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胸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0353发布日期:2021-05-28 10:4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胸片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让移动dr或其他不具有球管和胸片架联动功能的dr拍摄胸片时不再需要频繁调整球管和胸片架上的探测器托盘高度的多功能胸片架。



背景技术:

移动dr作为各发热门诊的标配医疗设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筛查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当前各发热门诊在用的移动dr存在着众多的弊端及一定的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1、发热门诊的移动dr主要用于胸片的拍摄,但是由于情况紧急,普遍都没有配置拍摄胸片专用的胸片架,病人拍摄时只能躺着拍摄、或抱着探测器托盘站立拍摄,这两种拍摄模式都会因为没有滤线珊而导致所拍摄的图像不清楚,影响诊断;

2、卧位拍摄胸片无法诊断胸腔积液和气胸等情况;

3、无论是卧位还是站立位拍摄,都会因为探测器托盘摆放的角度不能和球管平行而导致图像几何失真;

4、如使用普通胸片架拍摄,图像质量显著提升,但因为每次都要调整球管和探测器的位置,工作效率极为低下;

5、无论病人卧位拍摄、抱着平板拍摄、使用普通胸片架拍摄,放射科技师都会因为病人体位的摆放、调整探测器、球管的位置等操作,需要和受检者近距离接触和沟通,存在着放射科技师和受检者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让移动dr或其他不具有球管和胸片架联动功能的dr拍摄胸片时不再需要频繁调整球管和胸片架上的探测器托盘高度的多功能胸片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多功能胸片架,包括立柱、安装在立柱上并能够相对立柱升降且用于放置平板探测器的探测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上安装有载人升降机构,该载人升降机构包括载人平台和载人驱动机构,载人平台固定安装在载人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使得载人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载人平台升降;该胸片架的探测器托盘中的平板探测器与x线拍摄设备的球管位置调整一致后,只需根据受检者的身高和被拍摄位置调整载人平台的高度即可满足拍摄要求。

所述的载人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立柱前侧的推杆电机,位于立柱和载人平台之间的推杆电机的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有焊接板,焊接板的底端直接与载人平台焊接相连。

所述的载人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立柱后侧的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有三面围绕立柱的滑车,滑车的前侧开口与焊接板固定连接,焊接板的底端直接与载人平台焊接相连。

上述的推杆电机可采用受检者通过按钮人工控制或者医生远距离遥控,人工控制和远距离遥控所涉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所述焊接板的前侧设有位于载人平台上方的遮挡板。

所述滑车的外侧设有滚轮,滚轮的外侧与立柱的外壳内壁接触相连,以降低摩擦阻力并起到限位导向作用。

所述载人平台的两侧设有平台把手且载人平台上设有脚丫标志。

所述探测器托盘的两侧设有抱式扶手且探测器托盘的上方设有伸式扶手,抱式扶手对称固定在探测器托盘的两侧且竖直设置的伸式扶手的底部固定在探测器托盘的背部。

所述探测器托盘的顶部正中设有下巴搁置处;所述探测器托盘上配置有滤线栅。

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对讲机构。

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在立柱底座上,立柱底座的底部配置有能够拆卸的脚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胸片架能够轻松推至需要拍摄的场所,和医疗机构现有的移动dr或其他不具有球管和胸片架联动功能的dr配合进行x线立位摄影;使用此胸片架时,医生能够通过视频隔室观察受检者的状态并通过语音系统和受检者进行沟通、远距离地将所需要拍摄的部位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或直接由受检者自行调节载人平台的高度,使得医生不再需要因受检者身高的不同而频繁手动调整移动dr球管和胸片架的位置,从而在有效提升图像质量、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医生和受检者相互病毒感染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胸片架能够远程隔室控制、能够配套用于市面所有品牌的移动dr,配置有专用的滤线栅,图像更清楚;胸片拍摄时受检者不再需要躺着或抱着探测器托盘拍摄,图像更清楚;可选配和受检者不接触的x射线防护装置,有效地避免了拍摄时散射线对受检者未检测部位及周围人员的伤害,也显著降低了因穿铅防护制品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的几率、可隔室电动控制受检者所拍摄部位的高度,不需要反复调整球管和探测器托盘中的平板探测器的高度,拍摄效率大大提升;通过拍摄房间设置的监控系统和对讲机构,加之能够远程调节的载人驱动机构,操作人员无需和受检者近距离接触,有效地保护了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也极大地降低了病毒相互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胸片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胸片架去除立柱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立柱;11—对讲机构;2—探测器托盘;21—抱式扶手;22—伸式扶手;23—下巴搁置处;24—滤线栅;3—载人升降机构;31—载人平台;311—平台把手;312—脚丫标志;32—载人驱动机构;321—推杆电机;322—电动推杆;323—焊接板;324—滑车;325—滚轮;33—遮挡板;4—立柱底座;41—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多功能胸片架,包括立柱1、安装在立柱1上并能够相对立柱1升降且用于放置平板探测器的探测器托盘2,在立柱1上安装有载人升降机构3,该载人升降机构3包括载人平台31和载人驱动机构32,载人平台31固定安装在载人驱动机构32的驱动端,使得载人驱动机构32能够驱动载人平台31升降;该胸片架的探测器托盘2中的平板探测器与x线拍摄设备的球管位置调整一致后,只需根据受检者的身高和被拍摄位置调整载人平台31的高度即可满足拍摄要求。

