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车的脚托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3055发布日期:2021-05-28 10:5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轮椅车的脚托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椅车的脚托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轮椅车是特殊群众如残疾人、年迈体弱者、构疾治疗并趋于康复者等的代步工具,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与轮椅车相关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745544y(多功能电动轮椅车)、cn201379725y(避障电动轮椅车)、cn101589979b(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车)、cn201684098u(电动轮椅车)、cn102764185b(电动轮椅车)、cn202682214u(电动轮椅)、cn103202748a(防后倾翻电动轮椅车)、cn103767838b(电动轮椅车)、cn103735374b(车体与电动机构可连接且可分离的电动轮椅)、cn107468438a(折叠式电动轮椅车)、cn102688124b(联动操控平躺式电动轮椅车)、cn209220733u(折叠式电动轮椅车的椅背角度调节装置),cn201150606y(一种避震轮椅车)、cn201542842u(一种避震轮椅车)、cn208388877u(避震轮椅车)和cn206198180u(可折叠避震轮椅车),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专业常识可知,作为轮椅车,不论是电动的还是非电动的乃至只能由陪护者推行的,都具有一脚托支架,该脚托支架位于椅座支架的下方并且后部与椅背架铰接,而前部与前轮座铰接,前轮座的上部即上端与椅座架的前部铰接,而前轮座的下部即下端设置前轮。轮椅车的结构体系的脚托连接(通常为铰接)在脚托支架的前部。对此可以重点参见前述cn107468638a(该专利称“脚托”为“踏脚板”)。

由于包括上面提及的专利在内的脚托(即“踏脚板”或称“搁脚板”,以下同)为一整体的并且形状大体上呈u字形的结构件,因而对应脚托部位不具有单独调节功能,也就是说无法将脚托的角度以独立调节的方式依需调节至坐乘者感觉为相对舒适的最佳角度,从而易坐乘者产生腿部疲劳欠适感。鉴于前述,有必要进行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单独对脚托的角度依需调节而得以满足坐乘者对舒适感的追求并且有利于避免坐乘者产生腿部疲劳以及有益于坐乘者贴靠至椅座而方便坐乘的轮椅车的脚托折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轮椅车的脚托折叠结构,所述的轮椅车包括一椅座架、一椅背架、一脚托支架、一对折叠操作机构、一对后轮架、一对避震机构和一对前轮座,椅座架的两侧后部与椅背架的两侧铰接,脚托支架的两侧后部同样与椅背架的两侧铰接,而脚托支架的两侧前部分别与一对前轮座铰接,一对折叠操作机构设置在椅座架的椅座架后支承管上并且位于椅座架后支承管的两端,一对后轮架对应于椅座架的两侧并且该对后轮架朝向椅座架的一端与椅座架铰接,而在一对后轮架远离椅座架的一端各设置有一后轮,一对避震机构在分别对应于所述椅背架的两侧的状态下铰接在椅背架的下部与所述一对后轮架远离所述椅座架的一端之间并且与所述的一对折叠操作机构配合或解除配合,一对前轮座的上端分别与椅座架的两端前部铰接,而下端各设置有一前轮,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托折叠结构包括一脚托和一对脚托铰接杆,一对脚托铰接杆的上部分别与所述脚托支架两侧前端部铰接,脚托铰接在一对脚托铰接杆的下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脚托支架的两侧前端部各固定有一脚托支架铰接头,而在所述一对脚托铰接杆的上端各固定有一脚托铰接杆上铰接头,该脚托铰接杆上铰接头通过脚托铰接杆上铰接头销轴与脚托支架铰接头铰接,在一对脚托铰接杆的下端各固定有一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在所述脚托的两端各向上折展有一脚托臂,在该对脚托臂的末端各固定有一脚托臂铰接头,该脚托臂铰接头与所述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相对应并且与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朝向所述脚托臂的脚托臂铰接头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阻尼片腔ⅰ,在该第一阻尼片腔ⅰ内设置有一第一阻尼片ⅰ,在脚托臂铰接头朝向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阻尼片腔ⅰ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阻尼片腔ⅱ,在该第二阻尼片腔ⅱ内设置有一第二阻尼片ⅱ,该第二阻尼片ⅱ与第一阻尼片ⅰ贴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阻尼片腔ⅰ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阻尼片腔螺栓孔ⅰ,在所述第一阻尼片ⅰ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阻尼片螺栓让位孔ⅰ;在所述第二阻尼片腔ⅱ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二阻尼片腔螺栓孔ⅱ,在所述第二阻尼片ⅱ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二阻尼片螺栓孔ⅱ,由铰接头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阻尼片腔螺栓孔ⅰ、第一阻尼片螺栓让位孔ⅰ、第二阻尼片螺栓孔ⅱ和第二阻尼片腔螺栓孔ⅱ将所述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与脚托臂铰接头彼此铰接以及使第一阻尼片ⅰ与第二阻尼片ⅱ彼此贴触,并且由旋配在铰接头螺栓的末端的铰接头螺栓限定螺母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阻尼片腔ⅰ的腔底壁上开设有一组第一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ⅰ,由一组第一阻尼片固定螺钉ⅰ在对应于第一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ⅰ位置将所述第一阻尼片ⅰ固定在所述第一阻尼片腔ⅰ内;在所述第二阻尼片腔ⅱ的腔底壁上间隔开设有一组第二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ⅱ,由第二阻尼片固定螺钉ⅱ在对应于第二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ⅱ的位置将所述的第二阻尼片ⅱ固定在所述第二阻尼片腔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脚托的形状呈构成有一搁脚腔的u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脚托的搁脚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一绑脚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绑脚装置包括一搁脚板和一绑脚带,搁脚板与所述搁脚腔的底壁固定,绑脚带设置在脚托上并且对应于搁脚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脚托与一对脚托铰接杆铰接,因而有助于单独对脚托的角度依需调节,满足坐乘者对舒适感的追求,并且有利于避免坐乘者易产生腿脚部疲劳;由于可依需使脚托翻转至竖直状态而减小脚托的前与椅座架的前沿之间的距离,因而有便于步履艰难者方便坐至于椅坐架的座垫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即以轮椅车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轮椅车的结构体系的一椅座架1、一椅背架2、一脚托支架3、一对折叠操作机构4、一对后轮架5、一对避震机构6和一对前轮座7,椅座架1的两侧后部与椅背架2的两侧铰接,脚托支架3的两侧后部同样与椅背架2的两侧铰接,而脚托支架3的两侧前部分别与一对前轮座7铰接,一对折叠操作机构4设置在椅座架1的椅座架后支承管11上并且位于椅座架后支承管11的两端,一对后轮架5对应于椅座架1的两侧并且该对后轮架5朝向椅座架1的一端与椅座架1铰接,而在一对后轮架5远离椅座架1的一端各设置有一后轮51,一对避震机构6在分别对应于前述椅背架2的两侧的状态下铰接在椅背架2的下部与前述一对后轮架5远离前述椅座架1的一端之间并且与前述的一对折叠操作机构4配合或解除配合,一对前轮座7的上端分别与椅座架1的两端前部铰接,而下端各设置有一前轮71。由于前述部件的连接关系可以通过图1的示意得以理解,因而申请人不再对轮椅车的结构体系进行展开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示出的脚托折叠结构体系包括一脚托8和一对脚托铰接杆9,一对脚托铰接杆9的上部分别与前述脚托支架3两侧前端部铰接,脚托8铰接在一对脚托铰接杆9的下端之间。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脚托支架3的两侧前端部各固定有一脚托支架铰接头31,而在前述一对脚托铰接杆9的上端各固定有一脚托铰接杆上铰接头91,该脚托铰接杆上铰接头91通过脚托铰接杆上铰接头销轴911与脚托支架铰接头31铰接,在一对脚托铰接杆9的下端各固定有一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92,在前述脚托8的两端各向上折展有一脚托臂81,在该对脚托臂81的末端各固定有一脚托臂铰接头811,该脚托臂铰接头811与前述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92相对应并且与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92铰接。

