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道吸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1276发布日期:2021-05-19 00:4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道吸切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道吸切器。


背景技术:

2.耳道内的耵聍、乳头状瘤或胆脂瘤在临床工作中常有见到,且经常需要被清理。目前多采用耵聍钩或麦粒钳在吸引管辅助下完成,通常需要来回更换器械与吸引器,以保持视野清晰,且在清理胆脂瘤或其他韧性粘性较强的物体时容易堵塞吸引管、污染麦粒钳,需经常停下来清理器械,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道吸切器,从而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耳道吸切器,包括外管、匹配设置在外管内的内管,以及连接外管和内管的复位弹簧,所述外管的前端封闭、且前端侧部开设有一个吸切口,所述外管的尾端开口、且尾端外侧固定有一个握持部,所述内管的前端开口、尾端封闭,且内管的尾端侧部开设有一个负压口,所述的负压口固定有吸引器接头,所述内管的尾端设有按压部,所述的复位弹簧套设在内管的尾部外侧。
6.作为优选,所述复位弹簧的尾端与内管固定、前端与外管的尾端固定。
7.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的前端在开口处设有切割刃。
8.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由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其外径为1.5

3mm,内径为1.3

2.8mm。
9.作为优选,所述的吸切口与外管前端的距离为1

2mm。
10.作为优选,所述的握持部呈前小后大的圆盘形结构。
11.作为优选,所述的握持部和按压部采用塑料或特氟龙制成。
12.在使用时,吸引器接头与一个吸引器相连,吸引器将需要剪切的组织从吸切口吸入外管内,再通过按压部推动内管向前移动,使得内管左端的切割刃对组织进行切割。
13.采用握持部与按压部的简单组合,能够实现对内管的前后移动,且单手即可完成操作,非常简单实用。
14.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持续吸引状态下,切除耵聍、乳头状瘤及胆脂瘤,保证了术野的清晰,采用剪切方法逐步切除耵聍或其他组织,不易堵塞吸引通道,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若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可以高温灭菌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实施例1
19.如图1所示,一种耳道吸切器,包括外管1、匹配设置在外管1内的内管2,以及连接外管1和内管2的复位弹簧3,所述外管1的前端封闭、且前端侧部开设有一个吸切口4,所述外管1的尾端开口、且尾端外侧固定有一个握持部5,所述内管2的前端开口、尾端封闭,且内管2的尾端侧部开设有一个负压口,所述的负压口固定有吸引器接头6,所述内管2的尾端设有按压部7,所述的复位弹簧3套设在内管2的尾部外侧。
20.所述复位弹簧3的尾端与内管2固定、前端与外管1的尾端固定。
21.所述内管2的前端在开口处设有切割刃。
22.所述外管1由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其外径为1.5

3mm,内径为1.3

2.8mm。
23.所述的吸切口4与外管1前端的距离为1

2mm。
24.所述的握持部5呈前小后大的圆盘形结构。
25.所述的握持部5和按压部7采用塑料或特氟龙制成。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7.在使用时,吸引器接头6与一个吸引器相连,吸引器将需要剪切的组织从吸切口4吸入外管1内,再通过按压部7推动内管2向前移动,使得内管2前端的切割刃对组织进行切割。
28.在使用时,首先将吸引器接头6与一个吸引器相连,吸引器将需要剪切的组织从吸切口4吸入外管1内,接着食指和中指夹持外管1上的握持部5,拇指按压按压部7,做类似注射的动作,内管2向前移动,其最前端的切割刃与外管1的吸切口4做相对剪切运动,将吸入吸切口4的耵聍、组织切断并吸除,松开拇指,内管2在复位弹簧3作用下向后移动,吸切口4再次开放,完成吸切循环。
29.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