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7407发布日期:2021-05-28 10: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颈部按摩仪具有佩戴支架以及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的按摩组件,因人体颈部具有一定的弧度,按摩组件与人体颈部很难保证百分之百贴合,随着用户的脖子运动按摩组件与人体颈部皮肤出现经常性的短暂的接触和分离,其接触也不够紧密。同时,按摩组件内部会设有多种零部件,导致按摩组件的厚度较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的同时,会影响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颈部按摩仪,所述颈部按摩仪贴合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所述佩戴支架适于环绕人体颈部;和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安装于所述佩戴支架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底座和按摩头,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按摩组件的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按摩头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所述按摩头包括朝向人体颈部的第一表面和朝向人体颈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于所述按摩头的远离人体颈部的中心的一端并对应于人体颈部的从后到前的过渡区域,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不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按摩头朝向人体颈部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均与人体颈部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通过设置凸出于第二表面的第一表面,可以使得按摩头贴合人体颈部的一侧表面为具有起伏的表面,进而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与人体颈部的的接触位置,使得颈部按摩仪更加有效地与人体颈部贴合。另外,由于第一表面凸出于第二表面,此时按摩组件在第二表面位置处的厚度相对较小,由此可以实现按摩组件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佩戴支架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在人体颈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颈部按摩仪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按摩组件的一侧,所述按摩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佩戴支架。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槽,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连接件为柔性件。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位置构造出容纳空间,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佩戴支架凸起以构造出第一让位槽,所述按摩头的部分结构朝向人体颈部凸起以构造出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与所述第二让位槽相对,所述第一让位槽与所述第二让位槽构造出所述容纳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振动电机、所述按摩头、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个上,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振动电机具有彼此相对的侧面,所述缓冲件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振动电机的所述侧面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按摩头还包括:隔板和电极片,所述电极片适于与人体颈部接触,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隔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按摩头还包括:发热膜,所述隔板与所述电极片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发热膜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发热膜与所述隔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收容所述振动电机的至少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颈部按摩仪100;佩戴支架10;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

按摩组件20;底座21;第一连接面211;第二连接面212;安装槽213;按摩头22;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隔板223;电极片224;发热膜225;

容纳空间30;第一容纳空间31;第二容纳空间32;

连接件40;振动电机50;第一让位槽60;第二让位槽70;缓冲件80;避让部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包括佩戴支架10和按摩组件20。

结合图1-图3和图5所示,佩戴支架10适于环绕人体颈部,按摩组件20安装于佩戴支架10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按摩组件20包括底座21和按摩头22,底座21设置于按摩组件20的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按摩头22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按摩头22包括朝向人体颈部的第一表面221和朝向人体颈部的第二表面222,第一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22不在同一平面,第一表面221在按摩头22朝向人体颈部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表面222,第一表面221设置于按摩头22的远离人体颈部的中心的一端并对应于人体颈部的从后到前的过渡区域,第一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22均与人体颈部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221”可以为一个平面或者多个彼此连接的平面的组合;“第二表面222”可以为一个平面或者多个彼此连接的平面的组合;“第一表面221在按摩头22朝向人体颈部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表面222”指的是第一表面221凸出于第二表面222,而第一表面221凸起的方向为朝向人体颈部的方向,由此可以使按摩头22与人体颈部紧密贴合。底座21与按摩头2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简化加工步骤,减少装配难度。这里,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举例而言,按摩组件20可以为两个,两个按摩组件20沿佩戴支架10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当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100时,两个按摩组件20的第一表面221可以分别贴合于用户颈部的从后到前的过渡区域。由此,可以避免按摩组件20与人体颈部的边沿产生间隙,提高了按摩组件20与人体颈部的贴合度,保证了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通过设置凸出于第二表面222的第一表面221,可以使得按摩头22贴合人体颈部的一侧表面为具有起伏的表面,进而可以通过按摩头22调整与人体颈部的接触位置,使得颈部按摩仪100更加有效地与人体颈部贴合。另外,由于第一表面221凸出于第二表面222,此时按摩组件20在第二表面222位置处的厚度相对较小(例如,如图2所示的内外方向的尺寸),由此可以实现按摩组件20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21与第一表面221相对的位置构造出容纳空间30,且第一表面221在按摩头22朝向人体颈部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表面222,如此,按摩组件20的第一表面221位置可以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30,以便于容纳零部件,兼顾了按摩组件20的小型化设计与较大的容纳空间30。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振动电机50,振动电机50设置于容纳空间30内。通过振动电机50的设置,可以对人体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同时将振动电机50设置于底座21与第一表面221相对的位置构造出容纳空间30内,可以合理的利用按摩组件20的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以保证按摩组件20的小型化设计。

