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5906发布日期:2021-05-04 10:0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临床常见的血栓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有家族遗传性,反复发作性,症状严重性,血栓形成部位异常性,以及发病时间年轻化。

血栓抽吸术为利用负压抽吸原理通过抽吸导管将血栓吸出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栓吸出,能有效地缓解血栓的症状。但是,在吸取血栓时,血栓极易堵塞负压管,造成吸取效率低、吸取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血栓吸取时易发生堵管而导致的吸取效率低、吸取不方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包括负压管和负压筒,所述负压管前侧外周套装有可沿着负压管长度方向移动的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后端外周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周向转动形成所述保护管和负压管相对固定或分离的结构;

所述负压筒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控制帽,所述负压管和所述控制帽前部连通,所述控制帽后部连通有单向出气阀,所述单向出气阀末端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末端连通有气囊,所述气囊末端连接有单向出气阀;

所述控制帽顶端中部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转柄,所述转柄转动形成所述负压管和控制帽连通或不连通的结构;

所述负压管前侧内部设置有可周向往复转动的破碎头,所述负压管后部连通有侧管,所述侧管后部连通有推囊,所述推囊后部向前挤压形成所述破碎头转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柄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帽中部,所述转柄底部贯穿所述控制帽并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转柄顶部固定连接有标识柄,所述转柄上部外周套装有密封弹簧。

优选的,所述挡片上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标识柄顶部向下螺纹连接有限制螺钉,所述限制螺钉向下旋紧形成所述挡片和控制帽贴合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单向出气阀包括管状的阀体,所述阀体内侧上下部均设置有环形的挡环,所述阀体内侧滑动连接有可轴向移动的单向片,所述单向片外周开有均匀分布的弧槽,所述单向片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顶部固定连接于顶部的挡环下侧。

优选的,所述保护管后端外周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挡圈,所述限位套转动连接于两个挡圈之间;

所述限位套内圆周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弧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t形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夹片,所述夹片均位于所述限位套内圆周内侧;所述夹片内圆周侧均设置有硅胶垫。

优选的,所述侧管内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前端固定连接有驱动丝,所述驱动丝前端和所述破碎头固定连接;

所述转块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位于所述推囊内,所述推囊内侧后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套,所述驱动套和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破碎头外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破碎刺。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轴向往复转动的破碎头,并通过按压推囊来驱动破碎头转动,方便快捷,能有效地将血栓破碎,在负压抽取的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堵管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血栓吸取的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2、本装置通过设置可沿着负压管长度方向移动的保护管,既能在本装置插入血管时起到保护作用,又能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将破碎头暴露合适的长度,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血栓破碎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精确度。

3、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转柄,来根据需要将负压管和负压筒连通,从而极为便捷地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并可随时压动气囊来进行降压操作,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控制帽及转柄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单向出气阀的局部剖视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保护管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限位套的局部剖视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负压管和保护管的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负压管的半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的驱动丝及推囊的轴测图。

图9为图8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负压管、2-保护管、3-限位套、4-侧管、5-推囊、6-控制帽、7-负压筒、8-单向出气阀、9-气管、10-气囊、11-转柄、12-密封弹簧、13-挡片、14-挡环、15-单向片、16-复位弹簧、17-夹片、18-导向杆、19-导向槽、20-破碎头、21-驱动螺杆、22-驱动丝、23-转块、24-驱动套、25-破碎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包括负压管1和负压筒7,所述负压管1前侧外周套装有可沿着负压管1长度方向移动的保护管2,所述保护管2后端外周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限位套3,所述限位套3周向转动形成所述保护管2和负压管1相对固定或分离的结构;

所述负压筒7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控制帽6,所述负压管1和所述控制帽6前部连通,所述控制帽6后部连通有单向出气阀8,所述单向出气阀8末端连通有气管9,所述气管9末端连通有气囊10,所述气囊10末端连接有单向出气阀8;

所述控制帽6顶端中部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转柄11,所述转柄11转动形成所述负压管1和控制帽6连通或不连通的结构;

所述负压管1前侧内部设置有可周向往复转动的破碎头20,所述负压管1后部连通有侧管4,所述侧管4后部连通有推囊5,所述推囊5后部向前挤压形成所述破碎头20转动的结构。

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轴向往复转动的破碎头20,并通过按压推囊5来驱动破碎头20转动,方便快捷,能有效地将血栓破碎,在负压抽取的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堵管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血栓吸取的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装置通过设置可沿着负压管1长度方向移动的保护管2,既能在本装置插入血管时起到保护作用,又能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将破碎头20暴露合适的长度,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血栓破碎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精确度。

