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手术头枕

文档序号:25808052发布日期:2021-07-09 13:1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手术头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手术头枕。


背景技术:

2.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
3.介入科中经常用到dsa,dsa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技术,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在使用dsa机对病人血管进行定位测量时需要用到头枕,但是现有的头枕不能根据病人的头部尺寸进行有效地固定,在实际操作中因大多数神经介入手术采用局麻或静脉麻醉,由于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程度不同,在造影剂刺激下或舌后坠打鼾以及其它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患者头颅会有所活动,这样在dsa 成像时图像模糊失真,不利诊断;且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止手术出现意外,现有的通常通过护士实时对患者进行体温等数值的测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具有监测功能的手术头枕。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手术头枕,包括头枕座、设于头枕座上的脑部固定槽以及分别设于脑部固定槽两侧的侧托,所述侧托通过滑动结构连接于头枕座上,两侧侧托相互靠近以固定患者脑部,所述头枕座上还设有麻醉深度监测部件、脑氧监测部件、体温监测部件以及与上述各部件电性连接的显示屏。
6.本实用新型通过脑部固定槽支撑患者头部,通过两侧侧托对患者头部两侧固定,患者头部很难侧歪、抬起和晃动,侧托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头部尺寸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头部大小的患者,具有固定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成像清晰的优点,保证手术时的精准度;麻醉深度监测部件时时刻刻对患者的麻醉深度做有效的监测,麻醉深度检测旨在保护患者获得适宜的临床麻醉效果,既要避免因为麻醉效果不足导致的术中之效,又要防止因麻醉药剂过量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脑氧监测部件实时对患者脑部的氧合状态进行监测,脑细胞对氧非常敏感,极短时间的脑部缺氧就足以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对脑部的氧合状态进行监测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时的安全性;体温监测部件实时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保证患者手术时体温处于正常值,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显示屏可将麻
醉深度监测部件、脑氧监测部件及体温监测部件测得的数值视觉展示,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保证医护人员能够随时查看患者的状况,提高手术时的安全性,避免医疗事故。
7.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头枕座两侧的固定座和可沿固定座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朝向头枕座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侧托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固定座和滑动座之间通过锁止结构固定;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滑动座在固定座上来回滑动以调整两个侧托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对不同脑部大小的患者的夹持,当两侧侧托对患者脑部夹持后,医护人员可通过锁止结构固定侧托的位置,防止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脑部发生晃动,保证固定的强度;通过将侧托安装于安装板上实现固定,便于后续对侧托的更换,有助于减小患者之间的相互感染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8.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座下方设有防脱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供防脱部来回滑动的防脱槽;防脱部和防脱槽相配合以防止滑动座在固定座上来回滑动时从固定座上脱离,是的滑动座在固定座上来回运动时的稳定性提高,滑动方向得到保障。
9.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座上方设有按压部,所述滑动座内右上至下贯穿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按压部和防脱部,所述控制槽内设置有“l”形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竖杆和横杆,所述竖杆和横杆的连接处通过通过转轴与控制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槽底部延固定座长度方向设有齿槽,所述横杆的自由端设有与齿槽相抵以限制滑动座滑动的锁止齿,所述竖杆与控制槽侧壁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驱使竖杆顶端从按压部侧壁伸出,横杆自由端向下动作;医护人员可通过按压竖杆顶端控制锁止齿脱离齿槽,从而接触滑动座和固定座的固定状态,在此状态下,滑动座可相对固定座滑动,当医护人员松开竖杆顶端时,横杆便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下动作使锁止齿插入至齿槽内,实现滑动座的固定,且可实现滑动座在固定座上的无极调节,滑动座可固定于固定座上的任意位置,便于医护人员的使用。
10.作为优选的,所述体温监测部件包括转动设于头枕座上的转杆,所述转杆端部通过伸缩管安装有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伸缩管用于调节红外测温传感器的高度;当患者脑部嵌入至脑部固定槽内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转动转杆使红外测温传感器转动至患者额部中部上方,该位置处测得的温度更加靠近人体的真实温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且医护人员可通过拉伸伸缩管以调节红外测温传感器的高度,针对不同患者时自由调节,保证测得的体温数值精准,误差小。
11.作为优选的,所述脑氧监测部件包括脑氧控制器、用于连接脑氧控制器和显示屏的脑氧检测线以及通过导线与脑氧控制器相连的两个脑氧监测贴片,所述头枕座侧壁上开始有供脑氧监测部件放置的第一储纳槽;两个脑氧监测贴片可对患者的脑氧进行实时监测,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显示屏查看脑部血氧饱和度,并与麻醉前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提供快速、简便、易操作、非侵入式的即时监测;第一储纳槽可在不使用脑氧监测部件时对其进行储纳,防止头枕使用时线路随时放置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12.作为优选的,所述麻醉深度监测部件包括麻醉控制器、用于连接麻醉控制器和显示屏的麻醉检测线以及通过传感导线与麻醉控制器相连的三个电极片,所述头枕座侧壁上开始有供麻醉深度监测部件放置的第二储纳槽;麻醉深度监测部件可通过三个电极片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一旦麻醉计量错误或是手术时间没能控制好,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手术痛苦,一旦麻醉失效,患者因疼痛出现抽动将严重影响手术进程造成医疗事故,麻醉深度监
测部件是实现麻醉深度客观监测方法的可靠途径;第二储纳槽可在不使用麻醉深度监测部件时对其进行储纳,防止头枕使用时线路随时放置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13.作为优选的,所述三个电极片分别为额部电极片、颞部电极片及耳后乳突电极片。
14.作为优选的,所述侧托选用记忆海绵制成;你当侧托抵触于患者脑部两侧时,记忆海绵材质可发生形变以贴合患者脑部,给人一种无重力感与无压力感,没有突出受力点,避免肢体麻木、疲劳、酸痛,提高患者手术时被固定部位的舒适度,减小其不适感,降低对手术的恐惧感。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将麻醉深度监测部件、脑氧监测部件及体温监测部件测得的数值视觉展示,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保证医护人员能够随时查看患者的状况,提高手术时的安全性,避免医疗事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座和固定座的剖视图一;
20.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座和固定座的剖视图二;
21.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22.图中,1、头枕座;2、脑部固定槽;3、侧托;4、显示屏;5、固定座;6、滑动座;7、连接杆;8、安装板;9、防脱部;10、防脱槽;11、按压部;12、控制槽;13、控制部;14、竖杆;15、横杆;16、转轴;17、齿槽;18、锁止齿;19、弹性件;20、转杆;21、伸缩管;22、红外测温传感器;23、脑氧控制器;24、脑氧检测线;25、脑氧监测贴片;26、第一储纳槽;27、麻醉控制器;28、麻醉检测线;29、电极片;291、额部电极片;292、颞部电极片;293、耳后乳突电极片;30、第二储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4.如图1

