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0325发布日期:2021-05-14 14:3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部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长时间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不仅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部病的困扰。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颈部保健装置,颈部按摩仪成为了很多颈部病患者的最佳选择。现有的颈部按摩仪佩戴于脖子上时,与人体颈部的贴合也不是很好,侧臂与支架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在向外掰开侧臂时支架发生形变,侧臂容易脱落,导致按摩仪容易损坏且不能很好地适应脖子的粗细,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缩短了按摩仪的使用寿命,也严重影响到了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及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部按摩装置,其包括外侧壳体、支架内侧壳体、两个侧臂内侧壳体以及至少一个按摩头;所述按摩头安装于所述内侧壳体的表面;所述外侧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相连接从而形成两个侧臂;所述外侧壳体的中段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相连接从而形成弹性支架;两个所述侧臂内侧壳体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的两端相连接,且所述侧臂内侧壳体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支架内侧连接边、侧臂内侧连接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架内侧连接边和所述侧臂内侧连接边从所述连接主体的一面凸出;所述支架内侧连接边为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相适配的形状;所述侧臂内侧连接边为与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相适配的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从所述连接主体的两端延伸而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分别具有连接孔,所述外侧壳体的内表面具有与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对应的凸起杆;所述外侧壳体的内表面的两个所述凸起杆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孔,且所述支架内侧连接边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的内表面相抵触、所述侧臂内侧连接边与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的内表面相抵触。
4.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从所述连接主体的两端朝同侧延伸而出。
5.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从所述连接主体的两端朝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的一侧延伸而出。
6.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片状结构。
7.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侧臂内侧壳体连接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的边缘为弧形;所述侧臂内侧连接边的表面为与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相适配的弧形。
8.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侧臂内侧壳体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相连接的端的内表面具有弧形凸起;所述侧臂内侧连接边的表面为与所述弧形凸起相适配的弧形。
9.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支架内侧壳体连接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的边缘为弧形;
所述支架内侧连接边的表面为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相适配的弧形;或者,所述支架内侧壳体连接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的边缘为具有多个面的形状;所述支架内侧连接边的表面为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的多个面相适配的形状。
10.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支架内侧连接边比所述支架内侧连接边具有更高的凸出高度。
11.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底座,所述按摩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按摩头连接至电脉冲发生装置;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外侧壳体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相连接所形成的腔体内,或者,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外侧壳体与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相连接所形成的腔体内;所述底座由所述支架内侧壳体向外凸出而形成,或者,所述底座为连接在所述支架内侧壳体上、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相互独立的结构。
12.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外侧壳体的外表面居中位置处设置有旋钮;所述外侧壳体的中段与所述支架内侧壳体相连接所形成的弹性支架为适配脖子后部形状的弧形;所述外侧壳体与所述侧臂内侧壳体相连接所形成侧臂由连接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弯曲成弧形。
