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9576发布日期:2021-01-23 11:2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主动脉吻合过程中,现有的操作方式多采用血管阻断钳将主动脉上游及下游阻断,对主动脉打孔后将其在主动脉孔处与桡动脉或目标血管进行缝合,但现有的操作方式下,对于血管钙化患者极易损伤血管或使血管内钙化斑块脱落造成栓塞;但若不对主动脉进行阻断,由于主动脉内血压较大,血液自主动脉孔处大量喷出,影响手术缝合;因而如何在降低对血管损伤的前提下,降低患者体内血液大量流失并对可主动脉进行快速缝合是医护人员较为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打破常规手术缝合方式即在主动脉非阻断下即可完成主动脉的吻合(缝合),保证了在术中主动脉内血液正常流动,以避免主动脉完全阻断下患者脏器供血不足而损伤、减少手术缝合过程中的血液流失,且更适应于主动脉钙化患者。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包括输气管和设置在输气管一端并与其连通的工作气囊,其中工作气囊自主动脉打孔处插入主动脉内;所述工作气囊在充盈状态下,其上侧面紧贴主动脉内膜且工作气囊的上侧面与主动脉内膜交接处位于主动脉孔的圆周外围,以在主动脉孔的圆周处预留缝合位置。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仅一步改进:所述工作气囊包括一体连接的外侧面、内侧面和用于连接外侧面与内侧面的上侧面,其中所述工作气囊充盈状态下,其内侧面向外侧面方向凹陷,上侧面的内径大于主动脉孔的直径;所述输气管贯穿内侧面并通过其上设置的出气孔与工作气囊腔体连通,所述输气管为软质橡胶材质。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仅一步改进:所述工作气囊的外侧面、内侧面、上侧面及上侧面与外侧面和内侧面交接段内均可设置弹性片,以保证工作气囊在充盈后形成不同的稳定结构。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仅一步改进:所述工作气囊充盈状态下呈碗形结构,其中所上侧面水平设置。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仅一步改进:所述输气管垂直于上侧面设置,且所述上侧面以输气管为中心对称设置。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仅一步改进:所述工作气囊的上侧面沿主动脉内膜弧形连接内侧面与外侧面。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仅一步改进:所述工作气囊充盈状态下非对称设置于输气管上,即所述输气管与内侧面交接点偏离内侧面中心,所述输气
管圆周上设置标识,所述标识位于工作气囊偏向输气管的一侧。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仅一步改进:所述输气管上还设置有密封气囊,所述密封气囊位于工作气囊上方,所述密封气囊充盈状态下呈倒锥形,且密封气囊内腔与工作气囊在输气管上分别具有输气通路。
[001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1)、将本装置中工作气囊自主动脉打孔处插入至主动脉内腔;
[0014]
2)、利用注射器等充气装置通过输气管将工作气囊充盈;
[0015]
3)、向外拉动本装置,至工作气囊上侧面紧贴主动脉内膜,具体表现为主动脉打孔处不渗血,并将输气管压放至主动脉一侧;
[0016]
4)、利用工作气囊上侧面在主动脉孔处预留的血管即工作气囊上侧面内侧部的血管与待缝合血管进行荷包缝合;
[0017]
5)、待主动脉孔处输气管的外围缝合完毕后,迅速对工作气囊放气并将其拔出,同时收紧荷包,完成对主动脉的吻合缝合。
[001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1)、通过注射器等充气装置将密封气囊充气;
[0020]
2)、将本装置中工作气囊自主动脉打孔处插入至主动脉内腔,并使密封气囊封堵于主动脉孔处,至主动脉孔处不渗血,利用注射器将工作气囊充盈;
[0021]
3)、向外拉动本装置,至工作气囊上侧面紧贴主动脉内膜,具体表现为主动脉打孔处不渗血,并将输气管压放至主动脉一侧;
[0022]
4)、利用工作气囊上侧面在主动脉孔处预留的血管即工作气囊上侧面内侧部的血管与待缝合血管进行荷包缝合;
[0023]
5)、待主动脉孔处输气管的外围缝合完毕后,迅速对工作气囊放气并将其拔出,同时收紧荷包,完成对主动脉的吻合缝合。
[0024]
有益效果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
第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异形气囊结构即可完成非阻断情况下对主动脉待缝合处主动脉孔的密封,首先保证了主动脉孔处在缝合时不渗(喷)血,以为缝合手术提供无血视野区,其二是与常规操作中采用血管阻断钳或其他夹持装置对主动脉打孔处两端进行阻断以避免喷血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气囊结构即可实现对主动脉孔的密封,来完美避免血流的喷出,其三是在防止血流喷出方面,本专利申请中无需对主动脉血管夹持,有效避免了主动脉内膜受损剥落,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等疾病下由于夹持动作而损伤血管或使钙化物脱落后形成血栓的问题。
[0027]
第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工作气囊与主动脉内膜的交接处远离主动脉孔处,以为后期血管缝合预留缝合位置,同时尽可能地保持主动脉的正常生理形态,利于缝合操作和保证缝合效果。
[0028]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本装置中工作气囊的
上侧面为沿主动脉内膜分布的弧形结构,以更贴合主动脉,提高血流自主动脉孔处泵出的阻断效果,以适应年龄较小、主动脉直径较细或打孔直径大的患者。工作气囊的上侧面为平面结构的辅助装置可适用于年龄较大、主动脉直径较粗或打孔直径小的患者。
[0029]
