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6391发布日期:2021-05-04 10:0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



背景技术:

手术过程即时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如何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无疑将大大增加手术成功率,因此在不断对医疗手段水平提高的同时如何尽量压缩术前准备时间显得格外重要,同时,随着医疗意识的提高,对术中感染的控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采用手术单对患者与医疗人员的隔离是防止交叉感染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使用方便、铺设后隔离效果好的手术包是非常必要的。现有的手术包多为通用型手术包,无法针对不同的手术提供符合手术要求的手术铺巾等,特别是对于冠脉搭桥等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手术位置特殊,传统手术包不能实现供材完整、使用方便,对患者、医生防护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将手术所需常规组件集中组合在一个包内,,方便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各铺单结构新颖,数量合理,方便使用,更适合心脏搭桥手术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包括手术洞巾、收纳袋和用于包裹手术洞巾与收纳袋的包布,还包括设置于包布内侧的脚套、治疗巾、中单a、中单b和中单c,其中所述收纳袋包括器械袋和杂物袋,所述手术洞巾包括横巾和位于横巾一侧并与横巾连接的两个竖巾,每个所述竖巾内侧部与横巾之间一体连接,竖巾外侧部设置三角缓冲部以与横巾连接,所述手术洞巾上位于手术眼暴露区域的外围设置有吸水敷料;所述中单a具有多块,每块中单a均包括吸水层和防水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疗巾具有六片、中单a和中单b均具有三片、中单c具有两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单a、中单b和中单c各自独立折叠并自上而下依次放置在折叠后的手术洞巾上方;所述脚套、治疗巾各自独立折叠并放置在折叠后的手术洞巾上,所述器械袋和杂物袋放置在中单a或脚套上方;六片所述治疗巾各自折叠码放后与中单a、中单b和中单c折叠码放后的厚度大致相同,以使本套手术包经包布包裹后呈稳定的长方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单a、中单b、中单c均为矩形结构,其中中单c的长度大于患者腿部长度,其宽度大于患者体宽。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脚套为三边缝合的袋状结构,未缝合边的内侧部设置有胶带;所述中单a一侧面的侧边部同样设置有胶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每块手术巾的角部可设置中文标识,所述包布外设置防水包装袋,防水包装袋内可放置铺巾图谱。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柔软棉质的会阴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单a包括两个相对设置铺单,每个铺单均呈直角梯形设置,且两铺单上底之间一体连接,两铺单的斜边相交,与斜边相对的两直角边相接,所述两铺单的下底长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术洞巾规格为254cm*312cm,且其上两竖巾之间的距离为24cm,所述横巾的长度为254cm,宽度为104cm。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本套手术包将心脏搭桥等心脏外科术中所需的常规组件一次性准备整齐,方便取用,节省医务人员大量的术前准备时间,以提高手术效率。

第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铺设于患者身下的中单b采用防水层与吸水层复合的铺单并双层重叠放置,位于上方的中单b上吸水层可对术中外溢的体液、冲洗液进行吸收,其下的防水层可有效防止体液、冲洗液等向下渗漏,二者均保证术区的清洁干燥,避免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双层铺设进一步提高防渗漏效果。

第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手术洞巾的尾端分叉型结构设置,首先便于直接暴露手术眼,适用于各类体型患者,其次分叉型结构可更使手术洞巾下侧更贴合患者腿部,避免暴露患者皮肤,减少温度流失;脚套的设置对患者肢体末端进行防护,具有保温作用二者的设置均适应心脏搭桥手术的要求。

第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手术洞巾上三角缓冲部的设置,使手术洞巾铺设完成后在患者手术眼暴露对应位置出现三角形皱褶,以便于手术医生靠近手术患者站立又不影响手术铺巾;手术洞巾上设置的吸水敷料可及时对渗漏的体液或冲洗液进行吸收。

第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本手术包中治疗巾具有六片、中单a和中单b均具有三片、中单c具有两片,治疗巾的多片设置,其一可将其对称放置在患者大腿上方,避免器械托盘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造成术中压力性损伤,特别是男性患者,可避免患者会阴部受压,剩余治疗巾可做备用,连接器械台等;三片中单a,一片铺置头端麻醉架,手术台空间隔离,另两片患者左右两侧各一,以将患者与医务人员隔离;三片中单b,可两片铺设于患者腿下,以做隔离和吸取体液或冲洗液用,一片折叠状态备用,并将其放置于患者大腿上先充当器械托盘;两片中单c,,一片用于术中腿部操作完成后进行覆盖,一片放置于患者腹部,可防止患者术中暴露过多皮肤,减少温度流失,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第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中单a可设置为异形结构,其一端铺设于患者胸腔上侧部,其主体沿患者身体侧边部延伸,其下端铺设于患者腿下,中单a的异形结构与常规的矩形结构铺单相比可方便完成本操作,其倾斜设置的侧边保证本铺单在铺设时更服帖,其相对于中部的较长两端方便铺与患者上方和腿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术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术洞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中单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包布,2、中单a,3、中单b,4、中单c,5、手术洞巾,501、横巾,502、竖巾,503、三角缓冲部,504、吸水敷料,6、收纳袋,7、脚套、701、胶带,8、手术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心血管外科用一次性手术套包,包括包布1、手术洞巾5、收纳袋6、治疗巾、中单a2、中单b3、中单c4和脚套7。在其数量上:所述手术洞巾5一片,收纳袋6两个,治疗巾六片,中单a2三片,中单b3三片,中单c4三片,脚套7一对,还可放置有会阴单;在其放置上:所述包布1作为二层收纳单,将手术洞巾5、收纳袋6、治疗巾、中单a2、中单b3、中单c4、脚套7和会阴单完全包裹,所述会阴单采用更加柔软的材质,避免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所述手术洞巾5折叠后放置于最下方,中单a2、中单b3和中单c4各自独立折叠并放置在折叠后的手术洞巾5上,脚套7、治疗巾各自独立折叠并放置在折叠后的手术洞巾5上,两排手术巾8折叠后高度近乎相同,收纳袋6放置在二者上方,经包布1打包折叠后,本手术包整体呈稳定的长方体结构,便于搬运。本实用新型中手术包中的每个手术巾8的角部可设置中文标识,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包还包括防水包装袋,所述包布1打包后放置于防水包装袋内,防水包装袋内可放置铺巾图谱,以利于首次操作人员参考使用。在其组件的尺寸上:包布1采用150cm*230cm大小;收纳袋6包括30cm*50cm的杂物袋和30*70cm的器械袋;治疗巾采用75cm*75cm大小;中单a2采用100cm*200cm大小;中单b3采用150cm*200cm大小;中单c4采用150cm*150cm大小;脚套7采用30cm*45cm;手术洞巾5采用254cm*312cm,且其中手术洞巾5上两竖巾502之间的距离为24cm,横巾501长度为254cm,宽度为104cm。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术包内各组件尺寸设计合理,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本套手术包中各组件在使用时更贴合患者。