6所示,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手术头枕,包括头枕座1、设于头枕座 1上的脑部固定槽2以及分别设于脑部固定槽2两侧的侧托3,侧托3通过滑动结构连接于头枕座1上,两侧侧托3相互靠近以固定患者脑部,于本实施例中,侧托3选用记忆海绵制成,头枕座1上还设有麻醉深度监测部件、脑氧监测部件、体温监测部件以及与上述各部件电性连接的显示屏4,于本实施例中,显示屏4选用独立的显示器,医护人员可将其放置于任意位置以便于观察患者状况。
25.具体的,滑动结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头枕座1两侧的固定座5和可沿固定座5 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的滑动座6,滑动座6朝向头枕座1一侧通过连接杆7连接有安装板8,侧托3固定安装于安装板8上,固定座5和滑动座6之间通过锁止结构固定,滑动座6下方设有防脱部9,固定座5上开设有供防脱部9来回滑动的防脱槽10,滑动座6上方设有按压部11,滑动座6内右上至下贯穿开设有控制槽12,控制槽12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按压部11和防脱部9,控制槽12
内设置有“l”形控制部13,控制部13包括竖杆14和横杆15,竖杆14和横杆15的连接处通过通过转轴16与控制槽12内壁转动连接,防脱槽10底部延固定座5长度方向设有齿槽17,横杆15的自由端设有与齿槽17相抵以限制滑动座6滑动的锁止齿18,竖杆14与控制槽12侧壁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19连接,弹性件19驱使竖杆14顶端从按压部11侧壁伸出,横杆15自由端向下动作。
26.于本实施例中,体温监测部件包括转动设于头枕座1上的转杆20,转杆20 端部通过伸缩管21安装有红外测温传感器22,伸缩管21用于调节红外测温传感器22的高度,红外测温传感器22通过无线的方式远程与显示屏4连接,以便将测得的患者体温通过显示屏4显示。
27.于本实施例中,脑氧监测部件包括脑氧控制器23、用于连接脑氧控制器23 和显示屏4的脑氧检测线24以及通过导线与脑氧控制器23相连的两个脑氧监测贴片25,头枕座1侧壁上开始有供脑氧监测部件放置的第一储纳槽26,使用时,将两个脑氧监测贴片贴于患者两侧前额上,透过贴片上的光源点发出两种不同波长的近红外线,部分红外线会穿过头皮、头骨、脑膜及脑组织,部分的近红外线则因光线折射及散射特性,以圆弧形散射回额头,而贴片上距离光源点3和4公分处各有一接收点,用于接收散射回贴片的近红外线光线,然后通过计算两种不同波长的近红外线种波长被吸收的分率就可以得出含氧血红素及缺氧血红素之间的比例,即短时间内测得左右两侧大脑皮层的区域脑部血氧饱和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以供医护人员进行参考。
28.于本实施例中,麻醉深度监测部件包括麻醉控制器27、用于连接麻醉控制器27和显示屏4的麻醉检测线28以及通过传感导线与麻醉控制器27相连的三个电极片29,头枕座1侧壁上开始有供麻醉深度监测部件放置的第二储纳槽30,三个电极片29分别为额部电极片291、颞部电极片292及耳后乳突电极片293,通过额部电极片291、颞部电极片292及耳后乳突电极片293实时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此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必要时,可增设服务器对数值进行处理后再在显示屏上显示
2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