第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输气管与充盈后的工作气囊非对称性分布,以适应于本辅助装置在插入时倾斜插入的情况,由于插入主动脉后的输气管其设置气囊处距离主动脉内膜距离不同,因而,采用非对称性设计的工作气囊使气囊充盈后其上侧面可紧贴主动脉内膜,同时减小为提高工作气囊对主动脉孔的密封作用而使主动脉产生的形变,尽可能保证主动脉的正常生理形态,利于后期缝合及提高缝合效果。
[0030]
第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还可配置密封气囊,在将本装置插入主动脉的瞬间即可完成对主动脉孔的密封,然后进行工作气囊的充气,以尽可能避免血液流失。
[0031]
第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操作方式简单,但对主动脉孔的密封效果极好,更重要的是十分适用于血管钙化病患者,而且本吻合辅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完成主动脉与人造血管等缝合将本装置自主动脉内拔出时,由于工作气囊收瘪,因而主动脉内血迅速自主动脉孔处喷出,此时,虽然放任主动脉血管内血少量喷出,但可保证排出在插管、工作气囊充盈、缝合等过程中可能进入主动脉内的空气,完成此动作乃是主动脉吻合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点,而常规的采用血管阻断钳等夹持阻断缝合操作中完全不能实现这一功能,此动作大大降低了手术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实施例1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实施例1的吻合辅助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4]
图3是实施例1的吻合辅助装置与主动脉的位置关系剖视图;
[0035]
图4是实施例2的吻合辅助装置与主动脉的部分结构关系图;
[0036]
图5是实施例2中吻合辅助装置与主动脉沿主动脉径向剖视示意图;
[0037]
图6是实施例3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是实施例3中吻合辅助装置与主动脉沿主动脉轴向剖视示意图;
[0039]
图8是实施例5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0040]
图中标记:1、输气管,2、工作气囊,201、内侧面,202、外侧面,203、上侧面,204、出气孔,3、密封气囊,4、主动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0042]
实施例1
[004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包括输气管1和设置在一端并与其连通的工作气囊2,输气管1另一端设置为对接注射器的快接卡头,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气囊2通过注水器充盈。所述工作气囊2在其非工作状态收瘪并贴附于输气管1上,充盈状
态下的工作气囊2位于主动脉血管内并将主动脉血管从内部撑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工作状态为:工作气囊2充盈且其上侧面203紧贴主动脉内膜且工作气囊2的上侧面203与主动脉内膜交接处位于主动脉孔4的圆周外围,以在主动脉孔4的圆周处预留缝合位置;输气管1作为工作气囊2的输气通道并作为工作气囊2的拉伸件将其紧贴于主动脉内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利用简单的气囊结构即实现了对主动脉孔4的封堵,防止主动脉血喷出,同时工作气囊2的异形结构,为主动脉与其他血管的缝合预留位置,不影响手术缝合,与现有的利用血管阻断钳将主动脉进行半阻断或全阻断相比,无论采用半阻断或全阻断,利用血管阻断钳等改变血管正常生理形态的阻断方式都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特别是对于主动脉钙化患者,极易发生主动脉内膜的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输送从而形成血栓,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不改变血管正常生理形态,对血管损伤小,特别适用于主动脉钙化等适应症。同时现有的阻断缝合方式,势必使血管在缝合过程中血管不能处于其增长的生理形态,即血管在缝合过程中的形态与术后血管的形态相比不同,此因素极易引起缝合效果不佳而出现渗血、漏血现象;本装置则很好地避免了此问题,因为血管在缝合前后的形态近乎不变,始终保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形态。
[0044]
具体来讲,所述工作气囊2的结构在于,所述工作气囊2包括一体连接的外侧面202、内侧面201和用于连接外侧面202与内侧面201的上侧面203,所述外侧面202、内侧面201和上侧面203在本实用新型中代指具有厚度的工作气囊2囊体上不同的区域。所述工作气囊2充盈状态下,其内侧面201向外侧面202方向凹陷,上侧面203的内径大于主动脉孔4的直径,以使主动脉孔4的圆周处预留出作为缝合部;所述输气管1贯穿内侧面201并通过其上设置的出气孔204与工作气囊2腔体连通,所述输气管1为软质橡胶材质,所述工作气囊2的外侧面202、内侧面201、上侧面203及上侧面203与外侧面202和内侧面201交接段内均可设置弹性片,以保证工作气囊2在充盈后形成不同的稳定结构,弹性片的设置首先保证工作气囊2在被注射器充气时可快速恢复至特定结构,其二是弹性片的设置可略增大工作气囊2的强度,保证其支撑效果。
[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气囊2充盈状态下呈碗形结构,即所述上侧面203水平设置,所述输气管1垂直于上侧面203设置,且所述上侧面203以输气管1为中心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适应于年龄较大、主动脉直径较粗或打孔直径小的患者,即主动脉孔4相对于主动脉壁近似为同一平面,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工作气囊2即可实现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紧贴主动脉内膜。
