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0967发布日期:2021-04-16 15:0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


背景技术:

2.有骨质缺损、骨折不愈合、填充囊性病灶或良性肿瘤刮除后所遗留的空腔、脊椎及关节融合等,都会利用骨移植手术来完成修复及治疗。植骨术是用手术将骨组织移植到病人体内骨骼缺损、需要加强或融合的部位。
3.而目前需要植骨的患者,在骨骼处理完毕最后植入骨粒或者骨条、骨块,然后缝合切口,后进行加压包扎,因在上述过程中骨移植物会发生错位或移动,而造成骨折位置愈合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程度。
4.因此,需要一种防止植骨后早期植骨块移动的固定器械,此种器械需要短期内起到防护固定作用,待骨形成稳定后能自行消融。
5.本实用新型针对骨移植时容易发生骨块移动、错位的问题,提供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骨移植时容易发生移植骨块移动、错位的问题,增加骨移植的早期稳定成功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
7.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其包括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网体,闭合网体侧边的闭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闭合结构为能实现网体紧贴手术骨设置的闭合结构,所述闭合结构包括垂直网体侧边方向且延伸到侧边外的可吸收的线性闭合结构及沿网体侧边方向在侧边内侧的可吸收的胶贴性闭合结构;胶贴性闭合结构设置在两个侧边方向上;线性闭合结构为多根垂直侧边的可吸收线;线性闭合结构设置在胶贴性闭合结构外侧;网体的网眼根据需要选择小于最小骨粒的直径。使用时,通过胶贴闭合结构快速实现将防护网设置癌植骨外侧,实现初始固定,后通过专用穿线工具将两个侧边方向上的线性闭合结构缠绕骨组织或内固定装置,通过闭合线将网体收紧,固定骨移植物,线性闭合结构打结形成环抱力稳定骨移植物,通过上述网体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骨移植物的移动及错位。
8.进一步,线性闭合结构为延长固定线,通过打结环抱固定,与胶贴性闭合结构联合固定。
9.进一步,线性闭合结构设定1

5根,其中优选设置3根,且3跟均匀的设置在网体上。
10.进一步,胶贴性闭合结构分别是设置在两侧边上的闭合结构一与闭合结构二;闭合结构一与闭合结构二都包括设置在网体内侧的内侧胶贴及设置在网体外侧的外侧胶贴,内侧胶贴与外侧胶贴贴合在网体上的位置一致;闭合结构一的内侧胶贴为单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双面胶贴;闭合结构二的内侧胶贴为双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单面胶贴;闭合结构一的外侧胶贴与闭合结构二的内侧胶贴使用时粘合。通过设置两侧胶贴,可以保证组织不会通
过网体的网格与生物胶粘合影响治疗,又能保证网体的有效闭合。进一步,胶贴性闭合结构为含生物胶的胶贴。
11.进一步,闭合结构一与闭合结构二都分为1

6段,其中优选分为3段,3 段的设置既可以保证闭合后的结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其灵活性。
12.或者,闭合结构一与闭合结构二根据网体形状设置分段,依据网体的弯折设置段数,每个弯折后设置一个分段,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每个弯折后都能有效固定。
13.进一步,闭合结构一或闭合结构二一个设置在侧边边缘,一个设置在距离侧边边缘5

10mm位置处,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对网体的闭合,防止边缘处的侧漏。
14.进一步,胶贴包括生物胶的附着层及生物胶层,附着层为薄的可吸收材料层,生物胶层附着在附着层的单侧或双侧,形成单面胶贴与双面胶贴。
15.进一步,胶贴的宽度范围为3

