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

文档序号:25109664发布日期:2021-05-19 00:2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养生的意识也越来越明显,使之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足疗以其在辅助睡眠及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的独特效果,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3.现有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不同重量的按摩垫,但是大多设计结构固定,不符合人体工学,使用方法是在垫上光脚行走,按摩模式固定且使用者会感受到有较强的疼痛感,对于老人和小孩难以接受,所以足底按摩垫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家中的一个摆设而已,其次,也有一些以足浴的方式进行按摩,如能够加热的足浴盆,并配合按摩滚轮和气泡冲击等作用,虽然效果良好,但是受使用环境所限制,无法在没有水的条件下使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磁控按摩装置,如公开号为cn1101123624a,专利名称为“基于磁流变胶的智能磁控按摩装置”,其中公开了通过磁场发生器改变磁流变胶的作用力的方案,但是该专利中磁场发生器位于磁流变胶下方,故其磁场作用力主要在竖直方向,按摩时仅仅依靠压力对接触部位产生垂向按摩力,同样存在按摩作用单一的问题,另外该专利公开的按摩装置虽然解决了在无水条件使用的问题,但因其连接构成结构,导致其不能满足普通浴足按摩需求,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能够通过多方向磁场改变,改变磁流变胶的移动方向,即力作用方式,实现多方式按摩,提高舒适性,同时便于移动,满足多场合使用需求,减少占用空间等。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其关键在于:包括按摩垫和磁场发生器,其中按摩垫为中空袋状结构,内部填充有磁流变胶,所述磁场发生器包括顶部敞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底部具有均匀分布的电磁线圈a,所述电磁线圈a竖向设置,盒体内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位于电磁线圈a的周向外侧,并处于电磁线圈a的上方,平台上具有沿其周向阵列分布的电磁线圈b,所述电磁线圈b水平设置;
7.所述盒体配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对应电磁线圈a的位置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按摩垫相适应,所述放置槽的底壁正对电磁线圈a,侧壁正对电磁线圈b,所述盒体配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于控制电磁线圈a和电磁线圈b的输入电流参数
8.采用独立结构的按摩垫和磁场发生器,更便于按摩器整体搬移放置或多场景使用,或更换,在无水环境下,可直接将按摩垫放置在放置槽内,通过周期性改变线圈电流大小,以改变磁场大小,从而对按摩垫内的磁流变胶产生影响,改变按摩垫的表面形状,进行产生不同的按摩效果,提高按摩舒适性,而在有水条件下,可将水盆直接放置在磁场发生器
顶部,再将按摩垫放入水盆内,实现按摩浴足两不误,并且在两种场景使用时,均可根据通过改变竖直的电磁线圈a和水平的电磁线圈b电流参数实现对磁流变胶的复合运动控制,可实现竖直顶升冲击按摩,以及前后或左右水平移动的压刮等按摩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和用户体验。
9.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垫的上表面具有以可拆卸方式设置的换洗垫。采用以上方案,为延长按摩垫的整体使用寿命,通过在其表面设置换洗垫,使用时,用户足部直接与换洗垫接触,有利于减少对按摩垫的污损。
10.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垫通过分隔结构被构造成宫格状或条纹状。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保持按摩垫整体的平整性,防止使用时,磁流变胶移动并在一侧大量聚集,影响按摩效果,不易回复或打扫等。
11.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垫的底部具有防滑结构。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防止或减少按摩垫与放置槽之间相对滑移,确保磁场作用稳定,而不需一直调整。
12.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的底壁及侧壁均呈镂空结构。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降低对磁场的阻隔,确保线圈产生磁场能更好的作用到磁流变胶上。
13.作为优选:所述述盒体和隔板采用绝缘材料制得。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降低漏电安全隐患。
14.作为优选:所述电磁线圈a的周向外侧具有分隔框,所述平台与盒体以可拆卸方式相连,并与分隔框合围形成沉槽,所述放置槽底部位于该沉槽内。采用以上方案,能够实现顶盖的快速安装固定,并确保放置槽与电磁线圈a和电磁线圈b的相对位置准确,同时也便于后期打开盒体,对内部进行检修。
15.作为优选:所述顶盖外缘与盒体齐平,放置槽的侧壁呈弧状结构。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保证按摩器整体的紧凑性,且便于取放按摩垫。
16.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左右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把手。采用以上方案,便于挪移按摩器,轻松省力。
