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5340发布日期:2021-05-04 10:0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



背景技术:

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的开关、肌腱和肌肉的舒张收缩、血流的冲击及心血管壁振动而产生的一种复合音。心音图是显示心音和心脏额外音、杂音图形,心音图对判定心脏杂音的形态和频率组成有很大作用,更能判定心音和杂音的时间,明确区分某些心音发生的顺序,鉴别心动周期中连贯的连续性杂音。当心血管疾病尚未发展到足以产生临床及病理改变(如心电图变化)以前,心音中出现的杂音和畸变就是重要的诊断信息。因此,心音具有心电不可替代的重要临床诊断优势。

目前,第一常规的单个心音探头是按听诊顺序听诊,不能实现多路同时听诊,难以综合各路同时刻相关性信息进行疾病判断;第二种常规结构心电是心电,心音是心音,直接根据心音的s1和s2分割心跳周期存在不准确性;第三常规结构中只要有一个电极坏了或者一根导线坏了,整个多路同步探头就需要换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可以实现多路同时采集,综合各路同时刻相关性信息进行疾病判断;使用心电分割更加精准,同时与主机连接灵活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包括心音听诊头、心电电极扣和用于与主机相连的数据接口,所述心音听诊头通过心音线与分线盒相连,所述心电电极扣通过心电线与分线盒相连,所述分线盒通过连接主线缆与数据接口相连;每个心音线和心电线均采用插接结构与分线盒插接相连,当单个心音听诊头和心电电极线损坏时,可以单独替换。

优选的,所述数据接口为hdmi标准接口。

优选的,所述心音听诊头为6个,所述心音听诊头包括外壳、铜块配重、支撑架和压电传感器,所述铜块配重设置于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外壳内,所述压电传感器设置于支撑架的底部,所述压电传感器的采集面设有绝缘贴,与压电传感器相连的信号线贯穿支撑架及外壳的侧壁与线缆相连。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用于贯穿信号线的插头网尾,所述插头网尾与外壳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外壳及插头网尾为tpe材质。

优选的,所述压电传感器通过胶水粘贴于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绝缘贴为绝缘胶贴,所述压电传感器为压电换能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上方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外壳的下方敞口,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四周设有用于支撑外壳下端边缘的台檐,所述支撑架为abs材质。

优选的,所述铜块配重的下角部设有用于与信号线配合的导线槽,所述铜块配重上还设有透气孔。

优选的,还包括与心音听诊头配套使用的水凝胶贴,所述水凝胶贴包括背衬层、水凝胶层和薄膜覆盖层,所述水凝胶层设置于背衬层与薄膜覆盖层之间,所述水凝胶层的边缘置于背衬层及薄膜覆盖层的边缘之内,所述薄膜覆盖层的边缘贴敷于背衬层的四周,所述背衬层为硬质材料,用于承托水凝胶层;所述水凝胶层能够贴敷于皮肤上与心音听诊头采集面的绝缘贴无缝接触。

优选的,所述背衬层为硬质聚氯乙烯板,所述薄膜覆盖层为聚氯乙烯薄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与心音听诊头及心电电极扣相连的心音线及心电线连接到分线盒上,再将分线盒通过连接主线缆与数据接口相连,通过数据接口与主机连接使用灵活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组装而成,使用方便快捷,一个听诊头或心电电极扣损坏,单独更换即可,无需更换整个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替换灵活方便,降低了使用成本;实现多路心音心电同时采集,使用心电信号对心音周期进行精确分割,提高心音周期的提取的准确度,同时综合各路同时刻的相关信息进行病例判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心音听诊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心音听诊头配套使用的水凝胶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接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01-心音听诊头,02-心电电极扣,03-数据接口,04-心音线,05-分线盒,06-心电线,07-连接主线缆,08-插接结构,09-插针,10-插槽;1-外壳,2-配重,3-支撑架,4-压电传感器,5-绝缘贴,6-信号线,7-线缆,8-胶水,9-插头网尾;001-背衬层,002-水凝胶层,003-薄膜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包括心音听诊头01、心电电极扣02和用于与主机相连的数据接口03,所述心音听诊头01通过心音线04与分线盒05相连,所述心电电极扣02通过心电线06与分线盒05相连,所述分线盒05通过连接主线缆07与数据接口03相连。

