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普外科手术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7898发布日期:2021-04-21 00:4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普外科手术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普外科手术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2.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的外科除了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和泌尿外科等,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和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和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一些冲洗的器械对手术的位置进行冲洗,以免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或者影响手术的进行。
3.但是现有的冲洗装置还存在着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方便调节冲洗液的喷射速度,在清理时吸力过大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以及在使用时不方便进行推动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可调节的普外科手术冲洗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普外科手术冲洗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冲洗装置存在着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方便调节冲洗液的喷射速度,在清理时吸力过大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以及在使用时不方便进行推动的问题。一种可调节的普外科手术冲洗装置,包括移动箱,移动刹车轮,冲洗液箱,固定板,冲洗泵,抽吸泵,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可进气吸收管结构,可观察推动盖结构,加注管,l型连接管,收集桶,排放管,挂接板和固定管,所述的移动刹车轮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箱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冲洗液箱螺栓连接在移动箱的内部底端右侧;所述的固定板螺栓连接在移动箱的内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冲洗泵下端设置的倒u型座螺栓连接在固定板的上端右侧;所述的抽吸泵螺栓连接在固定板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安装在挂接板的正表面右侧开设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可进气吸收管结构安装在挂接板的正表面左侧开设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可观察推动盖结构安装在移动箱的上端;所述的加注管的左侧贯穿移动箱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注管的上端左侧螺纹连接在冲洗液箱的右侧上部;所述的l型连接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冲洗液箱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收集桶螺栓连接在移动箱的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排放管的右侧贯穿移动箱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排放管的右侧螺纹连接在收集桶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挂接板螺栓连接在移动箱的后表面内壁上部;所述的固定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接在抽吸泵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包括手持管,冲洗管,第一手动阀门,固定环,螺纹管和l型支撑杆,所述的冲洗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手持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手动阀门螺纹插接在手持管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固定环螺钉连接在手持管的下端外壁;所述的固定环焊接在螺纹管的右侧上部;所述的l型支撑杆的上端
螺纹连接在螺纹管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
6.优选的,所述的可进气吸收管结构包括抽吸管,抽吸头,防护管,第二手动阀门和进气管,所述的抽吸头螺纹连接在抽吸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管螺纹连接在抽吸管的上端外壁;所述的第二手动阀门螺纹插接在进气管的上端左侧;所述的进气管的左侧焊接在抽吸管的右侧下部。
7.优选的,所述的可观察推动盖结构包括推拉盖,观察片,遮挡块,遮挡板和推拉杆,所述的观察片镶嵌在推拉盖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遮挡块螺栓连接在推拉盖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遮挡板螺栓连接在推拉盖的下端右侧;所述的推拉杆螺栓连接在推拉盖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
8.优选的,所述的挂接板的正表面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带有弹性的弧形不锈钢板;所述的加注管的下端螺纹连接下端螺栓连接有漏斗的蛇形管;所述的l型连接管的上端贯穿固定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右侧;所述的抽吸泵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且贯穿固定板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
