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管固定工具

文档序号:26119527发布日期:2021-08-03 13: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管固定工具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固定工具。



背景技术:

重症病人常需要使用胃管,胃管从病人的鼻孔伸入。在使用胃管时,由于鼻部不舒服,病人常会不自觉地向外拉拔胃管,导致产生危险或不适程度更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胃管易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工具,包括系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工具,包括系带,系带上套有两节塑料管,塑料管上有粘贴条,系带的一端带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系带的两端能系在一起。

进一步的,系带的中间部位可以拴住或套住胃管。

进一步的,两节塑料管分别位于系带中间部位的两侧。

进一步的,两节塑料管上均粘贴有粘贴条。

塑料管的作用是避免系带勒住脸颊。粘贴条的作用是将塑料管粘贴固定在脸颊上,从而固定胃管,避免胃管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

进一步的,系带的中间通过“∞”字法形成第一圈(11),和第二圈(12)。系带1在中间形成第一圈(11)和第二圈(12),第一圈(11)中,第一圈(11)的系带的左端(1a)在靠左中间部分(1c)的上方,第二圈(12)的系带的右端(1b)在靠右中间部分(1d)的下方。将第二圈(12)平移到第一圈(11)上,第二圈(12)和第一圈(11)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套(13),系带靠左中间部分(1c)在系带的左端(1a)的外侧,系带靠右中间部分(1d)在系带的右端(1b)的外侧,系带的左端(1a)和右端(1b)在内侧。将胃管置于鼻孔外的一端穿过该圈套(13),向两侧拉紧系带的左端(1a)和右端(1b),系带的圈套(13)就系在胃管上。系带固定后,能把胃管也固定住。

“∞”字法的意义在于绳扣(圈套)在病人拉胃管时会变紧。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用于垫在后脑与塑料管之间,以免后脑下方觉得不适。

使用时,系带的中间部位形成圈套套住胃管位于鼻孔外的部分,将系带的两端系在后脑下方的位置,防滑垫正好垫在后脑下方,利用塑料管上的粘贴条将塑料管粘在鼻子两侧的脸颊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工具,包括系带,系带的左端连接有左塑料管,系带的右端连接有右塑料管。

进一步的,左塑料管和右塑料管上设置有粘贴条。

左塑料管上设置有左粘贴条。右塑料管上设置有右粘贴条。

进一步的,左塑料管远离系带的一端带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左塑料管远离系带的一端带有第一粘扣,右塑料管远离系带的一端带有第二粘扣,第一粘扣和第二粘扣能够粘贴在一起。

进一步的,系带能形成圈套,胃管穿过该圈套,向左右轻位系带的两端,系带形成的圈套能将胃管系住。

进一步的,所述系带上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包括环本体,环本体形成环圈,环本体上具有开口,开口的左侧设置左调节片,开口的右侧设置右调节片,调节螺丝横穿左调节片和右调节片,胃管的一端能穿过该固定环本体形成的环圈,利用调节螺丝调节左调节片和右调节片的相对距离,左调节片和右调节片的相对距离变小,则环圈变小,使环本体形成的环圈扣住胃管。将系带固定后,即可固定胃管,以避免胃管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

进一步的,环本体上具有通孔,系带穿过环本体上的通孔。从而将固定环挂在系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系带为一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包括环本体,环本体形成环圈,环本体上具有开口,开口的左侧设置左调节片,开口的右侧设置右调节片,调节螺丝横穿左调节片和右调节片,胃管的一端能穿过该固定环本体形成的环圈,利用调节螺丝调节左调节片和右调节片的相对距离,左调节片和右调节片的相对距离变小,则环圈变小,使环本体形成的环圈扣住胃管。将塑料管固定后,即可固定胃管,以避免胃管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管的一端或两端具有防滑垫。

所述塑料管的左侧具有左粘贴条。所述塑料管的右侧具有右粘贴条。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管的一端具有第一粘扣,另一端具有第二粘扣,第一粘扣和第二粘扣能够粘贴在一起。

所述固定环的底部固定在塑料管上。

固定环的底部可以通过强力胶粘贴在塑料管上。固定环的底部也可以焊在塑料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工具能将胃管固定,能避免胃管被拉拔出来,解决了胃管易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胃管固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系带的中间形成第一圈和第二圈的示意图;