10mm;此种宽度可以有效保证闭合后的粘贴度,又可以适时的通过调整胶贴位置达到调整网体闭合松紧度的效果。
16.进一步,网体制备时载荷相关植骨促进材料。
17.或者,网体上设置促进骨愈合的药物涂层或者在网眼连接处设置药物颗粒;通过设置对应药物的涂层或者颗粒,可以更好的在网体未崩解时释放药物,促进骨愈合。
18.进一步,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的形状,网体的平铺形状设置为矩形,梯形,或者其他与手术部位骨面平铺后形状一致的形状。此种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网体对骨处的包裹固定。
19.进一步,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粒大小,网体的网眼设置为菱形形状,菱形内切圆的直径范围为1

7mm;
20.进一步,网体包括大网眼网体,中号网眼网体及小号网眼网体;大号网眼网体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4

5mm;中号网眼网体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2.5

3mm;小号网眼网体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1

2mm;以分别适用于植骨块为圆柱体的(直径约6mm,高7mm),骨粒颗粒直径为3.5~4.5m,及骨粒颗粒直径1.5~2.5mm的不同的植入骨粒。
21.进一步,网体材料可市场上成熟的可吸收缝线均可安全使用。可由pga 聚乙二醇酸线、铬制肠线或普通肠线等织成。
22.进一步,药物涂层或者药物颗粒为成骨刺激因子等药物涂层或者药物颗粒。
23.进一步,药物涂层为喷涂在网体内侧的药物涂层。
24.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一种穿线工具,包括半圆形穿线环,穿线环第一端设置穿线尖端,及供线性闭合结构穿过的穿线孔,穿线环第二端设置水平手持段,手持段上设置一直径较大的手持柄。通过此穿线工具的使用,可以简单快速的将线性闭合结构设置到网体上并进行打结固定。
25.使用时,带植骨完成后,将网体环绕在骨处牢固固定,后通过将闭合结构一与闭合结构二的各段闭合,实现网体对骨移植部位的有效包裹,后通过线性闭合结构在外围进一步实现对网体的包绕,防止网体挣开;可以有效防止骨粒的移动及飘出。
2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过生物胶结构的粘合闭合方式道道将网体设置到植骨部位的目的,达到防止骨粒移动及飘出的技术问题,固定牢固可靠并且根据骨移植部位设置不同的网体形状,使用时吻合性更高,因为药物涂层或药物颗粒的设置,可进一步促进局部骨的愈合。后期成骨后因为网体及胶贴都是可吸收材料制备,可以缓慢自然吸
收,无需再进行其他操作取出,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线性闭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仅带胶贴性闭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结构一边缘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结构二边缘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药物涂层的边缘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药物颗粒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穿线工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网体;21、线性闭合结构;22、闭合结构一;23、闭合结构二; 31、穿线环;32、穿线尖端;33、穿线孔;34、手持柄;41、附着层;42、生物胶层;51、药物涂层;52、药物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35.实施例1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
36.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其包括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网体1,闭合网体1侧边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为能实现网体1紧贴手术骨设置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包括垂直网体1侧边方向且延伸到侧边外的可吸收的线性闭合结构 21及沿网体1侧边方向在侧边内侧的可吸收的胶贴性闭合结构;胶贴性闭合结构设置在两个侧边方向上;线性闭合结构21为多根垂直侧边的可吸收线;线性闭合结构21设置在胶贴性闭合结构外侧;网体1的网眼根据需要选择小于最小骨粒的直径。线性闭合结构21为延长固定线,通过打结环抱固定,与胶贴性闭合结构联合固定。线性闭合结构21设定3根,且3跟均匀的设置在网体1上。
37.胶贴性闭合结构分别是设置在两侧边上的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 23;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都包括设置在网体1内侧的内侧胶贴及设置在网体1外侧的外侧胶贴,内侧胶贴与外侧胶贴贴合在网体1上的位置一致;闭合结构一22的内侧胶贴为单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双面胶贴;闭合结构二23 的内侧胶贴为双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单面胶贴;闭合结构一22的外侧胶贴与闭合结构二23的内侧胶贴使用时粘合。通过设置两侧胶贴,可以保证组织不会通过网体1的网格与生物胶粘合影响治疗,又能保证网体1的有效闭合。胶贴性闭合结构为含生物胶的胶贴。胶贴包括生物胶的附着层41及生物胶层42,附着层41为薄的可吸收材料层,生物胶层42附着在附着层41的单侧或双侧,形成单面胶贴与双面胶贴。胶贴的宽度范围为3

