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2363发布日期:2021-07-09 11:3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乳腺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
3.根据上述,目前胸外科手术通常会影响上肢神经以及胸部肌肉组织,因此对于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尤为重要,但目前临床现有的康复护理装置,普遍结构辅助,体积较大,且需要患者主动进行操作锻炼,因此适合康复较好或术后接近痊愈的患者康复使用,与此同时,传统的方式锻炼程度较大,易导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产生疼痛、不适以及二次伤害的问题,因此也极大的制约了临床的推广应用,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后布垫、固定板、前布垫、气囊、连接管、气管、壳体、电动推杆、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一滑块、触发板、隔板、第二滑块、联动板、定位孔、避让孔、调节杆、第一流通孔、第二流通孔,所述的固定板位于后布垫后端,所述的固定板与后布垫胶水相连,所述的前布垫位于后布垫前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前布垫顶端与后布垫缝合相连,且所述的前布垫其它三边与后布垫活动相连,所述的气囊位于后布垫前端中侧,所述的气囊与后布垫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位于气囊右侧顶端,所述的连接管与气囊胶水相连,所述的气管位于连接管右侧顶端,所述的气管与连接管胶水相连,所述的壳体位于气管末端端口处,所述的壳体与气管胶水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壳体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电动推杆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电动推杆采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位于电动推杆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电动推杆采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位于电动推杆左侧,所述的第一滑块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滑块与壳体滑动相连,所述的触发板位于第一滑块右侧下端,所述的触发板与第一滑块一体相连,所述的隔板位于壳体内部左侧,所述的隔板与壳体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块位于壳体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二滑块与壳体滑动相连,所述的联动板贯穿于第二滑块内部上端,所述的联动板与第二滑块滑动相连,所述的定位孔位于联动板内部右侧,所述的定位孔为通孔,所述的避让孔位于壳体内部前端,所述的避让孔为l型通孔,所述的调节杆贯穿避让孔,所述的调节杆与壳体活动相连,且所述的调节杆与联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流通孔位于隔板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流通孔为通孔,所述的第二流通孔位于隔板内部
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流通孔为通孔。
6.进一步,所述的后布垫左右两侧还设有绑带,所述的绑带与后布垫缝合相连,且所述的绑带上下两端采用魔术贴相连。
7.进一步,所述的前布垫两两之间还设有连接布,所述的连接布左侧与前布垫缝合相连,且所述的连接布右侧与前布垫采用子母扣相连。
8.进一步,所述的壳体顶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电动推杆、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导线相连。
9.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的第一磁铁与壳体胶水相连。
10.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的第二磁铁与壳体胶水相连。