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内科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9503发布日期:2021-06-01 23:2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内科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内科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指口内的空腔,是由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口腔内有牙齿、舌、唾腺等器官,同时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它研究的是人们最常见、最多发的、在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包括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病、牙根尖周病、牙周组织病和口腔粘膜病。

当医生在对口腔科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把患者的舌头给挡住,因为当医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不自主的移动舌头,进一步的就会影响医生的治疗,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够对患者的舌体进行按压,便于医护人员对其口腔进行观察,又能够托起患者的上牙齿和下牙齿,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治疗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内科检查装置,旨在使其能够对患者的舌体进行按压,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和治疗。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口腔内科检查装置,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压制板,且连接块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腔的前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腔中螺旋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方设置有上齿槽,所述上齿槽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转动腔,转动腔内自由转动设置有固定于螺杆顶端面上的转动块;所述控制槽内腔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圆槽,且连接块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延伸至圆槽内的矩形通孔,所述圆槽内通过弹簧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沿矩形通孔左右滑动的凸起,所述控制槽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与圆槽同轴的插孔;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电子电池,且压制板顶端面的后侧安装有与电子电池电性相连的微型灯,所述连接块的底端面上开设有与上齿槽相对应的下齿槽,所述上齿槽和下齿槽内均铺设有软体垫。

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底端沿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套筒与控制槽内腔的底端面相抵。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块的直径大于转动腔低端口的直径,且螺杆的直径小于转动腔低端口的直径,从而能够在螺旋螺杆的过程中使螺杆顶端的转动块在转动腔内自由转动,进而便于通过螺旋螺杆调节上齿槽的高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槽和插孔左右同轴,且圆槽位于转轴的后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插杆的端部插接在插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杆的端部插接在插孔内时,所述插杆的侧壁与套筒的底端侧壁相抵,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套筒进行限制,防止其沿转轴进行转动。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连接块、压制板、转轴、套筒、螺杆、转动腔、转动块、上齿槽、下齿槽、电子电池和微型灯的设计,既能够对患者的舌体进行按压,并且通过微型灯的作用便于医护人员对其口腔进行观察,又能够托起患者的上牙齿和下牙齿,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治疗,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连接块;2-压制板;3-控制槽;4-转轴;5-套筒;6-螺杆;7-上齿槽;8-转动腔;9-转动块;10-圆槽;11-矩形通孔;12-弹簧;13-插杆;14-凸起;15-插孔;16-电子电池;17-微型灯;18-下齿槽;19-软体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口腔内科检查装置,参照图1-5:包括连接块1,连接块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压制板2,且连接块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有控制槽3,控制槽3内腔的前端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有套筒5,套筒5的内腔中螺旋连接有螺杆6;螺杆6的上方设置有上齿槽7,上齿槽7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转动腔8,转动腔8内自由转动设置有固定于螺杆6顶端面上的转动块9;控制槽3内腔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圆槽10,且连接块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延伸至圆槽10内的矩形通孔11,圆槽10内通过弹簧12连接有插杆13,插杆13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沿矩形通孔11左右滑动的凸起14,控制槽3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与圆槽10同轴的插孔15;连接块1上安装有电子电池16,且压制板2顶端面的后侧安装有与电子电池16电性相连的微型灯17,连接块1的底端面上开设有与上齿槽7相对应的下齿槽18,上齿槽7和下齿槽18内均铺设有软体垫19。

其中,套筒5底端沿转轴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套筒5与控制槽3内腔的底端面相抵;转动块9的直径大于转动腔8低端口的直径,且螺杆6的直径小于转动腔8低端口的直径;圆槽10和插孔15左右同轴,且圆槽10位于转轴4的后侧;弹簧12处于自然状态时,插杆13的端部插接在插孔15内;插杆13的端部插接在插孔15内时,插杆13的侧壁与套筒5的底端侧壁相抵。

使用前,依据医疗卫生标准对本装置进行医疗消毒,使用时,首先使套筒5沿转轴4进行转动直至套筒5处于竖直状态,接着使被压缩的弹簧12恢复至自然状态,并使插杆13的端部插接在插孔15内,此时,插杆13的侧壁与套筒5的底端侧壁相抵,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套筒5进行限制,防止其沿转轴4进行转动,然后使患者将其牙齿咬合在上齿槽7和下齿槽18内,并使压制板2抵在患者的舌头上对舌头进行压制,接着通过螺旋螺杆6对上齿槽7的高度进行调节,在螺旋螺杆6的过程中,螺杆6顶端的转动块9在转动腔8内自由转动,最后通过电子电池16对微型灯17进行供电,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口腔内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口腔内部进行检查和治疗。

使用后,若需要对本装置进行循环利用,则先对压制板2、上齿槽7、才齿槽和连接块1进行清理消毒,然后通过推动凸起14使弹簧12处于最大形变状态,此时插杆13的端部位于圆槽10内,能够使套筒5沿转轴4转动,直至套筒5的侧壁抵在控制内腔的底端面上,从而能够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收纳(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口腔内科检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具有极佳的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