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麻醉用扎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2125发布日期:2021-07-02 19:3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儿童麻醉用扎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儿童麻醉用扎针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

目前,麻醉药物通常是采用注射器进行注射的,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品,在儿童治疗的过程中,不管是普通的药物注射,还是外科手术前的麻醉等,经常也会用到注射器。

然而现有的儿童麻醉用的注射器的针头通常是裸露在外无法隐藏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儿童看到针头会产生非常抗拒的反应,使得儿童心理产生恐惧和焦虑,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给儿童注射麻醉药品的困难度,同时还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儿童麻醉用扎针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儿童麻醉用扎针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儿童麻醉注射器的针头裸露在外无法隐藏,儿童看到针头会产生非常抗拒的反应,使得儿童心理产生恐惧和焦虑,增加医护人员给儿童注射麻醉药品的困难度,同时还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的问题。

儿童麻醉用扎针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顶端开口的外筒和放置在外筒内的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底面贯穿有出针孔,所述外筒内上下滑动安装有位于针筒下方且中部开有通孔的针筒滑板,所述针筒滑板的底面与外筒内部的底面之前安装有针筒弹簧,所述外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针筒底部安装有贯穿针筒滑板中部的通孔和出针孔的针头,所述针筒内上下滑动安装有贯穿顶盖的活塞杆,所述顶盖上上下滑动安装有位于针筒上方的推进装置。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内壁上开有两个相互对峙的针筒滑槽,所述针筒顶部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位于两个针筒滑槽内的卡块。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中部贯穿有活塞孔,所述活塞杆上下滑动在活塞孔内,所述顶盖上开有两个推杆孔,所述推进装置上下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推杆孔内。

优选的,所述推进装置,包括上下滑动安装在两个推杆孔内的且内部中空的针筒推杆,两个所述针筒推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针筒顶面上方的推块,两个所述针筒推杆内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药液推杆,两个所述药液推杆的顶部连接有推板,两个所述药液推杆上分别安装有位于两个针筒推杆和推板之间的药液弹簧。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的中部螺纹安装有位于活塞杆上方的活塞推杆。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锥形调节筒,所述锥形调节筒的底部开有与出针孔同轴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安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针筒和针头隐藏在外筒内,能够避免儿童对针头产生抗拒心理,能够很好的缓释儿童紧张的情绪,且通过推进装置能够将针头从外筒底部的出针孔推出并刺入儿童皮肤内,使得儿童全程不会看到针头扎进自己的身体,具有很强的实用型;

2.通过锥形调节筒底部的定位孔能够更准确的定位要刺入的位置,而转动锥形调节筒时,则能够调节出针孔与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针头刺入皮肤的深浅;

3.通过两个转动在外筒上的固定杆和弧形板,在对儿童四肢进行麻醉时,能够固定住儿童的四肢,防止其四肢晃动导致针头扎偏。

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简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二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进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锥形调节筒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弧形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7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为儿童麻醉用扎针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顶端开口的外筒1和放置在外筒1内的针筒2,所述外筒1可采用金属材料,也可采用塑料材料,针筒2可从外筒1顶部开口处放入外筒1内,并能够通过后续结构向下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底面贯穿有出针孔3,所述外筒1内上下滑动安装有位于针筒2下方且中部开有通孔的针筒滑板4,所述针筒滑板4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小于针筒2的外径,对针筒2施加向下的外力时,针筒2底部的出液口能够穿过针筒滑板4中部的通孔,且针筒2的底面紧贴在针筒滑板4的顶面上并带动针筒滑板4向下滑动,所述针筒滑板4的底面与外筒1内部的底面之前安装有针筒弹簧5,针筒滑板4向下滑动时能够压缩针筒弹簧5,当对针筒2施加的外力撤销后,针筒滑板4和针筒2能够在针筒弹簧5的弹力下向上滑动复位,所述外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6,针筒2放入外筒1内后,盖上顶盖6能够防止针筒2从外筒1顶部掉落,且顶盖6也为后续结构提供了固定基础,所述针筒2底部安装有贯穿针筒滑板4中部的通孔和出针孔3的针头7,针筒2向下滑动时能够带动针头7从出针孔3内伸出到外筒1外部,使用时,手持外筒1并将出针孔3对准儿童皮肤上需要扎针的位置,并推动针筒2向下滑动使针头7刺入儿童皮肤,所述针筒2内上下滑动安装有贯穿顶盖6的活塞杆8,所述活塞杆8能够在顶盖6中部上下滑动,且活塞杆8上下滑动时能够将针筒2内的药液注射进儿童皮肤内,所述顶盖6上上下滑动安装有位于针筒2上方的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能够对针筒2施加向下的推力,当针筒2向下滑动到极限位置不能再向下滑动时,此时推进装置则能够对活塞杆8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药液进入儿童皮肤。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外筒1的内壁上开有两个相互对峙的针筒滑槽9,所述针筒2顶部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位于两个针筒滑槽9内的卡块10,针筒2放入外筒1内时,两个所述卡块10分别处于对应的针筒滑槽9内,使得针筒2只能够上下滑动,不能够在外筒1内转动和晃动。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顶盖6的中部贯穿有活塞孔11,所述活塞杆8上下滑动在活塞孔11内,所述顶盖6上开有两个推杆孔12,所述推进装置上下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推杆孔12内,当顶盖6螺纹固定在外筒1的顶端时,两个所述推杆孔12的位置正好处于两个针筒滑槽9的上方,即,两个推杆孔12内的推进装置向下滑动时能够对处于两个针筒滑槽9内的两个卡块10施加向下的推力,从而推动针筒2向下滑动。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推进装置,包括上下滑动安装在两个推杆孔12内的且内部中空的针筒推杆13,两个所述针筒推杆13分别能够在对应的推杆孔12内上下滑动,两个所述针筒推杆13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针筒2顶面上方的推块14,两个针筒推杆13向下滑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推块14对针筒2施加向下的推力,两个所述针筒推杆13内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药液推杆15,两个药液推杆15分别能够在对应的针筒推杆13内上下滑动,两个所述药液推杆15的顶部连接有位于活塞杆8上方的推板16,通过推板16能够带动两个药液推杆15和两个针筒推杆13向下滑动,两个所述药液推杆15上分别安装有位于两个针筒推杆13和推板16之间的药液弹簧17,所述药液弹簧17的弹力大于针筒弹簧5的弹力;

