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保存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8813发布日期:2021-02-26 23:3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人工晶体保存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晶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先装入人工晶体的人工晶体保存盒。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晶体(iol)是一种人工透镜,用于在人的眼部患有白内障或其它疾病时被植入眼中替换自然晶状体,以校正眼部的屈光不正。由于人工晶体本身的材质柔性且尺寸较小难以直接对其进行手术操作,因此植入的iol需要利用一种辅助的医疗器械通过微创手术口将其植入眼中。
[0003]
传统的人工晶体植入系统是由飞机头及植入器本体组成。在手术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将独立包装的人工晶体从包装中取出并装入植入用的推注器后再进行植入。由于该装入过程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对该操作的熟练程度,因此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若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熟练程度较低,将可能较大地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对人工晶体的人为破坏。并且,由于进行操作的人员不同可能使人工晶体的装入状态(装入角度等)不同,容易出现误操作,使得人工晶体被推入眼部后所呈现的状态不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正反颠倒),需要重新进行矫正,增加了手术风险。
[0004]
因此,期望设计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能够降低人工晶体植入过程的操作难度,使该过程不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影响,以保证人工晶体的植入状态始终良好。
[0005]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一种预装载的人工晶状体注射器包括保持器,保持器和iol被以可去除的方式安装至注射器本体,并且被密封在同一包装中,以便传输给医师。保持器和iol连接在一起并且密封在一个包装中,注射器本体密封在分开的包装中,医师在手术时将保持器安装至注射器本体。为将iol传送通过注射器本体,保持器被从注射器本体取下,由此导致iol从保持器释放并且以无应力状态安置到注射器本体中。压缩件移动到关闭位置以压缩iol,注射器末端插入眼中的小切口中,柱塞前进以推动iol通过注射器本体末端并由此排出到眼中。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845712a
[0009]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专利文献1中,在将保持器和iol的组合结构安装到注射器本体之前,需要设置有压缩抽拉件60。将保持器和iol的组合结构安装在该压缩抽拉件上,在手术中通过医师或护士对压缩抽拉件进行操作,从而实现组合结构的定位安装以及iol的释放等。但如图9所示,该压缩抽拉件60相对于注射器的侧方突出而形成一个扁长状的槽部,其结构较为不稳定。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戴着手套来快速完成安装步骤,使得操作难度加大,对操作人的熟练度要求较高,不利于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的使用。
[0011]
实用新型目的
[0012]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先装入人工晶体的人工晶体保存盒以及人工晶体的植入方法,该人工晶体保存盒能够容易地安装于对应的人工晶体推注器中,且释放人工晶体的操作步骤也被大幅简化,使得经验较少的操作人员也能顺利完成推注的准备工作,同时大大缩短了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晶体保存盒可以是单独包装,也可以是预装入人工晶体推注器。当人工晶体保存盒单独包装时,不仅可以减小包装体积及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匹配不同形式的人工晶体推注器。


技术实现要素:

[0013]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4]
