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8358发布日期:2021-08-13 16: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局部义齿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



背景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用于部分牙缺失的修复体。现有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种为铸造支架式义齿,义齿的主体结构为一个整体铸造的金属支架,作为固位的卡环同金属支架整体铸造,人工牙和基托附着在铸造支架上。常用的金属材料为义齿用钴铬合金、钛金属等;另一种为胶连式义齿(塑料基托义齿),胶连义齿的固位卡环使用成品牙科钢丝弯制,由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将人工牙和固位卡环等结构连成整体。以上两种类型的可摘局部义齿共同的缺点是固位用的卡环部分都是金属或金属丝,美观性较差,而且卡环部分,日常摘戴,容易折断。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包括:基托、人工牙,所述基托的两端均设有卡接环,所述基托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人工牙的固定部,所述卡接环、所述基托、所述固定部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卡接环包括两个弧形部,两个所述弧形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托的外侧和内侧。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包括上卡接部、下卡接部,所述下卡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基托连接,上端与所述上卡接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卡接部的上端设有球形凹槽,所述下卡接部的下端的两侧对称设有长方形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人工牙的下端设有卡槽。

优选的是,所述卡槽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球形凹槽相对应的球形凸台。

优选的是,所述卡槽的下端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长方形凹槽相对应的长方形凸台。

优选的是,所述球形凹槽的开口处直径小于其内部的最大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基托的两端面设有多个孔。

优选的是,所述卡接环、所述基托、所述固定部均采用同天然牙龈颜色接近的弹性树脂材料制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通过设计的卡接环与基托一体成型可加大卡接环与天然牙的接触面积,使天然牙侧方受到的侧压力更加稳定,而且相比于金属卡环更加美观,人工牙通过固定部与基托固定连接,使得人工牙更加稳固,不会轻易松动,使用效果更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中卡槽与固定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中基托侧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1为基托、1-1为孔、2为人工牙、2-1为卡槽、a为球形凸台、b为长方形凸台、3为卡接环、3-1为弧形部、4为球形凹槽、5为长方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弹性基托的局部义齿,包括:基托1、人工牙2,所述基托1的两端均设有卡接环3,所述基托1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人工牙2的固定部,所述卡接环3、所述基托1、所述固定部为一体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卡接环3用于将局部义齿卡在相邻的天然牙上,人工牙2通过固定部与基托1固定连接,卡接环3、基托1、固定部为一体成型,选用接近于天然牙的牙龈颜色的弹性材料制成;局部义齿的制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医生临床对余留牙(即天然牙)的调磨、修复和基牙预备。

第二步:医生给患者取印模、灌石膏模型。

第三步:医生给患者确定颌关系,将工作模型、颌关系送给技师进行制作。

第四步:技师对工作模型进行观测和义齿设计,复制耐火模型。

第五步:技师在耐火模型上制作义齿支架的蜡型,需要注意的是,唇颊侧卡接环3不需要制作,其他部分按常规制作。

第六步:将义齿支架蜡型铸造、打磨、抛光,在工作模型上就位;返回给医生给患者试戴支架,试戴合适后返回技师处继续制作。

第七步:技师继续完成排牙、制作蜡基托;同时将蜡基托延伸到固位基牙的唇颊面,形成卡环的形状。

第八步:装盒,将使用同天然牙龈颜色接近的弹性基托1材料替代传统的硬质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1材料,按常规完成制作。

第九步:抛光完成义齿制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卡接环3与基托1一体成型可加大卡接环3与天然牙的接触面积,使天然牙侧方受到的侧压力更加稳定,而且相比于金属卡环更加美观,人工牙2通过固定部与基托1固定连接,使得人工牙2更加稳固,不会轻易松动,使用效果更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环3包括两个弧形部3-1,两个所述弧形部3-1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托1的外侧和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两个弧形部3-1的内侧形状分别与对应的天然牙的内外侧牙龈曲线相对应,卡接更牢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弧形部3-1用于将局部义齿固定在相邻的天然牙上,与天然牙的牙龈相融合,固定更牢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上卡接部、下卡接部,所述下卡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基托1连接,上端与所述上卡接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上卡接部与下卡接部为一体成型,均用于固定人工牙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两个卡接部均可用于固定人工牙2,使其固定更加牢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卡接部的上端设有球形凹槽4,所述下卡接部的下端的两侧对称设有长方形凹槽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球形凹槽4与长方形凹槽5均可用于将人工牙2卡接至基托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两种卡接方式并用,防止人工牙2在咀嚼时松动掉落,增加使用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工牙2的下端设有卡槽2-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卡槽2-1用于与基托1的固定部卡接,不影响人工牙2的使用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卡槽2-1与固定部相互配合卡接,限制人工牙2的横向和纵向位移,在使用时更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球形凹槽4相对应的球形凸台a。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球形凸台a嵌于球形凹槽4内,球形凸台a在各个方向的运动均受到球形凹槽4的限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球形凹槽4可在任何方向上限制球形凸台a的运动,进而限制了人工牙2的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1的下端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长方形凹槽5相对应的长方形凸台b。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长方形凸台b嵌于长方形凹槽5内部,长方形凹槽5限制了长方形凸台b在竖直方向的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长方形凹槽5限制长方形凸台b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进而防止了人工牙2在竖直方向上脱出基托1,使人工牙2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形凹槽4的开口处直径小于其内部的最大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球形凹槽4将球形凸台a包裹在内,球形凸台a的最大直径与球形凹槽4的最大直径相对应,故球形凸台a不会从小于其最大直径的球形凹槽4开口处脱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防止球形凸台a从球形凹槽4中脱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托1的两端面设有多个孔1-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基托1的两个端面需要与天然牙抵接,当端面与天然牙接触时,端面受力后,孔1-1内空气压强会减小,会促使端面吸附在天然牙上,自动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端面上设有的孔1-1可增加端面与天然牙的吸附力,更好的固定局部义齿,防止其在使用时发生松动的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环3、所述基托1、所述固定部均采用同天然牙龈颜色接近的弹性树脂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同天然牙龈颜色接近的弹性树脂材料替代传统的硬质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成基托1,同时将金属部分的卡接环3替换成与基托1同样的材料,使卡接环3在不丧失功能的前提下,其颜色与周围牙龈组织融为一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与金属卡接环3相比,弹性树脂材料佩戴更舒适,更贴合牙龈,并且达到了美观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