在前述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92朝向前述脚托臂81的脚托臂铰接头81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阻尼片腔ⅰ921,在该第一阻尼片腔ⅰ921内设置有一第一阻尼片ⅰ922,在脚托臂铰接头811朝向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9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阻尼片腔ⅰ92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阻尼片腔ⅱ8111,在该第二阻尼片腔ⅱ8111内设置有一第二阻尼片ⅱ8112,该第二阻尼片ⅱ8112与第一阻尼片ⅰ922贴触。

在前述第一阻尼片腔ⅰ92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阻尼片腔螺栓孔ⅰ9211,在前述第一阻尼片ⅰ92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阻尼片螺栓让位孔ⅰ9221;在前述第二阻尼片腔ⅱ811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二阻尼片腔螺栓孔ⅱ81111,在前述第二阻尼片ⅱ811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二阻尼片螺栓孔ⅱ81121,由铰接头螺栓93依次穿过第一阻尼片腔螺栓孔ⅰ9211、第一阻尼片螺栓让位孔ⅰ9221、第二阻尼片螺栓孔ⅱ81121和第二阻尼片腔螺栓孔ⅱ81111将前述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92与脚托臂铰接头811彼此铰接以及使第一阻尼片ⅰ922与第二阻尼片ⅱ8112彼此贴触(两者相向一侧的表面彼此贴触),并且由旋配在铰接头螺栓93的末端的铰接头螺栓限定螺母931限定。

在前述第一阻尼片腔ⅰ921的腔底壁上开设有一组第一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ⅰ9212,由一组第一阻尼片固定螺钉ⅰ9222在对应于第一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ⅰ9212位置将前述第一阻尼片ⅰ922固定在前述第一阻尼片腔ⅰ921内;在前述第二阻尼片腔ⅱ8111的腔底壁上间隔开设有一组第二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ⅱ81112,由第二阻尼片固定螺钉ⅱ81122在对应于第二阻尼片固定螺钉孔ⅱ81112的位置将前述的第二阻尼片ⅱ8112固定在前述第二阻尼片腔ⅱ8111内。

由图1所示,前述脚托8的形状呈构成有一搁脚腔的u字形。在前述脚托8的搁脚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一绑脚装置82。

前述的绑脚装置82包括一搁脚板821和一绑脚带822,搁脚板821与前述搁脚腔的底壁固定,绑脚带822设置在脚托8上并且对应于搁脚板821的上方,该绑脚带821上设有魔术贴(即粘扣)。

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椅座架1毫无疑问配有椅座垫,前述的椅背架2毫无疑问配有椅背垫,因此尽管申请人未在图1中示出,但并不会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产生困惑。

当要对脚托8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调节时,则由使用者特别是陪护人员用手板动脚托8,由于脚托铰接杆下铰接头92的第一阻尼片腔ⅰ921内的第一阻尼片ⅰ922与脚托臂81的脚托臂铰接头811的第二阻尼片腔ⅱ8111内的第二阻尼片ⅱ8112摩擦接触,即两者的配合而产生良好的阻尼作用,因而在将脚托8扳至所期望的程度后不会出现非正常返回,除非人为施加足以克服第一阻尼片ⅰ922与第二阻尼片ⅱ8112两者之间的阻尼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