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

文档序号:25193329发布日期:2021-05-28 10:5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



背景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领域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其具有缓解疼痛、恢复关节稳定、改善肢体功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并发症,其中术后脱位是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关节脱位多由于髋周肌肉力量尚未恢复正常,而患者下肢又处于易发生关节脱位的危险体位所致,因此制作一个经济有效的防脱位辅助垫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固定至关重要。

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用的下肢体位固定工具有软枕、三角枕,t型枕,软枕和三角枕厚度难以掌握,容易滑落,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关节脱位,增加患者的痛苦;t型枕固定性好,但角度固定,不能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舒适度进行个性化调节,患者的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下肢体位固定工具容易滑落或舒适性差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易滑落且舒适性好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包括垫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的宽度<所述尾端的宽度,整体形成梯形;

所述垫体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具有所述首端和与所述首端相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垫体具有所述尾端和与所述尾端对应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垫体的第一端位置与所述第二垫体的第二端位置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垫体正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垫体正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正对连通;

所述第一垫体和所述第二垫体均为海绵材质,外面包裹一层布料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首端的宽度为23-27,所述尾端的宽度为33-37厘米,所述首端和所述尾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厘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垫体的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垫体的第二端的相应一侧通过布料或拉链可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首端和所述第一端的厚度较厚,位于所述首端和所述第一端中间的中间部分厚度较薄,从所述首端、所述中间部分至所述第一端,厚度平滑过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端的厚度一致,所述尾端的厚度较薄,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尾端,厚度平滑过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首端的厚度为4-6厘米,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为8-12厘米,所述第一端的厚度为10-14厘米,所述尾端的厚度为4-6厘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两侧设有至少一对第一系带,所述第二限位槽两侧设有至少一对第二系带;

和/或,所述垫体的两侧面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对第三系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侧躺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体和所述第二垫体的底部,用于从底部支撑所述第一垫体和所述第二垫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躺支撑结构包括:

安装槽,具有若干个,开设在所述第一垫体或所述第二垫体底部;

限位壳,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限位壳底部具有限位盲孔;

支腿,具有若干个,能够安装在所述盲孔内部,支撑所述第一垫体或所述第二垫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腿的高度具有若干规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包括垫体,且垫体首端的宽度较小,尾端的宽度较大,适于患者平躺时使用,即将首端靠近患者髋部放置,尾端朝向患者足部放置,患者的两下肢体分别靠在垫体的两侧;

垫体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其中第一垫体的正面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垫体的正面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正对连通,形成用于限位患肢的限位槽;当患者直腿侧躺时,将垫体放置在患者的两腿之间,垫体的正面朝上,患肢放置在由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正对形成的限位槽内部;垫体的厚度保证了患肢位于正确的体位,限位槽可防止患肢滑脱;当患者弯腿侧躺时,将第二垫体相对第一垫体转动一定角度,即根据患肢的弯腿角度调整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弯折角度,即可让患者弯腿侧躺,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既能用于患者平躺,又能用于患者侧躺,且侧躺时可选择直腿侧躺和弯腿侧躺,舒适性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首端的宽度为23-27厘米,尾端的宽度为33-37厘米,具体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尺寸,从而满足大多数患者的实际需要。

3.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侧躺垫,对于第一垫体,首端和第一端的厚度较厚,位于首端和第一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厚度较薄,当侧躺使用时,较厚的首端抵在患者的会阴位置,能够有效缓解疲劳,较薄的中间部分支撑大腿的中间部分,便于放松,较厚的第一端支撑在膝盖位置,与首端配合,有助于缓解疲劳。

4.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侧躺垫,对于第二垫体,第二端的厚度与第一端的厚度一致,尾端的厚度较薄,第二垫体适于放置脚踝,位于第二端和尾端中部的部分厚度较厚,适于支撑小腿中部,可缓解侧躺时的疲劳感。

5.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侧躺垫,第一限位槽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一系带,第二限位槽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二系带,分别用于固定侧躺时放置在第一限位槽内部的患肢大腿,和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部的患肢小腿;垫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三系带,用于固定平躺时的两下肢。

6.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还包括侧躺支撑结构,设置在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底部,用于支撑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也即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垫,当患者侧躺时,可借助侧躺支撑结构支撑在床上,避免患者的一侧患肢一直压迫另一侧的健康下肢;另外,即便是不能完全支撑,也可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且可避免辅助垫从两腿之间滑脱。作为优选方案,支腿的长度可以与限位壳的长度一致,当无需使用支腿支撑患肢时或不使用侧躺垫时,支腿可安装在限位壳内部,便于收纳;另外,也可以设置多种规格长度的支腿,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二垫体相对第一垫体转动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1、垫体;11、第一垫体;12、第二垫体;13、首端;14、尾端;15、第一端;16、第二端;17、第一限位槽;18、第二限位槽;19、中间部分;21、第一系带;22、第二系带;23、第三系带;3、安装槽;4、限位壳;5、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如图1-4所示,包括垫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首端13和尾端14,所述首端13的宽度<所述尾端14的宽度,整体形成梯形;

所述垫体1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垫体11和第二垫体12;所述第一垫体11具有所述首端13和与所述首端13相对的第一端15;所述第二垫体12具有所述尾端14和与所述尾端14对应的第二端16;所述第一垫体11的第一端15位置与所述第二垫体12的第二端16位置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垫体11正面设有第一限位槽17,所述第二垫体12正面设有第二限位槽18,所述第一限位槽17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8正对连通。