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人工晶体保存盒,预先装入有人工晶体,该人工晶体保存盒可安装于人工晶体推注器,从而对所述人工晶体进行推注来将其植入眼中,该人工晶体保存盒的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在上部具有上方开口的晶体载放部,该晶体载放部具有平行于所述人工晶体的推注方向的一对载放侧壁以及呈下凹状的载放底面;限位组件,从下方装设于所述盒体的下部内且能相对于所述盒体上下移动并定位,在一对所述载放侧壁分别设有载放槽,该载放槽具有底壁,形成为垂直于所述载放侧壁的平面平滑连接于载放底面与侧壁之间,用于承托所述人工晶体的边缘。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所述盒体还包括:限位组件容置部,在所述盒体的下部形成向下开口的空间供所述限位组件装入,且具有卡合件,该卡合件设于该限位组件容置部的内壁面或底端用于将所述限位组件卡止定位;限位槽,是从所述限位组件容置部的顶面向上延伸并贯通至所述载放底面而形成的至少一个通道,在所述限位组件容置部的壁面可以设有镂空结构。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与所述限位组件容置部的形状相匹配,且在该限位块的相对的一对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槽;限位柱,设置于所述限位块的顶面并向上方延伸,形成为可进入并穿出所述限位槽的形状,在将所述限位组件安装于所述盒体时,通过使所述限位柱从下方进入并穿出所述限位槽,同时使所述限位块的至少一部分从下向上嵌入所述限位组件容置部内并相对于所述盒体卡止定位,在所述限位块的顶面与所述限位组件容置部的顶面相接触时,所述限位柱的顶端的位置高于所述载放槽的所述槽底的位置。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所述限位柱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该限位柱穿出所述载放底面的位置位于所述载放底面沿推注方向的中轴线的两侧,用于限制所述人工晶体的位移。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承托柱,设置于所述限位块的顶面且平行于所述限位柱而向上方延伸。在所述限位块的顶面与所述晶体载放部的底部相接触时,该承托柱穿出所述限位槽中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通道以外的通道,所述承托柱的顶端的位置高于所述载放底面且低于所述载放槽的所述底壁的位置。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在所述限位块的相对的一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卡槽,沿所述限位组件的上下移动方向位于不同的高度。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所述载放槽还具有一对顶
壁,分别设在所述晶体载放部的一对所述载放侧壁的上端,以平行于所述底壁的方式从所述载放侧壁向内突出,
[0021]
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沿垂直于所述载放侧壁的方向向内突出的距离相同。
[002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一对所述顶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人工晶体的直径。
[002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所述人工晶体保存盒还包括:安装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盒体中未设置卡槽的侧壁,用于使所述人工晶体保存盒与所述人工晶体推注器固定。
[002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较优技术方案的人工晶体保存盒,还包括盒盖,与所述盒体的上部的开口相匹配,能够从上方封闭所述晶体载放部。
[0025]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人工晶体的植入方法,使用如上述内容所述的人工晶体保存盒以及可容纳该人工晶体保存盒的人工晶体推注器。人工晶体的植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人工晶体保存盒从下方装入所述人工晶体推注器并固定;向所述人工晶体保存盒内注入粘弹剂,所述粘弹剂至少覆盖所述人工晶体的上表面;向下拉动限位组件使其相对于所述人工晶体推注器向下移动,从而释放所述人工晶体;对所述人工晶体进行预压使其成为中间下凹的状态;在所述人工晶体被预压的状态下进行推注,使所述人工晶体以保持着中间下凹的状态向前推进时,随着所述人工晶体推注器的通道内径逐渐缩小而卷缩,从而以与所述人工晶体推注器的推注出口内径的大小被植入眼中。
[0026]
实用新型效果
[0027]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晶体保存盒能够容易地安装于对应的人工晶体推注器中,且释放人工晶体的操作步骤也被大幅简化,使得经验较少的操作人员也能顺利完成推注的准备工作,抑制了对人工晶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坏的风险,同时大大缩短了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
[0028]
并且由于保存盒相对于推注器单独包装,更便于人工晶体的型号更换。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人工晶体保存盒的爆炸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人工晶体保存盒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人工晶体保存盒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一对卡槽);
[0032]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人工晶体保存盒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两对卡槽);
