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式监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8168发布日期:2021-04-27 16:1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手腕式监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健康监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腕式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口老年化日趋严重,以及环境污染增加致病者,加上传染疾病时而不时流行,整个社会病患人员、老弱人员以及亚健康人员数量大大增加,使得医疗资源极为短缺。
3.对住院病人进行体温、脉搏、血压以及血氧等数据的监测是医护人员每日要执行多次的任务,此操作不但加大工作量,而且增加被病毒感染的危险。
4.市场上有各种手腕式体温测量仪、血压测量仪以及血氧测量仪,甚至在血压测量基础上增加血氧测量,但并没有将体温、脉搏、血压以及血氧监测组合起来,更没有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与处理,也没有无线信息通讯与语音交互功能,使用不够便利,无法减轻医护人员负担,不能做到体征参数收集与健康预判,且其监测的准确性不够高,如果在缺乏医护人员专业指导的情况下。
5.无论是养老院老人,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利用监护智能平台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现在还缺乏可以直接联网、主动预警和语音交流的穿戴式监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手腕式监护装置。
7.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8.一种手腕式监护装置,包括主机和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的外层为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微电脑控制电路板、锂电池、加压微型气泵、电子控制排气阀和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腕带朝内安装有:气囊、体温检测传感器、及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气囊设置在腕带的夹层中,与所述加压微型气泵、电子控制排气阀和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加压微型气泵、电子控制排气阀、气体压力传感器、体温检测传感器、以及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微电脑控制电路板连接。
9.优选地,所述腕带为软带,包括左侧弧形段、中部的平面段和右侧弧形段,所述平面段固定在壳体的背面;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平面段中部;所述气囊设置在左侧弧形段;所述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右侧弧形段;所述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和体温检测传感器均朝手侧偏离腕带中线。通过以上的设置方式,体温检测传感器在使用时直接压在手腕桡动脉上,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使用时能够直接压在手腕外侧面尺骨茎突下前方的凹陷处。
10.优选地,所述腕带内侧采用布料,外侧采用软性纤维面料;所述左侧弧形段的延伸部设置有长孔环,所述右侧弧形段的延伸部的外侧采用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面料。使用时,采用粘扣方式固定在手腕上。
11.优选地,所述主机还包括连接微电脑控制电路板的:蓝牙模块、sim卡、显示屏、按
键模块、扬声器和麦克风。
12.优选地,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检测按键、查询按键、呼叫按键和电源按键;所述显示屏、检测按键、查询按键和呼叫按键安装在壳体正面外侧;所述扬声器和麦克风安装在壳体正面内侧;所述电源按键以及连接sim卡的sim卡接口、内置有充电模块的充电接口设置在壳体侧部。其中扬声器和麦克风用于实现语音信息的传输。
13.优选地,所述微电脑控制电路板采用stm32f103rct6作为控制芯片。
14.优选地,所述充电模块采用ltc4054es5

4.2芯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及其优选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体温、脉搏、血压与血氧测量集合为一体化装置,并带有无线智能通讯与语音互动功能,可配合各种智能平台使用,其各组件设置安装位置科学、合理,方便使用,采集部位定位精准,数据精度高,本装置使用场合范围广,适合绝大多数人群穿戴,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可监测使用者体征状态,达到健康预警目的,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穿戴在手腕上进行体温与血氧检测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穿戴在手腕上进行脉搏与血压测量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电路原理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控制电路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按键模块电路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充电模块电路图;
27.图中:1

