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6392发布日期:2021-05-28 10:5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涉及医疗设备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抢救、治疗、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90%以上住院患者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

现有一般通过固定装置对输液的手臂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在输液时抗拒,影响输液效果,但现有的输液装置一般通过绳索或橡胶带进行固定,固定效果一般,容易脱落,且不便于对固定的松紧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后端固定有手托垫,所述固定装置后端通过连接转轴与固定装置同心转动,所述固定装置由底板、弧形垫板、固定带、固定机构、齿条和支板组成,所述底板顶端中部粘接有弧形垫板,所述底板顶端左侧通过转轴与固定带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带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机构相互锁固,所述底板右侧中部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顶端通过螺栓与齿条相互锁固,所述齿条竖直贯穿固定机构,且与固定机构相互啮合,所述底板后端通过连接转轴与固定装置同心转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由外壳、固定转轴、齿轮、棘轮、棘爪、转动轴、支撑杆、拉伸弹簧和控制机构组成,所述固定转轴贯穿齿轮和棘轮,且固定转轴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座与外壳内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棘轮顶端左侧通过棘爪进行支撑,所述棘爪中部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所述棘爪底端右侧通过拉伸弹簧与支撑杆进行弹性连接,所述棘爪底端左侧通过转轴与控制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左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带相互锁固,所述齿条竖直贯穿外壳,且齿条左侧与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由按压板、推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所述按压板后端左侧通过螺栓与推杆相互焊接,所述推杆后端顶部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底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顶端通过转轴与棘爪左侧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板嵌入至外壳前端壁内。

优选的,所述齿条呈竖直设置,且外壳内部右侧开设的通孔内壁与齿条贴合。

优选的,所述棘轮呈顺时针向外旋转倾斜,且棘轮顶端左侧与棘爪贴合。

优选的,所述拉伸弹簧呈倾斜设置,且从左至右向上呈四十五度角倾斜。

优选的,所述按压板表面呈光滑状,且外壳前端内壁与按压板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呈直杆状,且第一连杆由后至前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角。

优选的,所述齿条和齿轮均采用齿轮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棘轮和棘爪均采用45号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通过在固定装置右端设置了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左端与固定装置的固定带固定连接,且在固定装置右侧设置了齿条,固定机构内部的齿轮沿齿条进行上下滑动,且齿轮通过棘轮与棘爪进行转动方向的限制,进而使固定机构插入至齿条内对固定带进行收缩,且在棘爪左侧设置了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机构通过棘爪与棘轮的连接,便于对固定机构与齿条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对固定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且便于将固定机构进行取出,即便于对固定装置进行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内部结构俯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结构左视图。