本实施例中的一次性手术包,其中所述收纳袋6包括用以盛放医疗废弃物的杂物袋和术后器械的器械袋,所述收纳袋6为塑料材质;所述手术洞巾5包括横巾501和位于横巾501一侧并与横巾501连接的两个竖巾502,每个所述竖巾502内侧部与横巾501之间一体连接,竖巾502外侧部设置三角缓冲部503以与横巾501连接,两竖巾502的设置即使手术洞巾5的尾端呈分叉型结构,首先便于直接暴露手术眼,适用于各类体型患者,其次分叉型结构可更使手术洞巾5下侧更贴合患者腿部,避免暴露患者皮肤,减少温度流失。所述手术洞巾5上三角缓冲部503的设置,使手术洞巾5铺设完成后在患者手术眼暴露对应位置出现三角形皱褶,以便于手术医生靠近手术患者站立又不影响手术铺巾;所述手术洞巾5上位于手术眼暴露区域的外围设置有吸水敷料504;手术洞巾5上设置的吸水敷料504可以防止术中切口内体液或冲洗液流至切口外。

每块所述中单a2均包括吸水层和防水层,使用时吸水层向上,防水层向下,中单a2中的两块上下同向重叠放置,位于上方的中单b3上吸水层可对术中外溢的体液、冲洗液进行吸收,其下的防水层可有效防止体液、冲洗液等向下渗漏,二者均保证术区的清洁干燥,避免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双层铺设进一步提高防渗漏效果。

所述中单c4的长度大于患者腿部长度,其宽度大于患者体宽,以便于在术中腿部操作完成后进行覆盖。

所述脚套7为三边缝合的袋状结构,未缝合边的内侧部设置有胶带701;所述中单a2一侧面的侧边部同样设置有胶带701,以方便将中单a2与患者或手术床或中单b3粘贴。

本实施例中中单a2、中单b3和中单c4均为矩形结构,其中中单a2的长度大于患者体长;中单b3的长度大于手术床宽度;中单c4的长度大于患者腿部长度,其宽度大于患者体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包在使用时,将防水包装袋和包布1打开,依标识取出各手术巾8,并按以下步骤铺设:

1)、取两片中单b3,按照防水层向下,吸水层向上的铺设方向上下双层铺设;

2)、将会阴单放置在患者阴部,防止阴部压伤;

3)、取脚套7,撕下胶带701覆盖层,将脚套7包裹于患者脚部,并通过其上胶带701固定;

4)、取一片中单a2搭放于麻醉架上,将手术区域隔开为前后两区域,另两片中单a2分铺于患者两侧,且每块中单a2的一端铺于患者胸腔上部,另一端压于患者腿部下方。此两片中单a2的中间自各自上端沿患者身体向下端倾斜设置,以在保证对患者隔离的前提下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5)、取手术洞巾5,展开平铺于患者身体上方,将其横巾501与竖巾502交接处的间隙对应于患者所需手术部位,以暴露手术眼并通过其上胶带701使其与中单a2粘接,其竖巾502的末端交叉放置于患者腿下;铺放完成后,三角缓冲部503对应于手术医生站立位置,以避免医生活动而拉动手术洞巾5;

6)、取治疗巾四块,折叠状态对称放置于患者大腿上方,且治疗巾位于放置在患者大腿上的中单b3下方,剩下两块治疗巾备用,可用于连接器械台等;

7)、取剩余中单b3作为备用以折叠状态放置在患者大腿上的治疗巾上方;

8)、中单c4,一片用于术中腿部操作完成后进行覆盖,一个放置于患者腹部。

9)、器械袋和杂物袋放置一侧备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次性手术包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次性手术包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中单a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铺单,每个铺单均呈直角梯形设置,且两铺单上底之间一体连接,两铺单的斜边相交,与斜边相对的两直角边相接,所述两铺单的下底长度相同。中单a2设置为异形结构,其一端铺设于患者胸腔上侧部,其主体沿患者身体侧边部延伸,其下端铺设于患者腿下,中单a2的异形结构与常规的矩形结构铺单相比可方便完成本操作,其倾斜设置的侧边保证本铺单在铺设时更服帖,其相对于中部的较长两端方便铺与患者上方和腿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