举例而言,振动电机50可以为扁平电机,扁平电机的体积较小,有利于按摩组件20的小型化设计。或者,振动电机50可以为偏心电机,偏心电机的振动强度较大,可以提高颈部按摩仪100的振动效果。

结合图3,底座21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面211和第二连接面212,第一连接面211与第一表面221相对,第二连接面212与第二表面222相对。振动电机50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面211与第一表面221相对的位置,底座21通过第二连接面212与佩戴支架10连接,进而可以增大振动电机50的力臂,进而可以提高振动电机50的振动幅度,进而增大用户按摩时的震感,提高按摩效果。

为增大振动电机50的振动幅度,在人体颈部的周向方向上,第一表面221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第二表面222的长度,以使得振动电机50具有更长的力臂,从而可以提高用户按摩时感受的震动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连接件40,连接件40设置于佩戴支架10的朝向按摩组件20的一侧,按摩组件20通过连接件40安装于佩戴支架10。通过连接件40的设置,可以提高提高佩戴支架10与按摩组件20连接的稳固性。连接件40可以与佩戴支架10一体成型以保证颈部按摩仪100的结构可靠性。

在图2的示例中,底座21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槽213,连接件40安装于安装槽213,以进一步地提高佩戴支架10与按摩组件20连接的稳固性。安装槽213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面212以保证振动电机50的力臂较长。

连接件40可以为柔性件。如此,一方面,连接件40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小传递至佩戴支架10的震感,避免发生因佩戴支架10振动而导致按摩组件20与人体颈部脱离的情况,另一方面,因连接件40质地较柔软,在用户进行扭动或摆动的时候,连接件40自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活动,进而使得按摩组件20可以跟随用户的动作而浮动或扭转,以提高按摩组件20与人体颈部的贴合效果。例如,连接件40可以为软胶件。

如图2和图4所示,底座21朝向佩戴支架10凸起以构造出第一让位槽60,按摩头22的部分结构朝向人体颈部凸起以构造出第二让位槽70,第一让位槽60与第二让位槽70相对,第一让位槽60与第二让位槽70构造出容纳空间30。通过第一让位槽60与第二让位槽70的设置,可以对振动电机50进行限位,以提高振动电机50装配的稳固性,保证了颈部按摩仪100的可靠性。振动电机50可以安装于第一让位槽60,或者振动电机50可以安装于第二让位槽70,再者,振动电机50可以同时安装于第一让位槽60和第二让位槽70,以提高装配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2和图3,还包括:缓冲件80,缓冲件80设置于振动电机50、按摩头22、底座21的至少一个上,缓冲件80与振动电机50具有彼此相对的侧面,缓冲件80的侧面与振动电机50的侧面的形状相同。举例而言,缓冲件80可以为泡棉件或硅胶件等结构。泡棉具有弹性性能好、重量轻、弯曲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内部具有开孔或闭孔,以使得泡棉具有良好的隔音功能,以减小振动电机50振动而产生噪音传出。例如,缓冲件80可以设置于振动电机50朝向底座21的一侧,泡棉还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如此,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振动传递至佩戴支架10,进而可以防止按摩组件20与人体颈部脱离,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按摩头22还包括隔板223和电极片224,电极片224适于与人体颈部接触,隔板223设于容纳空间30内,隔板223与底座2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31,振动电机50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31。电极片224可以对人体提供电刺激按摩。通过隔板223的设置,可以对振动电机50进行限位,可以保证振动电机50的装配可靠性。

在图2的示例中,按摩头22还包括:发热膜225,隔板223与电极片224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32,发热膜225设于第二容纳空间32内。通过设置发热膜225可以起到热敷的作用,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00的多样性。通过隔板223可以将发热膜225与振动电机50间隔开,进而避免了发热膜225对振动电机50的寿命产生影响。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发热膜225可以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31,振动电机50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32。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2,发热膜225与隔板223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避让部90,避让部90收容振动电机50的至少一部分。举例而言,发热膜225与隔板223均设有避让部90。通过避让部9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降低按摩组件20的厚度(例如,图2的内外方向的尺寸),另一方面,可以对振动电机50进行限位,保证振动电机50装配的可靠性。

佩戴支架1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11设置于第二支架12远离人体颈部的一侧。第二支架12可以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如此,第二支架12具有良好的韧性、弹性,且质地柔软。这样,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100时,佩戴支架10可以通过第二支架12与用户接触,有利于提高用户佩戴时的舒适性。同时,第一支架11可以采用塑胶等材质制成,塑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且易于加工,这样,通过设置第一支架11可以有效地提高佩戴支架1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