在使用时,针筒2内充满药液时,活塞杆8的顶部处于推板16的底面下方,当推动推板16时,两个药液弹簧17不会被压缩,此时推板16将带动两个药液推杆15和两个针筒推杆13向下滑动,从而带动针筒2和针筒滑板4向下滑动开始压缩针筒弹簧5,针筒2向下滑动时,针头7和活塞杆8也同时向下滑动,针头7逐渐刺入儿童皮肤,当针筒弹簧5压缩到极限位置不能再被压缩时,此时继续按动推板16,将会开始压缩两个药液弹簧17,从而使两个药液推杆15滑动进两个针筒推杆13内部,此时推板16能够推动下方的活塞杆8向下滑动并向儿童皮肤内注入药液。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推板16的中部螺纹安装有位于活塞杆8上方的活塞推杆18,所述推板16的中部开有螺纹孔,所述活塞推杆18的外表面开有外螺纹,通过转动活塞推杆18,能够调节活塞推杆18的底部到推板16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每次进行麻醉注射时,由于儿童体制不同,需要注射的药液剂量也不同,那么当针筒2内的药液的剂量或多或少时,那么活塞杆8的高度也会或高或低,此时通过转动活塞推杆18即可配合不同高度的活塞杆8使用。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外筒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锥形调节筒19,所述锥形调节筒19的底部开有与出针孔3同轴的定位孔20,转动锥形调节筒19时,能够调节定位孔20与出针孔3之间的距离,当针筒2向下推至极限位置不能再向下滑动时,针头7露出出针孔3的长度是一定的,但是儿童的皮肤厚度不同,进针深度也不同,那么此时即可通过转动锥形调节筒19来增加定位孔20与出针孔3之间的距离,使得针头7的针尖露出的长度变短即可,定位孔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需要扎针的位置,且在扎针之前,针头7是隐藏在外筒1内的,当儿童看到不尖锐的锥形调节筒19底部的定位孔20触碰到皮肤时,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外筒1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固定杆21,两个所述固定杆2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板22,两个所述固定杆21的转轴处可同轴安装扭簧,扭簧的一端连接固定杆21,另一端则连接外筒1,且两个固定杆21的顶部分别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当按动两个固定杆21的顶部时,能够带动两个固定杆21的底部向外则分开,从而使两个弧形板22向外分开,此时两个扭簧分别开始蓄力,然后将两个弧形板22夹住儿童的胳膊或腿部时,松开两个固定杆21的顶部,在两个扭簧的作用下,两个弧形板22能够牢固使外筒1固定在儿童的四肢上,然后一手手持外筒1,另一只手推动推板16即可进行注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针筒和针头隐藏在外筒内,能够避免儿童对针头产生抗拒心理,能够很好的缓释儿童紧张的情绪,且通过推进装置能够将针头从外筒底部的出针孔推出并刺入儿童皮肤内,使得儿童全程不会看到针头扎进自己的身体,具有很强的实用型;

2.通过锥形调节筒底部的定位孔能够更准确的定位要刺入的位置,而转动锥形调节筒时,则能够调节出针孔与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针头刺入皮肤的深浅;

3.通过两个转动在外筒上的固定杆和弧形板,在对儿童四肢进行麻醉时,能够固定住儿童的四肢,防止其四肢晃动导致针头扎偏。

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简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