10mm;此种宽度可以有效保证闭合后的粘贴度,又可以适时的通过调整胶贴位置达到调整网体1闭合松紧度的效果。
38.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都分3段,3段的设置既可以保证闭合后的结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其灵活性。闭合结构一22或闭合结构二23设置在侧边边缘。
39.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的形状,网体1的平铺形状设置为矩形,梯形,葫芦形或者其他与手术部位骨面平铺后形状一致的形状。此种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网体1对骨处的包裹固定。
40.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粒大小,网体1的网眼设置为菱形形状,菱形内切圆的直
径范围为1

7mm;网体1包括大网眼网体1,中号网眼网体1及小号网眼网体1;大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4

5mm;中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2.5

3mm;小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1

2mm;以分别适用于植骨块为圆柱体的(直径约6mm,高7mm),骨粒颗粒直径为3.5~4.5m,及骨粒颗粒直径1.5~2.5mm的不同的植入骨粒。网体1材料可市场上成熟的可吸收缝线均可安全使用。可由pga聚乙二醇酸线、铬制肠线或普通肠线等织成。
41.使用时,通过胶贴闭合结构快速实现将防护网设置癌植骨外侧,实现初始固定,后通过专用穿线工具将两个侧边方向上的线性闭合结构21缠绕骨组织或内固定装置,通过闭合线将网体1收紧,固定骨移植物,线性闭合结构21 打结形成环抱力稳定骨移植物,通过上述网体1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骨移植物的移动及错位。
42.实施例2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
43.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其包括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网体1,闭合网体1侧边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为能实现网体1紧贴手术骨设置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包括垂直网体1侧边方向且延伸到侧边外的可吸收的线性闭合结构 21及沿网体1侧边方向在侧边内侧的可吸收的胶贴性闭合结构;胶贴性闭合结构设置在两个侧边方向上;线性闭合结构21为多根垂直侧边的可吸收线;线性闭合结构21设置在胶贴性闭合结构外侧;网体1的网眼根据需要选择小于最小骨粒的直径。线性闭合结构21为延长固定线,通过打结环抱固定,与胶贴性闭合结构联合固定。线性闭合结构21设定3根,且3跟均匀的设置在网体1上。
44.胶贴性闭合结构分别是设置在两侧边上的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 23;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都包括设置在网体1内侧的内侧胶贴及设置在网体1外侧的外侧胶贴,内侧胶贴与外侧胶贴贴合在网体1上的位置一致;闭合结构一22的内侧胶贴为单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双面胶贴;闭合结构二23 的内侧胶贴为双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单面胶贴;闭合结构一22的外侧胶贴与闭合结构二23的内侧胶贴使用时粘合。通过设置两侧胶贴,可以保证组织不会通过网体1的网格与生物胶粘合影响治疗,又能保证网体1的有效闭合。胶贴性闭合结构为含生物胶的胶贴。胶贴包括生物胶的附着层41及生物胶层42,附着层41为薄的可吸收材料层,生物胶层42附着在附着层41的单侧或双侧,形成单面胶贴与双面胶贴。胶贴的宽度范围为3

10mm;此种宽度可以有效保证闭合后的粘贴度,又可以适时的通过调整胶贴位置达到调整网体1闭合松紧度的效果。
45.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根据网体1形状设置分段,依据网体1的弯折设置段数,每个弯折后设置一个分段,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每个弯折后都能有效固定。
46.闭合结构一22或闭合结构二23设置在侧边边缘,网体1制备时载荷相关植骨促进材料。
47.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的形状,网体1的平铺形状设置为矩形,梯形,葫芦形或者其他与手术部位骨面平铺后形状一致的形状。此种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网体1对骨处的包裹固定。
48.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粒大小,网体1的网眼设置为菱形形状,菱形内切圆的直径范围为1

