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1912发布日期:2021-06-11 19:1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有创血压测压可以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的血压数值。中心静脉压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中心静脉压是临床常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指标之一。危重患者常需同时监测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在进行有创动脉压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时,应将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在平齐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的位置,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位置。

然而,目前临床上没有可以同时将测量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监测传感器稳妥固定的装置,这会使测得的压力数值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该装置可以同时固定测量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监测传感器,提高临床测压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软垫、第一固定带、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固定带设有两根,且分别设在软垫两侧,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软垫上,另一端可拆地固定在软垫的上侧面;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也分别设在软垫的两侧,第一连接带上设有用于通过第二连接带的通孔,第二连接带上设有粘贴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软垫的两侧还设有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一端固定在软垫上,另一端可拆地固定在软垫的上侧面。设置第二固定带用于收纳并固定与压力监测传感器连接的测压管,这样测压管不会凌乱缠绕,外观比较整洁。

所述第一固定带及第二固定带均有一端通过扣子或魔术贴固定于软垫的上侧面。方便拆装固定压力监测传感器及测压管。

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间设有连接片,软垫设在连接片上方,软垫的下侧设有滑片,连接片的上侧设有滑槽,滑片滑动地插在滑槽上。所述滑片的截面呈倒立的“t”字形,其下端的两侧插在滑槽上,上端固定连接软垫。使得软垫、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开设置,滑动滑片,从而改变软垫的位置,便于调整压力监测传感器的位置。

所述软垫上均布有数个透气的气孔,气孔贯通软垫的上下面,气孔可通风透气。

所述软垫呈长方形形状。便于配合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固定压力监测传感器及收纳测压管。

所述通孔排列设置有三个,可以根据患者手臂的粗细选择使用不同的通孔。

所述粘贴件为魔术贴,包括毛面贴和勾面贴,毛面贴和勾面贴均设在第二连接带上侧面,勾面贴设在远离软垫的一端,毛面贴设在靠近软垫的一端,毛面贴长度长于勾面贴的长度。采用魔术贴固定,方便拆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通过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将软垫固定在患者的手臂手上,再通过第一固定带将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这样使得压力监测传感器可以稳定地固定在平齐患者心脏水平位置,提高了临床测压的准确性。同时,采用软垫将棱角较多的压力监测传感器及测压管上的连接头与患者手臂隔开,避免了压疮带来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部件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部件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部件滑片和滑槽组合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1、软垫;2、气孔;3、压力监测传感器;4、第一固定带;5、第一连接带;6、通孔;7、第二固定带;8、测压管;9、第二连接带;10、毛面贴;11、勾面贴;12、连接头;13、滑片;14、连接片;15、滑槽;16、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软垫1、第一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7、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9。第一固定带4和第二固定带7均设有两根,且分别设在软垫1两侧,第一固定带4和第二固定带7均有一端固定在软垫1上,另一端可拆地固定在软垫1的上侧面,第一固定带4及第二固定带7均有一端通过扣子或魔术贴固定于软垫1的上侧面。

具体而言,第一固定带4和第二固定带7均有一端固定在软垫1侧边的边沿上,带体垂直于软垫1的边沿,第一固定带4可固定压力监测传感器3,第二固定带7用于收纳测压管8,第一固定带4长于第二固定带7。左侧的第一固定带4和第二固定带7采用红色带,右侧的第一固定带4和第二固定带7采用蓝色带,用不同颜色区分所固定的是测量有创血压的传感器或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传感器。

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9也分别设在软垫1的两侧,第一连接带5上设有用于通过第二连接带9的通孔6,通孔6排列设置有三个。软垫1呈长方形形状,软垫1上均布有数个透气的气孔2,气孔2贯通软垫1的上下面,第一软垫1连接带5、第二连接带9和软垫1均采用柔软的棉布。

第二连接带9上设有粘贴件16,粘贴件16为魔术贴,包括毛面贴10和勾面贴11,毛面贴10和勾面贴11均设在第二连接带9上侧面,勾面贴11设在远离软垫1的一端,毛面贴10设在靠近软垫1的一端,毛面贴10长度长于勾面贴11的长度。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9与软垫1分开设置,不直接连接,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9间设有连接片14,软垫1设在连接片14上方,软垫1的下侧设有滑片13,连接片14的上侧设有滑槽15,滑片13滑动地插在滑槽15上。滑片13的截面呈倒立的“t”字形,其下端的两侧插在滑槽15上,上端固定连接软垫1,一般的,滑槽15的截面也为倒立的“t”字形,与滑片13配合,滑槽15与滑片13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用力拉扯软垫1才能使滑片13滑动。

使用时,将软垫1放置于患者手臂上,位置平齐于心脏水平位置,第二连接带9环绕患者的手臂后,设有勾面贴11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带5上的一个通孔6,并让勾面贴11与毛面贴10粘贴配合,将软垫1固定。再用红色的第一固定带4将测量有创血压的压力监测传感器3固定,用蓝色的第一固定带4将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压力监测传感器3固定。压力监测传感器3所连接的测压管8卷绕后用第二固定带7固定。测压管8上的连接头12垫在软垫1上侧,防止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造成压疮。



技术特征:

1.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垫(1)、第一固定带(4)、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9);第一固定带(4)设有两根,且分别设在软垫(1)两侧,第一固定带(4)的一端固定在软垫(1)上,另一端可拆地固定在软垫(1)的上侧面;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9)也分别设在软垫(1)的两侧,第一连接带(5)上设有用于通过第二连接带(9)的通孔(6),第二连接带(9)上设有粘贴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1)的两侧还设有第二固定带(7),第二固定带(7)一端固定在软垫(1)上,另一端可拆地固定在软垫(1)的上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4)及第二固定带(7)均有一端通过扣子或魔术贴固定于软垫(1)的上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9)间设有连接片(14),软垫(1)设在连接片(14)上方,软垫(1)的下侧设有滑片(13),连接片(14)的上侧设有滑槽(15),滑片(13)滑动地插在滑槽(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13)的截面呈倒立的“t”字形,其下端的两侧插在滑槽(15)上,上端固定连接软垫(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1)上均布有数个透气的气孔(2),气孔(2)贯通软垫(1)的上下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1)呈长方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排列设置有三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件(16)为魔术贴,包括毛面贴(10)和勾面贴(11),毛面贴(10)和勾面贴(11)均设在第二连接带(9)上侧面,勾面贴(11)设在远离软垫(1)的一端,毛面贴(10)设在靠近软垫(1)的一端,毛面贴(10)长度长于勾面贴(11)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双腔压力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软垫、第一固定带、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固定带设有两根,且分别设在软垫两侧,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软垫上,另一端可拆地固定在软垫的上侧面;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也分别设在软垫的两侧,第一连接带上设有用于通过第二连接带的通孔,第二连接带上设有粘贴件。该装置可以同时固定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监测传感器,从而提高了临床测压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丽;韦陶意;莫贤伦;青俏华;叶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15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