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1752发布日期:2021-06-15 20:0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但是,在新生儿内科的黄疸患儿一般需要实施照射蓝光作业,用于覆纸治疗黄疸的消除作业,蓝光多黄疸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患儿的眼睛不能受到蓝光的照射,新生儿在高胆红素血症接受蓝光治疗时,必须佩戴眼罩,防止蓝光对患儿视网膜造成损伤,传统的方式是采用防止蓝光的眼罩,但是新生儿头皮娇嫩,长时间佩戴眼罩会出现压迫感,甚至会出现勒痕,并出现不良反应,蓝光眼罩套在头上由于患儿的头围不同导致压迫过大出现不适,不利于蓝光治疗的进行。

因此,生产一种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佩戴眼罩,减少勒痕,又能防止蓝光对患儿视网膜造成损伤的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佩戴眼罩,减少勒痕,又能防止蓝光对患儿视网膜造成损伤的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包括治疗箱底座,位于治疗箱底座顶面上的治疗箱,位于治疗箱顶面内部的蓝光光源灯,所述的治疗箱底座的顶面上设置有头部脖颈限位座,头部脖颈限位座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挡板,头部脖颈限位座与限位挡板之间设置有调节挡板,调节挡板的外侧设置有挡光帘体,所述的头部脖颈限位座、限位挡板、调节挡板以及挡光帘体均设置在治疗箱的内部。

所述的治疗箱底座采用顶角为弧形的方形板状结构,治疗箱采用底部为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治疗箱的长度不大于治疗箱底座的长度,治疗箱的宽度不大于治疗箱底座的宽度。

所述的头部脖颈限位座采用中部为弧形凹槽的软性垫子结构,头部脖颈限位座的底面通过内置螺栓固定安装在治疗箱底座的顶面上,头部脖颈限位座的侧壁与治疗箱的底端内壁相连接,头部脖颈限位座的横向长度与治疗箱内部横向长度相一致。

所述的限位挡板设置在治疗箱顶面内侧的蓝光光源灯的一侧,限位挡板的长度与治疗箱的长度相一致,限位挡板的中心线与头部脖颈限位座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调节挡板设置在限位挡板的底面上,调节挡板的长度与限位挡板的长度相一致,调节挡板的宽度与限位挡板的宽度相一致。

所述的调节挡板与限位挡板的同侧设置有调节合页,调节合页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挡板的底端侧壁上,调节合页的另一端设置在调节挡板的顶端侧壁上,调节挡板通过调节合页活动套装在限位挡板的底面上。

所述的挡光帘体采用不透光的软性帘布结构,挡光帘体的一端通过胶粘固定安装在调节挡板的底端外壁上,挡光帘体的另一端与头部脖颈限位座的顶端外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治疗箱底座,位于治疗箱底座顶面上的治疗箱,位于治疗箱顶面内部的蓝光光源灯,所述的治疗箱底座的顶面上设置有头部脖颈限位座,头部脖颈限位座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挡板,头部脖颈限位座与限位挡板之间设置有调节挡板,调节挡板的外侧设置有挡光帘体,所述的头部脖颈限位座、限位挡板、调节挡板以及挡光帘体均设置在治疗箱的内部,使其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蓝光光源灯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挡板、调节挡板以及挡光帘体,能够减少蓝色的光线照射在黄疸患儿的脸部上,保护了黄疸患儿的眼部安全;再次,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头部脖颈限位座来限制黄疸患儿的头部晃动,防止了因为晃动造成的蓝光对患儿视网膜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遮挡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没有遮挡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遮挡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没有遮挡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包括治疗箱底座1,位于治疗箱底座1顶面上的治疗箱2,位于治疗箱2顶面内部的蓝光光源灯3,所述的治疗箱底座1的顶面上设置有头部脖颈限位座4,头部脖颈限位座4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挡板5,头部脖颈限位座4与限位挡板5之间设置有调节挡板6,调节挡板6的外侧设置有挡光帘体8,所述的头部脖颈限位座4、限位挡板5、调节挡板6以及挡光帘体8均设置在治疗箱2的内部。

所述的治疗箱底座1采用顶角为弧形的方形板状结构,治疗箱2采用底部为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治疗箱2的长度不大于治疗箱底座1的长度,治疗箱2的宽度不大于治疗箱底座1的宽度。

所述的头部脖颈限位座4采用中部为弧形凹槽的软性垫子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软性的垫子,减少过硬的材质对黄疸患儿脖颈位置的伤害,使黄疸患儿枕着舒适,同时,能够固定住黄疸患儿的头部,减少晃动,头部脖颈限位座4的底面通过内置螺栓固定安装在治疗箱底座1的顶面上,头部脖颈限位座4的侧壁与治疗箱2的底端内壁相连接,头部脖颈限位座4的横向长度与治疗箱2内部横向长度相一致。

所述的限位挡板5设置在治疗箱2顶面内侧的蓝光光源灯3的一侧,限位挡板5的长度与治疗箱2的长度相一致,限位挡板5的中心线与头部脖颈限位座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调节挡板6设置在限位挡板5的底面上,调节挡板6的长度与限位挡板5的长度相一致,调节挡板6的宽度与限位挡板5的宽度相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挡板5与调节挡板6,将蓝光光源灯3的光线挡在限位挡板5与调节挡板6的一侧,使其限位挡板5与调节挡板6另一侧的黄疸患儿的头部不受到照射。

所述的调节挡板6与限位挡板5的同侧设置有调节合页7,调节合页7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挡板5的底端侧壁上,调节合页7的另一端设置在调节挡板6的顶端侧壁上,调节挡板6通过调节合页7活动套装在限位挡板5的底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合页7来进行调节,使用时,调节挡板6通过调节合页7安装在限位挡板5的底面上,不使用时,调节挡板6通过调节合页7进行调节设置在限位挡板5的底端侧壁外侧。

所述的挡光帘体8采用不透光的软性帘布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透光的软性帘布,能够更好使接触到黄疸患儿脖颈位置的时候,减少黄疸患儿脖颈位置与挡光帘体8接触时的不适感,同时,还能遮挡住蓝光,挡光帘体8的一端通过胶粘固定安装在调节挡板6的底端外壁上,挡光帘体8的另一端与头部脖颈限位座4的顶端外壁相连接。

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2、3、4、5所示,医护人员先将黄疸患儿放置到治疗箱2内,使其黄疸患儿的脖颈位置放置到头部脖颈限位座4弧形限位上固定住,再将调节挡板6通过调节合页7放置到限位挡板5的底面上,将调节挡板6上的挡光帘体8自然垂下,使其与黄疸患儿的脖颈位置相接触,医护人员确保不透光之后,开启蓝光光源灯3开始进行照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佩戴眼罩,减少勒痕,又能防止蓝光对患儿视网膜造成损伤的新生儿内科黄疸治疗支护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