9.优选的,所述的l型支撑杆采用下端设置长方体且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杆;所述的手持管的下端外壁套接有硅胶套;所述的冲洗管采用上端设置弧形且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管。
10.优选的,所述的手持管的中间位置卡接在挂接板正表面右侧设置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手持管的下端管道连接在冲洗泵上端设置的出水管的上端外壁。
11.优选的,所述的抽吸管和进气管连通设置;所述的防护管采用上端设置为弧形的pvc管。
12.优选的,所述的抽吸管的下端卡接在挂接板正表面左侧设置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抽吸管的下端管道连接在固定管的上端外壁。
13.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片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片;所述的遮挡块采用磁铁块;所述的遮挡板采用不锈钢板。
14.优选的,所述的推拉盖分别滑动插接在移动箱上端左右两侧开设的插接孔内部;所述的遮挡块吸附设置。
15.优选的,所述的冲洗泵和抽吸泵分别采用型号为nmdp33的自吸泵。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手持管,冲洗管,第一手动阀门和冲洗泵的设置,有利于在冲洗患者伤口的过程中转动第一手动阀门,方便调节冲洗液的喷射速度,防止冲洗液的喷射速度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增加调节功能。
18.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抽吸管,抽吸头,第二手动阀门和进气管的设置,有利于在清理患者伤口的过程中转动第二手动阀门使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抽吸管的内部降低抽吸头的吸力,方便在工作时进行防护工作同时可以调节抽吸头吸力的大小。
19.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箱,移动刹车轮,推拉盖,遮挡板和推拉杆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推动移动箱进行移动,增加移动功能。
20.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抽吸管,抽吸头,防护管和抽吸泵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防护管接触患者的伤口使抽吸头和患者的伤口分离,防止在清理移动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2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手持管,固定环,螺纹管和l型支撑杆以及冲洗泵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l型支撑杆支撑连接冲洗泵的管道,防止在冲洗时管道接触患者伤口造成感染。
2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推拉盖,观察片,遮挡块,遮挡板和推拉杆以及移动箱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前或者工作后观察抽吸头和冲洗管,方便进行消毒工作。
2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箱,移动刹车轮,固定板,抽吸泵,收集桶和排放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收集桶收集冲洗后的液体,然后推动移动箱移动至下水道的位置或者回收处将液体排出,防止在工作污染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进气吸收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观察推动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1、移动箱;2、移动刹车轮;3、冲洗液箱;4、固定板;5、冲洗泵;6、抽吸泵;7、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71、手持管;72、冲洗管;73、第一手动阀门;74、固定环;75、螺纹管;76、l型支撑杆;8、可进气吸收管结构;81、抽吸管;82、抽吸头;83、防护管;84、第二手动阀门;85、进气管;9、可观察推动盖结构;91、推拉盖;92、观察片;93、遮挡块;94、遮挡板;95、推拉杆;10、加注管;11、l型连接管;12、收集桶;13、排放管;14、挂接板;15、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普外科手术冲洗装置,包括移动箱1,移动刹车轮2,冲洗液箱3,固定板4,冲洗泵5,抽吸泵6,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7,可进气吸收管结构8,可观察推动盖结构9,加注管10,l型连接管11,收集桶12,排放管13,挂接板14和固定管15,所述的移动刹车轮2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箱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冲洗液箱3螺栓连接在移动箱1的内部底端右侧;所述的固定板4螺栓连接在移动箱1的内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冲洗泵5下端设置的倒u型座螺栓连接在固定板4的上端右侧;所述的抽吸泵6螺栓连接在固定板4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7安装在挂接板14的正表面右侧开设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可进气吸收管结构8安装在挂接板14的正表面左侧开设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可观察推动盖结构9安装在移动箱1的上端;所述的加注管10的左侧贯穿移动箱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注管10的上端左侧螺纹连接在冲洗液箱3的右侧上部;所述的l型连接管11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冲洗液箱3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收集桶12螺栓连接在移动箱1的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排放管13的右侧贯穿移动箱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排放管13的右侧螺纹连接在收集桶12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挂接板14螺栓连接在移动箱1的后表面内壁上部;所述的固定管15的下端螺纹连接接在抽吸泵6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支撑冲洗管结构7包括手持管71,冲洗管72,第一手动阀门73,固定环74,螺纹管75和l型支撑杆76,所述的冲洗管72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手持管71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手动阀门73螺纹插接在手持管7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
