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手术用骨水泥辅助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1424发布日期:2021-06-01 23:3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手术用骨水泥辅助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用骨水泥辅助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骨水泥是骨粘固剂的常用名,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骨骼疾病。微创的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后凸成形术能够显著缓解椎体骨折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存率,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目前医院通过骨水泥相关的注射装置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时,由于其是将导向器穿过穿刺针套管内以实现对骨水泥的顺利注射。但是,再注射骨水泥的过程中穿刺针套管可能会由于固定不牢固(即稳定性差),而导致注射骨水泥中断,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再者,在骨水泥的注射过程中,因为骨导向器外杆两端的骨水泥与空气接触,使其加速凝固。在温度较低或较高的条件下,其两端部的骨水泥的粘稠度均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骨水泥手术的注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手术用骨水泥辅助注射装置,不仅能在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对整个装置进行很好的固定,使得整个注射过程十分地稳定,保证骨水泥手术的顺利进行。再者,还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证骨导向器外杆两端的骨水泥的粘稠度处于最佳值,保证骨水泥手术的注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手术用骨水泥辅助注射装置,包括骨导向器内杆及骨导向器外杆,所述骨导向器内杆包括骨导向器推杆及位于其顶部的第一助推把手;所述骨导向器外杆包括空心导向管及与之相连通的第二助推把手,所述骨导向器内杆插接在骨导向器外杆中部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助推把手的内部开设有注水腔,所述空心导向管的上部滑动套接有移动环体,所述移动环体与第二助推把手的底部通过周向设置在空心导向管外侧的连杆机构相连接,所述移动环体的外侧周向弹性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侧壁上设有导气管,所述移动环体的正上方设有固定在空心导向管外壁的梭形气囊。

优选的,所述骨导向器外杆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骨导向器内杆的柱形结构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孔径等于所述骨导向器内杆的直径。其中,内腔的设置便于容纳或推动骨导向器内杆,保证骨水泥注射的顺利进行;同时,内腔的孔径等于所述骨导向器内杆的直径保证将内腔中的骨水泥最大限度地注射到病人体内,减小了骨水泥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第二助推把手手持部的上部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与注水腔相连通,且注水管的自由端部螺纹连接有管帽。其中,通过注水管向第二助推把手内的注水腔中注入温度为21℃的温水。在将骨水泥注射至病人体内之前,将骨导向器内杆的前端插入第二助推把手空腔的前端部时,温水的使用能有效地减小第二助推把手内腔前端的骨水泥因放置时间相对过长(一般时间在5min以内)而发生凝固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医生在通过推动骨导向器内杆将骨水泥注入病人身体内时,整个推动过程比较顺畅,没有阻塞感,保证医生注射时的手感以及对注射速率的把控。

优选的,所述移动环体的侧壁上周向设有若干个与之相垂直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底部弹簧连接有圆形安装片,所述圆形安装片的底部胶接有吸盘,且所述导气管的自由端部设有管塞。其中,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将与病人皮肤接触的吸盘内的空气赶出,使得吸盘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的皮肤表面,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避免了骨导向器外杆发生倾斜或倾倒的现象,保证了医生后期为病人注射骨水泥时操作的稳定性。导气管和管塞的配合使用便于向吸盘内注入空气,使得医生在不增加病人疼痛的情况下,将本实用新型由病人身体上取下。

优选的,所述梭形气囊胶接在所述空心导向管的外壁上,且梭形气囊的侧壁上连接有与其内腔相导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部与医用乳胶充气球相连通。其中,医生通过手动挤压医用乳胶充气球向梭形气囊内充入空气,使梭形气囊处于膨胀状态以推动连杆机构向外扩张,同时推动移动环体在沿着空心导向管的方向发生水平移动。同时气囊膨胀后也会对习惯产生间接挤压,使吸盘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身体上(创伤部位附近的皮肤),以此实现将插入深度不同的骨导向器外杆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的目的,保证了注射骨水泥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助推把手的下部及移动环体的顶部均周向设有若干组用于安装连杆机构的安装耳片。其中,安装耳片的设置,便于连杆机构的安装与拆卸,也便于对其进行维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注水管向第二助推把手内的注水腔中注入温度为21℃的温水。在将骨水泥注射至病人体内之前,将骨导向器内杆的前端插入第二助推把手空腔的前端部时,温水的使用能有效地减小第二助推把手内腔前端的骨水泥因放置时间相对过长(一般时间在5min以内)而发生凝固的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保证骨导向器外杆两端的骨水泥的粘稠度处于最佳值。从而保证了医生在通过推动骨导向器内杆将骨水泥注入病人身体内时,整个推动过程比较顺畅,没有阻塞感,保证医生注射时的手感以及对注射速率的把控,保证骨水泥手术的注射效果。

2、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将与病人皮肤接触的吸盘内的空气赶出,使得吸盘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的皮肤表面,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避免了骨导向器外杆发生倾斜或倾倒的现象,保证了医生后期为病人注射骨水泥时操作的稳定性。导气管和管塞的配合使用便于向吸盘内注入空气,使得医生在不增加病人疼痛的情况下,将本实用新型由病人身体上取下,

3、医生通过手动挤压医用乳胶充气球向梭形气囊内充入空气,使梭形气囊处于膨胀状态以推动连杆机构向外扩张,同时推动移动环体在沿着空心导向管的方向发生水平移动。同时气囊膨胀后也会对习惯产生间接挤压,使吸盘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身体上(创伤部位附近的皮肤),以此实现将插入深度不同的骨导向器外杆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的目的,保证了注射骨水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纵剖示意图。

