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的包覆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1922发布日期:2021-05-07 19:4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的包覆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的包覆件。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临床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因自身原因如尿道括约肌松弛,或尿管型号不合适等多种原因经常存在留置尿管漏尿的问题。这不仅使我们的导尿术达不到预设的目的,还增加了患者尿道感染、失禁性皮炎等护理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不舒适的感觉,也给我们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附加工作量。但经查阅大量文献,并未发现能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的包覆件。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的包覆件,包括上护片、下护片,上护片与下护片的第一侧边相对接,上护片和下护片相对于连接的第一侧边对称设置;

上护片和下护片相接区域的中间位置设置尿管开口;

尿管开口的周向设置圆形第一黏贴条;

上护片和下护片的内部均设置尿显条,尿显条设置在靠近相接区域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装置,用于包裹男性外生殖器,使用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包裹,实现对尿道口流出的尿液和分泌物的吸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尿管通过穿过尿管开口实现固定,方便留置尿管和固定尿管。上护片和下护片内设置尿显条,尿显条遇到尿液,可以通过颜色进行显示。方便观察辅助装置是否需要更换,有利于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男性外生殖器大小粗细不同通过黏贴条调节松紧度。此发明不仅考虑到如何将辅料固定在尿管上,防止滑脱或脱落。同时还考虑到监测有无漏尿问题,特意增加了尿显功能。当留置导尿患者有尿液外漏至辅料上时,护士只需观察尿显条有无变色,即可判别有无漏尿,通过尿显变色范围可判断漏尿的多少,是否需要更换辅料,无需用手触摸或解开辅料等操作,这既干净卫生,又能保护自己有效防止职业暴露。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的包覆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的包覆件的结构图;

其中,1、上护片,2、下护片,3、尿管开口,4、尿显条,5、第一黏贴条,6、第二黏贴条,7、第三黏贴条,8、第一侧边,9、第二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覆男性外生殖器的包覆件,这种包覆件可以用于对留置尿管的固定,和漏尿和分泌物的吸收,保持清洁。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护片1和下护片2的第一侧边8相接,并对称,使用时,可以将上护片1和下护片2对合,包住生殖器,然后固定上保护片1和下保护片2,实现包覆件的固定,在包覆的过程中,将导尿管穿过尿管开口3,将第一黏贴条5表面的易揭纸撕掉,然后从外侧轻轻一按,就可以粘住位于尿管开口3附近的导尿管,实现尿管的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漏尿的情况,可以及时的通过外部观察到,尿显条4会显示出颜色的变化,提醒更换包覆件。

第一侧边8为上护片和下护片相接的侧边,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可以一体成型或对接形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护片和下护片分别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膜、芯层、内膜。外膜为防水材料,芯层为吸水棉,内膜为柔棉面,内膜的材质较为柔软,使皮肤接触具有一定的舒适感。

上护片1或下护片2的结构依次包括外膜、芯层、内膜,内膜是吸附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吸附作用,提高清洁度和舒适感。上护片和下护片作为包覆件的主要结构,是包覆生殖器的主要部分。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护片和下护片分别为方形和梯形组合的形状,梯形部分位于靠近相接的区域,梯形部分的短边相接。

如图1所示,梯形部分的短边即为第一侧边8。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尿显条位于上护片和下护片的梯形部分中,位于芯层和内膜之间或外膜和芯层之间。

上护片1和下护片2为方形和梯形组合的形状,梯形部分对应的是尿管开口3附近的位置,上护片1和下护片2对合后,形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如果有漏尿的情况,尿液会流至梯形部分,遇到尿显条后,尿显条会显示出颜色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漏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尿显条可以位于芯层和内膜之间或外膜和芯层之间,只要能够方便观察尿显条的颜色变化即可。上护片和下护片的材质和厚度是可变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护片的梯形部分和方形部分的一个第二侧边9设置第二黏贴条,另一个第二侧边9与上护片一体连接,梯形部分的第二侧边9为与腰对应的侧边,方形部分的第二侧边9为与第一侧边垂直的侧边,上护片和下护片对合的第一侧边之间的部分位置断开,断开部分位于尿管开口与第二侧边之间,第二侧边为设置第二黏贴条的侧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护片的梯形部分和方形部分的两个第二侧边9分别设置第二黏贴条,梯形部分的第二侧边9为与腰对应的侧边,方形部分的第二侧边9为与第一侧边垂直的侧边,上护片和下护片对合的第一侧边之间的部分位置断开,断开部分位于尿管开口与第二侧边之间,第二侧边为其中一个设置第二黏贴条的侧边。

上护片1和下护片2的固定,可以通过第二黏贴条6进行。当上护片1和下护片2对合后,由于下护片2的第二黏贴条6位于侧边。

一种情况,如图1所示,在一个第二侧边9设置第二黏贴条,另一个第二侧边9与上护片一体连接。包覆时,将生殖器从设置黏贴条的一侧放入上护片和下护片之间,然后撕掉易揭纸后,可以直接与上护片1进行粘合,实现了固定,此时另一个第二侧边与上护片一体连接,也就是说是不开口的,设置黏贴条的第二侧边一端是开口的,方便进行固定。

上护片和下护片对合的第一侧边之间的部分位置断开(即靠近第二黏贴条的一侧),方便将尿管从断开位置放入尿管开口内,然后对尿管进行固定,因为尿管是固定在生殖器上的,所以通过断开位置,可以更加的方便对尿管进行固定。

第二种情况是,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侧边9均设置第二黏贴条,上护片和下护片对合的第一侧边之间的部分位置断开,断开位置为上护片和下护片对合位置的一侧(另一侧封闭),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尿管的放入。这样固定时,从两个第二侧边9的两端中的任何一端进行放入生殖器即可。然后利用黏贴条进行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护片和下护片相接的第一侧边对应的区域设置第三黏贴条,第三黏贴条的一端与第一侧边对应的区域相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如图1或图2所示,上护片1和下护片2相接的第一侧边8对应的区域设置第三黏贴条7,第三黏贴条7的一端与第一侧边8对应的区域相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三黏贴条7可以进一步实现导尿管的固定,第三黏贴条7的易揭纸撕掉后,可以缠绕导尿管,实现导尿管的进一步固定,可以方便患者床上活动、翻身、下床走动时,避免包覆件固定不稳定,发生脱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沿着梯形部分的底边至顶边,依次设置若干尿显条。

尿显条4设置在芯层和内膜之间或外膜和芯层之间,沿着梯形部分的底边至顶边,依次设置若干尿显条4。尿显条4可以为尿显胶涂覆形成。尿显条4沿着梯形部分的底边至顶边分布,所述底边为梯形的下底边,所述顶边为梯形的上底边,一般梯形的上底边(顶边)的长度小于下底边的长度为短边。若干尿显条4沿着底边至顶边依次设置。可以实现观察漏尿多少。因为漏尿一般从梯形部分的底边流至顶边,所以如果漏尿越多,位于靠近顶边的尿显条4会显示颜色的变化,会得到漏尿量较大的信息,可以通过漏尿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更换包覆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护片1、下护片2大小可以进行设置和改变。尿管开口3的大小可以根据导尿管型号的大小进行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