固定环74螺钉连接在手持管71的下端外壁;所述的固定环74焊接在螺纹管75的右侧上部;所述的l型支撑杆76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螺纹管75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进行使用时转动加注管10,通过加注管10向冲洗液箱3的内部加入适量的冲洗液,然后推动冲洗液箱3进行移动,使冲洗液箱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导线接通外部电源,进行冲洗时,抓住手持管71,使冲洗管72插接在患者需要进行冲洗的位置,然后打开外部电源开关,使冲洗泵5开始工作将冲洗液箱3中的冲洗液输送至冲洗管72,通过冲洗管72喷出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工作。
31.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进气吸收管结构8包括抽吸管81,抽吸头82,防护管83,第二手动阀门84和进气管85,所述的抽吸头82螺纹连接在抽吸管81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管83螺纹连接在抽吸管81的上端外壁;所述的第二手动阀门84螺纹插接在进气管85的上端左侧;所述的进气管85的左侧焊接在抽吸管81的右侧下部;在对患者的伤口冲洗后,抓住抽吸管81,使抽吸头82和防护管83接触患者的伤口位置,然后打开抽吸泵6的开关,使抽吸泵6开始工作,通过抽吸管81和抽吸头82产生吸力将患者伤口中的液体吸走,在清理冲洗液时根据吸力的大小转动第二手动阀门84,使气体通过进气管85进入抽吸管81的内部,降低抽吸头82的吸力,防止吸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增加调节功能。
32.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观察推动盖结构9包括推拉盖91,观察片92,遮挡块93,遮挡板94和推拉杆95,所述的观察片92镶嵌在推拉盖9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遮挡块93螺栓连接在推拉盖91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遮挡板94螺栓连接在推拉盖91的下端右侧;所述的推拉杆95螺栓连接在推拉盖91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在进行工作时抓住推拉杆95推动冲洗液箱3进行移动,方便进行冲洗液箱3移动工作,同时在工作前或者工作后通过观察片92进行观察工作,方便在工作前对冲洗管72和抽吸头82进行消毒工作。
3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挂接板14的正表面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带有弹性的弧形不锈钢板;所述的加注管10的下端螺纹连接下端螺栓连接有漏斗的蛇形管;所述的l型连接管11的上端贯穿固定板4的内部中间位置右侧;所述的抽吸泵6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且贯穿固定板4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l型支撑杆76采用下端设置长方体且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杆;所述的手持管71的下端外壁套接有硅胶套;所述的冲洗管72采用上端设置弧形且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管。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手持管71的中间位置卡接在挂接板14正表面右侧设置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手持管71的下端管道连接在冲洗泵5上端设置的出水管的上端外壁。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抽吸管81和进气管85连通设置;所述的防护管83采用上端设置为弧形的pvc管。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抽吸管81的下端卡接在挂接板14正表面左侧设置的弧形板之间;所述的抽吸管81的下端管道连接在固定管15的上端外壁。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观察片92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片;所述的遮挡块93采用磁铁块;所述的遮挡板94采用不锈钢板。
3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推拉盖91分别滑动插接在移动箱1上端左右两侧开设的插接孔内部;所述的遮挡块93吸附设置。
4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冲洗泵5和抽吸泵6分别采用型号为nmdp33的自吸泵。
41.工作原理
42.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使用时转动加注管10,通过加注管10向冲洗液箱3的内部加入适量的冲洗液,然后推动冲洗液箱3进行移动,使冲洗液箱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导线接通外部电源,进行冲洗时,抓住手持管71,使冲洗管72插接在患者需要进行冲洗的位置,然后打开外部电源开关,使冲洗泵5开始工作将冲洗液箱3中的冲洗液输送至冲洗管72,通过冲洗管72喷出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工作,在对患者的伤口冲洗后,抓住抽吸管81,使抽吸头82和防护管83接触患者的伤口位置,然后打开抽吸泵6的开关,使抽吸泵6开始工作,通过抽吸管81和抽吸头82产生吸力将患者伤口中的液体吸走,在清理冲洗液时根据吸力的大小转动第二手动阀门84,使气体通过进气管85进入抽吸管81的内部,降低抽吸头82的吸力,防止吸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增加调节功能,在进行工作时抓住推拉杆95推动冲洗液箱3进行移动,方便进行冲洗液箱3移动工作,同时在工作前或者工作后通过观察片92进行观察工作,方便在工作前对冲洗管72和抽吸头82进行消毒工作。
43.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