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穿戴时,首先拉动打开前布垫,将后布垫贴合背部,并将前布垫从肩部向胸前放下,接着通过连接布将胸前两片的前布垫相连固定,然后拉动并将绑带环绕患者肩部,接着通过魔术贴粘贴的作用,从而实现绑带对患者肩部的环绕固定,此时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实现患者的穿戴,接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康复锻炼程度需要,可进行两种状态的操作,第一种直接打开电动推杆、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即电动推杆开启后推动第一滑块顺着壳体内部作由左向左运动,此时通过第一滑块的向左侧运动,实现壳体内部左侧上端的空气由第一流通孔通过气管由连接管供入到气囊内部,此时通过空气的流入作用,从而实现气囊的膨胀,同时因后布垫后端的固定板的限位作用,从而有效的避免气囊向后膨胀,即气囊向前对患者后背进行推动,此时通过气囊的作用,即实现患者进行向前扩胸,当第一滑块持续向左滑动,即第一滑块带动触发板接触第二行程开关后,第二行程开关被触发,此时通过第二行程开关的触发作用,使得电动推杆进行复位工作,即电动推杆带动第一滑块顺着壳体内部作由左向右运动,此时通过第一滑块向右的作用,即实现负压吸力,此时通过吸力的作用,能够使得气囊内部空气由连接管与气管回流至壳体内部,即通过气囊收缩的作用,取消对患者的扩胸,当第一滑块持续向右,实现触发板接触到第一行程开关后,即第一行程开关被触发,此时通过第一行程开关的触发作用,能够再次实现电动推杆推动第一滑块的向左移动,最终通过上述,能够使得患者进行往复持续扩胸锻炼,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当部分患者需要加强扩胸锻炼时,可进行第二种状态使用,即医护人员预先向上推动调节杆,使调节杆顺着避让孔向上移动,即调节杆带动联动板顺着第二滑块进行由下向上运动,当调节杆内部定位孔套入到触发板后,即调节杆处于第一磁铁位置,因调节杆为磁性金属材料,能够与第一磁铁进行吸合,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调节杆向下滑动,接着根据第一种相同操作,当第一滑块进行运动时,可带动触发板连同联动板和第二滑块顺着壳体内部作由右向左运动,此时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共同向左的运动,即增加空气流入到气囊内部的量,此时通过增加空气的作用,能够提高气囊的膨胀程度,最终加强了患者扩胸的锻炼程度,该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首先通过充气式设计,能够辅助患者进行扩胸康复锻炼,提高了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其次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达到对扩胸程度的调节,进而满足了不同病情患者的康复锻炼需要,拓展了临床的实用性,最终达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的,同时,第二流通孔是为了实现空气流动,蓄电池是为了给电动推杆、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进行能量供应,第二磁铁是为了吸合调节杆,有效的避免调节杆向上滑动。
附图说明
12.图1是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的主视图;
13.图2是连接布打开状态图;
14.图3是壳体部位剖视放大图;
15.图4是联动板向上移动状态图;
16.图5是前布垫打开状态图;
17.图6是后布垫部位的后视图。
18.后布垫1、固定板2、前布垫3、气囊4、连接管5、气管6、壳体7、电动推杆8、第一行程开关9、第二行程开关10、第一滑块11、触发板12、隔板13、第二滑块14、联动板15、定位孔16、避让孔17、调节杆18、第一流通孔19、第二流通孔20、绑带101、连接布301、蓄电池701、第一磁铁702、第二磁铁 703。
1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2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后布垫1、固定板2、前布垫3、气囊4、连接管5、气管6、壳体7、电动推杆8、第一行程开关9、第二行程开关10、第一滑块11、触发板12、隔板13、第二滑块14、联动板15、定位孔16、避让孔17、调节杆18、第一流通孔19、第二流通孔20,所述的固定板2位于后布垫1后端,所述的固定板2与后布垫1胶水相连,所述的前布垫3位于后布垫1前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前布垫3顶端与后布垫1缝合相连,且所述的前布垫3其它三边与后布垫1活动相连,所述的气囊4位于后布垫1前端中侧,所述的气囊4与后布垫1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5位于气囊4右侧顶端,所述的连接管5与气囊4胶水相连,所述的气管6 位于连接管5右侧顶端,所述的气管6与连接管5胶水相连,所述的壳体7位于气管6末端端口处,所述的壳体7与气管6胶水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8位于壳体7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电动推杆8与壳体7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9位于电动推杆8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9与电动推杆8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9与电动推杆8采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10位于电动推杆8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10与电动推杆8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