本实施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包括垫体1,且垫体首端13的宽度较小,尾端14的宽度较大,适于患者平躺时使用,即将首端13靠近患者髋部放置,尾端14朝向患者足部放置,患者的两下肢体分别靠在垫体1的两侧。

垫体1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垫体11和第二垫体12,其中第一垫体11的正面设有第一限位槽17,第二垫体12的正面设有第二限位槽18,第一限位槽17和第二限位槽18正对连通,形成用于限位患肢的限位槽;当患者直腿侧躺时,将垫体1放置在患者的两腿之间,垫体1的正面朝上,患肢放置在由第一限位槽17和第二限位槽18正对形成的限位槽内部;垫体1的厚度保证了患肢位于正确的体位,限位槽可防止患肢滑脱;当患者弯腿侧躺时,将第二垫体12相对第一垫体11转动一定角度,即根据患肢的弯腿角度调整第一垫体11和第二垫体12的弯折角度,即可让患者弯腿侧躺,更加舒适。本实施例的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既能用于患者平躺,又能用于患者侧躺,且侧躺时可选择直腿侧躺和弯腿侧躺,舒适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首端13的宽度为25厘米,所述尾端14的宽度为35厘米,所述首端13和所述尾端14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0厘米。具体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尺寸,如将首端13的宽度设置为23-27厘米,将尾端14的宽度设置为26-32厘米,将首端13和尾端14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厘米,从而满足大多数患者的实际需要。

本实施例中,第一垫体11和第二垫体12均为海绵材质,外面包裹一层布料形成。所述第一垫体11的第一端15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垫体12的第二端16的相应一侧通过布料或拉链可转动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有效。

为了平躺时使用的方便,可以在第一端15的端面和第二端16的端面设置魔术贴。

对于第一垫体11,所述首端13和所述第一端15的厚度较厚,位于所述首端13和所述第一端15中间的中间部分19厚度较薄,从所述首端13、所述中间部分19至所述第一端15,厚度平滑过渡。首端13和第一端15的厚度较厚,位于首端13和第一端15之间的中间部分19厚度较薄,当侧躺使用时,较厚的首端13抵在患者的会阴位置,能够有效缓解疲劳,较薄的中间部分19支撑大腿的中间部分,便于放松,较厚的第一端15支撑在膝盖位置,与首端13配合,有助于缓解疲劳。

对于第二垫体12,所述第二端16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端15的厚度一致,所述尾端14的厚度较薄,从所述第二端16至所述尾端14,厚度平滑过渡。第二垫体12适于放置脚踝,位于第二端16和尾端14中部的部分厚度较厚,适于支撑小腿中部,可缓解侧躺时的疲劳感。

所述首端13的厚度为5厘米,所述中间部分19的厚度为10厘米,所述第一端15的厚度为12厘米,所述尾端14的厚度为5厘米。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所述首端13的厚度可以在4-6厘米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选择,所述中间部分19的厚度可以在8-12厘米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选择,所述第一端15的厚度可以在10-14厘米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选择,所述尾端14的厚度可以在4-6厘米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选择。

所述第一限位槽17两侧设有至少一对第一系带21,所述第二限位槽18两侧设有至少一对第二系带22,分别用于固定侧躺时放置在第一限位槽17内部的患肢大腿,和放置在第二限位槽18内部的患肢小腿。

所述垫体1的两侧面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对第三系带23,用于固定平躺时的两下肢。

还包括侧躺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体11和所述第二垫体12的底部,用于从底部支撑所述第一垫体11和所述第二垫体12。也即本实施例的辅助垫,当患者侧躺时,可借助侧躺支撑结构支撑在床上,避免患者的一侧患肢一直压迫另一侧的健康下肢;另外,即便是不能完全支撑,也可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且可避免辅助垫从两腿之间滑脱。

具体的,所述侧躺支撑结构包括:安装槽3,具有若干个,开设在所述第一垫体11或所述第二垫体12底部;限位壳4,安装在所述安装槽3内部,所述限位壳4底部具有限位盲孔;支腿5,具有若干个,能够安装在所述盲孔内部,支撑所述第一垫体11或所述第二垫体12。

作为优选方案,支腿5的长度可以与限位壳4的长度一致,当无需使用支腿5支撑患肢时或不使用侧躺垫时,支腿5可安装在限位壳4内部,便于收纳;另外,也可以设置多种规格长度的支腿5,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本实施例中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患者平躺时,将垫体1的首端13靠近患者髋部放置,尾端14朝向患者足部放置,患者的两下肢体分别靠在垫体1的两侧,使用第三系带23捆绑固定。

当患者直腿侧躺时,将垫体1放置在患者的两腿之间,垫体1的正面朝上,患肢放置在由第一限位槽17和第二限位槽18正对形成的限位槽内部,垫体1的厚度保证了患肢位于正确的体位,限位槽可防止患肢滑脱;

当患者弯腿侧躺时,将垫体1放置在患者的两腿之间,垫体1的正面朝上,患肢放置在由第一限位槽17和第二限位槽18正对形成的限位槽内部,根据患者的弯腿角度调整第一垫体11和第二垫体12的弯折角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