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6197发布日期:2021-07-20 16:0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神经内科的主要病症有眩晕、脑梗塞、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神经症、面神经炎、晕厥、桡神经麻痹、痴呆综合征、癫痫、头痛、坐骨神经痛、帕金森病、急性脊髓炎。

神经内科常见的病症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患者轻者手脚不便,重者瘫痪在床没有自主能力,因此对于患者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目前市场上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不便于移动,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进行锻炼,且锻炼装置多数针对有自主能力患者的锻炼,因此针对自主能力很弱或者没有自主能力的严重患者需要一台能够主动带动患者四肢锻炼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包括底座和横轴,述底座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手部置放架,所述底座的背面顶端固定设置有靠背,所述底座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腿部置放架,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嵌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底座的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轮子,所述底座内部底部设置有液压机、蓄电池和液压机二,所述液压机顶部设置有伸缩杆三,所述伸缩杆三的顶端与折叠连杆中间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折叠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横轴的上端,所述折叠连杆靠近腿部置放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轴上,所述伸缩杆三和固定轴中间位置的折叠连杆的转动点活动固定于横轴上,所述底座内部底面靠近背面位置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横轴固定连接,所述腿部置放架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轴的两端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活动卡接于滑槽内部,所述液压机二顶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设置有手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靠背的背面设置有推动把手,所述靠背的顶部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有靠背盖,所述靠背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二的顶部设置有可固定转轴,所述可固定转轴的内部设置有锻炼杆,所述锻炼杆的两端均通过绳索连接有拉手,所述锻炼杆与可固定转轴交接处的下部设置有固定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腿部置放架靠近底座的一侧上端通过铰接轴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折叠连杆贯穿底座与腿部置放架和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扶手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收纳袋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螺旋线圈与扶手的正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子设置有四个,所述底座的单侧均设置有两个轮子,所述液压机、液压机二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液压机的位置与腿部置放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液压机二的位置与手部置放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液压机、液压机二、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部置放架为内凹形状,所述伸缩杆贯穿底座、扶手和手部置放架固定连接于手握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轴通过支架与底座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轴远离腿部置放架的一侧固定于底座的内部背面,所述支架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底座两侧设置有轮子以及在靠背的背后设置有把手,便于锻炼装置的任意移动,使患者可以随时更换场地进行锻炼。

2、通过液压机二的工作,带动伸缩杆上下从而带动了手握上下移动,患者手握住手握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小臂上下移动,有利于手部及胳膊肌肉锻炼,避免肌肉萎缩,通过液压机的工作带动折叠连杆的运动,从而控制转轮在滑槽中滑动,从而带动腿部放置架的上下移动以此来带动腿部的上下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避免患者腿部肌肉萎缩。

附图说明

图1为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的侧面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手动锻炼杆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靠背盖;2、推动把手;3、靠背;4、扶手;5、充电口;6、底座;7、轮子;8、腿部置放架;9、控制器;10、控制器收纳袋;11、手部置放架;12、伸缩杆;13、手握;14、锻炼杆;15、伸缩杆二;16、固定底座;17、折叠连杆;18、伸缩杆三;19、横轴;20、支架;21液压机;22、滑槽;23、蓄电池;24、固定轴;25、转轮;26、拉手;27、可固定转轴;28、固定片;29、液压机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四肢锻炼装置,包括底座6和横轴19,底座6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扶手4,扶手4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手部置放架11,底座6的背面顶端固定设置有靠背3,底座6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腿部置放架8,底座6的一侧内嵌设置有充电口5,底座6的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轮子7,底座6内部底部设置有液压机21、蓄电池23和液压机二29,液压机21顶部设置有伸缩杆三18,伸缩杆三18的顶端与折叠连杆17中间的转轴固定连接,折叠连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横轴19的上端,折叠连杆17靠近腿部置放架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轴24上,伸缩杆三18和固定轴24中间位置的折叠连杆17的转动点活动固定于横轴19上,底座6内部底面靠近背面位置设置有支架20,支架20与横轴19固定连接,腿部置放架8的内部设置有滑槽22,固定轴24的两端设置有转轮25,转轮25活动卡接于滑槽22内部,液压机二29顶部设置有伸缩杆12,伸缩杆12顶部设置有手握13,通过底座6两侧设置有轮子7以及在靠背的背面设置有推动把手2,便于锻炼装置的任意移动,使患者可以随时更换场地进行锻炼。

优选的,靠背3的背面设置有推动把手2,靠背3的顶部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有靠背盖1,靠背3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底座16,固定底座1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二15,伸缩杆二15的顶部设置有可固定转轴27,可固定转轴27的内部设置有锻炼杆14,锻炼杆14的两端均通过绳索连接有拉手26,锻炼杆14与可固定转轴27交接处的下部设置有固定片28,通过在靠背3的内部设置有手动锻炼杆,便于依据患者的锻炼需要进行上肢锻炼,不需使用时便于折叠收纳至靠背3内部。

优选的,腿部置放架8靠近底座6的一侧上端通过铰接轴与底座6活动连接,折叠连杆17贯穿底座6与腿部置放架8和固定轴24固定连接,扶手4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收纳袋10和控制器9,控制器9通过螺旋线圈与扶手4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液压机二29的工作,带动伸缩杆12上下从而带动了手握13上下移动,患者手握住手握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小臂上下移动,有利于手部及胳膊肌肉锻炼,避免胳膊肌肉萎缩。

优选的,轮子7设置有四个,底座6的单侧均设置有两个轮子7,液压机21、液压机二29均设置有两个,液压机21的位置与腿部置放架8的位置相对应,液压机二29的位置与手部置放架11的位置相对应,液压机21、液压机二29、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3连接,通过液压机21的工作带动折叠连杆17的运动,从而控制转轮25在滑槽22中滑动,从而带动腿部置放架8的上下移动以此来带动腿部的上下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避免患者腿部肌肉萎缩。

优选的,手部置放架11为内凹形状,伸缩杆12贯穿底座6、扶手4和手部置放架11固定连接于手握13底部,手部置放架11呈凹状设置避免患者因身体不能自主导致手部落下,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优选的,横轴19通过支架20与底座6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横轴19远离腿部置放架8的一侧固定于底座6的内部背面,支架20有两个,通过支架20的设置使横轴19更加稳固,也提升了折叠连杆17推动横轴19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在使用装置之前,通过充电口5对蓄电池23进行充电,充电完毕进行使用,通过患者坐在锻炼装置上,将腿部放置在腿部置放架8上,将手放置在手部置放架11上,手中握紧手握13背靠在靠背3上,通过推动推动把手2带动轮子7转动将锻炼装置移到合适的锻炼位置,通过从控制器收纳袋10内部拿出控制器9对锻炼幅度及频率进行调节,液压机二29开始工作带动伸缩杆12上下伸缩,从而带动放置在手握13上部的手和胳膊上下移动锻炼,通过液压机21工作带动伸缩杆三18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折叠连杆17的横向运动,折叠连杆17的运动通过转轮25和滑槽22的滑动,推动腿部置放架8的下端的上下移动,然后根据患者需求需要进行自主锻炼的时候打开靠背盖1,拉出伸缩杆二15,将锻炼杆14展开,将固定片28旋转对锻炼杆14进行固定,患者双手拉拉手26,可进行手部上下运动,运动完毕则可将其收纳至靠背3内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