13.弹性支架和侧臂均具有弹性,可向外伸展和向内收缩。对于较为粗壮的颈部,只需将左右侧臂向外微微掰开即可,用户佩戴时,弹性支架和侧臂均以弹性支架的中心为支点向外产生小弧度的伸展,即弹性支架展开的距离和左右侧臂开的距离都小弧度变长,很好地适应了脖子的粗细,也使得按摩装置的佩戴和取下能更方便地进行。在向外掰开侧臂时弹性支架会发生形变,由于支架内侧连接边与支架内侧壳体的内表面相抵触、侧臂内侧连接边与侧臂内侧壳体的内表面相抵触,且凸起杆插入连接孔进一步起到稳固连接的作用,使得侧臂内侧壳体不易脱落,按摩装置不会受到损坏且能很好地适应脖子的粗细,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延长了按摩装置的使用寿命,使得按摩装置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保健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实施例一的颈部按摩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实施例一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实施例一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实施例一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实施例一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实施例一的外侧壳体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实施例一的外侧壳体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实施例一的外侧壳体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实施例一的外侧壳体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实施例一的侧臂内侧壳体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实施例一的颈部按摩装置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26.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27.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实用新型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颈部按摩装置包括外侧壳体012、支架内侧壳体011、两个侧臂内侧壳体021以及三个按摩头03。外侧壳体0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臂内侧壳体021相连接从而形成两个侧臂;外侧壳体012的中段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相连接从而形成弹性支架。支架内侧壳体011的表面设置有至三个底座50,按摩头03安装于底座50上。按摩头03连接至电脉冲发生装置;电脉冲发生装置可以设置于外侧壳体012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相连接所形成的腔体内,或者,电脉冲发生装置也可以设置于外侧壳体012与侧臂内侧壳体021相连接所形成的腔体内。底座50可以是由支架内侧壳体011向外凸出而形成从而按摩头03安装于内侧壳体011的表面,或者,底座50也可以是连接在支架内侧壳体011上、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相互独立的结构。外侧壳体012的外表面居中位置处设置有旋钮。外侧壳体012的中段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相连接所形成的弹性支架为适配脖子后部形状的弧形;外侧壳体012与侧臂内侧壳体021相连接所形成侧臂由连接弹性支架的一端向远离弹性支架的一端弯曲成弧形,在佩戴时抵触用户胸部上方部位。
30.两个侧臂内侧壳体021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的两端相连接,且侧臂内侧壳体021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70。连接件70包括连接主体71、支架内侧连接边72、侧臂内侧连接边73、第一连接部74和第二连接部75。
31.支架内侧连接边72和侧臂内侧连接边73从连接主体71的一面凸出;侧臂内侧壳体021连接支架内侧壳体011的边缘为弧形;侧臂内侧连接边73的表面为与侧臂内侧壳体021相适配的弧形。本实施例中,侧臂内侧壳体021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相连接的端的内表面具有弧形凸起703;侧臂内侧连接边73的表面为与弧形凸起703相适配的弧形。由于设计了弧形凸起703这一结构,故支架内侧连接边72比支架内侧连接边72具有更高的凸出高度。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侧臂内侧壳体021的内表面也可以不设计这样的弧形凸起。支架内侧壳体011连接侧臂内侧壳体021的边缘可以为弧形,支架内侧连接边72的表面为与支架内侧壳体
011相适配的弧形。或者,支架内侧壳体011连接侧臂内侧壳体021的边缘也可以是具有多个面的形状,支架内侧连接边72的表面为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的多个面相适配的形状。
32.第一连接部74和第二连接部75分别从连接主体71的两端朝侧臂内侧壳体021的一侧延伸而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朝支架内侧壳体011的一侧延伸而出。第一连接部74和第二连接部75为片状结构,其上分别具有连接孔701,外侧壳体012的内表面具有与两个连接孔701分别对应的凸起杆702。外侧壳体012的内表面的两个凸起杆702分别插入第一连接部74和第二连接部75的连接孔701,且支架内侧连接边72与支架内侧壳体011的内表面相抵触、侧臂内侧连接边73与侧臂内侧壳体021的内表面相抵触,从而外侧壳体012、支架内侧壳体011、两个侧臂内侧壳体021被组装到一起。
33.弹性支架和侧臂均具有弹性,可向外伸展和向内收缩。对于较为粗壮的颈部,只需将左右侧臂向外微微掰开即可,用户佩戴时,弹性支架和侧臂均以弹性支架的中心为支点向外产生小弧度的伸展,即弹性支架展开的距离和左右侧臂开的距离都小弧度变长,很好地适应了脖子的粗细,也使得按摩装置的佩戴和取下能更方便地进行。在向外掰开侧臂时弹性支架会发生形变,由于支架内侧连接边与支架内侧壳体的内表面相抵触、侧臂内侧连接边与侧臂内侧壳体的内表面相抵触,且凸起杆插入连接孔进一步起到稳固连接的作用,使得侧臂内侧壳体不易脱落,按摩装置不会受到损坏且能很好地适应脖子的粗细,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延长了按摩装置的使用寿命,使得按摩装置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保健治疗的效果。
34.颈部按摩装置将脉冲电流作用于三个按摩头上的电极片,采用带调制的中低频脉冲电流带节奏地刺激肌肉及神经,使肌肉周期性的收缩和放松甚至消除疼痛感,达到按摩的效果,从而模拟出捶打、按压、揉捏、推拿、振动、拍打、捶揉、锤击和叩击等按摩模式。三个电极片产生一个高效结合能量的电磁场,贯穿于颈部内部组织和骨骼,治疗范围更加宽广,颈部的各种经络穴位均得到刺激,使用户的身心更为健康。
35.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