17.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盒内置有无线交互模块。采用以上方案,便于用户通过手机或pc终端以无线方式对控制盒内的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操作更便捷和人性化,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感。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分体式结构更有利于适应多种使用场合,且便于搬移或存放,占用空间小,多方向电磁场作用,能够控制磁流变胶多方向移动产生多种不同按摩效果,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2.图3为电磁线圈a和电磁线圈b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顶盖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按摩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包括呈按摩垫1和磁场发生器2,其中按摩垫1为中空袋状结构,其由类似pvc复合布的软质材料缝合而成,并经过加厚密封处理,表面具有防渗涂层,其内填充有磁流变胶,此外,按摩垫1上设有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可以是缝合结构,也可以是内部分隔条等结构,以将按摩垫1的内腔分隔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如通过缝纫方法将其缝制呈九宫格或十六宫格状,或条纹状结构等,防止磁流变胶在按摩垫1内的一侧大量聚集,影响正常使用。
28.磁场发生器2主要包括顶部敞口的盒体20,盒体20可以是矩形也可以的圆形,本实施例中盒体20呈矩形结构,其底部靠近中央位置具有呈矩形的分隔框25,分隔框25与盒体2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空28,分隔框25内部具有均匀分布有且竖向设置的电磁线圈a21,电磁线圈a21的分布方式与按摩垫1的宫格结构或条纹结构进行一一对应,电磁线圈a21通电能够产生竖向的磁场,盒体20内在分隔框25的上方设有平台22,平台22能够刚好遮住环空28的上方,并未有分隔框25的周向外侧,平台22上具有沿其周向阵列分布的电磁线圈b23,电磁线圈b23水平设置,其通电能够产生水平方向的磁场。
29.盒体20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顶盖24,如图所示,顶盖24大体呈盆状结构,其中部对应分隔框25的位置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放置槽240,放置槽240的大小与按摩垫1相适应,其深度与平台22到盒体20上沿的距离相适应,又平台22与分隔框25之间合围形成沉槽26,故当顶盖24扣合到盒体20上时,其放置槽240的底部刚好嵌入沉槽26内,从而保证顶盖24的稳定性,防止晃动,且放置槽240的侧壁正对电磁线圈b23,底壁刚好正对电磁线圈a21。
30.所有电磁线圈a21串联以供同时控制电流,平台22上同侧的电磁线圈b23处于同一串联电路,同时盒体20配置有控制盒3,通过控制盒3可控制使用时电磁线圈a21和不同部位电磁线圈b23的输入电流的大小和周期等参数,通过竖向和横向磁场的配合,实现多方向控制磁流变胶移动,完成不同按摩动作。
31.当然,为使各电磁线圈产生磁场能够充分作用到按摩垫1上,故放置槽240的底壁及侧壁均构造成镂空结构。
32.如图4所示,盒体20的底部四角设有螺柱29,平台22通过螺钉固定在螺柱29上,完成对环空28的封闭,且便于后期打开进行检修,电磁线圈a21和电磁线圈b23的电连接线路均放置于环空28内。
33.本实施例中盒体20和顶盖24均采用绝缘材料制得,以防止漏电引发安全事故,提高整体安全系数,同时顶盖24的外缘与盒体20的侧壁齐平,而放置槽240的侧壁呈凹面朝外的弧状结构,以提高整体紧凑性,盒体20的左右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把手27,以便于挪移。
34.此外,本实施例中在按摩垫1的底部设有防滑结构,如粘贴在按摩垫1底部的硅胶垫,或波纹垫等,主要用于提高其单独使用稳定性,如放置到水盆时,增大其与底部的摩擦力,防止滑动。
35.为延长按摩垫1的使用寿命,或减少交叉传染脚气风险等,故按摩垫1的上表面还具有预可拆卸方式设置的换洗垫10,换洗垫10通过魔术贴粘贴或暗扣固定等方式固定在按摩垫1上。
36.本申请中控制盒3内设置有微处理系统,其能够根据操作输出控制信号,以实现
pwm控制mosfet管,实现电流控制,控制盒3上设有按键,用户可以直接以按键形式进行功能选择,此外控制盒3内还设有无线交互模块,如蓝牙信号接收模块或wifi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用户可通过无线终端上的app进行快速调节,具有更佳的用户体验感。
37.参考图1至图6所示的多维磁控足底按摩器,可以在无水条件下单独使用,直接将按摩垫1放置在盒体2顶部的放置槽23内,换上新的换洗垫10,然后用户即可将足部放置在换洗垫10上,并通过控制盒3控制电流参数,以影响磁流变胶输出力大小,即改变按摩垫1的形态,进行按摩,或选择是否加热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38.在有水条件下,可以配合普通水盆使用,即将按摩垫1放置到水盆内,并依靠底部的防滑结构能够尽量保持其在水盆内的位置固定,然后再将水盆整体放置到磁场发生器2的顶部,最后启动电源,即可通过控制盒3进行按摩模式的调整,同时满足按摩和足浴需求。
39.除此之外,甚至还可将其用于腰部的按摩,如将按摩垫1垫于腰下,然后将磁场发生器2放置于床上,这种场合时,需注意控制二者距离,确保电磁线圈21产生磁场能够作用到按摩垫1内的磁流变胶上。
40.上述使用过程中,均可通过控制器3对电磁线圈a21,以及平台22上电磁线圈b23通过电流进行单独控制和同时控制,以达到磁场共同作用效果,改变传统磁流变胶按摩器单一流动的方式,由传统单向移动变成多方向复合运动,具有更佳用户体验感,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进行电磁线圈a21和电磁线圈b23的布置时,应充分考虑磁场互感作用,对各线圈参数和位置进一步优化,并辅助添加屏蔽结构等,以弱化相互作用,提高各自作用效果。
4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