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转柄11,来根据需要将负压管1和负压筒7连通,从而极为便捷地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并可随时压动气囊10来进行降压操作,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如图2所示,所述转柄11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帽6中部,所述转柄11底部贯穿所述控制帽6并固定连接有挡片13,所述转柄11顶部固定连接有标识柄,所述转柄11上部外周套装有密封弹簧12。通过密封弹簧12能使得转动连接于控制帽6中部的转柄11向上抬升提高气密性。

标识柄的朝向和挡片13的朝向相同,便于操作者观察这标识柄即可将负压管1在控制帽6上的连接孔堵住。在插入血管前转动标识柄将负压管1堵住从而能保持负压筒7内的负压。

另外,为增加密闭性,所述挡片13上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标识柄顶部向下螺纹连接有限制螺钉,所述限制螺钉向下旋紧形成所述挡片13和控制帽6贴合的结构。

通过旋紧限制螺钉使得限制螺钉底部抵着控制帽6的顶部,进而可以使得挡片13向上移动,通过橡胶垫实现密封操作。

如图3所示,所述单向出气阀8包括管状的阀体,所述阀体内侧上下部均设置有环形的挡环14,所述阀体内侧滑动连接有可轴向移动的单向片15,所述单向片15外周开有均匀分布的弧槽,所述单向片15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顶部固定连接于顶部的挡环14下侧。

单向出气阀8的单向出气原理为:当按压所述气囊10时,气囊10内的气体推动启动尾部的单向出气阀8内的单向片15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气体从弧槽逸出,当松开气囊10时,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单向片15复位,且挡环14能将弧槽挡住;与此同时,由于气囊10体积恢复原状,其内气压降低,负压筒7内的气体推动控制帽6顶部的单向出气阀8内的单向片15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气体从弧槽逸出至气管9内,实现将负压筒7内的气压减小的功能。

如图4-5所示,所述保护管2后端外周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挡圈,所述限位套3转动连接于两个挡圈之间;

所述限位套3内圆周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弧形的导向槽19,所述导向槽19内均滑动连接有t形的导向杆18,所述导向杆18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夹片17,所述夹片17均位于所述限位套3内圆周内侧;所述夹片17内圆周侧均设置有硅胶垫。

当需要将保护管2和负压管1限位固定时,转动限位套3,使得限位套3内的导向槽19随之转动,进而能改变导向槽19内的导向杆18的在限位套3内的径向位置,实现对夹片17的径向位置的调节,从而能将保护管2和负压管1限位固定。

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保护管2和负压管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能选择性地暴露合适长度的破碎头20,能根据需要进行血栓破碎。

如图8-9所示,所述侧管4内转动连接有转块23,所述转块23前端固定连接有驱动丝22,所述驱动丝22前端和所述破碎头20固定连接;

所述转块23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21,所述驱动螺杆21位于所述推囊5内,所述推囊5内侧后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套24,所述驱动套24和所述驱动螺杆21螺纹连接。

上述结构的关键点在于:驱动螺杆21的螺距较大,从而使得驱动螺杆21的螺纹升角大于摩擦角,使得驱动套24轴向移动能驱动所述驱动螺杆21实现周向转动,实现转块23及与之固定连接的驱动丝22和破碎头20转动,对血栓进行破碎。

另外,推囊5具有弹性,可以在按压松开后复位,故能实现驱动套24的往复轴向移动,进而使得驱动螺杆21往复周向转动。

如图8、10所示,所述破碎头20外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破碎刺25。破碎刺25能在破碎头20周向转动时,将附近的血栓破碎,并在负压的作用下将破碎后的血栓吸入至负压管1内。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转动转柄11将负压管1和负压筒7不连通,并反复按压气囊10,将负压筒7内抽负压,随即将本装置的前端(保护管2及负压管1)插入血管内,随后转动转柄11将负压管1和负压筒7连通进行血栓抽取;与此同时,后移并固定保护管2,将破碎头20暴露出来,反复自后向前按压推囊5,实现破碎头20的转动,在负压抽取的同时进行血栓破碎操作,便捷且高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负压管1、保护管2、限位套3、侧管4、推囊5、控制帽6、负压筒7、单向出气阀8、气管9、气囊10、转柄11、密封弹簧12、挡片13、挡环14、单向片15、复位弹簧16、夹片17、导向杆18、导向槽19、破碎头20、驱动螺杆21、驱动丝22、转块23、驱动套24、破碎刺2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