填料通孔212,填料通孔212朝向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空间设置。
[0080]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第一支撑部21上设置填料通孔212的具体结构,通过填料通孔212向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之间填充填料,所述填料的目的在于人体组织会在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空间中生长出新的组织。
[0081]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均为具有内部空腔的罩壳结构,且第一支撑部21的一侧为连通所述内部空腔的第一开口213,第二支撑部22的一侧为连通所述内部空腔的第二开口221,第一开口213和第二开口221 的相对设置以使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围合成填充空间5。
[008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填充空间5的所述融合器具体结构,第一支撑部21的所述内部空间和第二支撑部22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空间形成了填充空间5。需要指出的是位于滑轨13的位置,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分别设置有缺口,以使滑头14穿过。另外,连杆机构1设置于填充空腔5内。
[0083]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两端外轮廓采用圆角过渡。
[0084]
在本步骤中提供了一种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外部结构,其二者的外轮廓通过圆角过渡以防止与支撑人体组织挤压和接触后,破坏人体组织。
[0085]
在一实施例中,滑轨13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截面为一侧具有收口的半圆形的滑道131,滑头14的一端具有与滑道131截面对应的卡头142,卡头142卡入滑道131以使滑头14 沿滑轨14的长度方向滑动。
[0086]
在本步骤中提供了一种滑轨13与滑道131配合的具体结构,以使滑头14的卡头142 不会从滑道131中脱离。
[008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