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3084发布日期:2021-06-04 18: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2.鼻咽通气道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声门外通气装置,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目前在麻醉科、呼吸内科、icu和急诊科等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常作为气道管理辅助器具,为气管插管必备设备。鼻咽通气道置入后通常需要用输氧管给氧。
3.但是多数鼻咽通气道在插入患者的鼻咽时由于鼻咽通气道大小固定,患者鼻咽位置无法轻易插入,从而使得在插入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感,同时鼻咽通气道可能在运输患者的途中由于剧烈的移动,从患者鼻咽中脱离,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鼻咽通过道不易进入,容易脱离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开设有多个气腔,多个所述气腔内部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滑杆,多个所述滑杆远离气腔底部的一端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翼缘,所述翼缘靠近管体的一侧设有螺纹槽,所述管体靠近翼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螺纹槽螺纹契合,所述气腔底端通过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有支臂,所述支臂通过调节杆与调节装置连接,且与管体底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气囊和弹簧,所述气囊进气口与气腔固定连接,且气囊底端两侧分别与管体内壁和调节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远离气囊的管体内壁和调节杆远离气囊的一侧,所述支臂远离管体轴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撑块,所述管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远离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口。
7.优选的,所述管体底壁径向开设有多个与支臂向对应的圆槽,所述圆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端分别与支臂和调节杆连接。
8.优选的,所述气囊底部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两端分别与管体内壁和调节杆一侧固定连接,且设置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气囊支撑部展开小于管体管壁宽度。
9.优选的,所述支臂为上大下小的花瓣状,且闭合时相互接触没有间隙。
10.优选的,所述滑杆远离翼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大小与气腔腔体大小一致。
11.优选的,所述撑块为长条形,且由弹性材质制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将支臂闭合时的鼻咽通气道放入鼻咽处,支臂闭合时的通气道进口较小,可以方便将鼻咽通气道放入,然后推动翼缘,将气腔内部的气体推入气囊内部,通过气囊的支撑部
改变调节杆的位置,弹簧收缩,支臂展开,改变鼻咽通气道进口前段的形状,同时转动翼缘,将螺纹块和螺纹槽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滑动杆在气腔内的位置。使鼻咽通气道在轻松的进入鼻咽之后,不影响输氧和换气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展开的支臂还有支臂上的撑块可以较好的固定鼻咽通气道在鼻咽处的位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的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的支臂闭合时a处结构放大图;
17.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的在支臂张开时a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管体、2滑杆、3翼缘、4输氧管、5支臂、6撑块、7气腔、8气囊、9调节杆、10弹簧、11圆槽、12连接块、13螺纹块、14螺纹槽、15活塞、16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参照图1

4,一种可输氧鼻咽通气道,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1内部开设有多个气腔7,多个气腔7内部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滑杆2,多个滑杆2远离气腔7底部的一端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翼缘3,翼缘3靠近管体1的一侧设有螺纹槽14,管体1靠近翼缘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块13,螺纹块13与螺纹槽14螺纹契合,气腔7底端通过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有支臂5,支臂5通过调节杆9与调节装置连接,且与管体1底壁转动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气囊8和弹簧10,气囊8进气口与气腔7固定连接,且气囊8底端两侧分别与管体1内壁和调节杆9一侧固定连接,弹簧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远离气囊8的管体1内壁和调节杆9远离气囊8的一侧,支臂5远离管体1轴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撑块6,管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氧管4,输氧管4远离管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口16。
22.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医疗人员将鼻咽通气道放入患者的鼻咽处,由于支臂5闭合时的通气道进口较小,方便鼻咽通气道放入,然后推动翼缘3,将滑杆2推进气腔7,将气腔7内部的气体进入气囊8内部,气囊8内填充气体形状发生改变,通过膨胀的气囊8支撑部改变调节杆9的位置,调节杆9受到挤压,弹簧10收缩,支臂5展开,鼻咽通气道进口前段的形状发生改变,将翼缘3推至于管体1接触,同时转动翼缘3,将螺纹块13和螺纹槽14螺纹连接,从而固定翼缘3,使滑杆2在气腔7内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实用新型在不增加患者不适感的同时方便放入鼻咽,且使用时不易脱离。
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技术方案,管体1底壁径向开设有多个与支臂5向对应的圆槽11,圆槽11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两端分别与支臂5和调节杆9连接,圆槽11和
连接块12的设置可以使支臂5的转动更加的便捷,且摩擦力较小;
24.气囊8底部为支撑部,支撑部两端分别与管体1内壁和调节杆9一侧固定连接,且设置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气囊8支撑部展开小于管体1管壁宽度,弧形的支撑部可以有效的改变调节杆9的位置;
25.支臂5为上大下小的花瓣状,且闭合时相互接触没有间隙,上大下小的支臂5,使闭合的支臂5形成梯柱形的鼻咽通气道前段,方便通气道的进入;
26.滑杆2远离翼缘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15,活塞15大小与气腔7腔体大小一致,用活塞15连接滑杆2,加强气腔7与滑杆2连接处的气密性;
27.撑块6为长条形,且由弹性材质制成,可以防止撑块6对患者鼻咽内部进行损伤。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