[0046]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输气管1采用与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相互垂直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本辅助装置垂直于主动脉插入主动脉内,其具体的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0047]
1)、将本装置中工作气囊2自主动脉打孔处插入至主动脉内腔,输气管1的快卡接头端位于主动脉外;
[0048]
2)、利用注射器等充气装置通过输气管1将工作气囊2充盈;
[0049]
3)、向外拉动本装置,至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紧贴主动脉内膜,具体表现为主动脉打孔处不渗血,并将输气管1压放至主动脉一侧;
[0050]
4)、利用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在主动脉孔4处预留的血管即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
内侧部的血管与待缝合血管进行荷包缝合;
[0051]
5)、待主动脉孔4处输气管1的外围缝合完毕后,迅速对工作气囊2放气并将其拔出,同时收紧荷包,完成对主动脉的吻合缝合。
[0052]
结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吻合辅助装置在其使用过程中,在完成主动脉与人造血管等缝合将本装置自主动脉内拔出时,由于工作气囊2收瘪,因而主动脉内血迅速自主动脉孔4处喷出,此时,虽然放任主动脉血管内血少量喷出,但可保证排出在插管、工作气囊2充盈、缝合等过程中可能进入主动脉内的空气,完成此动作乃是主动脉吻合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点,而常规的采用血管阻断钳等夹持阻断缝合操作中完全不能实现这一功能,此动作可大大降低手术事故发生率。
[0053]
实施例2
[005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工作气囊2的上侧面203沿主动脉内膜弧形连接内侧面201与外侧面202。本实施例中的辅助装置即为实施例1的改进,工作气囊2设计为弧形结构,更贴合于主动脉内膜,保证工作气囊2的封堵效果,可应用于各年龄、体格患者,但更适用于以适应年龄较小、主动脉直径较细或打孔直径大的患者。
[0055]
实施例3
[0056]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工作气囊2充盈状态下非对称设置于输气管1上,即所述输气管1与内侧面201交接点偏离内侧面201中心,所述输气管1圆周上设置标识,所述标识位于工作气囊2偏向输气管1的一侧。输气管1与充盈后的工作气囊2非对称性分布,以适应于本辅助装置在插入时倾斜插入的情况,由于插入主动脉后的输气管1其设置气囊处距离主动脉内膜距离不同,因而,采用非对称性设计的工作气囊2使气囊充盈后其上侧面203可紧贴主动脉内膜,同时减小为提高工作气囊2对主动脉孔4的密封作用而使主动脉产生的形变,尽可能保证主动脉的正常生理形态,利于后期缝合及提高缝合效果。针对本实施例中工作气囊2结构的不同,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方式略有不同,首先来讲,本实施例中的辅助装置使用面更广,由于在对主动脉打孔的过程中,经打孔后的主动脉为防止血流喷出,医护人员会在打孔结束后迅速通过手部或利用无菌材质物体按压,防止喷血,此时若要将本装置插入主动脉内并减小血流量,可采用自主动脉一侧倾斜插入的方式,这样就导致工作气囊2上下部距离主动脉内膜的距离不同,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作气囊2对主动脉孔4的封堵效果,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异形气囊即可完美解决。输气管1上的标识可方便操作者判断在倾斜插入时,应该从主动脉上游还是下游进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57]
实施例4
[0058]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为进一步提高本装置对主动脉孔4的封堵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工作气囊2可采用实施例3中的异形工作气囊2,即工作气囊2充盈状态下非对称设置于输气管1上,即所述输气管1与内侧面201交接点偏离内侧面201中心,所述输气管1圆周上设置标识,所述标识位于工作气囊2偏向输气管1的一
侧。
[0059]
实施例5
[006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输气管1上还设置有密封气囊3,所述密封气囊3位于工作气囊2上方,所述密封气囊3充盈状态下呈倒锥形,且密封气囊3内腔与工作气囊2在输气管1上分别具有输气通路。密封气囊3的设置可使将本装置在插入主动脉的瞬间即可完成对主动脉孔4的密封,然后进行工作气囊2的充气,以尽可能避免血液流失。结合本实施例主动脉免阻断式吻合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其使用方式略有不同,其使用方法步骤在于:1)、通过注射器等充气装置将密封气囊3充气;
[0061]
2)、将本装置中工作气囊2自主动脉打孔处插入至主动脉内腔,并使密封气囊3封堵于主动脉孔4处,至主动脉孔4处不渗血,利用注射器将工作气囊2充盈;
[0062]
3)、向外拉动本装置,至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紧贴主动脉内膜,具体表现为主动脉打孔处不渗血,并将输气管1压放至主动脉一侧;
[0063]
4)、利用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在主动脉孔4处预留的血管即工作气囊2上侧面203内侧部的血管与待缝合血管进行荷包缝合;
[0064]
5)、待主动脉孔4处输气管1的外围缝合完毕后,迅速对工作气囊2放气并将其拔出,同时收紧荷包,完成对主动脉的吻合缝合。
[006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