其中:支撑板-1、固定板-2、手托垫-3、固定装置-4、连接转轴-5、底板-41、弧形垫板-42、固定带-43、固定机构-44、齿条-45、支板-46、外壳-441、固定转轴-442、齿轮-443、棘轮-444、棘爪-445、转动轴-446、支撑杆-447、拉伸弹簧-448、控制机构-449、按压板-4491、推杆-4492、第一连杆-4493、第二连杆-44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1和固定装置4,支撑板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2,便于通过固定板2对支撑板1进行固定,支撑板1顶部后端固定有手托垫3,固定装置4后端通过连接转轴5与固定装置4同心转动,固定装置4由底板41、弧形垫板42、固定带43、固定机构44、齿条45和支板46组成,底板41顶端中部粘接有弧形垫板42,底板41顶端左侧通过转轴与固定带43进行转动连接,固定带43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机构44相互锁固,通过固定机构44对固定带43进行固定,底板41右侧中部设置有支板46,支板46顶端通过螺栓与齿条45相互锁固,齿条45竖直贯穿固定机构44,且与固定机构44相互啮合,底板41后端通过连接转轴5与固定装置4同心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44由外壳441、固定转轴442、齿轮443、棘轮444、棘爪445、转动轴446、支撑杆447、拉伸弹簧448和控制机构449组成,所述固定转轴442贯穿齿轮443和棘轮444,且固定转轴442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座与外壳441内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棘轮444顶端左侧通过棘爪445进行支撑,所述棘爪445中部通过转动轴446与支撑杆44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47底端通过螺栓与外壳441相互锁固,所述棘爪445底端右侧通过拉伸弹簧448与支撑杆447进行弹性连接,所述棘爪445底端左侧通过转轴与控制机构449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外壳441左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带43相互锁固,所述齿条45竖直贯穿外壳441,且齿条45左侧与齿轮443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449由按压板4491、推杆4492、第一连杆4493和第二连杆4494组成,所述按压板4491后端左侧通过螺栓与推杆4492相互焊接,所述推杆4492后端顶部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449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493底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449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494顶端通过转轴与棘爪445左侧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板4491嵌入至外壳441前端壁内。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45呈竖直设置,且外壳441内部右侧开设的通孔内壁与齿条45贴合,对外壳44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齿条45与齿轮443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棘轮444呈顺时针向外旋转倾斜,且棘轮444顶端左侧与棘爪445贴合,通过棘爪445对棘轮444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拉伸弹簧448呈倾斜设置,且从左至右向上呈四十五度角倾斜,通过拉伸弹簧448对棘爪445右端进行下拉,使棘爪445与棘轮444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板4491表面呈光滑状,且外壳441前端内壁与按压板4491贴合,对按压板449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且对按压板4491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4493呈直杆状,且第一连杆4493由后至前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角,且拉伸弹簧448收缩时,第一连杆4493由后至前向上呈四十五度角倾斜,使推杆4492向后推动第一连杆4493底部时,第一连杆4493通过第二连杆4494下拉棘爪445左端。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45和齿轮443均采用齿轮钢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棘轮444和棘爪445均采用45号钢材质,不易磨损。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通过螺栓将固定板2固定在使用者所需的位置上,对支撑板1进行固定;

第二,在使用时,将患者手掌背向放置在手托垫3上,然后将固定带43套在患者手臂上,将固定带43右端的外壳441与齿条45进行插接,由于齿条45呈竖直设置,且外壳441内部右侧开设的通孔内壁与齿条45贴合,对外壳44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齿条45与齿轮443贴合,然后将外壳441向下压入,使齿轮443沿齿条45进行逆时针转动,且齿轮443通过圆心处的固定转轴442带动棘轮444进行转动,由于棘轮444呈顺时针向外旋转倾斜,且棘轮444顶端左侧与棘爪445贴合,棘轮444转动时推动棘爪445向上进行移动,且通过棘爪445对棘轮444的顺时针转动进行限制,避免固定机构44向上移动导致固定带43松开;

第三,在需要对固定带43的松紧度进行调节时,只需按下按压板4491,按压板4491通过推杆4492向后推动第一连杆4493,由于第一连杆4493由后至前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角,且拉伸弹簧448收缩时,第一连杆4493由后至前向上呈四十五度角倾斜,使推杆4492向后推动第一连杆4493底部时,第一连杆4493通过第二连杆4494下拉棘爪445左端,且棘爪445沿转动轴446进行顺时针转动,断开棘爪445与棘轮444的啮合,即断开对齿轮443的转动限制,进而上下滑动固定机构44对固定带43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且便于将固定机构44进行取出,即便于对固定装置4进行拆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腕部静脉输液的多功能固定装置,通过在固定装置4右端设置了固定机构44,固定机构44左端与固定装置4的固定带43固定连接,且在固定装置4右侧设置了齿条45,固定机构44内部的齿轮443沿齿条45进行上下滑动,且齿轮443通过棘轮444与棘爪445进行转动方向的限制,进而使固定机构44插入至齿条45内对固定带43进行收缩,且在棘爪左侧设置了控制机构449,通过控制机构449通过棘爪445与棘轮44的连接,便于对固定机构44与齿条45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对固定带43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且便于将固定机构44进行取出,即便于对固定装置4进行拆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