10与电动推杆8采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11位于电动推杆8左侧,所述的第一滑块11与电动推杆8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滑块11与壳体7滑动相连,所述的触发板12位于第一滑块11右侧下端,所述的触发板12与第一滑块11一体相连,所述的隔板13位于壳体7内部左侧,所述的隔板13与壳体7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块14位于壳体7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二滑块14与壳体7滑动相连,所述的联动板15贯穿于第二滑块14内部上端,所述的联动板15与第二滑块14滑动相连,所述的定位孔16 位于联动板15内部右侧,所述的定位孔16为通孔,所述的避让孔17位于壳体 7内部前端,所述的避让孔17为l型通孔,所述的调节杆18贯穿避让孔17,所述的调节杆18与壳体7活动相连,且所述的调节杆18与联动板1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流通孔19位于隔板13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流通孔19为通孔,所述的第二流通孔20位于隔板13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
二流通孔20为通孔,所述的后布垫1左右两侧还设有绑带101,所述的绑带101与后布垫1缝合相连,且所述的绑带101上下两端采用魔术贴相连,所述的前布垫3两两之间还设有连接布301,所述的连接布301左侧与前布垫3缝合相连,且所述的连接布301 右侧与前布垫3采用子母扣相连,所述的壳体7顶部还设有蓄电池701,所述的蓄电池701与壳体7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701分别与电动推杆8、第一行程开关9和第二行程开关10导线相连,所述的壳体7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一磁铁 702,所述的第一磁铁702与壳体7胶水相连,所述的壳体7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二磁铁703,所述的第二磁铁703与壳体7胶水相连。
22.该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穿戴时,首先拉动打开前布垫3,将后布垫1贴合背部,并将前布垫3从肩部向胸前放下,接着通过连接布301将胸前两片的前布垫3相连固定,然后拉动并将绑带101环绕患者肩部,接着通过魔术贴粘贴的作用,从而实现绑带101对患者肩部的环绕固定,此时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实现患者的穿戴,接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康复锻炼程度需要,可进行两种状态的操作,第一种直接打开电动推杆8、第一行程开关9和第二行程开关10,即电动推杆8开启后推动第一滑块11顺着壳体7内部作由左向左运动,此时通过第一滑块11的向左侧运动,实现壳体7内部左侧上端的空气由第一流通孔19 通过气管6由连接管5供入到气囊4内部,此时通过空气的流入作用,从而实现气囊4的膨胀,同时因后布垫1后端的固定板2的限位作用,从而有效的避免气囊4向后膨胀,即气囊4向前对患者后背进行推动,此时通过气囊4的作用,即实现患者进行向前扩胸,当第一滑块11持续向左滑动,即第一滑块11 带动触发板12接触第二行程开关10后,第二行程开关10被触发,此时通过第二行程开关10的触发作用,使得电动推杆8进行复位工作,即电动推杆8带动第一滑块11顺着壳体7内部作由左向右运动,此时通过第一滑块11向右的作用,即实现负压吸力,此时通过吸力的作用,能够使得气囊4内部空气由连接管5与气管6回流至壳体7内部,即通过气囊4收缩的作用,取消对患者的扩胸,当第一滑块11持续向右,实现触发板12接触到第一行程开关9后,即第一行程开关9被触发,此时通过第一行程开关9的触发作用,能够再次实现电动推杆8推动第一滑块11的向左移动,最终通过上述,能够使得患者进行往复持续扩胸锻炼,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当部分患者需要加强扩胸锻炼时,可进行第二种状态使用,即医护人员预先向上推动调节杆18,使调节杆18顺着避让孔17向上移动,即调节杆17带动联动板15顺着第二滑块14进行由下向上运动,当调节杆18内部定位孔16套入到触发板12后,即调节杆18处于第一磁铁702位置,因调节杆18为磁性金属材料,能够与第一磁铁702进行吸合,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调节杆18向下滑动,接着根据第一种相同操作,当第一滑块 11进行运动时,可带动触发板12连同联动板15和第二滑块14顺着壳体7内部作由右向左运动,此时通过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4共同向左的运动,即增加空气流入到气囊4内部的量,此时通过增加空气的作用,能够提高气囊4的膨胀程度,最终加强了患者扩胸的锻炼程度,同时,第二流通孔20是为了实现空气流动,蓄电池701是为了给电动推杆8、第一行程开关9和第二行程开关 10进行能量供应,第二磁铁703是为了吸合调节杆18,有效的避免调节杆18 向上滑动。
2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