[00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人工晶体保存盒的盒体与限位组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0034]
图5是未进行预压时人工晶体推注器与人工晶体保存盒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0036]
图7是通过压块进行预压时人工晶体推注器与人工晶体保存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0038]
图9是专利文献1的结构示意图。
[0039]
附图标记说明:
[0040]
1、人工晶体推注器;11、筒身;12、前嘴;13、推杆;14、盒腔; 15、压块;2、人工晶体
保存盒;21、盒体;211、晶体载放部;211a、载放侧壁;211b、载放底面;212、限位组件容置部;213、卡合件;214、限位槽;22、限位组件;221、限位块;221a、卡槽;222、限位柱;223、承托柱;224、拉手;23、载放槽;231、底壁;232、顶壁;24、盒盖; 25、安装定位件;3、人工晶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42]
<人工晶体保存盒的结构>
[0043]
图1是人工晶体保存盒2的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人工晶体保存盒2包括盒体21以及限位组件22。盒体21可大致看作由两部分构成,包括盒体21上部的晶体载放部211以及盒体21下部的限位组件容置部212。晶体载放部211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半圆形的形状,且上部敞口用于将人工晶体3放入其中。人工晶体保存盒2还具备盒盖24,可从上方与晶体载放部21的上部敞口匹配扣合,从而对放置有人工晶体3的盒体21进行密封包装以便于保存和运输。
[0044]
限位组件容置部212连接于晶体载放部211的下部形成向下开口的中空形状。该中空形状与限位组件22的形状相匹配,使得限位组件22 可从盒体21的下方装入限位组件容置部212。
[0045]
<盒体结构>
[0046]
图2进一步示出了盒体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盒体21上部的晶体载放部211具有一对载放侧壁211a及呈下凹状的载放底面 211b来构成放置人工晶体3的载放空间。该一对载放侧壁211a设于载放底面211b的两长边侧且相互平行,构成人工晶体3在被推注时的推注通道。垂直于载放侧壁211a的两侧未设置壁部而形成开口,供人工晶体推注器1从一侧开口进入该晶体载放部211并将放入其中的人工晶体3向另一侧开口推出。
[0047]
在一对载放侧壁211a上分别设有载放槽23,载放槽23沿着载放侧壁211a的延伸方向贯通整个载放侧壁211a。该载放槽23具有底壁231,在弧状的载放底面211b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为垂直于载放侧壁211a的平面且与载放底面211b平滑连接,用于承托人工晶体3的边缘。载放槽23还具有一对顶壁232,一对顶壁232分别设在载放侧壁 211a的上端,以平行于底壁231的方式从载放侧壁211a向内突出。位于同侧的顶壁232和底壁231之间形成容纳人工晶体3的边缘的空间,使放置于晶体载放部211的人工晶体3的边缘搭接在底壁231上以防止人工晶体3紧贴载放底面211b而难以被推动。
[0048]
两个顶壁232之间的间距小于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的直径,优选地,底壁231与顶壁232沿垂直于载放侧壁211a的方向向内突出的距离相同。如此设置,使得载放槽23对人工晶体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降低了运输过程中,人工晶体3随盒体21晃动时偏移出晶体载放部211的可能性,使人工晶体3更好地容置在晶体载放部211内。
[0049]
在载放底面的211b上设有限位槽214,该限位槽214向下延伸至限位组件容置部212形成在高度方向上贯通盒体21的通道。该通道用于使限位组件22的限位柱223穿过,具体内容将在下文叙述。
[0050]
盒体21下部的限位组件容置部212具有卡合件213。卡合件213设于该限位组件容置部212的底端,形成向限位组件容置部212的空腔突出的卡齿,用于对装入限位组件容置部212的限位组件22进行卡止从而将其定位。本实施方式中该卡合件213设于限位组件容置
部212的底端,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于限位组件容置部212的内壁而向内突出,只要能对装入其中的限位组件22起到定位作用即可。
[0051]
如图2所示,在限位组件容置部212的壁面设有镂空结构,从而在限位组件22位于限位组件容置部212内并上下移动时,使限位组件容置部212内外的大气连通,减小限位组件22移动时的大气阻力。同时,设置限位组件容置部212的壁面镂空,可以直观观察限位组件22在限位组件容置部212内的位置,也可以减少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0052]
盒体21还包括安装定位件25,设置于晶体载放部211的一个开口端。该安装定位件25呈突起状,与人工晶体推注器1上的定位结构相匹配,从而将盒体21与人工晶体推注器1固定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安装定位件25设置在盒体21的朝向前嘴12(见图6)安装的开口端。
[0053]
<限位组件结构>
[0054]
下面参照图3,对限位组件22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5]
