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6462发布日期:2021-05-04 10:0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实际中,治疗盘中通常放置一个小型医疗垃圾罐,便于医务工作者把临床操作后产生的医疗垃圾,尤其是各种针头进行临时放置,在现有技术中,医疗垃圾罐多为一腔,附有一个盖子,临床操作后产生的各种医疗垃圾尤其是各种型号的针头,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在回收针头时反复的打开垃圾罐会导致内部的细菌传播到空气中,同时在回收过程中,一般的垃圾罐只是简单的堆积摆放,无法做到有效的针头规格的分离,为此,提供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包括安装座、罐体、盖板,所述罐体设置于安装座顶侧,所述盖板与罐体顶口卡合固定,所述罐体内壁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侧均挖设有滑动凹槽,所述安装板通过滑动凹槽分别对称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锥形座、第二锥形座,所述第一锥形座位于第二锥形座上方,所述第一锥形座顶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二锥形座顶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一锥形座与第一放置板分别贯通等距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锥形座与第二放置板上分别贯通设有泡沫垫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座底部等距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侧均固定连接有粘接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锥形座顶侧边缘处等距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分别与第一锥形座底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锥形座的限位孔分别为45°斜角,所述第一锥形座外壁与第二锥形座内壁平行且相等。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罐体底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安装座顶侧挖设有螺纹凹槽,所述罐体通过螺纹管与螺纹凹槽内壁螺纹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罐体内腔底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顶侧包覆有抗菌棉纱。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安装板与滑动块,将第一锥形座与第二锥形座通过滑动块从安装板内侧的滑动凹槽内取出,避免了反复打开垃圾罐导致病菌的传播,同时在将第一锥形座与第二锥形座取出后方便对罐体内腔进行清洗消毒;

2、通过设置限位孔与泡沫垫层,能够在对针头分类放置避免针头之间接触的同时,避免针头的尖锐部戳伤医务人员造成感染的情况;

3、通过设置螺纹管与螺纹凹槽,避免了在放置罐体的过程中过往的人员对罐体发生碰撞导致倾倒的情况,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的第一锥形座与第二锥形座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的安装座与罐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座;2、罐体;3、盖板;4、安装板;5、滑动块;6、第一锥形座;7、第二锥形座;8、第一放置板;9、第二放置板;10、限位孔;11、泡沫垫层;12、支撑块;13、支撑杆;14、螺纹管;15、螺纹凹槽;16、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处置针头用医疗垃圾罐,包括安装座1、罐体2、盖板3,所述罐体2设置于安装座1顶侧,所述盖板3与罐体2顶口卡合固定,所述罐体2内壁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内侧均挖设有滑动凹槽,所述安装板4通过滑动凹槽分别对称设有滑动块5,通过设置安装板4与滑动块5,能够在需要进行针头回收时,能够将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通过滑动块5从安装板4内侧的滑动凹槽内取出,在将整个病房的病人使用后的针头进行回收完毕后,然后再将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放入罐体2内部,避免了反复打开垃圾罐导致病菌的传播,同时在将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取出后方便对罐体2内腔进行清洗消毒,所述滑动块5内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锥形座6、第二锥形座7,通过设置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具体为医用pvc材料制成,在将针头回收完毕后,能够将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进行回收销毁处理,不需要再次将针头取出进行销毁处理,所述第一锥形座6位于第二锥形座7上方,所述第一锥形座6顶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8,所述第二锥形座7顶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9,所述第一锥形座6与第一放置板8分别贯通等距设有限位孔10,所述第一锥形座6的限位孔10分别为45°斜角,所述第一锥形座6外壁与第二锥形座7内壁平行且相等,所述第二锥形座7与第二放置板9上分别贯通设有泡沫垫层11,通过设置限位孔10与泡沫垫层11,能够将使用后的针头分别插入限位孔10内部,针头的底端分别插入泡沫垫层11内,从而能够在对针头分类放置避免针头之间接触的同时,避免针头的尖锐部戳伤医务人员造成感染的情况。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座1底部等距设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底侧均固定连接有粘接层,通过设置支撑块12,能够将安装座1通过支撑块12底侧的粘接层固定在地面或者台面上,从而能够将针头的回收地点固定安装在病患的病房内,避免了医护人员无法寻找到垃圾罐的情况。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锥形座7顶侧边缘处等距设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顶端分别与第一锥形座6底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杆13,支撑杆13能够将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进行连接固定,在需要对针头进行回收处理时,取出第一锥形座6时能够连同第二锥形座7一起抽出。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罐体2底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管14,所述安装座1顶侧挖设有螺纹凹槽15,所述罐体2通过螺纹管14与螺纹凹槽15内壁螺纹连接固定,通过设置螺纹管14与螺纹凹槽15,能够将罐体2通过螺纹管14与安装座1的螺纹凹槽15进行螺纹连接,避免了在放置罐体2的过程中过往的人员对罐体2发生碰撞导致倾倒的情况,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罐体2内腔底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6,所述缓冲垫16顶侧包覆有抗菌棉纱,通过设置缓冲垫16,能够避免较长的针穿过泡沫垫层11后与罐体2内腔底侧发成碰撞的情况,同时抗菌棉纱能够有效的阻止针头上的细菌与缓冲垫16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安装座1通过支撑块12底侧的粘接层固定在地面或者台面上,将罐体2通过螺纹管14与安装座1的螺纹凹槽15进行螺纹连接,在需要进行针头回收时,能够将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通过滑动块5从安装板4内侧的滑动凹槽内取出,在将整个病房的病人使用后的针头进行回收完毕后,然后再将第一锥形座6与第二锥形座7放入罐体2内部,将使用后的针头分别插入限位孔10内部,针头的底端分别插入泡沫垫层11内。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