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6638发布日期:2021-05-25 12:2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腰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部固定器。



背景技术:

护腰就是用以保护腰部的围布,也叫腰部固定器,腰部固定器作为一种医疗用辅具,使用人穿戴该腰部固定器能够在使用人的腰部与脊背的空腔之间产生支撑作用,以此减轻腰部伤患者腰部的压力,在出诊时以及照看腰损病人时,通过使用腰部固定器及时对病人的腰部进行固定,避免伤患的腰部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但现有医疗使用的腰部固定器主要为外设有硬质塑料板,由于硬质塑料板厚重且版纸坚硬,无法灵活贴合人体的腰型曲线,对此作出相应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部固定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硬质塑料板厚重、无法灵活贴合人体腰型曲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部固定器,包括前甲和与前甲拆卸连接的护甲,护甲两侧对称嵌设有中挡板,中挡板之间的护甲上架设有若干气囊,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位于护甲之外的气压球,通过气压球给气囊进行充气,气压球的出气端外套设有闸阀管道,闸阀管道上设有用于供气囊排气的排气结构,用于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更改气囊的充气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不断挤压气压球,将空气压入气囊中,此时管道为密封状态,气囊不断被气体填充,使得气囊鼓胀,此时护甲内的空间缩小,且气囊鼓充后实现将人体与腰间的空隙进行填充,从而达到紧密贴合人体腰型曲线的目的,且选用布料制品轻便,便于携带收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排气结构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上的通气槽和排气通道,在闸阀管道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阀体位于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底面开设有与闸阀管道内的气道相通的安装孔,阀体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穿过安装孔其端部伸于闸阀管道内的气道内,阀体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安装有均布于连接部四周的弹簧,通气槽设置在连接部上并靠近闸阀管道内的气道内壁,排气通道的一端与通气槽连通,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阀体的侧壁上,人工朝向闸阀管道一侧按压阀体,使得连接部伸入气道中驱使通气槽位于气道内,使得闸阀管道内的气体沿通气槽,通过排气通道从阀体侧壁一处排出至排气结构外,从而实现排气;手动松开阀体,弹簧带动阀体复位,通气槽复位至安装槽内,且由于通气槽与安装槽壁相抵,使得闸阀管道内形成闭环,气体得以保留在闸阀管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护甲上设有位于气囊一侧的容纳槽,护甲上活动安装有与容纳槽对应的拉链,通过可在护甲上活动的拉链控制容纳槽的封闭状态。

进一步的,容纳槽的周壁缝制有防水面料层,一般容纳槽用于放置冰袋或热毛巾,为避免腰带其余部分被湿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护甲的两侧对称粘附有腰带,前甲端面固定有与腰带相匹配的魔术贴,用于将前甲与护甲粘附在一起,使得将腰部固定在前甲与护甲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将人体腰部固定在前甲与护甲之间,通过更改气囊的鼓胀状态,实现对人体腰部的紧密贴合,且本实用制材轻便,通过控制排气结构的放气状态,对气囊的鼓胀状态进行调整,或完全放气后实现腰部固定器的收纳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护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气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前甲;2、护甲;21、拉链;22、容纳槽;23、防水面料层;3、中挡板;4、气囊;5、气压球;51、排气结构;52、通气槽;521、进气口;53、排气通道;531、出气口;54、闸阀管道;541、安装槽;542、安装孔;55、气管;56、阀体;561、连接部;57、弹簧;6、腰带;7、魔术贴;9、安装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腰部固定器,包括前甲1和与前甲1拆卸连接的护甲2(如图2所示),护甲2两侧对称嵌设有中挡板3,中挡板3选用镍钛合金的金属条制成,且中挡板3设置为符合常规人体腰部构造曲线的结构样式缝制在护甲2中(该曲面设置属于现有技术,无图所示),中挡板3之间的护甲2上架设有若干气囊4,气囊4呈网状布置在护甲2中,气囊4通过气管55连接位于护甲2之外的气压球5,气压球5可实现对气囊4进行充气,(其中气压球5选用橡胶血压充气球),气压球5的出气端外套设有闸阀管道54,闸阀管道54上设有用于供气囊4排气的排气结构51,前甲1上设有用于容纳气压球5的安装袋9,便于收纳气压球5,避免气压球5一直悬挂在外侧,气压球5进行充气时,由于气囊4内气压远小于外部大气气压,因此使得气压球5能够将气体灌入气囊4中。

如图7所示,排气结构51设置为t型结构,相对应的如图5、图6所示,排气结构51包括阀体56、设置在阀体56上的通气槽52和排气通道53,在闸阀管道54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541,阀体56位于安装槽541内,安装槽541的底面开设有与闸阀管道54内的气道相通的安装孔542,阀体56上设置有连接部561,连接部561穿过安装孔542其端部伸于闸阀管道54内的气道内,阀体56与安装槽541的槽底之间安装有均布于连接部561四周的弹簧57,通气槽52设置在连接部561上并靠近闸阀管道54内的气道内壁,且弹簧57可活动压缩的距离≥通气槽52至闸阀管道54的气道内壁的距离,通气槽52与连接部561上的进气口521相通,且通气槽52竖直贯穿布置在连接部561上,使得通气槽52的端面(即进气口521的端面)与安装槽541的端面相抵,排气通道53的一端与通气槽52连通,排气通道53的另一端延伸至阀体56侧壁的出气口531处,运作原理为,当排气结构51静置在安装槽541上时,此时设有连接部561的进气口521端位于安装槽541内,由于连接部561的壁端与安装孔542的端面完全抵合,此时气压球5通过闸阀管道54输送至气囊4内的气体得以保留;当手动将排气结构51向闸阀管道54一侧按压时,弹簧57受力挤压,连接部561跟随运动,进气口521逐渐移动至闸阀管道54的气管55内,此时闸阀管道54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521进入通气槽52,并沿着通气槽52穿过排气通道53从出气口531处排出气体,手动松开排气结构51,弹簧57带动排气结构51复位,此时进气口521的端面与安装槽541的端面相抵,排气结构51停止放气。

如图2、图4所示,在护甲2上设有位于气囊4一侧的容纳槽22,护甲2上活动安装有与容纳槽22对应的拉链21,该容纳槽22用于放置冰袋或热毛巾使用,一般容纳槽22设置靠近人体腰部的部位,且容纳槽22的周壁缝制有防水面料层23,避免容纳槽22内放置的冰袋或热毛巾所产生的水浸湿护甲2上的其余布料。

如图1-图3所示,护甲2的两侧对称粘附有腰带6,前甲1端面固定有与腰带6相匹配的魔术贴7,当使用时,先将护甲2环过人体背部,将护甲2的两边缘放置在腰部两侧,将前甲1放置在人体肚皮位置后,通过腰带6与魔术贴7粘结,实现将人体腰部进行包裹,且设有的魔术贴7呈长条状,可根据身型随意调节腰带6与魔术贴7的配合距离,尽可能扩大使用人群的适用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