其中:1骨导向器内杆、2骨导向器外杆、3骨导向器推杆、4第一助推把手、5空心导向管、6第二助推把手、7注水腔、8移动环体、9连杆机构、10吸盘、11梭形气囊、12注水管、13连接片、14圆形安装片、15医用乳胶充气球、16安装耳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具体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骨科手术用骨水泥辅助注射装置,包括骨导向器内杆1及骨导向器外杆2,骨导向器内杆1包括骨导向器推杆3及位于其顶部的第一助推把手4;骨导向器外杆2包括空心导向管5及与之相连通的第二助推把手6,骨导向器内杆1插接在骨导向器外杆2中部的内腔中,第二助推把手6的内部开设有注水腔7,空心导向管5的上部滑动套接有移动环体8,移动环体8与第二助推把手6的底部通过周向设置在空心导向管5外侧的连杆机构9相连接,移动环体8的外侧周向弹性连接有吸盘10,吸盘10的侧壁上设有导气管,移动环体8的正上方设有固定在空心导向管5外壁的梭形气囊11。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导向器外杆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骨导向器内杆1的柱形结构的内腔,内腔的孔径等于骨导向器内杆1的直径。其中,内腔的设置便于容纳或推动骨导向器内杆1,保证骨水泥注射的顺利进行;同时,内腔的孔径等于骨导向器内杆1的直径保证将内腔中的骨水泥最大限度地注射到病人体内,减小了骨水泥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助推把手6手持部的上部设有注水管12,注水管12与注水腔7相连通,且注水管12的自由端部螺纹连接有管帽。其中,通过注水管12向第二助推把手6内的注水腔7中注入温度为21℃的温水。在将骨水泥注射至病人体内之前,将骨导向器内杆1的前端插入第二助推把手6空腔的前端部时,温水的使用能有效地减小第二助推把手6内腔前端的骨水泥因放置时间相对过长(一般时间在5min以内)而发生凝固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医生在通过推动骨导向器内杆1将骨水泥注入病人身体内时,整个推动过程比较顺畅,没有阻塞感,保证医生注射时的手感以及对注射速率的把控。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环体8的侧壁上周向设有若干个与之相垂直的连接片13,连接片13的底部弹簧连接有圆形安装片14,圆形安装片14的底部胶接有吸盘10,且导气管的自由端部设有管塞。其中,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将与病人皮肤接触的吸盘10内的空气赶出,使得吸盘10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的皮肤表面,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避免了骨导向器外杆2发生倾斜或倾倒的现象,保证了医生后期为病人注射骨水泥时操作的稳定性。导气管和管塞的配合使用便于向吸盘10内注入空气,使得医生在不增加病人疼痛的情况下,将本实用新型由病人身体上取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梭形气囊11胶接在空心导向管5的外壁上,且梭形气囊11的侧壁上连接有与其内腔相导通的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部与医用乳胶充气球15相连通。其中,医生通过手动挤压医用乳胶充气球15向梭形气囊11内充入空气,使梭形气囊11处于膨胀状态以推动连杆机构9向外扩张,同时推动移动环体8在沿着空心导向管5的方向发生水平移动。同时气囊膨胀后也会对习惯产生间接挤压,使吸盘10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身体上(创伤部位附近的皮肤),以此实现将插入深度不同的骨导向器外杆2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的目的,保证了注射骨水泥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助推把手6的下部及移动环体8的顶部均周向设有若干组用于安装连杆机构9的安装耳片16。其中,安装耳片16的设置,便于连杆机构9的安装与拆卸,也便于对其进行维修。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先通过注水管12向第二助推把手6内的注水腔7中注入温度为21℃的温水,注水完毕后将管帽安装上。然后再通过注射器将预先配置好的骨水泥注射至骨导向器外杆2的空心导向管5内,在将骨水泥注射至病人体内之前,将骨导向器内杆1的前端插入第二助推把手6空腔的前端部时,温水的使用能有效地减小第二助推把手6内腔前端的骨水泥因放置时间相对过长(一般时间在5min以内)而发生凝固的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保证骨导向器外杆2两端的骨水泥的粘稠度处于最佳值。从而保证了医生在通过推动骨导向器内杆1将骨水泥注入病人身体内时,整个推动过程比较顺畅,没有阻塞感,保证医生注射时的手感以及对注射速率的把控,保证骨水泥手术的注射效果。

再者,医生再将骨导向器外杆2插入病人体内后,医生通过手动挤压医用乳胶充气球15向梭形气囊11内充入空气,使梭形气囊11处于膨胀状态以推动连杆机构9向外扩张,同时推动移动环体8在沿着空心导向管5的方向发生水平移动。同时气囊膨胀后也会对习惯产生间接挤压,使吸盘10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身体上(创伤部位附近的皮肤),再配合弹簧的使用,以此实现将插入深度不同的骨导向器外杆2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的目的,保证了注射骨水泥时的稳定。

另外,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将与病人皮肤接触的吸盘10内的空气赶出,使得吸盘10能牢固地吸附在病人的皮肤表面,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牢固地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避免了骨导向器外杆2发生倾斜或倾倒的现象,保证了医生后期为病人注射骨水泥时操作的稳定性。导气管和管塞的配合使用便于向吸盘10内注入空气,使得医生在不增加病人疼痛的情况下,将本实用新型由病人身体上取下。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