图1-3为系带的中间形成圈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胃管固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胃管固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胃管固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能特征和优点,下文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工具,包括系带1,系带上套有两节塑料管2,塑料管2上有粘贴条3,系带的一端带有防滑垫4。

两节塑料管分别位于系带中间部位的两侧。

两节塑料管2上均粘贴有粘贴条3。

塑料管的作用是避免系带勒住脸颊。粘贴条的作用是将塑料管粘贴固定在脸颊上,从而固定胃管,避免胃管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

系带的中间通过“∞”字法形成第一圈11,和第二圈12。如图1-2所示,系带1在中间形成第一圈11和第二圈12,第一圈11中,第一圈11的系带的左端1a在靠左中间部分1c的上方,第二圈12的系带的右端1b在靠右中间部分1d的下方。如图1-3所示,将第二圈12平移到第一圈11上,第二圈12和第一圈11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套13,系带靠左中间部分1c在系带的左端1a的外侧,系带靠右中间部分1d在系带的右端1b的外侧,系带的左端1a和右端1b在内侧。将胃管置于鼻孔外的一端穿过该圈套13,向两侧拉紧系带的左端1a和右端1b,系带的圈套13就系在胃管上。系带固定后,能把胃管也固定住。

“∞”字法的意义在于在病人拉胃管时,会越拉绳扣(圈套13)越紧。

所述防滑垫用于垫在后脑与塑料管之间,以免后脑下方觉得不适。

使用时,系带1的中间部位形成圈套13套住胃管位于鼻孔外的部分,将系带的两端系在脑后的后脑下方的位置,防滑垫正好垫在后脑下方,利用塑料管上的粘贴条将塑料管粘在鼻子两侧的脸颊上。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工具,包括系带1,系带的左端连接有左塑料管21,系带的右端连接有右塑料管22。

左塑料管上设置有左粘贴条31。右塑料管上设置有右粘贴条32。

左塑料管21远离系带的一端带有防滑垫23。

左塑料管21远离系带1的一端带有第一粘扣210,右塑料管22远离系带1的一端带有第二粘扣220,第一粘扣210和第二粘扣220能够粘贴在一起。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如实施例2提供的胃管固定工具,包括系带1,系带的左端连接有左塑料管21,系带的右端连接有右塑料管22。

左塑料管上设置有左粘贴条31。右塑料管上设置有右粘贴条32。

左塑料管21远离系带的一端带有防滑垫23。

左塑料管21远离系带1的一端带有第一粘扣210,右塑料管22远离系带1的一端带有第二粘扣220,第一粘扣210和第二粘扣220能够粘贴在一起。

所述系带1上设置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包括环本体150,环本体150形成环圈160,环本体150上具有开口,开口的左侧设置左调节片151,开口的右侧设置右调节片152,调节螺丝153横穿左调节片151和右调节片152,胃管100的一端能穿过该固定环本体形成的环圈160,利用调节螺丝153调节左调节片151和右调节片152的相对距离,左调节片151和右调节片152的相对距离变小,则环圈160变小,使环本体形成的环圈160扣住胃管100。将系带固定后,即可固定胃管,以避免胃管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环本体上具有通孔170,系带1穿过环本体150上的通孔170。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工具,包括系带,所述系带为一塑料管2,所述塑料管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包括环本体150,环本体150形成环圈160,环本体150上具有开口,开口的左侧设置左调节片151,开口的右侧设置右调节片152,调节螺丝153横穿左调节片151和右调节片152,胃管的一端能穿过环本体150形成的环圈160,利用调节螺丝153调节左调节片151和右调节片152的相对距离,左调节片151和右调节片152的相对距离变小,则环圈160变小,使环本体150形成的环圈160扣住胃管。将塑料管固定后,即可固定胃管,以避免胃管被从鼻孔里拉拔出来。

所述塑料管的一端具有防滑垫23。

所述塑料管的左侧21具有左粘贴条31。所述塑料管的右侧22具有右粘贴条32。

所述塑料管的一端具有第一粘扣210,另一端具有第二粘扣220,第一粘扣210和第二粘扣220能够粘贴在一起。

所述固定环15的底部170固定在塑料管2上。

固定环15的底部170可以通过强力胶粘贴在塑料管2上。固定环15的底部170也可以焊在塑料管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