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3004发布日期:2021-05-11 14:5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消毒瓶,特别是一种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



背景技术:

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按照腹透操作规范要求,至少每6个月更换一次腹透外接短管,以保证腹透治疗的安全性,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腹透短管的更换操作由正规医疗机构的腹透专职护士执行。在各大医疗机构的腹透中心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在进行更换腹透外接短管操作时,用于浸泡腹透管钛接头端的容器均采用广口无菌容器。因为移除外接短管的腹透管路无夹闭管壁开关的部件,所以在浸泡过程中,需借助血管钳夹闭腹透管路。在血管钳夹闭管路的同时,为避免血管钳端的齿形咬合面破坏腹透管路的管壁,必须使用纱布包裹血管壁钳端,起到保护腹透管壁的作用。腹透短管更换的操作环节中,钛接头端消毒浸泡时间为半小时。目前,临床上更换腹透短管过程中,由于浸泡瓶无法起到固定短管的作用,同时也不具备密闭性,在浸泡消毒钛接头过程中,需要患者本人或陪伴者全程持握住器皿,较大程度限制了患者的活动性,并且需要患者及陪伴者全程关注浸泡装置的稳定性,降低了患者及陪伴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其次在腹透管钛接头端浸泡过程中,由于腹透管、血管钳的自身应力以及病人或医护人员外力原因容易导致消毒浸泡中的腹透管从浸泡器皿中脱出及引起消毒液的洒漏,造成短管的二次污染或无效消毒,以致于重新更换消毒浸泡装置及重复浸泡操作,从而增加了意外医源性污染的风险,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腹透质量,甚至是发生较为严重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解决更换腹透短管操作环节中,钛接头端消毒浸泡时消毒液易洒漏、腹透管易脱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包括瓶盖和瓶体,所述瓶盖设有至少一个活动翻折部以及与所述活动翻折部对应的开口,所述活动翻折部的第一侧铰接于所述开口的一边沿,在所述活动翻折部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的上方设有夹闭部;所述活动翻折部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翻折部与所述开口为过盈配合,所述缺口部形成供所述腹透管伸入所述瓶体的孔并与所述腹透管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夹闭部对所述腹透管产生压力夹闭所述腹透管。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部的周边和/或所述夹闭部的周边设有硅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翻折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包括第一活动翻折部和第二活动翻折部,所述第一活动翻折部设有第一缺口部和第一夹闭部,所述第二活动翻折部设有第二缺口部和第二夹闭部;所述第一活动翻折部和所述第二活动翻折部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拼合成供所述腹透管钛接头端伸入所述瓶体的孔并与所述腹透管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夹闭部和所述第二夹闭部对所述腹透管产生压力夹闭所述腹透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为半圆状。

进一步地,所述瓶盖与瓶体为螺纹或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活动翻折部的动作,在夹闭腹透管的同时能密闭消毒浸泡瓶,即使在腹透管在收到扰动时也不易从消毒浸泡瓶中脱出,同时消毒浸泡瓶内消毒液也不易洒漏。该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使用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更换腹透短管操作中的钛接头端二次污染的发生率,降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患者的腹透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动翻折部盖合开口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包括瓶盖1和瓶体2,瓶体2用于盛装消毒液,瓶盖1与瓶体2为螺纹或卡扣连接,与现有的带盖瓶连接方式相同。瓶盖1主要用于固定夹闭腹透管3并密闭瓶体2防止消毒液洒漏。

本实施例主要对瓶盖1进行改进,瓶盖1设有至少一个活动翻折部以及与活动翻折部对应的开口101,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翻折部设有两个,包括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和第二活动翻折部103,开口101的形状与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和第二活动翻折部103的形状对应。第一活动翻折部102的左侧边与开口101的左侧边沿铰接,第二活动翻折部103的右侧边与开口101的右侧边沿铰接,具体可以是由柔性塑料连接。在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和第二活动翻折部103向中间闭合时,第一活动翻折部102的右侧边与第二活动翻折部103的左侧边接触闭合,并且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及第二活动翻折部103与开口101为过盈配合保证周边密闭。

第一活动翻折部102的右侧边以及第二活动翻折部103的左侧边设有上下对应的两层,在下层位置设有半圆形的第一缺口部102a和第二缺口部103a,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和第二活动翻折部103向中间闭合时,第一缺口部102a和第二缺口部103a组成圆形孔供腹透管3穿过伸入瓶体2,为了保证缺口部与腹透管3的外周壁紧密接触,在第一缺口部102a和第二缺口部103a的周边设有硅胶层104。第一活动翻折部102的右侧边以及第二活动翻折部103的左侧边的上层位置设有第一夹闭部102b和第二夹闭部103b,第一夹闭部102b和第二夹闭部103b为略带弧形的凹形,为了防止损伤腹透管3,第一夹闭部102b和第二夹闭部103b的周边也设有硅胶层104。第一夹闭部和第二夹闭部在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和第二活动翻折部103闭合时对腹透管3产生压力夹闭腹透管3。

使用该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时,在瓶体2中注入消毒液,然后将腹透管3的头端置于瓶体2内,闭合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和第二活动翻折部103,使腹透管3位于第一缺口部102a和第二缺口部103a组成圆形孔,且其上部由第一夹闭部102b和第二夹闭部103b夹紧,压紧第一活动翻折部102及第二活动翻折部103使其与开口101呈过盈配合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和瓶体,所述瓶盖设有至少一个活动翻折部以及与所述活动翻折部对应的开口,所述活动翻折部的第一侧铰接于所述开口的一边沿,在所述活动翻折部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的上方设有夹闭部;所述活动翻折部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翻折部与所述开口为过盈配合,所述缺口部形成供所述腹透管钛接头端伸入所述瓶体的孔并与所述腹透管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夹闭部对所述腹透管产生压力夹闭所述腹透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的周边和/或所述夹闭部的周边设有硅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翻折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包括第一活动翻折部和第二活动翻折部,所述第一活动翻折部设有第一缺口部和第一夹闭部,所述第二活动翻折部设有第二缺口部和第二夹闭部;所述第一活动翻折部和所述第二活动翻折部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拼合成供所述腹透管钛接头端伸入所述瓶体的孔并与所述腹透管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夹闭部和所述第二夹闭部对所述腹透管产生压力夹闭所述腹透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为半圆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与瓶体为螺纹或卡扣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透管钛接头端消毒浸泡瓶,包括瓶盖和瓶体,所述瓶盖设有至少一个活动翻折部以及与所述活动翻折部对应的开口,所述活动翻折部的第一侧铰接于所述开口的一边沿,在所述活动翻折部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的上方设有夹闭部;所述活动翻折部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翻折部与所述开口为过盈配合,所述缺口部形成供所述腹透管钛接头端伸入所述瓶体的孔并与所述腹透管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夹闭部对所述腹透管产生压力夹闭所述腹透管。本实用新型在腹透管钛接头端的消毒浸泡过程中能密闭消毒浸泡瓶,防止消毒液洒漏,并夹闭腹透管,防止管路脱出,操作简单,有利于降低操作过程中意外医源性感染,促进患者舒适,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陆霞;徐梅华;王秀宇;马利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15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