7mm;网体1包括大网眼网体1,中号网眼网体1及小号网眼网体1;大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4

5mm;中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2.5

3mm;小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 1

2mm;以分别适用于植骨块为圆柱体的(直径约
6mm,高7mm),骨粒颗粒直径为3.5~4.5m,及骨粒颗粒直径1.5~2.5mm的不同的植入骨粒。网体1材料可市场上成熟的可吸收缝线均可安全使用。可由pga聚乙二醇酸线、铬制肠线或普通肠线等织成。
49.实施例3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
50.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其包括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网体1,闭合网体1侧边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为能实现网体1紧贴手术骨设置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包括垂直网体1侧边方向且延伸到侧边外的可吸收的线性闭合结构 21及沿网体1侧边方向在侧边内侧的可吸收的胶贴性闭合结构;胶贴性闭合结构设置在两个侧边方向上;线性闭合结构21为多根垂直侧边的可吸收线;线性闭合结构21设置在胶贴性闭合结构外侧;网体1的网眼根据需要选择小于最小骨粒的直径。线性闭合结构21为延长固定线,通过打结环抱固定,与胶贴性闭合结构联合固定。线性闭合结构21设定3根,且3跟均匀的设置在网体1上。
51.胶贴性闭合结构分别是设置在两侧边上的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 23;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都包括设置在网体1内侧的内侧胶贴及设置在网体1外侧的外侧胶贴,内侧胶贴与外侧胶贴贴合在网体1上的位置一致;闭合结构一22的内侧胶贴为单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双面胶贴;闭合结构二23 的内侧胶贴为双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单面胶贴;闭合结构一22的外侧胶贴与闭合结构二23的内侧胶贴使用时粘合。通过设置两侧胶贴,可以保证组织不会通过网体1的网格与生物胶粘合影响治疗,又能保证网体1的有效闭合。胶贴性闭合结构为含生物胶的胶贴。胶贴包括生物胶的附着层41及生物胶层42,附着层41为薄的可吸收材料层,生物胶层42附着在附着层41的单侧或双侧,形成单面胶贴与双面胶贴。胶贴的宽度范围为3

10mm;此种宽度可以有效保证闭合后的粘贴度,又可以适时的通过调整胶贴位置达到调整网体1闭合松紧度的效果。
52.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都分3段,3段的设置既可以保证闭合后的结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其灵活性。
53.闭合结构一22或闭合结构二23一个设置在侧边边缘,一个设置在距离侧边边缘5

10mm位置处,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对网体1的闭合,防止边缘处的侧漏。
54.网体1上设置促进骨愈合的药物涂层51;药物涂层51为成骨刺激因子等药物涂层51或者药物颗粒52。药物涂层51为喷涂在网体1内侧的药物涂层51。通过设置对应药物的涂层或者颗粒,可以更好的在网体1未崩解时释放药物,促进骨愈合。
55.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的形状,网体1的平铺形状设置为矩形,梯形,葫芦形或者其他与手术部位骨面平铺后形状一致的形状。此种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网体1对骨处的包裹固定。
56.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粒大小,网体1的网眼设置为菱形形状,菱形内切圆的直径范围为1

7mm;网体1包括大网眼网体1,中号网眼网体1及小号网眼网体1;大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4