主机;2

腕带;3

壳体;4

sim卡接口;5

充电接口;6

电源按键;7

麦克风;8

呼叫按键;9

检测按键;10

查询按键;11

显示屏;12

微型音箱;13

气囊;14

软带;15

带有勾刺弹性纤维面料;16

细软纤维面料;17

长孔环;18

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19

体温检测传感器;20

手腕尺骨茎突;21

手腕外侧面尺骨茎突下前方的凹陷处。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9.如图1

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手腕式监护装置的整体技术方案,其中:主机1包括壳体3,壳体3内部安装有微电脑控制电路板、锂电池、蓝牙模块、sim卡、语音互动模块、加压微型气泵、电子控制排气阀与气体压力传感器,壳体正面外侧安装有显示屏11、检测按键9、查询按键10、呼叫按键8,内侧设置有微型音箱12和麦克风7(二者属于语音互动模块的一部分),壳体3左侧面设置有电源按键6、sim卡接口4和充电接口5,腕带2包含软带14、气囊13、长孔环17、体温检测传感器19与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18,气囊13安装在软带14夹层里,与加压微型气泵、电子控制排气阀以及气体压力传感器相连接,连同体温检测传感器
19、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18,均与微电脑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软带14安装在主机1底部,体温检测传感器19安装在主机1底部下方的软带14内侧面,以便使用时能够直接压在手腕桡动脉上,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18安装在右侧的软带14内侧面,使用时可以直接压在手腕外侧面尺骨茎突下前方的凹陷处21。以上位置设计可以使得无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辅助,使用者就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自行穿戴的方式达成良好和准确的测量效果。
31.在本实施例中,软带14内侧为光滑布料,外侧前端安装有长孔环17,外侧后端设置有一段带有勾刺弹性纤维面料15,外侧其余部分为细软纤维面料16,腕带采用粘扣方式固定在手腕上。
32.在本实施例中,语音互动模块包含微型音箱和麦克风,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监护智能平台通讯。
33.在本实施例中,微电脑控制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器u7,通过adc2接口读取按键模块u3数值,通过spi2接口控制显示屏模块u4的界面,通过串口3和语音互动模块u5通讯,通过串口4采集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u6模块的数据,通过i2c接口读取体温检测传感器u8模块的数据,通过adc1接口读取气体压力传感器数值,通过数字io1和io2来控制加压微型气泵和电子控制排气阀模块u9,通过串口1和蓝牙模块u1通讯,通过串口2和sim卡模块u2通讯,通过锂电池模块u11给整个系统供电,通过充电模块u10给锂电池模块u11充电。
34.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按键b1key、查询按键b2key、呼叫按键b3key连接有电子元器件形成电路与按键模块u3连接。
35.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具有内置的充电模块u10,其采用ltc4054es5

4.2芯片,配置电子元器件形成充电电路。
36.对于上述实施例未具体选型的电子元件,本实施例默认采用现有的常规可适用元件,均可以通过市场采购的方式直接获得。比如,语音互动模块可以采用vrstamp模块等解决方案,并通过连接现有的语音识别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完整的语音交互功能;加压微型气泵可以采用膜片式微型气泵;电子控制排气阀可以采用电子血压计常用的ecv等等。
37.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以上装置的操作方法:
38.(1)在监护或日常使用过程中,将手腕式监护装置穿戴在需要使用者手腕上,必要时取下进行充电;
39.(2)手腕式监护装置通过蓝牙模块与sim卡,可以由经无线通讯模块与监护智能平台连接,可以达到数据实时传输、储存与显示,可以远程通讯与语音互动,可以定时测量脉搏、血压值,实时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
40.(3)穿戴时将主机底部朝向手腕桡动脉与尺动脉一侧,软带内侧贴在手腕上,将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压在手腕外侧面尺骨茎突下前方的凹陷处,然后采用粘扣方式固定好本装置,松紧合适即可;
41.(4)按下电源按键,可实时监测体温与血氧饱和度,执行数据处理、远程通讯与语音互动等功能;
42.(5)脉搏与血压测量为定时通知,通过语音与信息提醒使用者做好测量前身心准备,松开本装置调整位置,使装置右侧面距离手掌根部为l=1~2cm,然后拉紧腕带粘扣牢固,坐好抬起前臂使装置与心脏位置保持同一水平面,按下检测按键可以测量脉搏与血压值,
数据可以显示、传输与储存;
43.(6)使用者按下呼叫按键,通过话筒和听筒可以与监护智能平台的医护人员进行语音互动,按下查询按键可以在显示屏上查询存储在装置中的不同时间段的数据与信息。
4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将体温、脉搏、血压和血氧监测集合为一体化装置的问题,本装置适合绝大部分人员使用。2.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硬件上不具备远程通讯与语音互动功能的问题,本装置可以实现与监护智能平台联网,上传与下载数据,进行实时信息和语音交流。3. 本装置配置气压元器件,采用示波法测量脉搏与血压值,比使用光电模块测量后计算所得的数据更加准确。4. 本装置可以方便地调整将血氧饱和度检测传感器压在手腕外侧面尺骨茎突下前方的凹陷处进行测量,是血氧最佳监测点,数据精度高。5. 本装置可结合智能平台在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使用,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可实时监控使用者健康状态。6. 本装置制造与维护方便,配件容易更换。7. 本装置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45.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4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47.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