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9226发布日期:2021-05-25 12:3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行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



背景技术:

脊髓是固体状的,在脊髓和脑的周围有一层液体,就是脑积液,脑积液对脑部有保护及缓冲的作用,检查时抽取的液体就是脑积液;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脊髓,脑和脊髓的功能都很重要,而且也比较娇嫩,所以周围有骨头保护,脊髓上方与脑相联,下方位于脊髓管内;脊髓的功能就是保证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控制排便功能、控制性功能。

现有的脊髓瘫痪后的患者想要去行走的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大部分都需要医护人员的陪同和搀扶,患者从坐姿到站姿的过程是需要将全身的重力放在一个支撑位置,要不然容易跌倒,同时行走的途中,由于疲累,无法及时休息,对患者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解决了脊髓瘫痪后的患者从坐姿到站姿,以及中途疲累无法休息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电机箱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助力箱,所述助力箱右侧上方的前后方均转动连接有支柱,两个所述支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助力箱右侧下方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与支柱外表面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助力箱左侧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电机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依次贯穿电机箱和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表面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外表面均与齿条的外表面啮合,所述转杆的两端与箱体的内腔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助力箱前后方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凹槽块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杆外表面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和箱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表面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护绳。

优选的,所述箱体右侧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底部与底架的顶部接触,所述保护绳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保护绳的一端与座椅的一侧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通过在助力箱右侧上方的前后方均转动连接有支柱,两个支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助力箱右侧下方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气缸,两个气缸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的顶端与支柱外表面的底部转动连接,助力箱左侧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齿条,电机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右端依次贯穿电机箱和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第一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转杆,转杆表面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齿轮的外表面均与齿条的外表面啮合,转杆的两端与箱体的内腔转动连接,助力箱前后方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第一滑槽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块,两个滑块的外表面与凹槽块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电机箱,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的转动,配合转杆、齿轮、齿条、滑块、凹槽块、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从而推动了支柱向上移动,让脊髓瘫痪患者可以实现无需人工搀扶从坐姿到站姿的过程,同时利用助力箱让脊髓瘫痪患者有借力点,能够防止摔倒,保障了脊髓瘫痪患者的安全。

(2)、该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通过在箱体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表面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两个传动轮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护绳,箱体右侧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座椅,座椅的底部与底架的顶部接触,保护绳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外部,保护绳的一端与座椅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二电机,利用第二电机带动转杆,配合传动轮和保护绳,让座椅能够实现收放,使得脊髓瘫痪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突感疲惫时,通过按键将座椅缓缓放下,便于脊髓瘫痪患者的中途休息,消除了对脊髓瘫痪患者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箱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1-箱体、2-电机箱、3-第一滑槽、4-助力箱、5-支柱、6-橡胶套、7-气缸、8-推杆、9-齿条、10-第一电机、11-第一转轴、12-转杆、13-齿轮、14-滑块、15-凹槽块、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底架、19-滚轮、20-第二电机、21-第二转轴、22-传动轮、23-保护绳、24-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脊髓瘫痪后辅助功能锻炼用助行器,包括箱体1,箱体1用于支撑助力箱4和电机箱2,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架18,底架18用于支撑座椅24,同时支撑患者的重量,底架18和箱体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滚轮19,滚轮19通过按键可调控抱死和滑动,箱体1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第二电机20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二电机20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1,第二转轴21用于支撑传动轮22,第二转轴21表面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22,传动轮22可将保护绳23进行收缩,两个传动轮2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护绳23,保护绳23不阻碍患者坐下,箱体1右侧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座椅24,座椅24为舒适软垫,患者快速坐下时,能够保护患者,座椅24的底部与底架18的顶部接触,保护绳23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保护绳23的一端与座椅24的一侧固定连接,箱体1左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箱2,电机箱2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用于助力箱4和保护绳23的伸出,电机箱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助力箱4,助力箱4前后方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与凹槽块15滑动卡接,第一滑槽3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块15,两个滑块14的外表面与凹槽块1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助力箱4右侧上方的前后方均转动连接有支柱5,两个支柱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6,橡胶套6用于支撑患者的重量,同时保护人员的安全,助力箱4右侧下方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气缸7,气缸7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两个气缸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8,推杆8用于支撑支柱5,推杆8的顶端与支柱5外表面的底部转动连接,助力箱4左侧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齿条9,电机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第一电机10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一电机10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6,转杆12外表面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7的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16的外表面啮合,第一转轴11的右端依次贯穿电机箱2和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第一转轴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转杆12,转杆12用于支撑齿轮13,转杆12表面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齿轮13,两个齿轮13的外表面均与齿条9的外表面啮合,转杆12的两端与箱体1的内腔转动连接,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工作时,首先让患者坐在座椅24上,然后启动气缸7,利用气缸7缓慢的推动推杆8,利用推杆将支柱5支起,同时推动支柱5至水平位置,然后将患者的两手臂架在支柱5上,启动第一电机10,利用第一电机10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1的转动,第一转轴11带动第一锥齿轮16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锥齿轮17逆时针转动,然后转杆12也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了齿轮13在齿条9的表面逆时针转动,带动了齿条9向上移动,使得滑块14在凹槽块15的表面滑动,从而带动了支柱5支撑患者向上移动,通过设置有电机箱2,利用第一电机10带动第一转轴11的转动,配合转杆12、齿轮13、齿条9、滑块14、凹槽块15、第一锥齿轮16和第二锥齿轮17,从而推动了支柱5向上移动,让脊髓瘫痪患者可以实现无需人工搀扶从坐姿到站姿的过程,同时利用助力箱4让脊髓瘫痪患者有借力点,能够防止摔倒,保障了脊髓瘫痪患者的安全,与此同时,当助力箱4向上移动时,启动第二电机20,利用第二电机20的转动带动了第二转轴21的转动,然后第二转轴21带动传动轮22逆时针转动,使得保护绳23带动了座椅24收起,通过设置有第二电机20,利用第二电机20带动转杆12,配合传动轮22和保护绳23,让座椅24能够实现收放,使得脊髓瘫痪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突感疲惫时,通过按键将座椅24缓缓放下,便于脊髓瘫痪患者的中途休息,消除了对脊髓瘫痪患者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