5mm;中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2.5

3mm;小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 1

2mm;以分别适用于植骨块为圆柱体的(直径约6mm,高7mm),骨粒颗粒直径为3.5~4.5m,及骨粒颗粒直径1.5~2.5mm的不同的植入骨粒。网体1材料可市场上成熟的可吸收缝线均可安全使用。可由pga聚乙二醇酸线、铬制肠线或普通肠线等织成。
57.实施例4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
58.一种植骨手术用可吸收的防护网,其包括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网体1,闭合网体1侧边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为能实现网体1紧贴手术骨设置的闭合结构,闭合结构包括垂直网体1侧边方向且延伸到侧边外的可吸收的线性闭合结构 21及沿网体1侧边方向在侧边内侧的可吸收的胶贴性闭合结构;胶贴性闭合结构设置在两个侧边方向上;线性闭合结构21为多根垂直侧边的可吸收线;线性闭合结构21设置在胶贴性闭合结构外侧;网体1的网眼根据需要选择小于最小骨粒的直径。线性闭合结构21为延长固定线,通过打结环抱固定,与胶贴性闭合结构联合固定。线性闭合结构21设定3根,且3跟均匀的设置在网体1上。
59.胶贴性闭合结构分别是设置在两侧边上的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 23;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都包括设置在网体1内侧的内侧胶贴及设置在网体1外侧的外侧胶贴,内侧胶贴与外侧胶贴贴合在网体1上的位置一致;闭合结构一22的内侧胶贴为单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双面胶贴;闭合结构二23 的内侧胶贴为双面胶贴,外侧胶贴为单面胶贴;闭合结构一22的外侧胶贴与闭合结构二23的内侧胶贴使用时粘合。通过设置两侧胶贴,可以保证组织不会通过网体1的网格与生物胶粘合影响治疗,又能保证网体1的有效闭合。胶贴性闭合结构为含生物胶的胶贴。胶贴包括生物胶的附着层41及生物胶层42,附着层41为薄的可吸收材料层,生物胶层42附着在附着层41的单侧或双侧,形成单面胶贴与双面胶贴。胶贴的宽度范围为3

10mm;此种宽度可以有效保证闭合后的粘贴度,又可以适时的通过调整胶贴位置达到调整网体1闭合松紧度的效果。
60.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都分3段,3段的设置既可以保证闭合后的结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其灵活性。
61.闭合结构一22或闭合结构二23一个设置在侧边边缘,一个设置在距离侧边边缘5

10mm位置处,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对网体1的闭合,防止边缘处的侧漏。
62.网体1上设置促进骨愈合设置在网眼连接处的药物颗粒52;药物颗粒52 为成骨刺激因子等药物涂层51或者药物颗粒52。通过设置对应药物的涂层或者颗粒,可以更好的在网体1未崩解时释放药物,促进骨愈合。
63.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的形状,网体1的平铺形状设置为矩形,梯形,葫芦形或者其他与手术部位骨面平铺后形状一致的形状。此种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网体1对骨处的包裹固定。
64.根据实施骨移植手术的骨粒大小,网体1的网眼设置为菱形形状,菱形内切圆的直径范围为1

7mm;网体1包括大网眼网体1,中号网眼网体1及小号网眼网体1;大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4

5mm;中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2.5

3mm;小号网眼网体1的网眼的内接圆直径范围为 1

2mm;以分别适用于植骨块为圆柱体的(直径约6mm,高7mm),骨粒颗粒直径为3.5~4.5m,及骨粒颗粒直径1.5~2.5mm的不同的植入骨粒。网体1材料可市场上成熟的可吸收缝线均可安全使用。可由pga聚乙二醇酸线、铬制肠线或普通肠线等织成。
65.实施例5一种穿线工具
66.一种穿线工具,包括半圆形穿线环31,穿线环31第一端设置穿线尖端32,及供线性闭合结构21穿过的穿线孔33,穿线环31第二端设置水平手持段,手持段上设置一直径较大的手持柄34。通过此穿线工具的使用,可以简单快速的将线性闭合结构21设置到网体1上并进行打结固定。
67.使用时,带植骨完成后,将网体1环绕在骨处牢固固定,后通过将闭合结构一22与闭合结构二23的各段闭合,实现网体1对骨移植部位的有效包裹,后通过线性闭合结构21在外围进一步实现对网体1的包绕,防止网体1挣开;可以有效防止骨粒的移动及飘出。
68.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