为了方便更换心音听诊头01、心电电极扣02,如图4所示,每个心音线和心电线均采用插接结构08与分线盒插接相连,当单个心音听诊头和心电电极线损坏时,可以单独替换。其中,插接结构08包括插针09和与之配合的插槽10,插槽10设置于分线盒05的边缘,插针09设置于心音线04和心电线06的末端,心音线05和心电线06的插针09及分线盒05上的插槽10可采用类似耳机的标准接头结构。其中,所述数据接口03为hdmi标准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分体式结构组装使用更方便快捷,一个听诊头或心电电极扣损坏,或者其它部件损坏,单独更换损坏件即可,无需更换整个多路心音心电同步听诊传感器,极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心音听诊头01为6个,所述心音听诊头01包括外壳1、铜块配重2、支撑架3和压电传感器4,所述铜块配重2设置于支撑架3内,所述支撑架3设置于外壳1内,所述压电传感器4设置于支撑架3的底部,所述压电传感器4的采集面设有绝缘贴5,与压电传感器4相连的信号线6贯穿支撑架3及外壳1的侧壁与线缆7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压电传感器4通过胶水8粘贴于支撑架3的底部,所述绝缘贴5为绝缘胶贴,可采用硅胶贴或橡胶贴。采用该结构能够避免压电传感器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隔绝生理电信号和静电传导,减少漏电流,增加防护功能。其中,压电传感器4为压电换能器可将心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信号线及线缆传输至处理器将心音信号呈波形显示出来,医护人员通过观察心音波形进行诊断,提高了心音诊断的准确率。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1的侧面设有用于贯穿信号线6的插头网尾9,所述插头网尾9与外壳1一体注塑成型。其中,外壳1及插头网尾9选用tpe材质注塑成型。采用该结构的插头尾线能够增大线缆7与外壳上信号线插头之间的注塑结合面积,提高插头与线缆的抗折绕寿命,使连接强度提高,疲劳强度提高。同时采用注塑生产工艺更适合大批量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3为上方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架3为abs材质。将外壳1设计为下方敞口的中空壳体,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四周设有用于支撑外壳1下端边缘的台檐,方便外壳的安装。支撑架采用abs操作制作加工,借助abs材质的高强度及韧性好的特性,能够对内部铜块配重及信号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方便加工。将压电传感器粘贴在支撑架的底部,可使铜块配重与压电传感器隔离开,对压电传感器也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铜块配重的下角部设有用于与信号线6配合的导线槽;所述铜块配重上还设有透气孔,提高使用的舒适性。采用铜块有利于声音的传导和采集,能够减少对压电传感器的干扰,确保心音信号采集的准确率。

采用上述结构的心音听诊头可利用配重增加听诊头的重量,进而增加与胸口的贴附力,有利于声音的传导和采集;利用压电传感器将声音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有效采集心音;并在压电传感器的外表面粘贴绝缘贴来隔绝压电传感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用来隔绝生理电信号和静电传导,减少漏电流,增加防护功能;同时外壳对内部结构起到固定及保护作用。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紧密贴靠胸口,减少人为干扰,增强听诊的效果,并且采样被动式测量,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还包括与心音听诊头配套使用的水凝胶贴,所述水凝胶贴包括背衬层001、水凝胶层002和薄膜覆盖层003,所述水凝胶层002设置于背衬层001与薄膜覆盖层003之间,所述水凝胶层002的边缘置于背衬层001及薄膜覆盖层003的边缘之内,所述薄膜覆盖层003的边缘贴敷于背衬层001的四周,所述背衬层001为硬质材料,用于承托水凝胶层002。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借助背衬层提供支撑作用,利用薄膜覆盖层对水凝胶层进行包裹覆盖,可对中部的水凝胶起到保护作用。

使用时,先将薄膜覆盖层撕下来,将水凝胶层贴于皮肤表面,再将背衬层揭下来,随后将心音听诊头采集面的绝缘贴贴在水凝胶层上,心音听诊头通过间隔水凝胶与皮肤接触,可避免心音听诊头受到人体汗液、接触噪声等造成对心音传导的负面影响。

制作时,所述背衬层001为硬质聚氯乙烯板,所述薄膜覆盖层003为聚氯乙烯薄膜。聚氯乙烯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可塑性,电绝缘性能优良,符合环保要求。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