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3419发布日期:2021-06-11 19:2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曼月乐宫内节育器。



背景技术:

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又称: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宫内节育器为t型塑料支架,包括两个横臂和一个纵臂。支架纵臂为载有总量52mg的左炔诺孕酮的白色筒状药物核心,内并含均匀涂布的硫酸钡的显影剂,外罩不透明膜,长度19mm,纵臂的一端上有一小环,另一端为两个横臂,小环上系有取出尾丝。将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放入宫腔后可缓慢而稳定地释放低剂量的左炔诺孕酮(20μg/d),在5年使用寿命中平均每天释放14μg,从而使子宫内膜局部药物浓度增高,且仅10%不到的左炔诺孕酮进入血循环,局部高浓度的左炔诺孕酮抑制了细胞增生以及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发挥局部孕激素作用,为饱受月经过多及痛经之苦的患者提供了切除子宫以外的治疗方法。同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子宫内膜息肉(emp)、异常子宫出血(aub)、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症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具有广泛的治疗价值。

然而,传统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在放置后常会出现脱落的并发症,脱落率高达16%-37%,基本发生在放置一年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曼月乐宫内节育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脱落率高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包括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以及设在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上端的两个横臂,还包括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设在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底端的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尾丝,所述第二支撑臂内侧与第一尾丝相对应的位置处连接有第二尾丝,所述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相系,形成线结,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通过同时拉动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可相向向内弯折。

上述结构中,通过推环器将本实用新型完全推进宫腔内,两个横臂以及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张开进行固定,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的末端位于宫口外部。通过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可相向向内弯折能够便于推环器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宫腔内,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在使用者需要取出本实用新型时,将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向外拉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外端与宫腔内壁配合,实现了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相向向内弯折,从而能够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防止其从宫腔内脱出的同时,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取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通过设置现结能够提高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的稳定性,便于使用者需要取出时进行夹持,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底端位于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之间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底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定位柱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连通弧形槽的第一过线通道以及第二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过线通道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线通道用于第一尾丝穿过,第二过线通道用与第二尾丝穿过,所述线结位于弧形槽下方。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定位柱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且能够便于在使用者需要取出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取环器将定位柱抵住后,拉动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使得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快速向内弯折,从而能够提高取出本实用新型的效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通过将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穿过定位柱设置能够便于第一尾丝、第二尾丝拉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向内弯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配合形成的截面呈椭圆形,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呈张开的状态下,其短轴的长度大于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的直径;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向内弯折,下端呈闭合的状态下,其短轴的长度小于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的直径。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提高本实用新型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将本实用新型取出的便捷性,且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推进宫腔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臂端部与第二支撑臂端部的内侧均呈半球状,并与其外侧倒圆弧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护宫腔内壁不会被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摩擦受损,且能够便于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与宫腔内壁配合进行弯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内侧均设有凸耳,所述凸耳用于固定第一尾丝、第二尾丝的一端。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尾丝、第二尾丝与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第一尾丝、第二尾丝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耳位于靠近球状端部的一侧。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进行弯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与定位柱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与宫腔内壁相贴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与定位柱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与宫腔内壁相贴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均呈椭圆球状。

上述结构中,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两个横臂相对应,第一支撑部相对第一连接部可向内弯折,第一接触部相对第一支撑部可向内弯折,第二支撑部相对第二连接部可向内弯折,第二接触部相对第二支撑部可向内弯折,从而能够便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推环器塞入宫腔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通过拉动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使得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朝向定位柱弯折呈竖直状,从而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稳定安装的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将本实用新型取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尾丝与第二尾丝的一端固定于相应的连接孔上。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尾丝与第一支撑臂、第二尾丝与第二支撑臂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第一尾丝、第二尾丝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2-横臂;3-防脱机构;31-第一支撑臂;32-第二支撑臂;4-第一尾丝;5-第二尾丝;41-线结;6-定位柱;61-弧形槽;62-第一过线通道;63-第二过线通道;7-凸耳;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一支撑部;313-第一接触部;321-第二连接部;322-第二支撑部;323-第二接触部;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包括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1以及设在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1上端的两个横臂2,还包括防脱机构3,所述防脱机构3包括设在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1底端的第一支撑臂31以及第二支撑臂32,所述第一支撑臂31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尾丝4,所述第二支撑臂32内侧与第一尾丝4相对应的位置处连接有第二尾丝5,所述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相系,形成线结41,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通过同时拉动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可相向向内弯折。

上述结构中,通过推环器将本实用新型完全推进宫腔内,两个横臂2以及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张开进行固定,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的末端位于宫口外部。通过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可相向向内弯折能够便于推环器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宫腔内,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在使用者需要取出本实用新型时,将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向外拉动,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的外端与宫腔内壁配合,实现了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相向向内弯折,从而能够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防止其从宫腔内脱出的同时,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取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通过设置现结能够提高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的稳定性,便于使用者需要取出时进行夹持,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1底端位于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之间设有定位柱6,所述定位柱6底端设有弧形槽61,所述定位柱6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连通弧形槽61的第一过线通道62以及第二过线通道63,所述第一过线通道62与第二过线通道63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线通道62用于第一尾丝4穿过,第二过线通道63用与第二尾丝5穿过,所述线结41位于弧形槽61下方。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定位柱6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且能够便于在使用者需要取出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取环器将定位柱6抵住后,拉动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使得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快速向内弯折,从而能够提高取出本实用新型的效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通过将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穿过定位柱6设置能够便于第一尾丝4、第二尾丝5拉动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向内弯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配合形成的截面呈椭圆形,在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呈张开的状态下,其短轴的长度大于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1的直径;在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向内弯折,下端呈闭合的状态下,其短轴的长度小于左炔诺孕酮储存缓释装置1的直径。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提高本实用新型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将本实用新型取出的便捷性,且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推进宫腔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31端部与第二支撑臂32端部的内侧均呈半球状,并与其外侧倒圆弧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护宫腔内壁不会被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摩擦受损,且能够便于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与宫腔内壁配合进行弯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的内侧均设有凸耳7,所述凸耳7用于固定第一尾丝4、第二尾丝5的一端。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尾丝4、第二尾丝5与第一支撑臂31、第二支撑臂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第一尾丝4、第二尾丝5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耳7位于靠近球状端部的一侧。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进行弯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31包括与定位柱6相连的第一连接部311、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部312以及与宫腔内壁相贴的第一接触部313,所述第二支撑臂32包括与定位柱6相连的第二连接部321、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部322以及与宫腔内壁相贴的第二接触部323,所述第一接触部313与第二接触部323均呈椭圆球状。

上述结构中,第一支撑臂31、第二支撑臂32与两个横臂2相对应,第一支撑部312相对第一连接部311可向内弯折,第一接触部313相对第一支撑部312可向内弯折,第二支撑部322相对第二连接部321可向内弯折,第二接触部323相对第二支撑部322可向内弯折,从而能够便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推环器塞入宫腔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通过拉动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使得第一支撑臂31第二支撑臂32朝向定位柱6弯折呈竖直状,从而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稳定安装的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将本实用新型取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313与第二接触部323均开设有连接孔8,所述第一尾丝4与第二尾丝5的一端固定于相应的连接孔8上。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尾丝4与第一支撑臂31、第二尾丝5与第二支撑臂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第一尾丝4、第二尾丝5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