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杀菌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1712发布日期:2021-07-09 11:3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紫外杀菌笔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紫外杀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外杀菌笔筒。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需要使用笔,如用笔写字、画画等。而在使用触摸屏设备时也会使用到触控笔,如利用触控笔在点击触摸屏或利用触控笔在触摸屏上写字、画画等。可以说笔是最常见的日常用品,也常常被作为公共物品被不同的人使用,例如银行柜台的签字笔、银行内部的触控笔等。但这样也带来了新的卫生问题,频繁的被不同人用手接触难免会在笔上产生寄生细菌,容易引起病毒传播,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在人流量大、使用笔的频率较高的场所,很容易造成病菌的大范围传播、扩散。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及时对笔进行杀菌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紫外杀菌笔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对笔进行全方位杀菌。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控制板、升降机构和外筒,外筒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和紫外杀菌工位,外筒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控制板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
6.所述外筒内设置有透光内筒,透光内筒的长度位于外筒与待杀菌笔之间;升降机构通过透光内筒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
7.所述红外检测工位上设置有与控制板连接的红外检测组件,所述紫外杀菌工位上设置有与控制板连接的紫外杀菌组件。
8.所述紫外杀菌组件为沿外筒轴心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紫外灯管。
9.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数量至少两组,紫外杀菌组件在外筒内从上至下均匀布置,每组紫外杀菌组件包括两套对称设置的紫外灯珠,且位于最上方的紫外灯珠的照射方向为向下倾斜25—35度。
10.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控制板相连的防盗报警器。
11.所述底座包括外壳和内腔,控制板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内腔中,外壳上部开设有与外筒的内通道相对应的通孔,升降机构穿过通孔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
1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块、马达、减速器、螺杆、升降件和导向杆,固定块固定在内腔中,马达安装在固定块上并与控制板连接,导向杆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上,升降件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导向部和用于穿过通孔带动笔移动的升降部,螺杆的一端通过减速器与马达连接,另一端与升降件螺纹连接。
13.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为控制板和升降机构供电的供电模块。
1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由控制板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其既便于将笔准确地插入到外筒中,又便于杀菌后笔的快速取出;同时杀菌时能使笔全部位于外筒内部,因而能够有效地对笔进行全方位杀菌,既保证了更好的杀菌效果,又缩短了杀菌时间,最短3s即可杀菌完毕。另外,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实施等优点。
16.2、本实用新型在外筒内设置了透光内筒,通过透光内筒有利于对笔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检测组件能够有效而准确地检测出笔是否已放入外筒内,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而采用紫外杀菌组件则具有杀菌效果好以及杀菌速度快等优点。
18.4、本实用新型中的紫外杀菌组件既可采用沿外筒轴心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紫外灯管,也可采用在外筒内从上至下均匀布置的紫外灯珠。不同的设置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的笔的杀菌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同一时间段内对笔进行全方位的杀菌,具有杀菌效果更好和杀菌速度更快的优点。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板能够为笔设置防盗时间,结合防盗报警器,就能够有效的防盗。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红外检测组件能够有效而准确地检测出笔是否位于外筒内,当笔离开外筒一段时间后,若使用者在防盗时间内归还笔于外筒内,则认为是正常使用。超过防盗时间没有归还于笔筒,则由控制板控制防盗报警器发出提示音,提醒用户在使用完后需及时归还,起到了防盗和提醒用户及时归还的功能。
20.6、本实用新型将控制板、升降机构和供电模块均安装在底座内,能够保护控制板、升降机构和供电模块不受外界触碰等损伤,有利于延长整个笔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实施例3中紫外杀菌组件采用紫外灯珠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实施例3中紫外杀菌组件采用紫外灯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记为:1、底座,2、升降机构,3、外筒,4、红外检测工位,5、紫外杀菌工位,6、取放笔工位,7、透光内筒,8、红外检测组件,9、紫外灯珠,10、控制板,11、外壳,12、内腔,13、通孔,14、固定块,15、马达,16、减速器,17、螺杆,18、导向杆,19、导向部,20、升降部,21、供电模块,22、紫外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紫外杀菌笔筒,如图1所示,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控制板10、升降机构2和外筒3,外筒3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4和紫外杀菌工位5,其中,红外检测工位4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红外检测组件8,红外检测组件8包
