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8284发布日期:2021-02-26 22:1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


背景技术:

[0002]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一种将放射源插入组织内,近距离杀灭组织内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源排列形成的剂量分布所能达到的部位及分布。放射源通过微创插植进入组织内后,按照计划释放出放射线,使得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杀伤,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0003]
目前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临床上通常由医生根据靶区的位置、大小、形状,凭经验进行反复穿刺,这就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或者术前预计划和术中计划差别很大。通常在ct扫描下进行的插植手术需要在肉眼直视下进针,反复在ct扫描下调整放射源插植角度和深度。
[0004]
传统的ct扫描下的插植很难保每次插植的准确性、重复性。患者中,部分为宫颈或者阴道残端复发、阴道狭窄、复发肿瘤较大,阴扩器本身的不足,不能很好暴露手术视野,影响插植方向及进针位点。部分偏心肿瘤、肿较大、宫旁受侵,阴道受侵,肿瘤与膀胱后壁、直肠等正常组织关系密切,插植穿刺术水平再高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放射源插植照射期间,体位的改变和肌肉组织无意识的自主活动,也会改变插植通道的预设方向。这些因素就造成了治疗靶区内部出现“冷区”(剂量过小导致效果欠佳);而肿瘤周围出现“热区”(剂量过大导致反应增加)等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包括插植引导假体,所述插植引导假体的表面开有插植穿刺进孔,所述插植引导假体内开设有插植穿刺通道,且插植穿刺通道与插植穿刺进孔,所述插植引导假体内开设有宫腔管通道,所述插植引导假体上具有十字定位线组用于定位复位。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插植引导假体的前侧端面为圆形平面,所述插植引导假体的后侧端面及其侧面均为圆润的波浪形面。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插植穿刺通道的直径为1mm-7mm。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十字定位线组的线长为3cm-15cm。
[0011]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
本方案通过组织间插植引导仿真假体,可优化插植穿刺的角度和提高植入的舒适性,插植引导假体内有设定好的插植通道,能更好更快地进行组织间插植手术,使得放射治
疗剂量分布最接近剂量计算系统的设计,插植引导假体前端和侧面有十字定位线组减少人为因素导致肿靶区复位不精准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微创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的主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的前视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的后视图。
[0017]
图中:1插植引导假体、2宫腔管通道、3十字定位线组、4插植穿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参照图1-3,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包括插植引导假体1,插植引导假体1的表面开有插植穿刺进孔,插植引导假体1内开设有插植穿刺通道4,且插植穿刺通道4与插植穿刺进孔,插植引导假体1内开设有宫腔管通道2,插植引导假体1上具有十字定位线组3用于定位复位。
[0021]
进一步地,插植引导假体1的前侧端面为圆形平面,插植引导假体1的后侧端面及其侧面均为圆润的波浪形面。
[0022]
进一步地,插植穿刺通道4的直径为1mm-7mm。
[0023]
进一步地,十字定位线组3的线长为3cm-15cm。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0025]
插植引导假体1为表面不平整的长条状类圆柱状结构;插植引导假体1的表面开有插植穿刺进孔,插植引导假体1的正面是类圆形或者类椭圆形平面;插植引导假体1内设有宫腔管通道2;插植引导假体1内设有插植穿刺通道4,且插植穿刺通道4与插植穿刺进孔对应。
[0026]
通过择合适的术前定位模板进行的ct定位后,根据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系统数据得到宫颈管和插植针数量、部位、方向及深度数据,制造出带有引导孔的组织间插植引导假体1。
[0027]
通过插植引导假体1能更好、更快地进行组织间插植手术,使得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剂量最接近预设剂量要求。
[0028]
插植引导假体1正面和侧面具有十字定位线组3,用于矫正插植引导假体1置入阴道时的偏移误差,有效提高插植穿刺的精准性。
[0029]
插植引导假体1内设有多条插植穿刺通道4,这些通道为直线型走向,彼此不交叉,不平行,插植穿刺通道4的直径为1mm-7mm。
[0030]
该仿真假体操作方法如下:
[0031]
1、在实施前,患者需要卧于后装治疗转运床上,固定好双腿以外展角度。用纱布或者其他柔软材料填充阴道,用于扩张阴道空隙。采集ct影像数据。
[0032]
2、采集ct影像数据后,导入剂量计算系统。根据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规范,设计计算出插植针道。导出或者记录插植针道的空间位置坐标。
[0033]
3、使用3维图像设计软件,融合ct影像数据和插植针道的空间位置坐标数据,并重建阴道走向空间结构,设计出插植引导仿真假体 1模型。
[0034]
4、制造出插植引导仿真假体1。
[0035]
5、在使用插植引导仿真假体1时,将插植引导仿真假体置入阴道。复置患者ct扫描体位。打开定位激光灯,使激光线与插植引导仿真假体上的十字定位线组3重合。通过插植引导仿真假体入宫腔管,通过插植引导仿真假体上的插植穿刺通道4导进行穿刺,步步进针,直至进入设计好的深度。随后可行放射治疗。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