如图3所示,限位组件22包括限位块221以及限位柱222。限位块221的形状与限位组件容置部212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形状相匹配,在该限位块221的相对的一对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槽221a。该卡槽 221a呈向内凹陷的凹槽状,使得卡合件213的卡齿能够卡合在该卡槽 221a的边缘处,实现对限位组件22定位的作用。图3a中示出了在限位块221相对的每一侧壁上也可以上下地设置有两个卡槽221a,两个卡槽 221a在高度上的距离为2.0-2.5mm,但其形状不限于此。只要卡合件213 的卡齿能与其对应卡合,则可以为任何形状或尺寸。
[0056]
限位柱222设置于限位块221的顶面并向上方延伸形成为圆柱状。该圆柱的形状及尺寸与盒体21的限位槽214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限位柱222有两根且分别设置于限位块221的顶面的对角线两端。在限位柱222的连线的中点处还设有一根承托柱223,承托柱223与限位柱222平行地向上方延伸,且承托柱223的高度低于限位柱222的高度。
[0057]
本实施方式中的限位柱222的个数为2,是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人工晶体3的襻部的个数为2。该两个限位柱222穿出载放底面211b 的位置位于载放底面211b沿推注方向的中轴线的两侧,两个限位柱222 的连线与推注方向的中轴线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的大小为10
°-
15
°
。突出的限位柱222恰好位于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和襻部的空隙之间,从而限制人工晶体3的位移。限位柱222的数量以及从载放底面211b穿出的位置与人工晶体3的襻部的个数及位置相对应。只要能使突出的限位柱222均恰好位于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和襻部的空隙之间,则能够根据人工晶体的类型不同而适当调整限位柱222的个数以及突出位置。
[0058]
本实施方式中的承托柱223设置在两根限位柱222的连线的中心,优选位于载放底面211b的中心,也就是载放的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中心的下方。但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变更或者省略该承托柱223的设置。
[0059]
在限位块221的底面还设置有拉手224,供操作人员握住该拉手224 将限位块221从限位组件容置部212向下拉出。
[0060]
<盒体与限位组件的配合组装及使用>
[0061]
下面对限位组件22与盒体21的组装状态以及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0062]
图4左侧的上下两张图示出了在未开始进行人工晶体推注的初始状态下,限位组件22与盒体21为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从图4中的左上示出的侧视图以及左下示出的截面图可知,在该人工晶体保存盒2处于未开始使用的初始状态时,限位组件22从下方完全嵌入盒体21的限位组件容置部212的内部空间中,同时设置于限位块221顶面的限位柱 222以及承托柱223从下向上穿过限位槽214并从载放底面211b向上突出。
[0063]
在该情况下,限位块221的顶面与晶体载放部211的底部相接触,并且卡合件213卡合于限位块221的底边,使得整个限位组件22相对于盒体21被定位。此时,限位柱222的顶端位置高于载放槽23的底壁 231的位置,优选地该限位柱222的顶端相对于载放底面211b要高 1.7-2.0mm。承托柱223的顶端位置高于载放底面211b且低于载放槽23 的底壁231的位置,优选地该承托柱223的顶端相对于载放底面211b 要高0.5-0.8mm。在晶体载放部211中装入有人工晶体3的情况下,限位柱222从载放底面211b突出的位置位于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和其中一个襻部之间。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人工晶体保存盒2难免发生晃动,此时限位柱222能够对人工晶体3进行阻拦限位,减小人工晶体3在盒体 21内部的位移。承托柱223位于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中心的正下方且不与人工晶体3接触,能够防止人工晶体3因自身重力或者外力作用而与载放底面211b大面积贴合,保证人工晶体在后续的释放及推注过程中可以自由移动。
[0064]
图4右侧的上下两张图示出了在准备进行人工晶体推注时的使用状态下,限位组件22相对于盒体21拉出的结构示意图。在准备进行人工晶体3的植入时,首先对拉手224施加向下的拉力。由于限位组件22 以及盒体21均由柔性材料制成,因此在对拉手224施加了向下的拉力后,卡合件213的卡齿与限位块221的底边产生形变使卡合解除,限位块221被向下拉出,同时伴随有限位柱222和承托住223一同向下移动,直到卡合件213再次卡住于卡槽221a的上侧的凹槽边,限位组件22被再次卡住定位。此时限位柱222和承托住223的顶端均低于人工晶体3 的底面,与载放底面211b形成一个平面或低于载放底面211b。从而人工晶体3在晶体载放部211中被完全释放,也使供人工晶体推注器1的推杆13进入的推注通道上没有任何阻碍,人工晶体3能够被人工晶体推注器1的毫无阻碍的向前推出。
[0065]
<人工晶体保存盒的安装>
[0066]
