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9592发布日期:2021-06-04 16:55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三腔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尿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腔导尿管。


背景技术:

2.由于手术或病情需要,常需经患者的尿道下一气囊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但导尿管对患者刺激大,现有技术中的导尿管的结构包括导尿管体,导尿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导尿管体的另一端为出尿口,导尿管体的出尿口一端连接有与充气管路连通的气囊充气导管,气囊用于内固定,该导尿管插入时会特别疼痛,导致病人异常紧张,引起肌肉收缩,导致导尿管插入困难,同时市面上的导尿管常留有部分尿液无法导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三腔导尿管。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三腔导尿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分布设有导尿通道、注水通道和偏水囊通道,所述导尿通道的管壁两侧设有引尿口,所述注水通道连通所述注水囊,所述偏水囊通道连通所述偏水囊,所述偏水囊设置在所述注水囊的下方位于所述引尿口的一侧。
6.优选地,所述偏水囊小于所述注水囊。
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尿口位于远离所述导尿通道的顶部的侧壁上,所述引尿口分为主引尿口和次引尿口,所述次引尿口位于所述注水囊一侧的下方。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引尿口大于所述次引尿口。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上还设有注入管道。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微孔层,所述微孔层与所述注入管道连接。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微孔层的表面设有微孔用于所述注入管道注入的液体渗出。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上还设有热敏电阻。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内部穿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相连,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液晶显示器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导尿通道、注水通道、偏水囊通道分别独立设置,不会干扰注入的效果;
16.主引尿口与次引尿口位于导尿管端部的两侧,避免了病患的疼痛感;
17.主引尿口引出大部分尿液,次引尿口针对剩余尿液进行引出;
18.增加偏水囊通道和并在偏水囊通道一侧开设有次引尿口,导尿管沿偏水囊通道一侧下沉后通过次引尿口将剩余尿液引出;
19.热敏电阻可以检测体温,将体温数据通过导线传输至液晶显示屏显示;
20.微孔层位于导尿管与尿道接触部,可以增加局麻药注入或者润滑液注入,便于使
用时减少病患的痛苦;
21.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导尿管漂浮在上面,只能到导一部分尿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管体;2、导尿通道;3、注水通道;4、偏水囊通道;5、主引尿口;
25.6、次引尿口;7、注水囊;8、偏水囊;9、注入管道;10、微孔层;11、微孔;
26.12、热敏电阻;13、导线;14、液晶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所示三腔导尿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分布设有导尿通道2、注水通道3和偏水囊通道4,导尿通道2的管壁两侧设有引尿口,注水通道3连通注水囊7,偏水囊通道4连通偏水囊8,偏水囊8设置在注水囊7的下方位于所述引尿口的一侧。
30.实施例2
31.如图1所示三腔导尿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分布设有导尿通道2、注水通道3和偏水囊通道4,导尿通道2的管壁两侧设有引尿口,注水通道3连通注水囊7,偏水囊通道4连通偏水囊8,偏水囊8设置在注水囊7的下方位于所述引尿口的一侧,偏水囊8小于注水囊7。
32.所述引尿口位于远离导尿通道2的顶部的侧壁上,所述引尿口分为主引尿口5和次引尿口6,次引尿口6位于注水囊7一侧的下方;主引尿口5大于次引尿口6。
33.增加偏水囊8通道和并在偏水囊通道4一侧开设有次引尿口6,导尿管沿偏水囊通道一侧下沉后通过次引尿口6将剩余尿液引出。
34.实施例3
35.如图1所示三腔导尿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分布设有导尿通道2、注水通道3和偏水囊通道4,导尿通道2的管壁两侧设有引尿口,注水通道3连通注水囊7,偏水囊通道4连通偏水囊8,偏水囊8设置在注水囊7的下方位于所述引尿口的一侧,偏水囊8小于注水囊7。
36.所述引尿口位于远离导尿通道2的顶部的侧壁上,所述引尿口分为主引尿口5和次引尿口6,次引尿口6位于注水囊7一侧的下方;主引尿口5大于次引尿口7。增加偏水囊8通道和并在偏水囊通道4一侧开设有次引尿口6,导尿管沿偏水囊通道一侧下沉后通过次引尿口6将剩余尿液引出。
37.管体1上还设有注入管道9,管体1的管壁上设有微孔层10,微孔层10与注入管道9连接;微孔层10的表面设有微孔11用于注入管道9注入的液体渗出。微孔层10位于导尿管与尿道接触部,可以通过注入管道9增加局麻药注入或者润滑液注入,使用时减少病患的痛苦。
38.实施例4
39.如图1所示三腔导尿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分布设有导尿通道2、注水通道3和偏
水囊通道4,导尿通道2的管壁两侧设有引尿口,注水通道3连通注水囊7,偏水囊通道4连通偏水囊8,偏水囊8设置在注水囊7的下方位于所述引尿口的一侧,偏水囊8小于注水囊7。
40.所述引尿口位于远离导尿通道2的顶部的侧壁上,所述引尿口分为主引尿口5和次引尿口6,次引尿口6位于注水囊7一侧的下方;主引尿口5大于次引尿口7。增加偏水囊8通道和并在偏水囊通道4一侧开设有次引尿口6,导尿管沿偏水囊通道一侧下沉后通过次引尿口6将剩余尿液引出。
41.管体1上还设有注入管道9,管体1的管壁上设有微孔层10,微孔层10与注入管道9连接;微孔层10的表面设有微孔11用于注入管道9注入的液体渗出。微孔层10位于导尿管与尿道接触部,可以通过注入管道9增加局麻药注入或者润滑液注入,使用时减少病患的痛苦。
42.管体1上还设有热敏电阻12,管体1内部穿设有导线13,导线13的一端与热敏电阻12相连,导线13的另一端与液晶显示器14相连接。
43.工作时,打开包装袋,撕开无菌密封袋;在确保无菌条件下,将管体1对准已消毒后的尿道口,边向纵深缓慢插入导尿管,当导尿管到达膀胱后,从注水通道3注入水使注水囊8膨胀,起到固定作用,导尿管固定后通过主引尿口5进行主要的引尿排尿,然后从偏水囊通道4注入水,使偏水囊8膨胀,导尿管向偏水囊8的一侧下沉,次引尿口7将剩余尿液导干净;使用时,将局麻药通过注入管道9注入至微孔层10,减少导尿管与尿道接触部位的不适感;插入时也可以将润滑液通过注入管道9注入至微孔层10,减少导尿管插入后与尿道接触部位的不适感;通过热敏电阻12检测体温通过导线传输数据至液晶显示器14显示。
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