对于载人驱动机构32,一种设计方案是,载人驱动机构32包括位于立柱1前侧的推杆电机321,位于立柱1和载人平台31之间的推杆电机321的电动推杆322的顶端固定有焊接板323,焊接板323的底端直接与载人平台31焊接相连。另一种设计方案是,载人驱动机构32包括位于立柱1后侧的推杆电机321,推杆电机321的电动推杆322的顶端固定有三面围绕立柱1的滑车324,滑车324的前侧开口与焊接板323固定连接,焊接板323的底端直接与载人平台31焊接相连;该种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电动推杆322的控制升降行程为300~350mm,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受检者的身高调节需要。

对于推杆电机321的使用,一种方案是做一个按钮放置在载人平台31两侧的任一平台把手311上或者探测器托盘2上,此时通过操作者近距离协助调整或受检者自我调节站立高度即可;另一种方案是采用操作者远距离使用有线的开关或无线遥控。但无论是上述的人工控制,还是远距离无线遥控,所涉及的电路部分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防止受检者踢到焊接板323,影响焊接板323与载人平台31的焊接固定,故在焊接板323的前侧设有位于载人平台31上方的遮挡板33。另外在滑车324的外侧设有滚轮325,滚轮325的外侧与立柱1的外壳内壁接触相连,以降低摩擦阻力并起到限位导向作用。

具体到载人平台31,如图1、2所示,在载人平台31的两侧设有平台把手311且载人平台31上设有脚丫标志312。

另外在探测器托盘2的两侧设有抱式扶手21且探测器托盘2的上方设有伸式扶手22,抱式扶手21对称固定在探测器托盘2的两侧且竖直设置的伸式扶手22的底部固定在探测器托盘2的背部;在探测器托盘2的顶部正中设有下巴搁置处23;在探测器托盘2上配置有滤线栅24。在立柱1的顶部设有对讲机构11,供医生和受检者相互隔室沟通;立柱1的底部固定在立柱底座4上,立柱底座4的底部配置有能够拆卸的脚轮41,且在脚轮41的旁侧设有千斤顶,四个千斤顶的螺栓部分与立柱底座4螺纹连接;当胸片架的位置固定后,可轻松把脚轮41拆除,避免装置发生错位移动,当需要整台胸片架移动时,可轻松安装脚轮41;或者当胸片架1的位置固定后,旋下千斤顶以固定胸片架1的位置,胸片架1移动前把千斤顶向上旋转即可使得千斤顶脱离地面。

可以在立柱1上设置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的作用是在载人平台31升降时,提醒受检者及操作人员设备正处于升降状态。

在此需要说明一下探测器托盘2相对立柱1的升降问题,首先探测器托盘2与一同等重量的铅块通过一根连接线挂在绳轮上实现任意停升降,在正常情况下绳轮被锁死,无法实现升降;按住开关通电后产生磁性,锁死装置吸附到旁边的吸铁架上,探测器托盘2能够实现任意停升降,关闭开关后绳轮继续被锁死。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胸片架使用前,将该胸片架以及移动dr或其它x线拍片装置的球管设置在一条直线上,然后让胸片架和x线拍摄设备不再移动;受检者站在脚丫标志312处后,医生能够通过视频隔室观察受检者的状态并通过语音系统和受检者进行沟通、远距离地将所需要拍摄的部位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或直接由受检者直接调节自身的高度,即可进行拍摄。整个拍摄过程医生不再需要因受检者身高的不同而频繁手动调整x线拍摄设备的球管和胸片架的位置,从而在有效提升图像质量、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医生和受检者相互病毒感染的几率。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移动dr平时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危重或需要隔离病人的卧位拍摄,此次新冠疫情国家拨了大量的资金帮很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配置了移动dr等必备医疗设备。疫情过后,大的医疗机构会将这些移动dr继续用于危重病人的床边拍摄;而小型医疗机构因基本无床边拍摄需求,势必造成这些设备的闲置。如将移动dr当成普通dr使用,又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图像不如普通dr清楚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研制的多功能胸片架能够配套移动dr,有效地将需要手动近距离操作的移动dr升级成为一套可远程控制、使用方便、图像清晰的普通dr装置。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