以人工晶体保存盒2为独立包装为例。人工晶体保存盒2在保存或运输的状态下,盒盖24从上方盖住盒体2使人工晶体3被完全封存于盒盖24和盒体21构成的封闭空间,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利于保存和运输。如图5和图6所示,在盒体21内部,底壁231承托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边缘,限位柱222穿出并伸入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与襻部之间,承托柱 223位于人工晶体3的光学部的下方且不与其解除。利用底壁231、顶壁 232、限位柱222以及承托柱223分别在推注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对人工晶体3相对于盒体21的位移进行限位。
[0067]
在准备进行人工晶体3植入时,操作人员将人工晶体推注器1和人工晶体保存盒2分别从包装中取出。人工晶体保存盒2中已预装入有人工晶体3。首先从盒体21上取下盒盖24,开放承载有人工晶体3的晶体载放部211的上部空间。
[0068]
将盒体21一端的安装定位件25对准并扣入设于盒腔开口一侧的前部固定件,同时将人工晶体保存盒2从人工晶体推注器1底部的盒腔开口向上推入盒腔14内部。直至盒体21的顶壁232的外表面与人工晶体推注器1的筒身11的内侧壁抵接,此时晶体载放部211位于筒身11的正中,而人工晶体3位于筒身11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上。且安装定位件 25完全扣
入固定件环内,使得盒体21从靠近推注器的前嘴12的一侧被固定。人工晶体推注器1优选地还具有后部固定件,位于盒腔开口的另一侧,与盒体21的后端的外表面抵接固定,从远离前嘴12的一侧固定盒体21。
[0069]
这里示出的是人工晶体推注器1和人工晶体保存盒2分别独立包装的例子。但人工晶体推注器1和人工晶体保存盒2也可直接以上述安装完成的状态进行密封包装,在使用时只要将组装有保存盒的人工晶体推注器直接从泡盒取出,并与各自独立包装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如下步骤即可。
[0070]
接着,从筒身11的上表面处的压块开口112向人工晶体保存盒2内注入粘弹剂,直至粘弹剂至少覆盖人工晶体3的上表面。
[0071]
之后,如图7和图8所示,向下拉动限位组件22的拉手224,使卡槽221a与卡合件213产生形变解除卡合,限位块221相对于限位组件容置部212向下移动,同时限位柱222和承托柱223也随之向下移动而相对于载放底面211b回缩,直至卡槽221a的上侧凹槽与卡合件213再次卡合,此时限位柱222和承托柱223均位于载放底面211b的下方。人工晶体3被完全释放。
[0072]
然后,将通过合页转轴机构设置于筒身11上表面的压块15翻转放入压块开口112,使压块15进入盒腔14的内部并从上方接触人工晶体3 的光学部并对其向下按压,直至人工晶体3形成为中间下凹一定程度的形状时,对压块15进行定位。
[0073]
至此,人工晶体3保持着中间下凹一定弧度的状态,推注设置完成。
[0074]
此时与使用一般注射器同样地,操作人员只需推动推杆13(见图6) 即能进行人工晶体的植入。被推动的推杆13的顶端沿筒身内部进入进入晶体载放部211的推注通道中并恰好接触人工晶体3侧方边缘的中点,推动人工晶体3沿着推注方向朝向前嘴12移动。随着人工晶体3进入前嘴12并逐渐被推向前嘴出口的过程中,前嘴12的内壁逐渐变窄对人工晶体3的两侧同时产生挤压力使其由下凹状态进一步变化为卷曲状态,在到达出口处时完全卷成细筒状,并最终以该状态从推注出口被推出至眼部切口,完成植入。
[0075]
由于在进行推注之前利用了压块15对人工晶体3进行预压,使人工晶体3在进入前嘴12之前已经形成了中间下凹的状态,这样在推注的过程中,人工晶体3能沿着已经形成的中间下凹的趋势进一步卷曲,有效减少了在进入前嘴12的过程中形成不期望的状态(例如向下弯曲、局部折叠甚至破损等)导致最终未能以理想的状态进行植入、甚至无法进行植入的情况。
[0076]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预先装入人工晶体3的人工晶体保存盒2适配于具有可装入人工晶体保存盒2的盒腔的人工晶体推注器1,通过直接装入人工晶体保存盒2来代替了徒手装入人工晶体3的操作,大大简化了人工晶体3装入人工晶体推注器1的操作工序,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的要求也大幅降低。从而保证了人工晶体3的装入时间较短,且对人工晶体3造成不必要损坏的风险也较低,使人工晶体推注器1的操作性更优良。
[0077]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实施例均为例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而并非对本技术方案起到任何限定作用。尽管已经在附图和前面的描述中详细地说明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此类说明和描述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前面的描述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不管以上在文本中显得如何详细,本实用新型都能以许多方式实现。
[0078]
类似地,应当领会,在本文所提供的描述中,阐述了众多具体细节。然而应理解,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其他实例中,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未被详细示出以免模糊本描述的理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