括对称设置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配合形成用于检测笔是否进入外筒3中的检测通道;紫外杀菌工位5在外筒3内的高度与笔的长度大致相同,紫外杀菌工位5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紫外杀菌组件,用于对进入外筒3的笔进行紫外杀菌;外筒3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6,取放笔工位6位于外筒3上方,其是一个虚拟工位,便于笔的放入与取出;控制板10通过升降机构2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数量至少两组,紫外杀菌组件在外筒3内从上至下均匀布置,最上方的紫外杀菌组件与最下方的紫外杀菌组件之间的区域即为紫外杀菌工位5对应的区域,紫外灯珠9在紫外杀菌工位5上形成能够全方位照射笔的紫外杀菌区域;每组紫外杀菌组件包括两套对称设置的紫外灯珠9,且位于最上方的紫外灯珠9的照射方向为向下倾斜25—35度。紫外灯珠9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需满足一定的紫外光照射强度,能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包括外壳11和内腔12,控制板10和升降机构2均安装在内腔12中,外壳11上部开设有与外筒3的内通道相对应的通孔13,升降机构2穿过通孔13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固定块14、马达15、减速器16、螺杆17、升降件和导向杆18,固定块14可粘固或螺纹固定在内腔12中,马达15安装在固定块14上并与控制板10连接,由控制板10控制马达15的开启与关闭,导向杆18对称设置在固定块14上,升降件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杆18上的导向部19和用于穿过通孔13带动笔移动的升降部20,螺杆17的一端通过减速器16与马达15连接,另一端与升降件螺纹连接。控制板10控制电机正转时,马达15通过螺杆17和升降件带动笔从取放笔工位6向紫外杀菌工位5移动;控制板10控制电机反转时,马达15通过螺杆17和升降件带动笔从紫外杀菌工位5向取放笔工位6移动。
3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内还设置有为控制板10和升降机构2供电的供电模块21。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3为中空筒状结构,其下端可采用卡固、粘固等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其大小与笔的尺寸相适配。
33.本实施例所述的笔筒既适用于普通书写笔的杀菌,也适用于触控笔的杀菌;当用于公共场所时,还可在底座1上设置与控制板10相连的防盗报警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板10与防盗报警器配合防盗。具体来说,就是由控制板10预先设定一段防盗时间,根据是检测确定笔离开笔筒后是否处于使用状态,若处于使用状态,则不发出报警;若处于未使用状态,且超出了防盗时间,则控制板10控制防盗报警器发出声音报警。
3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35.先由控制板10控制红外发射管向红外接收管发射红外光,形成检测通路,当红外检测组件8检测到外筒3内被放入笔时,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的红外光被阻断,控制板10先向升降机构2发送升降指令,升降机构2接收到指令后控制笔从取放笔工位6向紫外杀菌工位5移动,使笔全部位于能被紫外光照射的区域内。然后再由控制板10向紫外杀菌组件杀菌指令,紫外杀菌组件接收到杀菌指令后,发射紫外光对笔进行杀菌;杀菌完毕后,控制器先控制紫外杀菌组件停止发射紫外光,再通过升降机构2控制笔从紫外杀菌工位5向取放笔工位6移动,使笔的上端露出外筒3并位于取放笔工位6,最后取走即完成笔的杀菌。有效地防止了细菌的传播。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紫外杀菌笔筒,如图1所示,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控制板10、升降机构2和外筒3,底座1、升降机构2等其它部件的结构均优选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外筒3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4和紫外杀菌工位5。其中,红外检测工位4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红外检测组件8,红外检测组件8包括对称设置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配合形成用于检测笔是否进入外筒3中的检测通道;紫外杀菌工位5在外筒3内的高度与笔的长度大致相同,紫外杀菌工位5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紫外杀菌组件,用于对进入外筒3的笔进行紫外杀菌;外筒3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6,取放笔工位6位于外筒3上方,其是一个虚拟工位,便于笔的放入与取出;控制板10通过升降机构2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
38.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紫外杀菌组件为沿外筒3轴心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紫外灯管22,紫外灯管22的长度即为紫外杀菌工位5对应的区域,紫外灯管22在紫外杀菌工位5上形成能够全方位照射笔的紫外杀菌区域;紫外灯管22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需满足一定的紫外光照射强度,能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39.实施例3
40.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外筒3内设置了用于放置待杀菌笔的透光内筒7,如图4、5所示,透光内筒7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采用玻璃、亚克力等材料制成。透光内筒7的外径略小于外筒3的内径,透光内筒7的内径略大于待杀菌笔的外径,以便于对笔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透光内筒7的长度位于外筒3与待杀菌笔之间,便于笔的快速取放。在实际使用时,升降机构2通过透光内筒7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